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 (電子書)

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崇趁
图书标签:
  • 教育4
  • 0
  • 新五倫
  • 智慧創客
  • 創客教育
  • 未來教育
  • 教育科技
  • STEAM教育
  • 素養導向
  • 創新思維
  • 數位學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下圖是本書的縮影,教育4.0就是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先要有4.0教師及4.0校長,才有可能經營4.0的教育,教出4.0學生。教師暨校長善盡4.0的角色責任(知能素養),就可以產出新覺識、新方法、新動能、新價值──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
探寻知识的边界:教育的未来与人类的演进 一本关于教育、技术与人性的深度对话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的时代洪流中,我们所熟知的教育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重塑。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学科或技术的应用指南,而是以一种宏观的、哲思性的视角,探讨教育在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时,其核心价值、结构转型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轨迹的深远影响。我们尝试剥离技术表象,直抵教育的本质——如何培养一个完整、有能力应对未知挑战的“人”。 第一章:范式转移的时代背景——“4.0”语境下的教育焦虑与机遇 本章深入剖析当前全球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以及认知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我们不再仅仅是工业时代产物的继承者,而是进入了一个高度智能化、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之中。这种转变对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我们审视了诸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前沿技术如何渗透并重塑学习场域,并着重分析了这种技术渗透背后所引发的社会伦理困境——当机器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认知任务时,人类教育的核心目标究竟应该转向何方?本章旨在建立一个坚实的认知基础:当前的教育改革,并非简单的技术修补,而是系统性的范式转移。 第二章:重塑学习主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 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教什么”转向“如何学”和“学什么样的人”。本章聚焦于学习者角色的重塑。我们探讨了“深度学习”、“体验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PBL)”等新兴学习范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重点讨论了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整合的潜力。此外,我们也关注到数字鸿沟现象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如何确保技术进步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而是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工具,是本章讨论的重点议题。我们深入分析了神经科学对学习过程的启示,试图揭示大脑如何更有效地吸收、处理和创造知识。 第三章:知识的边界拓展——通识、专业与“无边界”学习 知识的结构正在瓦解。传统学科壁垒的意义日益模糊,未来的工作形态要求个体具备高度的知识迁移能力。本章探讨了“T型人才”到“π型人才”乃至“W型人才”的演进趋势。我们详细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度专业化社会中的不可替代性,它关乎人类的整体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本书也批判性地审视了过度专业化和过早分流的弊端。我们呼吁建立一种“无边界”的学习生态,强调跨文化交流、跨物种(人机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校园的物理空间和时间框架。 第四章:评估体系的革命——超越标准化测试的局限 当前教育体系对个体能力的衡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准化、量化的测试。然而,这些测试往往无法捕捉创造力、情商、韧性等对未来至关重要的人类特质。本章是对现有评估体系的彻底反思。我们提出了发展多维度、情境化、持续性的评估模型,例如基于作品集(Portfolio)、同行互评以及真实世界模拟的评估方法。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如学习分析学)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反馈,而非仅仅是僵硬的成绩单。真正的教育评估,应当是激发潜能的过程,而非界定能力的终点。 第五章:教师角色的再定义——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环境的设计师 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教师的角色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而需要转型为学习体验的设计师、情境的引导者以及情感的支持者。本章详细分析了未来教师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技术素养(Digital Literacy)、情感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以及课程的策展能力(Curation Skills)。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专业发展机制,帮助现有教育工作者完成角色转型,并强调了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即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协同网络,共同构建一个支持学生成长的微环境。 第六章:伦理与人文的回归——技术时代下的价值锚定 技术是中立的,但其应用绝非如此。当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工作的意义何在?本章将视野从“效率”拉回到“意义”。我们强调了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人文教育、哲学思辨和伦理训练的极端重要性。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同理心和清晰价值判断的公民,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我们探讨了如何将伦理思考融入技术教育,确保未来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而非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这部分内容旨在为高速前进的教育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价值锚点和方向校准。 第七章: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社区——家庭、社区与全球联结 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本章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无缝连接的学习生态系统。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社区资源如何被有效地整合到学习路径中?我们探讨了“社区即课堂”的理念实践,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全球性的学习伙伴关系。成功的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章致力于提供一个框架,以整合社会各要素,共同为一个复杂的未来培养合格的个体。 结语:持续的提问与开放的未来 本书最终的落脚点是: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开放性的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答案。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断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并保持对现有体制的质疑与批判。教育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愿意付出多少智慧去设计它、去塑造它。这是一次对“我们如何为人”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下一代教育蓝图的勇敢构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崇趁


