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舊約神學:從歷史與敘事描繪以色列的福音 (電子書)

21世紀舊約神學:從歷史與敘事描繪以色列的福音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葛丁桂
圖書標籤:
  • 舊約神學
  • 神學研究
  • 敘事神學
  • 曆史神學
  • 以色列曆史
  • 福音
  • 舊約
  • 聖經神學
  • 21世紀神學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你從歷史敘事精讀舊約!

  福音派的重量級舊約學者葛丁桂是蘭貝斯神道學博士學位(D.D., Lambeth)得主,獲聖公會坎特布裏大主教肯定,他對神學研究和普世教會,皆有卓越的貢獻。這位首席學人牧者,在晚年的作品說齣他的肺腑之言:「神學立場偶爾幫助我辨識舊約中的事物……但我更希望舊約來修正我的神學立場。」

  的確,在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道德立場、政治立場,抑或是神學立場,都需要神的話語來修正。《21世紀舊約神學:從歷史與敘事描繪以色列的福音》透過神的話語來修正各種立場,鼓勵你心意更新變化。

  本書是葛丁桂集學術與牧養之大成的巔峰作品,特色如下:

  ★幫助你正確讀懂舊約和新約★
  新約作者時常引用舊約。可是,對舊約不熟悉的讀者,言必舊約「預錶」、新約「應驗」卻不知所雲。本書揉閤歷史鑑別和敘事神學兩大顯學,建構一個紮實的舊約背景基礎,幫助你正確讀懂舊約和新約。

  ★活化你的神學觀念★
  信主越久,越容易把「上帝的公義」、「上帝的審判」等概念,生硬地套用到經文裡。本書作者獨創「以色列的福音」(Israel’s Gospel)這個意象,讓你以「好消息」的眼光,認識上帝在舊約中的公義與審判,活化你的神學觀念。

  ★提升你的牧養果效★
  世俗化時代的教會,需要迴到信仰的初衷,以神的話為生命的糧食。本書作者把聖經研究成果與教會傳統教導相對照,轉化為實用的牧養素材;因此本書是牧者、神學生書櫃上必備參考書,輔助你預備講道、主日學。

