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對食譜書的挑選標準,除了內容實用性之外,另一個關鍵就是「可讀性」。很多時候,一本食譜光是文字描述就讓人望之卻步,什麼「少許」、「適量」,對新手來說根本是黑話,你根本不知道那個「少許」到底是多少克或多少湯匙。這本強調「步驟簡單、圖解清晰」的書,如果真的能做到「看了就會」,那它在我的廚房地位可能就要直線上升了。我過去買過幾本食譜,結果翻開來發現,它假設你已經會很多基礎技巧,比如如何判斷油溫、如何炒出香氣,這種書對我來說等於是白搭。我希望這本書可以真的把每個細節都拆解得很細,例如切菜的刀工示意圖,或者食材準備的量杯圖示,最好連「這個階段的食物應該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都有照片輔助,這樣我才能安心地跟著做。如果它真的能做到像教科書一樣的嚴謹與詳細,那它就不只是一本食譜,而是一個隨身的廚房導師了,這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我對「基礎」這兩個字抱持著既期待又保留的態度。期待是因為,我真的需要從最最基礎的地方學起,連如何正確地打一顆蛋都可能需要學習;但保留是因為,有時候太基礎的內容會顯得有點無聊,或者說,它提供的「基礎」可能只是針對另一群更基礎的人。我更希望,這本書的基礎涵蓋的是「日常飲食的基石」,也就是三菜一湯或常見的飯麵主食,而不是那些學了之後可能一年也用不了一次的複雜技巧。如果它能涵蓋一些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主食類,例如滷肉飯、陽春麵、或是簡單的炒飯炒麵的完美比例,那對我來說實用價值會爆棚。畢竟,能把最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美味,才是真本事。如果這本書真的能讓我脫離只會泡麵和外賣的窘境,並且建立起對烹飪的信心,那它絕對是物超所值,值得我花時間去研究和練習的。
评分現在的餐飲市場,追求精緻和複雜的料理非常多,但說真的,我只想快速、方便地解決一餐,重點是好吃,不要給我什麼花俏的擺盤和難搞的醬汁。這本主打「1人份」的料理,馬上就打中我這種獨自生活的人的心。一般家庭食譜動輒是兩人份起跳,我煮了兩人份,自己吃不完又得煩惱怎麼保存,實在是麻煩。對於上班族來說,下班後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晚餐,光是想著就要累了,所以我更傾向於那些能在半小時內完成的快手料理。我特別好奇,它所謂的「好味」標準是什麼?是偏向台式家常味、日式清爽,還是美式簡單粗獷?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快速替換食材的建議,那就更棒了,畢竟有時候臨時發現家裡少了某個配料,臨時跑一趟超市實在很累人。總之,實用性、快速性和份量精準度,是這本書能否在我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评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非常親切、沒有距離感的風格,光是那個標題,就讓我覺得「嘿,這根本就是為我這種廚房新手量身打造的啊!」我一直覺得下廚是件很麻煩的事,光是備料、看食譜就覺得頭昏眼花,更不用說那些動輒要好幾個鍋具、搞得廚房像戰場一樣的食譜了。我特別欣賞這種標榜「一人份」的概念,現在外食太方便,但總覺得吃得有點隨便,想在家煮點有溫度的飯菜,但又不想浪費食材,所以能找到這種剛剛好份量的食譜真的太重要了。不過,我對電子書的閱讀體驗還是有點小顧慮,希望排版不要太死板,畢竟是看食譜,如果圖文比例不對,看菜的步驟會很痛苦,尤其強調「圖解清晰」,這點我非常期待它能做到位,希望不是那種小到需要一直放大縮小才能看清楚的圖片,這樣會非常影響下廚時的心情。總之,光是從書名和設計上,我就感受到一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鼓勵感,這對我這種自信心比較低的廚房小白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评分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市面上大部分的食譜書都會有個微妙的文化差異,有些食譜的「單位」很不接地氣,像是習慣用盎司(oz)或杯(cup),這對於習慣用公克(g)和湯匙(Tbsp/tsp)的我們來說,每次都要在手機上換算,非常折騰。我非常希望這本電子書的單位標示是完全貼近台灣家庭日常使用的標準,這樣在操作上的流暢度才會高。而且,既然是電子書,我更希望它的互動性或搜尋功能可以做得好一點。例如,如果我突然想找「用雞胸肉做的料理」,能否快速篩選?如果能加入收藏夾功能,讓我把常做的菜記下來,那更是錦上添花。不過,電子書的另一個隱憂是,在廚房油煙大的環境下,手機或平板的螢幕清潔問題,希望它的版面設計在這種半油污的狀態下,視覺干擾不會太大,例如,不要有太多反光的圖片區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