  1953年生 臺灣省雲林縣人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1999)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198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1986)
  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1974)

  經歷:
  國民小學教師五年(1976~1981)
  教育部行政職務十九年(1982~2000),經任幹事、秘書、組主任、專門委員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任教師(2000~),經任主任秘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系主任、研發長

  現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2006~)

  榮譽:
  高等考試教育行政人員(1981)
  教育部1991年及2000年優秀公務員

  專長:
  教育經營學、校長學、教師學、教育計畫、教育評鑑、家長教育學
  知識教育學、智慧創客教育、KTAV教學模式、教育4.0

  著作:
  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2018)
  知識教育學:智慧人‧做創客(2017)
  教育經營學個論:創新、創客、創意(2016)
  家長教育學:「順性揚才」一路發(2015)
  教師學:鐸聲五曲(2014)
  校長學:成人旺校九論(2013)
  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2012)
  教育經營學導論:理念、策略、實踐(2011)
  教育的著力點(2006)
  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2006)
  教育計畫與評鑑(增訂本)(1998)
  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增訂本)(1998)
  教育與輔導的發展取向(1991)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念素養篇:新覺識
第一章 「教育4.0」的意涵暨「學校經營」的進升
第二章 建構「核心素養」的元素及零組件
第三章 從「教育4.0」談教師的「角色責任」及「核心素養」
第四章 校長領導新航向:「知識價值領導」及「智慧創客領導」
第五章 21世紀臺灣教育新亮點

第二篇 進升策略篇:新方法
第六章 「新五倫教育」暨「價值教育」的實施策略
第七章 「智慧教育」暨「創客教育」的經營策略
第八章 KTAV教學模式暨KTAV單元學習食譜設計要領
第九章 「資源統整4.0」的教育價值及實踐作為
第十章 校務治理的「深層結構」及「進升力點」分析

第三篇 實踐計畫篇:新動能
第十一章 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試辦計畫【範例】
第十二章 新五倫價值教育實施計畫【範例】
第十三章 創客教育實驗學校實施計畫【範例】
第十四章 國民教育輔導團智慧創客教育實施方案【範例】
第十五章 學校智慧創客教育學生百樣作品研發計畫【範例】
第十六章 畢業生十件智慧創客作品展示試辦計畫【範例】

第四篇 新詞釋義篇:新價值
第十七章 新詞釋義
第十八章 「後教育4.0」的想像與建構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9184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7MB

图书试读



進升「教育4.0」的元素:覺識、方法、動能、價值

  「教育4.0」的想像與建構,來自「工業4.0」對教育發展的啟示。「工業4.0」已有明確的「進升指標」版本:1.0機械化→2.0電氣化→3.0自動化→4.0智慧化。教育4.0還在想像與建構階段,亟待深耕教育的學者專家發揮集體智慧,研發最適化「版本指標」,帶動學校「進升經營」,迎接「教育4.0」的時代,推進教育新文明與文化。

