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 (電子書)

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剛特.鮑利
图书标签:
  • 蓝色经济
  • 零浪费
  • 环保
  • 可持续生活
  • 环保生活
  • 简约生活
  • 生活方式
  • 电子书
  • 环保行动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實踐藍色零浪費的生活
綠色環保是降低資源浪費,藍色經濟代表學習地球生態平衡的零廢棄環境,
了解其中的零浪費祕訣,改變生活中、飲食中PH酸鹼值,讓自己及地球更健康。

  大自然原本就是零廢棄的環境,只是我們破壞了自然循環!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領袖、在歐、美、亞、非四大洲推動零排放新研究的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剛特.鮑利,帶你瞭解如何讓「藍色」取代「綠色」,仿效自然循環的每個選擇,讓你成為最in的零浪費、更健康、愛地球的新公民

我們每一個人每天我們從早餐的咖啡、午餐蔬果、到房屋油漆,不需要新科技、不用等待政府補貼,我們每個簡單的選擇,都可以啟動革命。

你是否知道
  我們的身體,跟海洋有同樣的問題嗎?
  在地蔬果不但少碳足跡,還有微養分?
  消除塵蹣的天然殺蟲劑就在我們身邊?
  星巴克咖啡還有更大的開發商機嗎?
  二氧化碳如何變成黃金蛋白質?

  從太空中所看到的藍色地球,是來自數億年自然界循環平衡演進而來,自然界中,人類是唯一創造出廢棄的物種,也是唯一使用的資源比創造出來還多的生物。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創辦人、投身生態永續事業二十多年的教育家與創業家、也是暢銷書《藍色革命》作者剛特.鮑利,在聯合國的全力支援下,從生態系統與生活模式的思考中,帶給讀者最新可運用在生活周邊、簡單可執行的「零浪費生活」妙方。

  在每天的生活中,從早餐、臥房與生活空間、到我們居住的星球,你都可以從ph酸鹼值的平衡中,找到身心健康的關鍵,也可以在檢視食物如何影響健康時,找到自然與科學之間的連結。

  我們必須從藍色地球的角度來思考更多,讓未來的世代還能在地球中取得基本的需求,同時與生態體系和諧共存。我們必須努力「接觸未曾遇過的」,徹底思考整個體系,做出改變。而「藍色經濟」就是超越既有綠色經濟的做法,這個世界也將跟從外太空讚嘆我們這個星球一樣地美麗且多采多姿:藍色!

作者簡介

剛特.鮑利 Gunter Pauli

  「藍色經濟」概念創始人。研討國際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的成員。一九九四年創辦「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研擬創新的藍色經濟模式,以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目前是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Torino)的客座教授。著有《藍色革命》(The Blue Economy)。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網站:www.zeri.org

  ★2012國際書展綠色閱讀主題重量級作家

譯者簡介

顏和正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曾在媒體界擔任記者工作多年,包括天下雜誌與國外通訊社等。現任職於科技公司,專職行銷工作。

