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漢字:部件意義化識字教材(學生版) (電子書)

有生命的漢字:部件意義化識字教材(學生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雪娥
图书标签:
  • 漢字
  • 識字
  • 教材
  • 學生
  • 學習
  • 教育
  • 語言
  • 文化
  • 部件
  • 意義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臺灣,識字教學之始普遍採用注音符號當媒介,通常,孩童可經由這樣的「形→音→義」之連結並反覆練習後習得。然,中文的語音訊息並不透明,其字形與字音的關係並不像拼音文字那樣的密切,所以有不少孩童無法以此方式順利習得識字與閱讀技能。 幸好,「以形表義」是中文字的特性,在中文的形體上有大量的語意信息,這樣的特性正好可讓這些孩童循著語意路徑來親近中文。 主編者於2012年提出了「形→義→音」的中文學習模式,稱做為「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然而此教學法的進行需要具備豐厚的漢字文字學知識及漢字構形概念,為了節省教師收集相關資訊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於是編輯了《有生命的漢字:部件意義化識字教材》(教師版及學生版),希望能提升教學者嘗試意願,並幫助有需要的孩童習得識字技能。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诗词格律入门与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诗词格律入门与应用》图书简介 诗心初启,格律为阶:诗词之美,源于声律之妙 自汉魏风骨,至唐诗宋词,中华诗词的辉煌成就,不仅在于其深邃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更在于其严谨而和谐的格律结构。格律,是诗词的骨架,是音乐性的载体,是使得那些千古名篇得以流传不衰的内在逻辑。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诗词格律往往如同迷宫,平仄、对仗、粘对,种种术语令人望而却步,使得许多人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难以真正“入局”创作。 《诗词格律入门与应用》正是一部旨在彻底解构并清晰阐释中国古典诗词格律体系的权威指南。本书突破了传统格律书籍中晦涩难懂的讲解模式,采用循序渐进、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复杂的声律规则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学习路径。我们深信,掌握格律并非为了束缚创作,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歌的内在韵律,从而让情感表达更为精准有力。 --- 第一部分:基础奠基——平仄声律的奥秘 本书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建立扎实的声律基础。我们首先详细介绍了汉语的声调系统,明确了“平声”与“仄声”(上、去、入声)的划分标准,并结合现代普通话的发音特点,辅以大量的案例辨析。 1.1 汉字之音:平仄的精准辨识 传统格律对平仄的依赖性极高,尤其在古音系统中,入声的识别是难点。《入门与应用》没有回避这一难点,而是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普通话的近似处理与古音的参照: 对于现代学习者,我们提供了如何处理现代读音中缺失的“入声字”的实用策略,同时结合中古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确保读者在接触近体诗时,能够准确判断字音的平仄归属。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实践指导: 深入解析了诗律中关于平仄交替的灵活运用规则,教导读者如何在掌握核心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偶发的“拗救”现象,使诗句既合乎规范,又不失自然。 1.2 调值与韵脚:格律的音乐骨架 格律诗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韵脚和句内平仄的交替上。本书详尽分析了韵部的概念,阐述了《平水韵》与后世韵书的演变关系,并强调在特定体裁(如律诗、绝句)中,韵脚的选择如何影响全诗的基调。 平仄交替的范式图解: 针对五言、七言的四种基本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本书采用清晰的格律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示,配合“口诀式”记忆方法,使读者能迅速掌握不同句式的平仄要求。 --- 第二部分:体裁精研——近体诗的结构密码 格律的真正考验在于其对不同诗体(近体诗)的约束。本书将重心放在最核心的律诗和绝句上,层层递进,剖析其结构要素。 2.1 绝句之精巧:四句之中的气象万千 绝句,以其短小精悍,成为最考验作者功力的体裁。本书详细解析了绝句的句法结构、起承转合的章法安排,以及如何运用“拗救”技巧来增强诗句的气势。 2.2 律诗之严谨:八句之内的法度森严 律诗对仗和粘连的要求最为严格。本书用大量的实例,具体讲解了: “对仗”的层次: 从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到意义相关,再到意境的互补,系统讲解了对仗的工整标准,并特别区分了“工对”与“宽对”的适用范围。 “粘连”的规则: 清晰界定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相粘、平仄相粘的具体要求,这是区分律诗与古风的根本标志。 “颔联”与“颈联”的对仗要求: 强调律诗中必须对仗的两联(中间两联)的特殊地位,并以唐代名家作品为例,分析了对仗的“工巧”之处。 2.3 诗体辨析:古风与近体诗的分野 除了近体诗,本书也简要介绍了古风(古体诗)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格律的形成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近体诗的“法度”之所在。 --- 第三部分:进阶探索——格律在词曲中的流变 诗词相通,格律的理念也延伸到了宋词和元曲之中。本书的进阶部分将格律的学习从诗歌拓展至词体。 3.1 词牌的音乐性与格律的依附性 词的格律更为复杂,它直接依赖于特定的词牌。本书教授读者如何查阅词谱,理解不同词牌(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在长短句、句式、平仄和用韵上的独有规定。 句式与节奏的掌握: 词的魅力在于其长短句的错落有致,本书通过分析不同词牌的旋律特点,帮助学习者理解这些长短句的内在节奏感,避免机械套用词谱。 3.2 创作实践:格律的灵活运用与创新 本书的价值在于“应用”。我们认为,格律是工具,而非枷锁。在系统学习了严格的规则后,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变通: 拗救的艺术重申: 再次强调拗救(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拗救的“救”法)并非“错误”,而是格律体系自身的弹性调节机制。 融入现代语境的尝试: 鼓励学习者将古典格律的精髓融入现代汉语创作中,探索新的音韵美感。 --- 结语:格律,通往诗歌殿堂的钥匙 《诗词格律入门与应用》是一本面向所有古典诗词爱好者的实用手册。无论您是希望深入理解杜甫、李白、苏轼的作品,还是立志于亲自提笔创作格律诗词,本书都将是您最可靠的向导。我们致力于让“格律”不再是令人畏惧的教条,而是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语言表现力的强大工具。掌握了格律,您才能真正听清那些跨越千年的声韵之美,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雪娥(主編)