  筆者認為,建構「教育4.0」的版本,要系統思考「教育進升」的四大元素:「覺識」、「方法」、「動能」與「價值」。覺識者,覺察到的深層見識也;在本書中,指覺識「素養、能力、知識、價值」四者之間的緊密關係與教育經營的任務指標。方法者,經營教育的進升力點也;在本書中,指新教育「組件元素」的優化、活化、創化、新化的進升焦點,例如:「KTAV教學模式」進升「新五倫.智慧創客教育」。動能者,教育人員的認同加持與承諾力行也;在本書中,指六大主題計畫,帶動教育人員邁向「教育4.0」的新動能。價值者,人類共好的生活品質也;在本書中,指發現「教育4.0」的新知識價值,發現KTAV的新技術價值,發現主題計畫的新動能價值,發現智慧創客的新人生價值。

  是以本書共分四篇十八章:第一篇「理念素養篇:新覺識」,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覺識五大理念素養:「教育4.0版本」、「核心素養元素」、「4.0教師」及「4.0校長」、「知識教育學」、「知識遞移說」;第二篇「進升策略篇:新方法」,包括第六章至第十章,用KTAV教學模式串聯實踐新五倫教育、價值教育、智慧教育、創客教育、資源統整、校務治理等新元素組件,分別找出它們的進升策略與使力焦點;第三篇「實踐計畫篇:新動能」,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專業示範六大主題計畫,開啟校長智慧領導、教師創客教學,學生「做中學,有作品」,師生共同「論價值」的教育新動能;第四篇「新詞釋義篇:新價值」,包括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第十七章詮釋本書二十個新專有名詞的價值意涵,第十八章則詮釋「後教育4.0」的未來發展,暨「新覺識、新方法、新動能、新價值」再進升的價值脈絡。

  本書共約二十萬字,具六個稍有亮點的價值貢獻:(1)定義「教育4.0」的有效版本:1.0是指「書院、私塾教育時期」,2.0是指「公共教育普及化時期」,3.0是指「特色品牌學校教育時期」,4.0是指「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時期」;(2)分析鉅觀微觀的版本價值:本書分析兩個鉅觀教育(學校教育、學習成就)及八個微觀教育(課程教學、校長領導、優質學校、資源統整、教育計畫、體驗學習、自造者教育、教育博士),從1.0至4.0的進升版本,具有任務指標引領經營價值;(3)解碼教育元素組件系統:將教育的分項、議題解碼為具體的元素、組件及系統結構,提供教育人員掌握使力進升的焦點;(4)運作KTAV進升教學模式:KTAV教學模式及KTAV單元學習食譜,是價值教育、智慧教育、創客教育、新五倫德育通用的「課程設計」及「教學實踐」之精緻模式,就一般教學模式而言,具有大幅進升的價值;(5)進升品格、智慧、創客教育:這三大教育都有明確的「概念型定義」、「操作型定義」及「績效價值」論述,教育的實境由此三大教育脈絡,帶動進升,邁向「教育4.0」;(6)創新知識價值素養教育:「教育4.0」的教育是素養取向的教育,是知識價值化的生命歷程,本書接續《知識教育學:智慧人.做創客》一書,繼續創新,開啟「教育4.0」新教育文明與文化。

  「新覺識」暨「新動能」對人的影響價值最深層,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筆者對教育4.0的「最適化版本」又有新的覺識:教育1.0是「生活化(經驗化)」時期,教育2.0是「知識化」時期,教育3.0是「能力化」時期,教育4.0是「素養化」時期。此一版本更有助於原來學校教育版本的「實踐經營」暨「進升發展」,筆者已在第一章最後補註說明。

  本書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指導斧正。
 
鄭崇趁 寫於崇玉園
2018年11月1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聽起來就很有未來感,光是「4.0」這個數字就讓人聯想到科技與革新。我最近在關注教育轉型的議題,特別是對那種強調動手做、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學校很有興趣。台灣現在的教育體制,說實在的,有時候還是太偏重記憶和考試,對於真正能應對未來社會需求的「軟實力」培養,總覺得有點趕不上時代的腳步。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在 AI 和自動化日益普及的時代,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學習」這件事。是不是要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到編程思維、設計思考?而且,「智慧創客學校」這個概念很吸引人,它暗示著一個融合了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的教學場域。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提到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像是如何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可執行的專案,讓學習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充滿樂趣的探索過程。如果能看到一些台灣本土的實踐經驗那就更棒了,畢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調整,肯定會有些許差異。總之,對任何關心下一代競爭力的家長或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本書的標題已經足夠讓人豎起耳朵仔細聆聽了。

