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愛、關係與性:揭開人與人相互吸引的祕密,找到對的相處模式,為愛綻放 (電子書)

人類圖,愛、關係與性:揭開人與人相互吸引的祕密,找到對的相處模式,為愛綻放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節雅
图书标签:
  • 人類圖
  • 人際關係
  • 愛情
  • 親密關係
  • 自我探索
  • 性格分析
  • 溝通
  • 相處模式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愛是什麼?
為什麼一個人會被另一個人吸引?
如何讓一段關係順利進行?
怎樣才能滿足彼此的性需求?
這些問題,都可以在人類圖中找到線索!

  ★    亞洲人類圖學院負責人喬宜思(Joyce Huang)審定推薦
  ★    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好評5顆星
  ★    搭配各種實際案例,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揭開親密關係的真相
  ★    用人類圖解析關係的課題,是理性的療癒!


  人類圖,是一個人的使用說明書,
  可以讓人理解自己的設計,發掘與生俱來的天賦才華,
  做出正確選擇,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 從人類圖,看出一個的情感模式
  從古至今,兩性關係的形式不斷在改變,
  無論是開放式關係或男女同志,不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
  不過,社會制度與宗教規範像是一件不合身的緊身衣束縛著我們,
  但這些主流制度並不適合所有人,因此導致不少人在關係中受傷與失望。

  深研人類圖超過20年的基因學博士安潔雅表示,
  其實,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最佳關係模式,而且早已寫在基因裡,
  透過人類圖的解析,除了可以幫你活出天賦才華,
  也能幫你深入了解自己與伴侶的本質、行為模式與需求,
  進而打造一段成功的親密關係。

  ◎ 解讀九大能量中心,了解彼此如何互相影響
  不同的能量中心,掌管我們身體不同部位的運行,
  有顏色的能量中心和空白的能量中心,沒有好壞之分,
  透過認識自己與他人的設計,就能從中學會體諒與尊重。

  ◎ 四大類型的不同配對,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人類圖把人分成四種類型:生產者、顯示者、投射者、反映者,
  每種類型具備不同的能力、策略與目標,
  但人們常以自己的能力與思維做為出發點,因此容易導致誤解與爭執,
  如果根據自己的類型,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
  就能建立滿意、平和、成功與充滿驚喜的親密關係。

  ◎ 分析12種人生角色,與外界建立關係的方式
  有些人生角色希望盡可能與伴侶分享一切,
  也有些人生角色希望同時擁有多重關係,
  甚至有些人生角色一輩子都在找尋靈魂伴侶……
  如果知道彼此建立關係的方式,就能相處融洽。

  ◎ 透過閘門和通道,認識自己和伴侶的性需求
  性,是人的本能,在親密關係中,也是很重要的議題,
  但礙於文化與道德束縛,很少人能真正的認識自已的性慾;
  透過人類圖的閘門與通道,可以真正了解自己與伴侶的需求。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擁有自己的特質與喜好,
  當每個人都能回到自己內在權威與策略,而自己也能尊重對方的內在權威,
  那麼雙方便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從此不再為愛受苦!

暖心推薦

  小球(莊鵑瑛)|歌手、自由創作者
  徐譽庭|編劇、導演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
  黃致凱|故事工廠創辦人暨總監
  萬芳|知名歌手、演員
  鄧惠文|榮格心理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謝佳見|藝人
  魏世芬|聲音修繕師

  「2012年,與Joyce約個案解讀後,正式進入身心靈領域探索的門,藉由人類圖讓我遇見不同面向和藏在心底的祕密,讓我知道所有系統都是我們了解自己的工具,向外冒險找尋的時候,永遠都要記得鑰匙就在手上,而我們隨時都能回家。」──小球(莊鵑瑛),歌手、自由創作者

  「活出自己,才能遇見願意尊重你的人。只會一味地討好別人,委屈自己;過得像隻囚禁的鳥,人生又有何意義?想改變,一點都不遲。獨一無二的自由人生由你決定。」──謝佳見,藝人
 