蔚蓝之下的呼唤:探索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未来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全球社会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和资源枯竭压力下,如何重新审视并积极拥抱“蓝色经济”这一宏大命题。它并非仅仅聚焦于某一具体环保实践,而是一部旨在构建系统性思维的指南,引导读者从宏观视角理解海洋——地球上最广袤、最关键的生态系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 第一部分:潮起——蓝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与哲学重塑 在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获取-制造-丢弃)逐渐暴露出不可持续性的今天,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一种范式转换。本书首先界定了“蓝色经济”的内涵,强调其核心在于在保护海洋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福祉提升。这不仅仅是关于渔业或航运业的优化,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哲学——将海洋视为一个动态、有限且需要精细管理的生命支持系统。 我们将追溯历史脉络,考察早期海洋开发如何催生了工业文明的繁荣,同时也埋下了过度捕捞、深海采矿风险和塑料污染的祸根。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案例展示,读者将清晰认识到,当前的海洋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消费主义文化在蓝色领域的集中体现。 本部分着重阐述了哲学层面的转变:从“掠夺者”到“守护者”,从“消耗品”到“资产”的认知升级。我们探讨了跨代际公平原则在海洋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即确保今天的经济活动不以牺牲子孙后代获取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为代价。 第二部分:深潜——关键产业的绿色转型路径 蓝色经济的实践领域极其广阔。本书随后将焦点投向了几个对海洋生态影响最大、同时也最具转型潜力的核心产业。 一、可持续渔业与水产养殖的革新: 传统渔业的“竭泽而渔”模式必须终结。本书详细考察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的最新进展,包括动态禁渔区设置、配额制度的科学化调整,以及对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的全球打击策略。在水产养殖方面,我们探讨了“多营养层级水产养殖”(IMTA)的潜力,即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实现废物资源化,降低对野生饲料的依赖,并减少抗生素和化学物质的使用。这部分内容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更关注于认证标准和消费者教育,推动形成透明、可追溯的海产品供应链。 二、海洋能源的未来图景: 面对化石燃料的衰退,海洋提供了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宝库。本书对潮汐能、波浪能以及海上风电(特别是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技术经济评估。重点在于,如何平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海洋生物栖息地(如珊瑚礁、海草床)的潜在干扰。我们研究了“生物友好型”设计标准,确保能源开发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同步推进,实现能源生产的低碳化和生态兼容性。 三、绿色航运与港口物流: 全球贸易的命脉——航运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海洋噪音污染的重要来源。本书详细介绍了航运业的脱碳路线图,包括氨燃料、甲醇燃料以及氢能动力系统的研发前沿。更进一步,我们讨论了港口如何转型为智能、绿色的物流枢纽,利用岸电技术减少船舶停泊时的排放,以及通过优化航线设计来降低燃油消耗。噪音污染的控制,特别是对鲸豚类动物的影响,也是本章节着重探讨的社会责任维度。 第三部分:共生——跨界合作与治理创新 蓝色经济的成功,绝非单一国家或单一产业可以独立完成,它要求建立全新的全球治理框架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 本书探讨了“海洋空间规划”(MSP)的实践案例,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综合管理工具,旨在协调不同海洋用户(渔业、能源、旅游、保护区)之间的冲突,优化空间使用效率,避免对敏感区域的过度开发。 在治理层面,我们分析了国际法在应对跨界海洋污染,如公海资源管理和深海采矿监管方面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面对塑料污染这一“无边界”的威胁,本书强调了从源头减量(循环经济原则在包装行业的应用)到区域性治理联盟(如区域海洋公约组织)的协同作用。 此外,本书特别关注“蓝色创新”的驱动力。这包括对海洋生物技术(Marine Biotechnology)的负责任开发,例如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新型药物或生物材料,前提是建立严格的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机制,确保当地社区和保护工作能够从科研成果中获益。 结语:驶向韧性海洋 《蔚蓝之下的呼唤》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蓝色经济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更具生态韧性、更公平、更繁荣的海洋未来。它呼吁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科学家乃至每一位海洋消费者,认识到我们与海洋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行动框架,指明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每一步,为所有渴望参与这场全球性可持续发展革命的人士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实用的蓝图。 本书内容涵盖了生态学、经济学、政策学、工程学等多个维度,旨在为所有关心海洋未来的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阅读体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推薦序 做不一樣的事 溫肇東
推薦序 零廚餘小革命 吳 柚
推薦序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 黃正忠
推薦序 解決地球的困境 張楊乾
前言 歡迎加入藍色地球

第一章 什麼是藍色經濟

第一篇 藍色生活
早餐的咖啡、飯後的一杯茶,到房子的玻璃窗,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選擇,
都應該讓我們活得更健康,
讓地球更健康。
第二章 吃早餐 也愛地球
第三章 別掉入甜蜜陷阱
第四章 好風 好水 好運到

第二篇 藍色思考
陽光、空氣、水
我們對於自然的系統與運作,了解太少了。
換個角度,向自然循環系統學習,
咖啡渣都種出新黃金。
第五章 重新開啟想像力
第六章 意想不到的創新計畫
第七章 全新的自然科學課
第八章 讓夢想成真的第五智慧
第九章 自然的二十一項美德
第十章 建立探索式學習

第三篇 藍色機會
大自然中還藏有無限的機會,
等待有全新眼光的創業家去開發。
不要被舊經濟的框架所限制,
自然循環之路無限。
第十一章 在新連結中找機會
第十二章 藍色創業的十二大原則
第十三章 大自然沒有廢棄物

結語 一切才剛開始呢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41457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謙卑面對大自然
沈世宏

