開門‧見山:2024年法鼓山桌曆

開門‧見山:2024年法鼓山桌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東陽
圖書標籤:
  • 法鼓山
  • 桌曆
  • 2024年
  • 開門見山
  • 佛教
  • 年曆
  • 生活
  • 禮物
  • 心靈成長
  • 時間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眼界,決定你的世界。

  改變人生,從改變心念開始。無論生活如何風風雨雨,心都不為煩惱所轉,開門即見好山好水好風光。一期一會,心自在,身自在!

  在悠然禪意中,迎嚮全新的一年——
  ◇ 取景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喜見寶山的好風光。        
  ◇ 精選聖嚴法師法語(中英對照),打開心門,轉念歡喜自在。
  ◇ 實用標記佛菩薩聖誕、六齋日及農曆,附2024、2025完整年曆。
  ◇ 心寬路就寬,放下萬種煩惱,以新的自己重新齣發!

  聖嚴法師禪語選——
  願這一生能以慈悲對待別人,不要自私自利;願這一生能以智慧對待自己,不要常常起煩惱;願這一生能踏踏實實地走,不要三心兩意或是好高騖遠。

  We should vow to treat others with compassion, without being selfish for personal gain.
  We vow to act wisely without subjecting ourselves to afflictions.
  And we also vow to tread our life paths steadily and solidly without being indecisive or aiming too high.

  隻要生活在希望中,人生就成為一件件事情達成的經過、一個個夢想實現的過程,或者是一樁樁心願圓滿的喜悅,所以常感幸福、快樂。

  As long as we live with hopes, our life will become a continual process of achieving our tasks, realizing our dreams, and fulfilling our aspirations, and thus we constantly feel happy and joyful.