《心靈的羅盤:探索自我、釐清人際界限與實現內在平靜的實用指南》 引言:在紛擾中尋找座標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與世界的連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密,然而,許多人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迷失與孤立。我們不斷接收著外界的期望、社會的標準,以及無數關於「應該如何生活」的建議,卻漸漸遺忘了內在的聲音。這本書的目的,並非提供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公式,而是成為一面清晰的鏡子,幫助讀者重新審視自我,理解自身需求的優先順序,並學會在複雜的環境中,為自己的心靈繪製一張清晰的導航圖。這是一趟由外而內的旅程,旨在強化你的內在定力,使你能夠以更堅實的基礎面對生活的挑戰與轉變。 第一部:重塑自我意識的基礎 第一章:覺察的藝術——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對自己瞭如指掌,但事實上,許多行為模式和決策都深受潛意識的驅動。本章深入探討了自我覺察的必要性。它從心理學的基礎出發,引導讀者區分「真實的自我」與「被社會形塑的自我」。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正念練習和日常反思日誌,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念頭與情緒反應。核心練習包括:識別你的核心價值觀——那些在你內心深處真正看重的原則,以及解構那些限制性的信念系統(Limiting Beliefs)。了解這些基石,是建立任何穩固人際關係或達成個人目標的第一步。當我們清楚自己的「為什麼」,外在的干擾便難以動搖我們的方向。 第二章:情緒的羅盤——理解與駕馭內在風暴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寶貴的資訊來源。本章的重點在於建立一個健康的「情緒詞彙庫」,並學習如何精確地命名和解讀你正在經歷的感受。我們將區分情緒(Emotion)與感受(Feeling)的細微差異,並探討「情緒滯留」(Emotional Residue)的現象——過去未被完全處理的情緒如何影響當下的判斷。書中提供了一套「三步情緒處理法」:標記(Label)、接納(Acknowledge)與釋放(Release),幫助讀者在面對壓力、焦慮或憤怒時,不再被情緒淹沒,而是能從中提取必要的訊息,做出建設性的反應,而非衝動性的反應。 第二章節:內在批評家的低語與應對策略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位永不滿足的批評家。本章專注於識別這位聲音的來源(通常是童年經歷或權威人物的投射),並提供實際工具來挑戰其可信度。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批評家的話語轉化為客觀的自我評估,而非自我攻擊。重點在於培養「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的能力,理解犯錯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而非個人價值的減損。 第二部:建立堅固的個人界限與空間 第三章:界限的建築學——為心靈劃定疆域 健康的界限(Boundaries)是自我尊重的體現,也是避免燃盡(Burnout)的關鍵防線。本章詳細拆解了不同類型的界限:身體界限、時間界限、情感界限和精神界限。我們探討了為什麼設定界限常常會引發他人的不適,以及如何以溫和但堅定的方式溝通這些需求。書中提供了一系列腳本和情境演練,教導讀者如何說「不」而不感到內疚,例如在面對過度索取的朋友、過度干涉的家人或不合理的職場要求時。界限的建立不是為了推開他人,而是為了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能量去給予那些真正重要的人。 第四章:學會獨處的藝術——與自己深度對話 在一個推崇外向和連結的社會中,獨處有時被誤解為孤僻。本章強調了高品質獨處(Solitude)的療癒力量。它鼓勵讀者創造「專屬的空白時間」,遠離電子設備和社交義務,專注於內在的探索。這包括如何將獨處時間用於深度閱讀、創意發揮或單純的放空。我們探討了如何克服「害怕獨處」的焦慮感,將其轉化為滋養心靈的時刻,從而在不依賴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也能感到完整與滿足。 第四部:優化生活結構與精力管理 第五章:精力管理而非時間管理——專注於高價值活動 傳統的時間管理常讓我們感到效率低下,因為它忽略了人體精力與專注力的自然波動。本章引入了「精力管理模型」,主張根據個人生理節律(如早鳥型或夜貓子型)來安排一天中最需要認知投入的任務。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別和減少「精力吸血鬼」——那些看似必要實則低價值或重複性的活動。重點在於建立「深度工作區塊」,並學會如何優雅地退出那些耗費心力卻無實質產出的社交或工作義務。 第六章:清理環境,釐清思緒 外在環境是對內在狀態的直接反映。本章將焦點從人際關係轉向物理空間。我們探討了「環境心理學」的基礎概念,解釋了混亂的桌面如何增加大腦的認知負載。書中提供了一套漸進式的清理策略,強調「去蕪存菁」的哲學,而非單純的收納。這不僅包括整理衣櫥或辦公桌,更涵蓋了數位空間(如電子郵件、手機通知的清理),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讓心靈得以放鬆、專注的外部容器。 結語:持續的自我校準 本書並非終點,而是一個不斷校準的過程。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地運用這些工具,並接受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起伏。最終,當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設立了健康的邊界、並學會傾聽內在的聲音時,你便能以更堅定的姿態,去應對任何生活情境的到來。這份內在的穩定,才是最持久的保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節雅博士(Dr. Andrea Reikl-Wolf)