  退休國小老師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研究生(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領域)

高佩茹

  臺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

陳曉依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陳雅嬿

  埔里基督教醫院心理健康中心語言學習評量員

陳寶玉

  埔里基督教醫院心理健康中心語言治療師

陳凱玫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助理教授

劉至瑜

  南投縣竹山國中特教教師

劉蘋誼

  臺中市東平國小特教教師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91837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3.4MB

图书试读

主編的話

  自從知道第一個孩子有讀寫困難開始,便無時無刻的想著如何讓孩子識字,進而引導他們進入文字的國度,享受閱讀的樂趣。這十幾年來的嘗試發現,不管是字族文教學、形聲字教學、基本字帶字教學、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部件教學,以及意義識字教學等都可看到部分成效,但所受到侷限也不小。在長期陪伴孩子識字補救教學過程中,我兼容並蓄的運用上述的策略,卻發現孩子的識字程度常常進三退二的,所以我質疑,所用的教學策略一定少了些什麼,孩子的識字才看不到顯著的進展?什麼是關鍵性的策略呢?這樣的教學疑問與窘況,直到發現了漢字構形特性分析對於孩子識字的助益,這盲點才得以解除。
  
  當年的教學疑問與窘況是:例如孩子書寫「臂」字時,雖然知道是牆壁的「壁」去「土」加「肉」部,但腦中卻浮現不出「辟」的字形;在意義識字教學中也發現相同的問題:「愧」是心裡有鬼,所以有心有鬼,但基本的問題是:「鬼」怎麼寫?所以我察覺了有些字只靠這些教學法並不能讓孩子寫出字形來。另外,「澆水」的「澆」與水有關,但跟「堯」有什麼關係?或細分跟「土」、「土」、「土」、「兀」的關聯在哪兒呢?這似乎是孩子可不可以記住字形的主要關鍵。依教學過程的觀察,我逐漸體悟到字的辨識及字形的書寫需要有一個媒介讓孩子記住或回想,於是促使我探訪「漢字構形之分析」,進而研究漢字構形演變規律如何幫助孩子識字。
  
  2008年想脫離教學困境的我,在嘗遍各教學策略之後提出「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之後又在探訪漢字構形之分析過程中,體悟將漢字特有的形、音、義連結關係(特殊中文字彙知識)融入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中,以說明各個部件構成整字的理由與根據,並編個構形理據故事讓孩子的腦中出現文字的情境,最後讓學生說出來或畫出來,再轉換成楷書筆畫,這應該是個好方法。而在實驗教學後也獲得驗證,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對讀寫障礙學生在讀寫方面具學習成效和維持成效,能提升讀寫障礙學生認讀能力和分辨字義能力。
 
