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 (電子書)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湘云(Melodie Huang)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長
  • 自我探索
  • 人生哲理
  • 心靈勵志
  • 電子書
  • 情感
  • 治癒
  • 思考
  • 個人成長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人生,就對自己交代!」
————經歷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總監・全新出發————
單親家庭、憂鬱症、富二代⋯⋯勇於撕下標籤、拋開人設!
活出屬於自己的色彩,找到愛自己的方式

  ◆ 隨書贈送——【Little|Lost and Found】畫作別冊
  收錄18幅壓克力畫創作,展開一場紙上畫展體驗,和你,一起找到安定自我與治癒的力量。

  「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自1987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台灣整體造型與頂級婚紗的代名詞,不僅是藝人及政商名流選擇婚紗時的首選,也為無數的女孩們一圓永恆經典的綺麗夢想。

  而經歷林莉婚紗總監一職的黃湘云(Melodie),正是婚紗大師林莉的千金。

  6歲時,她經歷父母離異,國中畢業被送去美國,2007年從倫敦回到台灣;Melodie試著從母親兼老闆的傳承經驗中,重拾親情,按部就班地著手轉型「林莉婚紗」。現正籌備開啟事業新版圖,拓展網路電商平台觸角。

  身處幸福產業第一線的她,見證過上萬對新人披上白紗,踏出成家的第一步。有些新人從此建立美滿的家庭,也有不少新人和她的父母親一樣,走上了離婚的路。每個婚姻和家庭的背後,都是無數的選擇。無論是單身或結婚、堅持或結束、有沒有孩子……

  「請記住,你的幸福,只能由你自己來定義。」

  本書透過Melodie分享的成長故事,陪伴讀者度過人生的重重關卡,在經歷親情、友情和愛情後,學會愛自己的方式。

  熱愛美學的她,把對美的熱忱延伸至生活,於2021年4月與瑞士銀行攜手舉辦愛心義賣畫展《小小——失而復得》(Little|Lost and Found);集十年創作點滴,以飽含生命情緒的neon hue色彩堆疊,細膩展現其過往閱歷中積累、融會出的美學觀點。帶來18幅充滿故事及力量的作品,帶領讀者找到自我安定與治癒的力量。

  「無論出身背景如何,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寫出更美的人生故事。」

  ▷獻給在人生路上迷路、失去動力、渴望活出自我的人!

  #寫給自信女人
  「不管是單身或已婚,女人的光彩來自於自己的底氣。幸福的婚姻只是錦上添花,我們必須先擁有自己,把自己編織成一塊精緻的布料,並且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才能散發出獨特的光芒,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寫給勇敢做夢的你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夢想,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龐大的夢想,所以我們的夢想只需對自己交代。」

  #寫給心理受創的你
  「憂鬱症要到康復的一刻,是真正懂的挖出內心最深刻的傷痛是什麼,直到可以站穩,不被一樣的問題重複淹沒,就是豐盛富足的開始。」

  感謝歐普拉與哈利王子在《你看不見的我》節目中的拋磚引玉,帶給我勇氣,分享我抵抗憂鬱的故事與經歷,希望能藉此帶給大家一些可以嘗試方法。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不論你的生命中有創傷或失去了心愛的家人朋友,你不是孤單的。

  #寫給二代迷思
  「最好的人生,不是有個有錢、有名、開公司的爸媽,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無論家境如何,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二代,都承接了上一代的產業,這產業可能是一家企業、一門家傳技藝。二代標籤換個角度看,是期許、鍛鍊自己成為好的專業經理人或管理者的名詞。