  《21世紀舊約神學》是你最佳的研經夥伴,幫助你在紛亂的世界,倚靠上帝的話語站立得穩。

聯名推薦

  何世莉|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李思敬|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鬍維華|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陳季讓|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陳長安|新加坡禧年堂牧師
  陳鳳翔|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
  曾宗盛|颱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助理教授
  蔡維倫|颱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賴弘專|颱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助理教授
  謝挺|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研究教授
  (順序按姓氏筆劃)
《失落的星辰:天際秘語與失落文明的探尋》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古老的宗教文本或神學思辨,而是一部融閤瞭天文學、考古學、曆史學與科幻想象的宏大敘事。它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深入探索一個被主流曆史遺忘的、高度發達的遠古文明——“亞特蘭蒂斯之影”(The Shadow of Aethelas)。 第一部分:天穹下的低語 故事始於現代天文學界的一項驚人發現:一顆編號為“赫菲斯托斯-7”的係外行星,其運行軌道與地球的古老星圖存在著一種無法解釋的精準對應。這項發現立刻吸引瞭全球頂尖的天文物理學傢、曆史學傢和語言學傢。 主角,埃莉諾·凡斯博士,一位緻力於研究古老神話與天文觀測交叉點的獨立學者,敏銳地察覺到,在數個獨立文化圈的創世神話中,都齣現瞭對這顆“新發現”星體的相似描述,其描述的時間點遠遠早於任何已知的人類文明的成熟期。她堅信,這些神話並非簡單的集體想象,而是某種真實事件的模糊記憶。 埃莉諾的探尋將她引嚮瞭地球上幾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地點:南美安第斯山脈深處的一組無法破解的幾何岩畫;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突然齣現的、具有超導特性的金屬殘骸;以及北極圈冰層下發現的一段以非綫性邏輯編碼的數字信息。這些碎片,如同拼圖一般,指嚮瞭一個共同的源頭。 第二部分:失落的“原初之音” 本書詳細描繪瞭亞特蘭蒂斯之影文明的輝煌與最終的衰落。這個文明並非依賴於蒸汽或電力,而是掌握瞭“共振學”——一種通過精確控製宇宙基本頻率進行物質和能量轉換的技術。他們能夠駕馭星辰間的引力波,進行跨越星係的通訊,甚至被記載於古老文獻中,稱之為“聆聽原初之音”。 書中引入瞭對該文明社會結構的深度重建:他們沒有固定的政治實體,而是由一群被稱為“守律者”的精英科學傢和哲學傢組成的鬆散聯盟。他們的社會目標不是擴張,而是理解宇宙的終極結構。然而,正是這種對終極力量的追求,成為瞭他們毀滅的導火索。 研究團隊破譯瞭一部分來自撒哈拉沙漠殘骸的信息,揭示瞭一個關於“相位失調”(The Phase Dissonance)的理論。亞特蘭蒂斯之影試圖通過提升地球自身的“共振頻率”以適應更高維度的存在,卻在最後關頭引發瞭一場無法逆轉的災難,導緻瞭文明的集體“自毀”或“升維”——曆史記錄在此處變得模糊不清。 第三部分:考古學的倫理睏境與現代的迴響 隨著研究的深入,埃莉諾和她的團隊發現,亞特蘭蒂斯之影留下的並非隻有遺跡。他們留下瞭一種“數字遺産”,一種基於生物電磁場構建的、能夠影響現代人認知結構的微弱信號。這種信號在特定的曆史時刻會周期性地增強,引發藝術靈感的爆發,但也伴隨著大規模的群體性焦慮和非理性行為。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南極洲冰蓋下被發現的一座巨大的、保存完好的“觀測穹頂”。進入穹頂後,團隊發現瞭文明的最終記錄。記錄顯示,亞特蘭蒂斯之影的衰亡並非意外,而是有意識的選擇——他們預見到未來的地球文明(即我們自己)將因過度依賴綫性思維和資源消耗而陷入自我毀滅的循環。 穹頂中的最後信息是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它不僅解釋瞭他們的技術原理,更提齣瞭一個令人不安的選擇:現代世界是否應該繼承並激活這些技術,以避免已知的錯誤;還是應該讓這段曆史永遠沉睡,因為對力量的渴望本身就是文明的緻命缺陷。 本書的後半部分深入探討瞭現代倫理學對古代“神啓”的解讀。當科學發現與神話傳說交織,當一個失落文明的智慧成為現代人類可能擁有但極度危險的工具時,我們應如何權衡進步與安全? 核心議題: 曆史的碎片化與重構: 如何從分散的、看似無關的文化遺跡中重建一個完整的曆史敘事? 技術的雙刃劍: 探討超越當前科技水平的“共振技術”對社會結構和個體心智的顛覆性影響。 人類的認知局限: 為什麼某些關於宇宙的真相,需要通過神話和藝術纔能得以流傳,而非純粹的科學記錄? 對“黃金時代”的審視: 探討“失落的文明”敘事中,隱藏的對自身現代性缺陷的投射與批判。 《失落的星辰》是一部關於探索、失落與選擇的小說。它構建瞭一個復雜、嚴謹的僞科學和考古學框架,迫使讀者重新審視我們自以為是的曆史進程,並思考我們與遙遠星空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尚未被我們理解的、深刻的連接。它邀請讀者一同仰望夜空,尋找那些比神話更古老,卻又比未來更迫近的星辰低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葛丁桂(John Goldingay)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擔任牧師超過半世紀,是福音派學術重鎮美國富勒神學院的舊約榮休教授。葛丁桂齣版多本學術權威著作,包括《但以理書註釋》(Word Biblical Commentary係列)和《以賽亞書註釋》(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係列)。本書是作者最有代錶性的作品,除瞭榮獲美國ECPA二○○四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之外,更適閤作為神學院參考書――作者曾親身用本書來授課,並且獲得學生正麵的迴饋。葛丁桂第一任妻子罹患多發性硬化癥,無法行走、說話、吞嚥,他一路悉心照顧直到她離世。他把這四十多年婚姻的靈命反思寫成《紀念安》(Remembering Ann),他們有兩個已成年的兒子。
 

圖書目錄

推薦序1∕嚮恩師緻敬:您的傑作給教會極大祝福  謝挺 i
推薦序2∕強調兩約延續性的舊約神學  陳鳳翔 ii
推薦序3∕給華人教會的一部研經巨著  遊斌 v
推薦序4∕適閤今天教會生活的查經參考書  曾宗盛 vii
導讀∕基督信仰獨有:正典與敘事在舊約神學研究的地位  何世莉 x
中文版序 xv
序001
 
第1章:緒論:作為敘事的舊約神學003
1.1神學 004
1.2舊約神學 009
1.3舊約的福音 016
1.4舊約的故事 023
 
第2章:上帝開始:創造031
2.1 上帝思索033
2.2上帝說話 039
2.3上帝生育 052
2.4上帝剋敵緻勝 055
2.5上帝創造 067
2.6上帝建造 076
2.7上帝安排 084
2.8上帝形塑 092
2.9上帝委派 103
2.10上帝栽植 110
2.11上帝放鬆 113
 
第3章:上帝重啟:從伊甸到巴別123
3.1 悖逆與發現 124
3.2 逐齣與失落 132
3.3 暴力與咒詛 141
3.4 墮落與毀滅 154
3.5 恩典與除滅 164
3.6 現實與承諾 169
3.7 虐待與爭論 176
 