  大多數人以為六書是六種預設的造字法則,但我更認同是文字發展的過程,「王筠以六書之法授與四、五歲小兒以識二千字,而云非難事」,足以證明六書便於教學識字之功。有人或許譏笑都什麼時代了,還用這麼古老的方式教孩子讀寫字,但現行的生字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後以無數遍的重複讀寫來習得該字,這似乎也不見得高明到哪兒去,而且使得漢字的教與學都成為枯燥無味的苦差事。如果我們探究及善用古人的智慧,將「漢字構形之分析」和「漢字構形演變規律」揉入現在的識字教學中,這才符合漢字科學呢!或許也就是讀寫困難的解套之策。

  雖然有了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但短時間要讓教師接受此教學法,需先彌補教師漢字文字學可能不足之處,於是邀集了對教學極有熱情的夥伴們編輯了《有生命的漢字:部件意義化識字教材》(教師版及學生版),讓教學者更容易、也願意嘗試此教學方法。

  目前政府因應十二年國教實施,為了提升所有學習成就低落學生的能力,正大力的實行補救教學。補救教學要有成效不是只靠不斷練習及考試,而是需要不同方式、不同步驟去教學,個人認為此教學法及教材對於低成就孩子的識字一定大有幫助,歡迎試圖改變的教學者使用之,也希望能獲得良好的成效。
 
李雪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讓人聯想到,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活的語言現象,它隨著時間、文化和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斷地演化。我一直覺得,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找到事物背後的核心邏輯,而不是死記硬背。如果《有生命的漢字》能成功地將漢字的部件視為一個個「有意義的積木」,讓讀者能夠像玩樂高一樣去組合和拆解漢字,那這套教材的實用性就非常高了。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學習漢字過程中感到吃力的朋友,這種基於意義的教學法,或許能成為一座強而有力的橋樑,幫助他們跨越最初的障礙。我非常期待它在結構安排上是否有足夠的循序漸進,畢竟「意義化」如果一開始就太過複雜,反而會嚇跑讀者。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數位時代的台灣人來說,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時候漢字已經變成只是一種「輸入」的工具,而不是「書寫」的藝術。這本書的出現,彷彿是一個及時的提醒,告訴我們漢字不只是幾個筆畫的組合,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我特別好奇它如何將抽象的「意義」賦予到具體的「部件」上,這需要非常細膩的觀察和闡述。如果能用現代讀者的視角去重新詮釋那些古老的漢字結構,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介紹甲骨文或金文,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高了。我猜測它應該會提供很多有趣的對比,讓我們看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我們如何保持對這種優美文字的敬畏之心。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識字教材,大多都給人一種制式化、標準化的感覺,就是反覆描紅、抄寫,然後背誦筆順和結構。但這本《有生命的漢字》聽起來很不一樣,它強調的是「部件意義化」,這就很吸引我了。我總覺得,如果我們能理解每個部件的原始意義,就像是解開密碼一樣,那麼學習新字就會變得容易得多。想像一下,當你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如果能把它拆解成你已經知道的部件,並且能推測出它的基本含義,那種成就感肯定很不一樣。這不只是在學字,更像是在理解一種古老的符號系統。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多的案例和深入的解析,讓我們這些已經習慣用字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新的樂趣和啟發,或許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教導下一代認識漢字。

评分

我對這種強調「部件」的學習方法相當感興趣,因為它觸及到了漢字構成的最基本單元。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有時候我們太過強調寫作的規範性,反而忽略了漢字本身的「內在邏輯」。這本書如果能有效地展示,例如「三點水」如何與水的概念連結,或者「口」字旁如何影響字的義項,那將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學習工具。我希望這不只是一本給初學者的入門書,更是一本能讓資深使用者重新審視自己文字基礎的深度讀物。畢竟,掌握了部件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一通百通」,面對任何生僻字都能迎刃而解,而不是每次都得查字典,這樣學習漢字的效率和樂趣才能真正被提升起來。

评分

這本關於漢字的書,光是看到書名《有生命的漢字:部件意義化識字教材》,就覺得很有意思。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習慣繁體字寫作的人,我對漢字的結構和演變一直抱持著好奇心。畢竟,我們每天都在用這些方塊字,但很少有機會深入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這本書的「部件意義化」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像在教我們如何「復活」這些看似死板的符號,讓它們重新展現出生命力。我期待它能用一種比較活潑、不那麼死板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探索漢字的源頭,了解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筆畫是如何組合、演變成今天的樣子。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那些從小看到大的字,發現它們背後隱藏的趣味和邏輯,那真的非常值得推薦。希望它能讓學習漢字的過程,從一種記憶性的負擔,轉變成一種探索的樂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