  ★本書版稅主要所得將捐贈東森幼幼基金會—慢飛天使助飛計畫。

名人推薦

  【藝人好友攜手推薦】

  艾力克斯&李詠嫻、洪曉蕾、賈靜雯、劉畊宏

  「真切的療癒路程,要的就是與自己和解的那一刻!」——賈靜雯

  【共感推薦】
  孫嘉蕊|東森新聞台副總
  張其中|早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
  張瑋軒|Womany女人迷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昀平|新加坡商艾得克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Managing Director
  盧凱蒂|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招生處代表
  顧其芸|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以上皆依姓名筆劃排列)
《星辰彼岸的低语》 一本关于追寻、迷失与重生的精神探索之旅 作者:林语溪 内容简介: 《星辰彼岸的低语》并非一本解答所有问题的指南,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读者踏入一片广袤无垠的内在宇宙,去探寻那些被日常喧嚣所掩盖的真实自我。这是一部融合了深刻哲学思考、细腻人文关怀与诗意叙事的作品,旨在剖析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社会中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疏离感、意义缺失以及对“真实生活”的渴望。 第一部分:迷失的罗盘 小说以主人公“江河”的视角展开。江河,一位在都市中看似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他的生活被精确的线条和冰冷的钢筋水泥所定义。然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灵感枯竭后,他开始感受到一种深层的空虚。他拥有了一切,却感觉自己从未真正“拥有”过任何东西。 本部分着重描绘了现代生活的“异化”现象。通过对江河参加的各种无效社交、徒劳的追求以及对物质消费的麻木,作者勾勒出一种普遍的“存在性焦虑”。书中细腻地刻画了江河如何试图用外界的认可来填补内心的黑洞,他沉迷于加班带来的成就感,却在深夜的独处中被无形的墙壁所包围。文字的笔触冷峻而精准,如同解剖刀一般,剖开了都市人光鲜外表下的疲惫与脆弱。 重要的情节转折点是江河收到的一封来自已故大学导师的信件。信中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诲,只有一句简洁的提示:“去寻找那片‘不被命名的天空’。”这句充满象征意义的话语,成为了江河放弃既有生活,踏上未知旅程的导火索。 第二部分:荒野中的回响 江河的旅程始于对地理上的“边远地带”的探寻,但他很快发现,真正的边远地带,是人心的边缘。他来到了一个被称为“雾岭”的偏僻山村。雾岭没有现代通讯,时间仿佛以一种缓慢、近乎停滞的方式流淌。在这里,江河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 守旧的织布匠“阿婆”: 她用最原始的方式编织图案,她的作品中蕴含着只有用心才能解读的古老密码。她教会江河,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对材料的尊重,而非对速度的追逐。 沉默的木雕师“石砚”: 石砚几乎不与人交流,他雕刻的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情感的“留白”。通过观察石砚的工作,江河开始理解“不作为”的力量,以及沉默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这一部分是全书最富含自然哲理和东方美学的部分。作者运用大量环境描写,将雾岭的四季更迭与江河内心的波动紧密结合。暴雨冲刷掉表面的尘埃,阳光穿透云层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江河不再试图“设计”或“控制”环境,而是开始“感受”和“顺应”。他学习耕种,体验劳动的原始艰辛与回报的踏实,逐渐剥离掉那些社会强加给他的身份标签。 书中探讨了“匠人精神”的深层意义——它不是技艺的精湛,而是对待生命过程的敬畏心。江河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个微小的“回响”——当他用双手重新触摸泥土时,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踏实,一种超越物质的富足感。 第三部分:边界的消融 随着旅程的深入,江河的探索从外部世界转向了内在的记忆与创伤。他开始直面那些在都市生活中被刻意压抑的往事:童年的孤独感、未曾表达的遗憾、以及对“完美”的偏执追求所带来的内耗。 本书的叙事结构在此处变得更具实验性,穿插着江河的梦境、自由联想和内省日记。这些片段相互交织,揭示了“自我”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单一、固定的实体,而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相互矛盾的经验集合。 在雾岭的一段独居体验中,江河经历了一场心理上的“雪崩”。他所有的防御机制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中土崩瓦解。正是这次彻底的虚弱,让他得以瞥见“最初的自己”——那个不为取悦任何人而存在的,充满好奇心和脆弱感的孩童。 作者在此部分引入了关于“时间性”的讨论。我们总是生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焦虑中,却遗漏了“当下”的全部可能性。江河意识到,所谓的“最初的自己”并非失落的某一个点,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未被污染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第四部分:重构与共振 江河最终离开了雾岭,但他并未回到从前的都市生活。他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一个“连接者”。 他回到城市,但不再从事宏大的建筑项目,而是致力于小型、社区化的空间改造。他运用在雾岭学到的“尊重空间本质”的理念,帮助人们重新定义居住环境,使之成为滋养而非压抑精神的容器。 最终章探讨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江河明白,真正的重生不是彻底的逃离,而是在喧嚣中为自己建立一个不被打扰的“内在祭坛”。他学会了如何在快节奏中保持“慢速感知”,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坚持“真诚边界”。 《星辰彼岸的低语》没有提供一个俗套的“大团圆结局”。江河的生活依然充满挑战,但他拥有的不再是焦虑和空虚,而是对未知旅程的坦然接受。他懂得,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持续的“低语”——只有当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倾听那些来自星辰彼岸的、微弱而坚定的声音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存在的意义与深度。 本书特色: 文学性与思想性的完美平衡: 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同时蕴含对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哲学命题的深入思考。 细腻的情感剖析: 尤其擅长描绘现代人的精神疲劳和对“意义”的饥渴。 反商业化叙事: 拒绝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鼓励读者进行自我探索和批判性阅读。 这是一本适合在深夜、在旅途中、在感觉被世界抛弃时阅读的书。它会像一位沉默但智慧的朋友,陪伴你穿越人生的迷雾,重新校准你内在的罗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湘云Melodie Huang