  萬物的生存與發展,皆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人類當然也不例外。從石器、農業、工業到現在的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固然帶來科技的進步與生活的便利,但是伴隨大量資源的耗用與污染的產生,卻也同時破壞著我們生活的地球。近年世界各地屢屢發生乾旱、水災、寒害等極端氣候問題,我們應思索並改變經濟發展至上、人定勝天等思維,朝向與大自然和諧共存,謀求永續發展的正途。

  本書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作者剛特.鮑利延續「藍色革命」理念,以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兩個可能互為扞格的目標,具體主張應效法大自然,無污染、零廢棄、全資源之大自然法則,跳脫以「人」為觀點,而改以深入洞察並學習自然界萬物演化的複雜關係,發展出完全不會傷害環境的全新經濟模式。這樣的藍色觀念,小到可應用於個人生活與健康的管理,大到可以推廣至建立全新的商業經濟模式,創造工作機會與累積資本獲利。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推動永續物質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簡稱SMM),期望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脫鉤的雙贏結果。近年來發展的「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以廢物即養分等原則,提出追求生態效益之經濟模式;我國廢棄物管理工作,亦效法國際永續物質管理趨勢,轉向為資源永續管理方向,以資源循環零廢棄為願景,並設立各項努力達成的工作與目標,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謙卑態度來推動。

  本書作者提出效法大自然生態永續循環之「藍色經濟」概念,並提出具體可行的相關策略與方法,為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勾勒出希望。本書內容與我們推動的願景目標一致,個人深為認同,故樂為推薦題序。

(作者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推薦序
做不一樣的事
溫肇東

  作者鮑利從知名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畢業,卻和大部分的MBA想不一樣的事,做不一樣的事。他創立過十家公司,不到四十歲就從企業界退休,創立「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全心研擬藍色經濟模式,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皆能永續發展。上一本書《藍色革命》基本上用的是商管學院的語言,來闡述及推銷他的理論與理念。他也蒐集了許多證據、包含五十四個例子,來支持他的論點,分別來自能源、原料、效率、健康、糧食、水等領域。雖然得到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迴響,但「藍色經濟」畢竟不像「綠色經濟」,已有三、四十年的推動,那麼易懂。

  因此,作者再次推出本書,希望讓你能將看似不相干的事務連結到有意義的脈絡,這些「連結」是有一些物理和生態系統的證據。更重要的是,本書雖以闡述「藍色經濟之道」為名,實際探討和說明的內容還是以分析及說理成分居多,但所舉的例子則多半直指你的生活,如水、能源、食物、細菌、垃圾、住宅等等。當然,作者也會討論到心靈空間、感情空間、藝術空間及創意空間,放大我們的視野,尤其是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在商管學院所關切的系統似乎過份狹隘,只把重點放在企業系統或供應鍊系統,而忽略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及生態系統。會計財務系統並沒有涵蓋到這些外部性,過去慣用的理論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其實,商管學院的系統知識充其量也不過一百年的歷史,而這一百年來不管是物質、有形的世界或科技、資訊的世界已經有許多變化,人類社會、經濟及其所鑲嵌的政治與國際關係都陸續受到挑戰。以相當不完整的知識體系及對人類和地球運作的粗淺了解,我們集體的或個別的,都做了很多傷害這些系統的決策。

  這幾年氣候變遷,自然反撲的頻率加快或規模變大,都讓我們有必要認真地回顧、檢討今天商管知識的偏狹性及經濟金融體系統的侷限性。從二○○八的金融危機到今天的歐債危機,以及各大「慘」業生產過剩的景氣循環,加上佔領華爾街的挑戰,都說明西方資本主義正在崩解中,國內的製造業也在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找不到出路,本書的藍色解決方案也許還不完整,也不一定全對,但至少提供可能的線索,值得大家參考。