  奧利地人,生產者,人生角色 3/6,輪迴交叉為不預期。她是一位基因學博士,在Ra身邊學習研究二十餘年,她是人類圖領域無法被取代的權威人士,除了具備人類圖分析師資格,她同時也身兼各種進階人類圖課程與工作坊的資深老師,她專精研究的領域涵蓋:人類圖社會學,人類圖心理學,人類圖集體動力分析,人類圖宇宙學,人類圖四箭頭組合研究,她是IHDS唯一具備教授Differentiation Degree專業學位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馬術專家,攀岩專家,對運動領域學有專長,是嚴謹博學的學者。

  她的人生哲學是:「能真正地認識自己,才能夠毫無負擔的生活。」

  個人網站:www.humandesign.at

蘇嘉.G.舒拉莫(Shurga G. Schrammel)

  1961年10月27日9:50出生於奧地利阿姆施泰滕。企業講師、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作家,目前正在接受人類圖分析師培訓。她在為他人進行諮商和心理治療時,會大量運用人類圖分析的專業技巧,幫助對方認識自我,從而找到深藏內心的問題,改善人生。

  她認為:「認識自己的原型,能幫助我們走向人生的下一步。對此,人類圖能為所有人提供支持。」

審訂者簡介

喬宜思(Joyce Huang)


  人類圖分析師。亞洲人類圖學院負責人。人類圖一到七階課程認證講師、人類圖專題工作坊老師。 研究人類圖十五年,解讀個案與教學經驗近十二年,翻譯人類圖相關教材與相關著作十餘本。

  除了人類圖,最喜歡並擅長即席口譯,對於文字相關工作,一生著迷,接下來的目標是培養更多專業的人類圖分析師與講師,讓更多人能運用人類圖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愛自己。

  著有《活出你的天賦才華》、《回到你的內在權威》、《人類圖氣象報告1:愛自己,別無選擇》《人類圖氣象報告2:愛的祕密》、《圖解人類圖:認識70張圖,看懂你的人生使用說明書》。審譯《人類圖:區分的科學》(人類圖國際總部 Jovian Archive 唯一授權定本)。

譯者簡介

趙崇任


  德國特里爾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生、輔仁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學術研究之餘從事翻譯與寫作。

  個人網站:andrechao.wordpress.com

图书目录

好評推薦
審定序 不管愛、關係與性,都是過程,通往最真實的自己/喬宜思(Joyce Huang)
前言 用人類圖一窺人與人之間的相遇
看待兩性關係的全新角度
如何取得你的人類圖?

第1章 九大能量中心
01 情緒中心
1-1 定義的情緒中心
1-2 開放的情緒中心

02 薦骨中心
2-1 定義的薦骨中心
2-2 開放的薦骨中心

03 直覺中心
3-1 定義的直覺中心
3-2 開放的直覺中心

04 意志力中心
4-1 定義的意志力中心
4-2 開放的意志力中心

05 G中心
5-1 定義的G中心
5-2 開放的G中心

06 邏輯中心
6-1 定義的邏輯中心
6-2 開放的邏輯中心

07 頭腦中心
7-1 定義的頭腦中心
7-2 開放的頭腦中心

08 喉嚨中心
8-1 定義的喉嚨中心
8-2 開放的喉嚨中心

09 根部中心
9-1 定義的根部中心
9-2 開放的根部中心

第2章 四種類型與人生策略
01 生產者
1-1 生產者的能力
1-2 生產者的愛與關係
1-3 生產者的人生課題
1-4 生產者的內在權威
1-5 生產者的實踐
1-6 生產者的伴侶諮詢