  台灣婚紗大師林莉千金,經歷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總監,現正籌備開啟事業新版圖,拓展網路電商平台觸角。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尚學院時尚行銷碩士畢業。畢業後回台投入自己所愛的時尚婚紗事業,為自己、為新嫁娘與同仁一起圓夢。女星指定婚紗禮服及整體造型頂級精品名店,如林志玲、賈靜雯、Selina、昆凌等。曾任東森、中天、年代新聞台整體造型設計顧問、多屆台灣三金星光大道造型講評。

  除了品牌經營者的身分外,另以「畫家」斜槓身分在藝術圈出道。熱愛美學的她,認為「藝術是對過去的體現和對未來的盼望」,把對美的熱忱延伸至生活,已從事壓克力畫創作十餘年,透過繪畫探索、抒發並療癒心靈。

  Facebook/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by Melodie Huang
  www.facebook.com/100355449423701/

  【展覽】
  ◆ 2021/4 索卡藝術 Soka Art Taipei《小小——失而復得》(Little|Lost and Found)個展
  作品網址/www.melodieyellow.art/

图书目录

推薦文
楔子

Ⅰ/童年記憶與成長
記憶中的第一個味道
孤單是生命的底色
我的美國媽媽
美國教育的啟發
於是我放開你的手
在倫敦,我看見的美

Ⅱ/與憂鬱共存的日子
和解——給媽媽的禮物
父.逝
我竟然得了憂鬱症?
與憂鬱症共存
記憶的力量

Ⅲ/二代之路
上不了班,只好接班?
回歸與出走
學鯨魚游泳
職場需要的不是「人設」,而是「人格」
每個人都是二代

Ⅳ/婚紗與女性
時代在進步,女人再進化
愛情柏金包,不同款式的幸福
最美的婚禮,最好的婚姻
阿嬤的夢想

後記——回家

【Little|Lost and Found】畫作別冊(40P)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18818
  • EISBN:978626711883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1.4MB

图书试读

推薦文

踏上人生的旅程
艾力克斯&李詠嫻/演藝圈模範夫妻


  小時候,我父親就教導我:人生充滿美好的旅程,有些令人雀躍,有些則滿懷辛酸。他說這些旅程會形塑我的成長,並且不斷持續下去。他總說不要太注重旅程的結果,而應該從錯誤中學習、注意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並享受這段經驗。

  我相信Melodie便是踏上了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並在今日讓我們一窺她的所學。我們有幸能從她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並在面對自身成敗時借鑑她的經歷。

  我們夫妻在Melodie留學回國後沒多久便與她結識,至今已將近二十年。她是個樂觀活躍又聰明進取的年輕女孩,當時她正接受培訓,準備成為林莉婚紗的接班人,領導由她優秀的母親白手起家建立起的婚紗王國。過去二十年來,她不僅接下總監的領導職,也成為了家族企業向新時代蓬勃發展的背後推手。

  回想初識Melodie時,年輕的我們正要踏上如今已近二十週年的婚姻長旅。林莉婚紗和Melodie都是我們婚禮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這樁令人永生難忘的美事讓我們齊聚一堂。經年累月,隨著我們的婚姻持續成長,我們與Melodie的友誼也愈來愈深厚。

  Melodie在書中提到,她時常與走進店內的年輕情侶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我們就是與她結為摯友的情侶之一。她是我們女兒Makayla的教母,我們相信她能成為女兒的人生導師。我們認為Melodie是個擇善固執又富有愛心的人,這些特質值得所有人學習。Melodie的體貼忠誠、善良熱情,讓我們非常榮幸結識了這位妹妹。Melodie願意在本書中分享她的旅程正體現了她的成長,而她在書頁中坦然回顧與憂鬱症纏鬥的過往更是勇氣可嘉。