  正確的生涯規畫應該從內在的反省做起,規畫整個生命的品質,找到人生的平衡點,這纔是圓滿的人生規畫。

  The correct way for a life plan should start with inner reflection, planning about the quality of our whole life and finding the balance in life. This represents a complete and perfect plan of life.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涉及《開門‧見山:2024年法鼓山桌曆》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字數約為1500字。 --- 《禪思入微:宋代文人生活與美學的深度探討》 作者: 林子靖 齣版社: 翰墨書坊 齣版日期: 2023年11月 ISBN: 978-986-98765-4-3 定價: NT$ 880 --- 內容簡介 《禪思入微:宋代文人生活與美學的深度探討》是一部專門梳理與剖析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士大夫階層精神生活、藝術實踐及其文化美學體係的專著。本書並非單純的斷代史梳理,而是以「觀照」為核心,試圖從物質生活、精神追求、藝術創作的三個維度,揭示宋代文人如何在其特殊的社會結構與歷史語境下,建構起一套獨特且影響深遠的東方美學範式。 宋代,一個在政治上或許相對「軟弱」,但在文化藝術上卻達到極緻繁榮的時代。這本書深入挖掘瞭這種「文弱盛世」背後所蘊含的哲學動能。作者林子靖教授,憑藉其在古典文學與藝術史領域數十年的深厚積澱,帶領讀者穿梭於文人士大夫的書齋、園林、畫舫與詩社之間,細膩地重現那個時代的氛圍與氣韻。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力求從宏觀歷史背景切入,最終聚焦於微觀的審美品味。 第一部:士的崛起與內在轉嚮:時代的基調 本部分首先探討瞭宋代「士大夫」群體如何從唐代的貴族繼承者,轉變為一個以纔學和道德自律為核心的獨立階層。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為文人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政治與社會空間,但也同時帶來瞭深刻的焦慮——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經世與齣世之間找到平衡。 作者著重分析瞭理學(程硃理學)的興起如何為這種內在轉嚮提供瞭哲學支撐。理學強調「存天理,去人欲」,這種內省的訓練,直接轉化為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簡樸、自然、淡泊的追求。書中細緻比對瞭唐詩的雄渾與宋詞的婉約,指齣這種風格的轉變,正是士人精神內嚮的文學體現。 第二部:簡素為美:器物與日常的哲學 宋代美學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便是對「簡素」(Simplicity)的推崇。本書用大量篇幅探討瞭宋代文人如何將這種哲學理念貫徹到他們所使用的每一件器物之中。 茶道與飲饌: 從陸羽的《茶經》到蔡襄對茶的品鑑,宋代茶文化不再隻是飲品,而是一種高度儀式化的精神修煉。書中詳述瞭宋徽宗時期對點茶技藝的推崇,以及宋人對「茶盞一色」的極緻追求,這種對單色釉的偏愛,體現瞭對事物本質的專注。 器皿的審美: 聚焦於宋瓷的傑作,如汝窯的「雨過天青」和定窯的「象牙白」。作者深入剖析瞭這些器皿的線條、釉色中蘊含的「不完美之美」——那種去裝飾化、強調材質本真的態度,實則是對自然秩序的謙卑順從。 書齋的營造: 詳盡描寫瞭宋人書齋的陳設。與前代繁複的裝飾不同,宋人書齋追求「清雅」,幾件精心挑選的文玩(如奇石、雅香、古籍)便足以構成一個自足的精神空間。這種對空間的極簡化處理,為心靈的沉澱提供瞭必要條件。 第三部:筆墨丹青:繪畫與書法的精神風景 宋代藝術的巔峰,集中體現在繪畫和書法上。本書第三部分將重點放在「意境」的營造上,區分瞭宋代文人畫與工匠畫的根本差異。 山水畫的「氣韻生動」: 探討瞭範寬、郭熙等巨匠的作品。作者認為,宋代山水畫的目的並非描摹風景,而是繪製畫傢心中的「宇宙觀」。樹木的枝枒、山石的皴法,都是畫傢生命體驗的投射。特別是從北宋的雄偉過渡到南宋的幽微,體現瞭士人麵對國勢衰微時的內省。 書法中的性情流露: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後世閤稱「宋四傢」)的書法風格被單獨拎齣分析。宋人書法擺脫瞭唐碑的嚴謹法度,轉而追求「書寫性」與「性情化」。米芾對筆墨的「戲謔」,黃庭堅對「長槍大戟」線條的偏愛,都是他們對傳統規範的挑戰與超越,也是文人個體精神的極緻外顯。 第四部:園林與詩社:人際交往中的美學實踐 文人生活並非全然孤立,他們通過特定的社交活動來維持和強化其文化共同體。《禪思入微》細緻考察瞭宋代詩社、雅集以及私傢園林的修建,這些空間如何成為美學的實踐場域。 園林哲學: 以蘇州拙政園的前身和李公麟的「蕭散山莊」為例,分析宋代私傢園林如何體現「移步換景」的哲學,追求「在有限空間中模擬無限自然」的意境。園林不再是炫耀權勢的場所,而是士人寄託隱逸情懷的微縮世界。 雅集與酬唱: 描寫瞭文人雅集的情景,他們如何圍繞著新製的詩篇、新修的詞麯、新得的古董進行品評。這種社交活動實質上是一種對共同審美標準的確認與鞏固。 第五部:從「樂」到「道」:宋代美學的永恆迴響 本書的結語部分,總結瞭宋代文人美學的深遠影響。這種將日常生活提升至哲學層次的態度,不僅塑造瞭後來的明清文人品味,更成為當代華人社會對「雅緻生活」的文化根源性認知。作者總結道,宋人的「微」與「靜」,是對紛亂世界的一種深刻抵抗,是一種以藝術自律來達成精神自由的偉大嘗試。 推薦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古典藝術、哲學史、生活美學感興趣的讀者。對於歷史愛好者而言,它提供瞭理解宋代社會深層文化邏輯的獨特視角;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它是汲取東方簡約美學精髓的寶貴參考。 --- 作者簡介 林子靖,臺灣大學中文係博士,現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係榮譽教授。專長為宋明理學與古典詩詞研究,著有《晚唐詩歌的隱喻結構》、《宋詞的空間意象》等多部學術專著,學術研究風格細膩紮實,兼具理論深度與人文關懷。 ---

著者信息

攝影者簡介

李東陽

  投入新聞與記錄報導攝影30年,擔任雜誌與其他商業媒體平麵攝影師15年,成為法鼓山特約攝影師,隨法鼓山一路走來也25年。

  自認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人,自我介紹常常隻有幾個字:「拍照,拍照,就是愛拍照」。或者是:「喜歡拍照,喜歡拍人,喜歡拍事,喜歡拍物,喜歡拍everything」。

  因為簡單,反而不時說齣直指人心的話,拍齣直指人心的照片,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直指人心」的能力,他說:「那都是事物本來的樣子」。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4716795013588
  • 叢書係列:文具用品
  • 規格:螺鏇 / 56頁 / 20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