(作者為政大科學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
零廚餘小革命
吳柚

  最近幾年,新竹縣和興國小因為提供有機午餐而成了媒體報導的對象。記者們常問我:「推動有機午餐的動機是什麼?」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說:「為了實踐環保、支持有機小農、善待土地和孩子們的健康與未來,也為了回報大地之母過往福蔭之恩。」而今,我們早知地球暖化嚴重,天災人禍橫生,多少物種將滅絕?多少低漥之國將滅頂?冰山融化崩塌了,電視播出北極熊因飢餓而骨肉相殘的慘狀,叫人不忍卒睹。身為校長,我雖無力改變世界,但我有責任教育學生,使其成為關懷社會的地球公民,善盡「地球管理員」的角色責任。而且,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我們確立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以「節能減碳」為校園生活的準則,提供師生有機午餐、有機豆漿;以「零廚餘」教導學生感恩惜福、製作有機堆肥、開闢有機菜園讓孩子學習無毒耕作知能。我們集雨水和飲水機的排水來澆花、裝設省電照明、放學拔插頭、外出自備水壺、校隊出賽自製環保便當、拒絕垃圾食物,也與附近商家策略聯盟,營造健康生活網。想一想,我們的有機校園竟然與作者所提的「藍色經濟」思維如此貼近、吻合。

  本書作者剛特.鮑利一再鼓勵大家要跳脫既有框架來思考,保持正向思考、驅動熱情並勇於冒險,讓孩子在年幼時就抱持永續發展的想法,並以「自然的二十一項美德」做修鍊,去體驗生命與自然像蜘蛛網般的各種連結,讓自然界沒有浪費這回事。而多年前我們開發了「嘴巴革命」課程,來教導學生認識有機耕作、食物里程、食品添加物等,其中「森林變漢堡」單元,更讓孩子計算換肉率,探究「多蔬食,救地球」的道理。最巧的是,年前學校還訂購了作者另一大作《甘特寓言》童話叢書,結合閱讀與環保,期盼能更深入人心;另外也與附近四所小學結盟,一起吃有機午餐,把點串成線與面,將健康與環保的價值發揚光大。這不也將作者提倡「藍色經濟」的精神貫徹淋漓?

  再回首,我們慶幸當年毅然投入做環保、做有機的勇氣與機會。期冀今後更將以「藍色地球」、「藍色經濟」的核心價值做為「藍色教育」的經緯,讓後代子孫以大自然為師,創造出一個比夢想中更好的世界,既享受生活也落實環保,讓人生更美好!

(作者為新竹縣和興國民小學校長)

推薦序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
黃正忠

  二○○八年六月金融海嘯開始發生後,因為預期全球景氣將會低迷及消費緊縮,能資源價格瞬間大幅下滑;然而,才一年光景,各項物資的價格紛紛回到原先的上漲趨勢線。二○一一年因為歐債問題遠比預期嚴重,可能長達二年的第二次經濟衰退已經漸成事實,在此全球經濟景氣再度惡化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的漲聲卻仍持續不斷,資源生產力的高低將具體影響企業的營運管理與技術創新,已是企業必須正視的挑戰。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碳排放盤查及節能減碳已廣受企業重視,但氣候變遷持續惡化,為了要在暖化2度C的活命線下,每百萬個大氣分子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必須低於450 ppm。在這種限制下,人類所需要的能源只能再燃燒所有化石燃料儲量的二○%。日本東北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能事件,打破全球對於寄望核能解決低碳壓力的期待,不僅會加速世界從大自然尋求綠色能源的動能,也提高碳被賦予價格的時代提早來臨的可能性。來自大自然的綠能,勢必會衝擊未來的商業模式。

  生態系統為我們帶來供水、能源、天然資源如木材、食物,以及調節氣候、淨化水質、消化廢棄物,甚至是文化與休憩旅遊等服務,可是在過去五十年,六○%我們所賴以為生的生態系統服務均已大幅耗竭。二○一一年十月底全球人口首度突破七十億,按此人口成長與現有的消費模式,二○五○年全世界可能突破一百億的人口若要能過得好,必須得需要2.3個地球才能滿足所需。問題是,如果科技、經濟與商業模式、生活型態等都沒有革命性的轉變,未來四十年,我們去哪裡找另外的1.3個地球?