  這些人生歷程讓她從靦腆少女綻放成一位優雅聰穎、受人敬重的熱心領袖。我們與她一同共度的這些旅程,她如今將與讀者分享。祝閱讀愉快,我和詠嫻希望大家能從她的故事中獲得啟發,並在未來某天踏上屬於自己的生命探索之旅。

推薦文

用光照亮黑暗,活在愛裡
洪曉蕾/台灣名模


  和Melodie相識,記得是十六年前在中山北路上的「林莉工作坊」。對於拍過無數婚紗雜誌目錄的我來說,要挑選心目中唯一的幸福白紗,確實是有些難度的,看著一件件美麗的夢幻禮服,心情有點小緊張、小興奮和小慌張,畢竟是自己的結婚禮服!心中不斷出現獨白:「我是真的要當新娘子了⋯⋯」

  這時有個大眼睛的漂亮女生,用自信親切的笑容和我打了個招呼。頓時我不知所措的情緒完全退散,她給了我溫暖安心的感覺,對!這就是Melodie。

  有著沉穩個性的她,急性子的我見了也瞬間平緩。哈哈哈哈~我想那也算好朋友的「一見鍾情」吧!Melodie有著獨特的藝術天賦、創新的思考模式,在整合林莉婚紗專業團隊的執行下,終於圓了我完美夢幻的婚禮!在這甜蜜又繁瑣的過程中,很幸運地交到了一位益師亦友的好姊妹,更感恩林莉老師一路上耐心地在旁陪伴著我們成長。

  似乎人一生下來就不斷地在解決事情,這些年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從親情、友情、事業、愛情、婚姻、孩子教養、人生規劃……種種大大小小的事無所不談,也無需刻意迎合。我們各自分享生活中的小細節,每一次的見面都是這麼的抒情坦蕩,甚至理直氣壯地大哭大笑,彼此真的是疲憊生活中的解藥,真心希望對方成為更好的大人。Melodie常常鼓勵著我要尋找勇氣來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而真正的信心正是還沒有看到證據便願意相信。《聖經》裡有這一句話:「在信的人,凡事都能。」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信心和勇氣來往未知前進。

  從Melodie的人生故事中,看到了她的堅持與努力,而她願意赤裸裸地揭露生命中的這些過程,也是勇氣的另一種展現,是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從中學習的。我們經歷的每一個創傷與痛苦,其實都是來造就我們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用感恩的心,來面對生命的中所有的一切。

  當你逐頁翻閱本書時,你會看見她那露骨的真誠、直率的個性,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你眼前。在面對心中那股黑暗面來襲時,我們可以用幽默斬斷過去的情緒包袱,用積極的態度來轉化自我,用光照亮黑暗,活在愛裡,使我們成為一個充滿力量與勇氣的女性。

  說到職場上的Melodie,她永遠在學習,對工作保持敬畏和熱情,持續地思考和改進,超前計劃一切。在創造公司價值的同時也快速地成長,對於自己在公司特殊的身分,很快的找到定位,希望把團隊帶得像家的感覺,盡心盡力地營造公司良好的氛圍。正是這樣的經營管理,她的同事因期許而出色,她的同事因重視而忠誠,她的同事因分享而成長,一起創造「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更美好、更幸福的未來。

  我愛這本書,它讓我學會接納自己並愛自己的一切,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不斷地自問自答,不受限地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我愛妳,Melodie!

  這本書讓我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和釋放。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

  我們一直都會好好的……!

推薦文

一段大愛溫柔的旋律
孫嘉蕊/東森新聞台副總


  一個小丑洋娃娃,當六歲的小女孩想媽媽的時候,就按小丑鼻子,讓音樂撫慰心靈,她不敢哭。父母親離異了,她被送到祖父母家接受隔代教養。

  接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被母親強迫送到國外唸書,沒有經過溝通,只有單向設想,少女離開只有祖父母的家,好不容易和母親有了短暫的美好時光,又被迫孤獨。幸好上帝派來天使,有溫暖的長者,擔任起媽媽的角色,猶太背景的美國媽媽,教導她更多人文、音樂、藝術的涵養,更重要的是給她滿滿的愛,填補她過去的歲月裡,愛的黑洞;日本男友為她帶來生命的陽光,美國的求學經驗,釋放了她的靈魂,生命像棉花糖、冰淇淋,生命的旋律,在這一段青春澎拜。