02 顯示者
2-1 顯示者的能力
2-2 顯示者的愛與關係
2-3 顯示者的人生疑問
2-4 顯示者的內在權威
2-5 顯示者的實踐
2-6 顯示者的伴侶諮詢

03 投射者
3-1 投射者的能力
3-2 投射者的愛與關係
3-3 投射者的人生課題
3-4 投射者的內在權威
3-5 投射者的實踐
3-6 投射者的伴侶諮詢

04 反映者
4-1 反映者的能力
4-2 反映者的愛與關係
4-3 反映者的人生課題
4-4 反映者的內在權威
4-5 反映者的實踐
4-6 反映者的伴侶諮詢

第3章 不同類型的關係組合
01 生產者與生產者
02 顯示者與顯示者
03 投射者與投射者
04 反映者與反映者
05 生產者與顯示者
06 生產者與投射者
07 生產者與反映者
08 顯示者與投射者
09 顯示者與反映者
10 投射者與反映者

第4章 12種人生角色與情感關係
01 人生角色1/3:探究內省之烈士
02 人生角色1/4:探究機會主義者
03 人生角色2/4:隱士機會主義者
04 人生角色2/5:隱士異端者
05 人生角色3/5:烈士異端者
06 人生角色3/6:烈士典範者
07 人生角色4/6:機會主義典範者
08 人生角色4/1:機會主義探究者
09 人生角色5/1:異端探究者
10 人生角色5/2:異端隱士者
11 人生角色6/2:人生典範之隱者
12 人生角色6/3:人生典範之烈士

第5章 性的祕密
01 薦骨中心:準備
5號閘門
14號閘門
29號閘門
59號閘門
9號閘門
3號閘門
42號閘門
27號閘門
34號閘門

02 情緒中心:性致
49與37號閘門
55與22號閘門
30與36號閘門
6號閘門
59–6通道

第6章 用人類圖解析《睡美人》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72711
  • EISBN:97898650728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8MB

图书试读

審定序

不管愛、關係與性,都是過程,通往最真實的自己


  若能將「問世間情為何物,總叫人生死相許」的愛戀,轉換成有條有理,有脈絡有緣由的解釋,讓你容易理解愛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想知道嗎?別太衝動回答我,知道不等於解脫,明白不代表接受,愛情中的為難、錯過、傷感與無力,那些受苦的一切,也同樣為你帶來了快樂、喜悅、滿足、依戀、難捨的美好。知道了,不過是知識,體驗過,才會懂人生。

  我喜歡安節雅老師的這本書,她以最客觀的人類圖知識,來講最感性的愛、關係與性,是理性的療癒,提供頭腦解答,然後她完全不走勸和不勸離路線,從頭到尾的著眼點,不在乎一段關係能否天長地久,而是你,你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你快樂嗎?你活得真實嗎?你有沒有活出自己?

  主軸是你,而愛、關係與性,則是你所創造出來的各種體驗,在付出與接收之間,在牽手與放手之後,關鍵點並不在於另一個人,而是你此生想學的課題是什麼,藏在每個生命課題裡面的寶物,挖出來之後才能讓人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我和安節雅老師認識多年,一開始她是學霸老師,我是學生,後來我們越來越熟,成為合作的夥伴,一起工作的拍檔,亞洲人類圖學院多次邀請她來台開課,她就像《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裡的人物麥教授(Minerva McGonagall),本人非黑即白認真仔細,教學風格講得清清楚楚,沒有什麼模糊地帶。

  而這本書,延續她本人一貫的風格,嚴謹冷靜,你以為講的是火熱的愛、關係與性,拆解開來,其實是人與人之間彼此設計不同,在運作機制上的相互引發,牽制與影響。

  深入人類圖這門知識,除了了解自己,再重新來看愛、關係與性。如果這一切都是基因的運作機制,那愛是什麼?還是,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會是,當我們能真正看見基因的運作機制,愛才有機會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我們才能跳脫盲目的吸引與迷戀,不被既定的文化制約與認知所限制,不再認為在關係中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角色要扮演,才能完成世俗認定的責任與義務?