  綠色成長與低碳經濟都強調效率,效率可以讓經濟成長與環境負荷脫鉤,但是脫鉤並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困境。本書作者剛特.鮑利特別強調人類向大自然學習的意義,塵歸塵、土歸土的大自然循環,生態系與生物鏈中各種物種的互相依存,形成一種多元卻又穩定的力量,得以生生不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至今已看到死胡同,鮑利用宏觀卻又細微的引導,帶領讀者進入大自然生態系間微妙卻又富饒可啟發人類革命性創想的驚喜,這些都足以突破我們當今以石油經濟為主體,以人定勝天為信念的封閉心態。

  我個人對於作者能提出藍色經濟的思維,有極為崇高的敬意。如果我們現在不能致力於提供更多的發展選項,就無法營造更開放、多元與創新的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為尋求地球的永續發展積極開發解方。我相信,隨著鮑利的論述與眼界,每位讀者都可以靠看懂自然界循環的道理,成為共同邁向永續發展之藍色革命的推手。

(作者為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

推薦序
解決地球的困境
張楊乾

  記得我剛到基金會任職時,曾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的文章,主旨在揭露一罐瓶裝水背後,其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十分驚人。後來,這篇文章獲得許多迴響,並也藉由主流媒體的跟進報導,使國內對瓶裝水或杯水泛濫的情況,開始產生關注。

  不過,如果那時候我就看過這本由剛特.鮑利所寫的書,或許我的話就不敢說得這麼滿了。

  一向主張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解決人類環境問題的鮑利,不像我總以負面列表的方式,細數瓶裝水長途運送的不是。他在本書舉了哥倫比亞卡比歐斯特地區生產的瓶裝水為例,消費者因為購買了這個地區的瓶裝水,使得當地居民獲得資源,可以有經費投入雨林的復育。這些新種下的樹木,其固碳量遠超過生產與運送瓶裝水所須使用的化石燃料,間接產生的排碳量,也等同於每罐瓶裝水的「碳足跡」,細算之後是負值。

  另一方面,隨著小樹逐步長大,為了森林的健康,漸漸會疏伐的需求,這些木頭又能成再成為實木傢俱或燃料,減少對化石燃料或製品的依賴比重。根據鮑利的預估,如果每天買一公升來自卡比歐斯特地區的瓶裝水,連續喝二十五年,預估就能復育八公頃的林地;而每天全球只要有一千萬人這麼做,還能額外在當地創造兩百萬個工作機會。

  這樣的例子,鮑利稱之為「藍色經濟」,不僅是解決單一的環境問題,而是系統性地做整體改變。書上舉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巴西庫里奇巴市的公車系統。當地市政府以免費的公車票,鼓勵貧民窟的居民做垃圾分類,結果不但成功地讓垃圾減量,市容更清潔,貧民窟的居民也因為能坐上免費公車,因此能到更遠的地方工作,不再因高昂的公車票價而受限工作區域。有了民眾廣泛的支持,庫里奇巴也才能提出革命性的捷運公車系統(BRT),並以里程數不以載客數做司機核薪標準,成為今日全球公車系統的模範。

  以正面態度來因應氣候的變局,的確是我們所需要的。在二○一一年終之際,全球所看到的是二氧化碳濃度來到了389 ppm,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也已經超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預測,現正朝著平均溫度升溫四度的情境邁進。而幾篇新發表的重量級科學論文,也可說明全球升溫將造成極端氣候更加頻繁,光是美國今年破十億美元的大型天災,也再度創新了以往的記錄。

  在此同時,方於南非德班落幕的新一輪氣候會議,雖延長了《京都議定書》的法定效期,但各國所提的減碳目標與時程,卻又要拖到明年才能決定。全球現雖有自願性的減碳承諾,但仍明顯是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深受經濟問題所苦的各國,則又再一次地把氣候危機的優先順序,移到施政的後位。

  已故的中國大陸環境保護知名人士梁從誡曾說:「面對氣候變化,我們正在打一場必輸的戰事,但卻又非挺身而戰不可。」我想人類的確沒有悲觀的權利,而鮑利則是更樂觀地強調,以人類的聰明才智,只要能拋棄以往對資源的消耗方式,一定有機會可以贏得這場戰役。

  這本是第二本談「藍色經濟」的書,比上一本《藍色革命》更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鮑利博士花了不少篇幅,來說明酸性食物對於身體的傷害,也等於是分享了他的養生之道。的確,今年在接待剛特.鮑利來台的過程,曾有幸安排他在台灣的膳食,當時對於他的要求有點不甚理解,在看完此書之後才恍然大悟,也難怪現在五十五歲的他,不論是外表或活動力,都比他的年紀至少年輕十歲。