  從美國回到台灣,她面對的是母親已經在台灣打下婚紗品牌的名號,林莉婚紗卻不像外人所見的永遠高峰 ,它曾面臨員工集體出走的背叛,營業額的巨大下滑。當女兒的,同時被視為接棒的第二代,但她沒有特權地從基層做起,溫柔細膩地幫助每一對新人,三十歲不到的她,用英國學得的系統知識,大量閱讀企業家的經營方法,她把林莉婚紗帶向另一個高峰,但同時也被迫放棄心愛的日本男友。命運常讓人沒得選擇,又常叫人被迫選擇。她總是默默承受生命給予的承擔,只看好的那一面,內在的壓力被壓在底處,好深好深。

  經歷父親的走,從小隔代教養視她如親女的阿公也走了,美國媽媽也去了天堂。她曾經不斷接受生離,但沒有這樣的死別。加上企業的營運壓力,憂鬱症找上她,無聲無息,卻又有跡可循。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她類似的生命斷點,沮喪、放棄、把所有挫敗推給命運,但她沒有,她總是正向地告訴自己要堅強,總是忍受孤單,再享受孤單。外表看來,她沉穩地處理生命每一道隨時可以讓人崩跌的課題,然後還要告訴自己,要學鯨魚一樣,游得深,游得遠。累積壓力的爆發,勾引她回頭檢視生命裡的每一道傷痕。又用堅強的毅力從憂鬱中站起來,投向上帝的擁抱,溫柔地撫摸一道道傷疤,將其變成勇敢的印記。

  Melodie,生命如此巨大的周折起伏,在二十五歲勇敢單飛英國倫敦,挑戰全世界最難的時尚藝術學院,一年完成課業。她說她喜歡像「超級瑪利歐」遊戲一樣,不斷地設關破關,在經營管理品牌的過程裡,不是樣樣順遂,但她學習偉大管理者的眼光、謀略,還有重要的氣度。她夾在強勢的創辦人母親和員工當中,總監的名號,不是只有外人看到的光鮮亮麗,實則艱辛難道。因為對時尚的使命、對藝術的追求、對幸福的嚮往,她從一個只知道看績效的管理者,蛻變成一位懂得傾聽,帶著團隊往上成長的經營家。

  正當一切都步入正軌時,憂鬱症又如鬼魅般回到她身邊,我沒有看過如此自律的人,連處理憂鬱症這麼折磨身心的難題,都能一步步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書裡有一部分討論憂鬱症的課題,那是她經過無端的顫抖,不停地哭泣,沒有邏輯的、只有自我導航的痛苦經驗裡,轉化而成的經驗分享。她努力尋找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方法,找人傾聽她的心聲,運動發洩她的體力,每天聽講道,讓心思意念不要墜落。於是她這次只服用了極少的藥物,勇敢地面對憂鬱症再次地來襲。

  為什麼要寫書?如同她在無學自畫的領域裡,用天生美學的基礎,和用畫自我療癒的不斷練習,十年下來,她開了畫展,義賣所有所得捐做公益。畫展很成功,除了對自己繪畫的肯定,她更感動的是參觀者在看過畫後,告訴她對畫的感受,有時候會勾起類似的創傷,重要的是撫慰了觀畫者的心靈。她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只是一個品牌的經營,而是生命歷程的分享,如此滋潤更多人的身心靈。