  我沒有答案,我也在探索的過程中,只是我很期待,我期待當越來越多人能更加認識自己,能看清楚並區分出,關係中屬於彼此的每個課題,當一個人真實活出自己,沒有自欺,就不必索取,沒有腦袋設下的標準,更敏銳體驗自己的身體的感受。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真正選擇愛。

喬宜思(Joyce Huang),亞洲人類圖學院負責人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愛」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了一種全新的體會。它不是那種空泛地談論浪漫情懷的雞湯,而是用一種非常紮實、近乎科學的方式,去剖析我們在關係中會遇到的各種困境。尤其是書裡對於「吸引力」的解析,打破了我過去很多想當然爾的迷思。我以前總覺得,感情就是一種緣分,對了眼緣就對了,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吸引力背後其實有一套運作的邏輯,從初識的好感,到後來的穩定相處,每一個階段都有我們可以學習和調整的地方。它不是教你怎麼去「操縱」別人愛上你,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更懂得經營關係的自己。對於像我這樣,在感情路上摸索已久,總覺得差一點火候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提供的工具和視角,讓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的模式,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很棒。書中對於「非語言溝通」的描述特別到位,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說得很清楚,但其實對方接收到的訊息完全是另一回事,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溝通方式有了更深的覺察。

评分

最近讀完這本關於人際連結的書,我心裡只有一個感覺:相見恨晚啊!尤其是關於「依附風格」的那幾個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過去總是被貼上「黏人」或「過度獨立」的標籤,但從來不知道這背後其實有這麼一套深層的心理機制在運作。書中把不同類型的依附風格描述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看就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如何「修復」那些不健康的依附模式,讓我們在愛裡不再總是處於焦慮或疏離的狀態。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給出非常具體的練習和建議,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開始實踐。我開始嘗試用書裡教的方法去跟伴侶溝通那些敏感的話題,效果出奇地好,原本可能演變成爭吵的局面,現在都變成更深入的理解和連結。這對於想要建立長期、穩定關係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必讀的實戰手冊,它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不再害怕進入更深的親密關係。

评分

這本書的撰寫風格非常細膩,完全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心理學教科書,反而像是一位非常睿智又溫暖的長輩,陪你一起梳理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它把「性」這個議題也納入關係探討的範疇,但處理得非常成熟且尊重,沒有任何煽情或教條式的說教。它強調的是「性是關係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以及如何透過性來加深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僅僅追求生理的滿足。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界線」的部分,在華人文化中,我們常常很難明確地劃清個人空間和情感依賴的界線,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教我們如何在愛中保有自我,既能給予,也能適當地索取。讀完後,我覺得自己對「愛」的定義更加完整和立體了,它包含了尊重、理解、接納以及共同成長的意願,而不僅僅是激情褪去後剩下的平淡。對於正在努力平衡「自我實現」與「親密關係」的朋友們,這本書的啟發性非常高。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書名有點擔心它會太過學術化或流於膚淺,但實際閱讀後,發現作者的功力非常深厚,能夠把複雜的心理學理論,轉化成台灣讀者非常能理解的語言和生活場景。書中對於「衝突處理」的章節簡直是我的救星!我和伴侶都是屬於比較容易把不滿放在心裡,然後累積到一個點才爆發的類型。這本書清楚地分析了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逃避衝突,以及逃避帶來的長期傷害。它不是教你如何「贏得」爭吵,而是教你如何「運用」衝突來促進關係的進展。作者提倡的「非暴力溝通」技巧,我在書中學到了一些實用的句型,馬上拿來試用,效果立竿見影,讓溝通的氣氛從對立轉為合作。對於那些厭倦了在關係中不斷重蹈覆轍、陷入無謂爭吵的夫妻或伴侶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套真正的解方,它讓你意識到,好的關係不是沒有問題,而是有能力一起解決問題。

评分

這本書的優點還在於它的「包容性」非常強。它不預設讀者的感情狀態,無論你是單身、剛開始約會,還是已經走入長期婚姻,都能從中找到可以應用的智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細緻地描繪了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於「親密」的渴望與恐懼是如何產生的。這讓我在看待自己的人際互動時,多了一份同理心,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表現出與內心期待不符的行為。它教我們如何辨識那些看似親密,實則充滿控制或依賴的「假性連結」,並且勇敢地邁向真正健康、互相滋養的關係。這本書的語氣始終保持著一種「邀請」而非「指導」的姿態,它只是鋪陳出人性的複雜面貌,然後輕輕推你一把,讓你更有勇氣去追求那種讓人「為愛綻放」的真實狀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換了一個濾鏡看世界,對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多了一份敬畏與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