评分

說實話,現在的教育改革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正落地執行的學校和老師們,面對的行政壓力、家長期望,還有那「不變」的升學制度,往往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教育4.0》如果能真正觸及到這些痛點,並提出可行的解方,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了。我比較關注的是「實踐性」——它如何處理教學現場的資源不均問題?畢竟,不是每個學校都能立刻配備最先進的創客設備,也不是每個老師都具備跨學科整合的強大能力。如果書中能提出一套「由小到大、由內而外」的推動策略,例如先從教師專業發展著手,逐步建立校園內的創新文化,那就太好了。我個人對那些強調「全人發展」而非單向知識傳遞的教育理念深信不疑,但落實到台灣的升學主義壓力下,如何讓家長理解,培養一個「會做東西」的孩子,比一個只會「會考試」的孩子更有長遠的競爭力,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戰。期待書中能提供強而有力的論據來支撐這種教育哲學的轉變。

评分

我對「創客(Maker)」這個關鍵詞特別有興趣,它背後隱含著一種對「創造者」身份的重新肯定。在這個萬物皆可被機器取代的時代,人類的價值正在快速轉移到那些需要高度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複雜協作能力的工作上。所以,將「創客精神」融入義務教育體系,無疑是未雨綢繆。我很好奇,這本書對於「跨領域學習」的界線是如何劃定的?是像國外的STEAM教育那樣,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整合起來,還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人文、社會科學的元素?畢竟,真正的創新往往發生在學科的邊界地帶。如果只是將科技工具塞給學生,而不引導他們思考「為何要創造」以及「創造的社會影響」,那恐怕只會培養出技術熟練的工具人,而非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領導者。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編織技術能力與人文關懷,讓學生在動手做的同時,也能深刻體悟到知識的力量與責任。

评分

我個人對「新五倫」這個詞彙特別有感觸,這簡直是把傳統倫理教育搬進了數位時代的考驗場。在我們那個年代,「五倫」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係準則,但在資訊爆炸、人機互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該如何教導下一代去分辨網路謠言、如何與虛擬世界中的「他者」相處?這不單單是道德教育層面的問題,更是數位公民素養的核心。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告訴我們在智慧時代,什麼是新的「倫理」標準,那絕對是極具價值的。我猜測它可能重新詮釋了「孝、悌、忠、信、義」在當代語境下的意義,或許加入了「與科技共存的責任感」或是「數據隱私的尊重」等新維度。我很想知道,作者是抱持著批判性的眼光去解構舊有體制,還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重塑新的教育藍圖。畢竟,要撼動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並不容易,這需要極大的論述深度和說服力。我希望它不只是空談理想,而是能給出具體的操作指南,讓學校和家庭都能有跡可循。

评分

從「電子書」這個載體來看,這本書本身可能就體現了教育4.0的精神——數位化、即時性與互動性。不過,我也想知道,作者對於「數位落差」的議題是如何看待的?如果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建立一個「智慧學校」,那麼如何確保所有背景的學生,無論是城鄉、家庭經濟條件如何,都能平等地接觸到這些創新的教學資源和方法?教育改革往往有個副作用,就是資源會先流向已經相對優渥的學校,進一步擴大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非常務實地提出策略,說明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本身的優勢,來彌補實體資源的不足,例如透過開放資源(OER)或數位共學平台等方式,讓偏鄉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頂尖的創客教育資源。這不僅是教育公平性的問題,更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如果能看到作者對此的深度剖析與解決方案,我會認為這是一本真正有格局的教育前瞻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