  大家都聽說林莉婚紗,卻很少人知道Melodie,如同她的英文名字,對每個人,人生都像是一段旋律,看你怎麼吟唱。Melodie的篇章裡,有成長的哀愁、工作的艱難,但也有生命的喜悅,以及品牌經營的經驗裡,對社會新鮮人和管理者最好的建議。請細細閱讀、慢慢體會,一個叫Melodie的女孩,自稱是小小,看芸芸眾生,是一段大愛溫柔的旋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精妙,完全不像一般的心靈成長書籍那樣說教或枯燥,反而帶有一種電影鏡頭般的畫面感和層次感。作者似乎很懂得現代人的焦慮點,從職場的倦怠感,到人際關係中的「表演性」,都有深入且細膩的描摹。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縫隙」的探討,它沒有美化尋找初心的過程有多麼浪漫,而是誠實地面對那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落感和自我懷疑。這種真實感,讓我覺得作者真正懂我們。我看書的時候,時不時會停下來,望著窗外發呆,腦中浮現出許多年輕時的片段,那些充滿莽撞和熱情的小決定。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能巧妙地把這些零散的記憶串連起來,讓你意識到,其實那些「最初的自己」從來沒有走遠,只是被生活這層層的包裝紙給遮住了。對於那些處於人生轉折點,對於未來感到迷茫的朋友,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慰藉,更像是一張地圖的起點標記,讓你重新校準方向盤。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給人一種非常典雅的氛圍,彷彿在翻閱一本珍藏已久的手稿,而不是一本新出版的電子書。它對「時間」這個概念的處理,尤其讓我驚艷。作者沒有用線性時間來回溯,而是用「記憶的疊加」來談論找回初心。她討論到,很多時候我們懷念的不是某個具體事件,而是事件背後那種「純粹的感受力」。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的感受力被各種感官刺激磨平了,變得麻木。書中提供的一些練習,像是「用新的眼光看你每天都會經過的街道」,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卻能有效重建與當下的連結。這本書的文字就像清晨的露水,晶瑩剔透,能洗淨眼前的迷霧。我會推薦給那些不喜歡太過戲劇化敘事,但又渴望深度自我對話的讀者。它安靜,但力量無窮,讓你願意靜下心來,跟那個在歲月中被塵封的自己,好好地進行一場漫長而誠實的對話。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擔心這類的書會不會太過偏向哲學思辨,我更傾向於實戰派的指引。沒想到,作者非常聰明地將抽象的概念,透過生活中的具體案例來闡述,讓「找回初心」這個看似宏大的命題,變得非常接地氣。像是提到如何辨識「外來的價值觀」和「內在的渴望」的差別,書中設計了一個「價值觀自檢清單」,我認真填寫後,才發現我對「成功」的定義,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我父母那個年代的期待,而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這種清單式的引導,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有衝擊力。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只是告訴你「要做什麼」,更著重於「如何去看待你正在做的一切」。它賦予你一種「重新詮釋人生」的工具。讀完後,我對某些曾經感到遺憾的決定,都能用一種更寬容、更理解的視角來看待,這份心胸的開闊,是我在這本書裡獲得的最大收穫。它證明了,真正的成長,是和解,而不是征服。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心靈SPA,讀完後感覺整個人都輕盈了起來,尤其是在現今社會這個快速變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迷失在外界的期望和無數的選擇之中,忘了自己最初的渴望是什麼。作者的筆觸溫柔而堅定,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引導你重新審視那些被時間沖淡的初心。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慢下來」的強調,書裡分享的幾個生活哲學,像是如何有意識地覺察呼吸、如何篩選資訊,真的很有實用性。不是那種空泛的勵志口號,而是真正能融入日常的具體做法。比如,書中提到的一個「數位排毒法」,我嘗試了一週,發現自己看手機的時間銳減,反而有更多時間去閱讀、去散步,那種專注感是久違的奢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明白「找回自己」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帶著現在的經驗,去重塑一個更誠實、更貼近內心渴望的「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覺得生活被各種「應該」綁架,這本書絕對是你可以信賴的嚮導,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會給你足夠的空間和勇氣,去聽見內心那個微弱的聲音。

评分

讀完這本,我最大的感受是「釋然」。坦白講,市面上的心靈書籍太多了,很多讀起來都像複製貼上,但這本明顯有著獨特的生命紋理。作者的文筆非常詩意,但又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理性思辨,兩者平衡得恰到好處。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脆弱性」的重新定義。過去總覺得展現脆弱是弱點,但書中引述了幾則小故事,講述了如何將自己的不完美視為獨特性的一部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而且,它不是那種一味鼓吹「活出自我」的激進派,它更像是在告訴你,那個最初的你,其實就是最堅韌的你。閱讀的過程中,我甚至會忍不住拿起筆在旁邊做筆記,有些句子反覆讀了好幾次,它們像種子一樣,在你心底悄悄發芽。對於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的上班族,或者剛從校園踏入社會還在摸索定位的年輕人,這本書提供了一種溫柔的反擊力量——反擊那些告訴你「你必須成為誰」的聲音,轉而專注於「你是誰」這個永恆的課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