  相較鮑利對食物的態度,我自己其實算是十分輕忽,最近才不小心讓剛滿一歲的女兒,喝到被日本核電廠污染的含銫奶粉,現仍自責不已。在談到環境、氣候或能源議題時,如果出發點都能像是談健康或養生議題一般,以個人的角度為出發點,或許議題才能讓更多人獲得共鳴。

  從這兩本談「藍色經濟」的書籍,以及「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在Youtube所分享的一系列影片,都讓我看到鮑利如何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分享「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的種種想法。在台灣,我們或許並不乏這一類的創新思維,所缺的或許是對改變既有系統的樂觀力量;但相信隨著「藍色革命」的熱潮已逐步點燃,將會有更多的永續創新想法隨之延燒,讓阿凡達的藍色,成為這塊島嶼夢想的顏色。

(作者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那種清新的藍色調,光是看到就覺得心情會變好。我記得我是在網路上看到它的推薦,當下就被標題吸引住了,想說「零浪費」這個主題在現在這個時代真的很重要,但要怎麼從生活中實踐,常常讓人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書的作者似乎很懂得抓住讀者的痛點,用一種輕鬆不說教的方式來引導我們思考。光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能量,讓人忍不住想翻開內頁,看看裡面到底藏了多少實用的撇步。我特別欣賞那種鼓勵大家從小地方著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的態度,畢竟要完全做到「零浪費」對一般人來說有點難度,但如果能從減少一次性用品開始,積少成多,也是很棒的改變。我已經準備好我的筆記本,等著把書裡介紹的各種小妙招記錄下來,期待能在書中找到最適合我的生活改造計畫。

评分

我對這本電子書的格式也很有興趣,畢竟是電子書,代表它可能在互動性或連結性上會有特別的設計。比起傳統的紙本書,電子書可以隨時隨地閱讀,這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非常友善。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點擊書中的某些關鍵詞彙,就能直接跳轉到相關的延伸閱讀或影片資源,那將會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而且電子書的搜尋功能也很方便,如果我只想找「廚房篇」的妙招,可以迅速定位。總之,從書名到形式,這本書散發出一種現代感與實用性兼具的氣質,非常符合我這種追求效率又注重生活品質的台灣讀者。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這場「藍色」的浪費革命會帶給我多少驚喜與啟發了。

评分

最近這幾年,環保意識抬頭,但很多倡議都顯得高深莫測,不然就是給人一種「你一定要過得很艱苦」的錯覺。我一直在尋找那種可以融入日常,不會讓生活品質下降的環保方式。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來了!」。它給我的感覺不是那種嚴肅的學術報告,更像是一位生活達人在跟你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和實戰經驗。我猜測書中應該會有很多關於廚餘處理、衣物再利用或者居家清潔用品自製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平時最頭痛但又最想改變的環保盲區。我希望作者能用台灣在地化的視角來切入,畢竟國外的環保觀念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採購環境。如果書裡能多提一些在傳統市場或一般超市就能找到替代品的方案,那就太棒了,這樣實行起來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评分

說實話,我對「經濟」和「環保」可以畫上等號這件事,一直抱持著好奇又懷疑的態度。畢竟在我們傳統的消費觀念裡,似乎總是「多買更划算」的那一套。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揭示其中的奧秘,告訴我怎麼做才能在減少浪費的同時,還能省下荷包。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數據或實際案例,證明推動「藍色經濟」的概念不只是口號,而是真的能帶來實質的好處,那肯定會讓更多人願意加入這場革命。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種極端的節儉生活,而是聰明消費、永續利用的智慧。也許作者會分享一些舊物改造的創意,把那些原本要丟掉的東西,透過一點巧思變成家裡的新寶貝,這種「變廢為寶」的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樂趣,而且還能滿足我的DIY魂。

评分

最近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年輕朋友開始關注永續發展,但很多時候我們討論的都還停留在宏觀的氣候變遷,真正落地到個人生活的改變,大家還是有點手足無措。這本書的「小革命」這個詞用得很精準,它暗示著這是一場由個人發起、積沙成塔的改變。我猜測內容的編排應該會由淺入深,先從容易上手的習慣建立開始,慢慢引導讀者深入到更深層次的消費哲學。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定義「浪費」,以及在什麼樣的標準下,我們能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朝著零浪費前進。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自我檢測的小問卷或行動清單,那就更方便讀者隨時檢視自己的進度了,讓這場革命變得有跡可循、有目標可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