第4章:上帝應許:以色列民的先祖187
4.1    上帝的吩咐與應許 190
4.2    上帝的賜福:國族與土地 201
4.3    成為福分 210
4.4    亞伯拉罕的上帝與其他的民族 222
4.5    應許與成就 229
4.6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 240
4.7    行事的上帝 251
4.8    與上帝產生連結 263
4.9    婚姻與親職 269
4.10  傢庭生活 279
 
第5章:上帝拯救:齣埃及291
5.1 創造和拯救的上帝 292
5.2 記念的上帝 298
5.3 藉著人作工的上帝 309
5.4 行神蹟奇事的上帝 316
5.5 堅持的上帝 323
5.6 掌權的上帝 330
5.7 上帝如何彰顯自己 336
5.8 上帝與外邦民族的交往 346
5.9 上帝的決心與人的決心 352
5.10 上帝的作為與未來的關係 363
 
第6章:上帝立約:西奈373
6.1 雅巍的盟約 374
6.2 雅巍的期望 383
6.3 雅巍的同在:在山上 391
6.4 雅巍的同在:在聖所 397
6.5 雅巍的同在:在人的經驗中 407
6.6 雅巍的兩難抉擇:懲罰與恩慈 413
6.7 正視不忠 422
6.8 僕人的模範 430
6.9百姓的組成模式 443
 
第7章:上帝賜予:土地457
7.1 上帝的百姓:得供應、失望、抗議 459
7.2 上帝的子民:新娘和叛逆者 467
7.3 上帝的子民:受懲罰,濛憐憫 476
7.4 戰爭及其性質和理據 484
7.5 以戰爭為領受上帝恩賜的途徑 495
7.6 為聖潔徵討 504
7.7 承認上帝 515
7.8 上帝的禮贈:土地 523
7.9 上帝的賜予:實現與落空 533
 
第8章:上帝遷就:從約書亞到所羅門543
8.1 一個民族、一位上帝? 545
8.2 領袖職分 555
8.3 君主製度 565
8.4 聖殿 578
8.5 以色列與其他民族 588
8.6 人性本色 595
8.7 男人本色 604
8.8女人本色 614
8.9 雅巍的行動 624
 
第9章:上帝角力:從所羅門時期到被擄633
9.1 雅巍積極作工 634
9.2 雅巍的期望 644
9.3雅巍的反應 653
9.4歷史的運作方式 664
9.5 雅巍的行事方式 670
9.6 君王如何發揮領導職能 679
9.7 先知作為神人 691
9.8 先知作為先見和守望者 702
9.9 先知作為製造麻煩的人 709
9.10 會有將來嗎? 715
 
第10章:上帝存留:被擄與復興719
10.1 上帝棄絕 722
10.2 上帝歸迴 732
10.3 復興的群體 743
10.4 敬拜的群體 750
10.5 聆聽的群體 757
10.6 獨特的群體 765
10.7 順從的群體 776
10.8 祭司和神學傢 785
10.9 禱告和建造城牆的人 790
10.10 聰明的政治傢 797
10.11 無畏無懼的女子 805
 
第11章:上帝差遣:耶穌的來臨815
11.1 耶穌:上帝掌權統治的先鋒 817
11.2 耶穌:先知和教師 827
11.3 耶穌的跟從者 836
11.4 受膏為王的耶穌 842
11.5 化身為道的耶穌 854
11.6 神聖交託者 860
11.7 復活主的群體 869
11.8 耶穌:世界的光 880
 
後記:舊約神學與歷史891
1 敘事與歷史 892
2 歷史與鑑別 898
3 創造與歷史 908
 
註釋 916-992
參考書目993-1014
縮寫 1015-1016
作者索引 1017-1022
主題索引 1023-1032
經文索引 1033-1069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989730
  • EISBN:978626723305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9MB

圖書試讀

中文版序

  舊約神學為何重要

  基督徒在新約就讀到耶穌的故事,那麼我們為何要對舊約當中的古代以色列故事感興趣?

  舊約和新約都假定,要研究神學、認識上帝的身分、認識祂在世界當下的作為、認識祂如何與我們建立關係,關鍵途徑是述說祂一直以來的作為。為瞭達緻上述的研究與認識,新約假定舊約的故事至關重要。

  馬太福音

  新約開始的方式,就假定瞭舊約故事的重要。雖然新約要嚮讀者述說耶穌的故事,它在首章最好的部分卻記載瞭一係列延續至耶穌的名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大衛、所羅門、羅波安⋯⋯耶哥尼雅、撒拉鐵、所羅巴伯⋯⋯約瑟、馬利亞、耶穌。我曾經遇到一位女士,她就是藉著馬太福音第一章改信耶穌的。她是猶太人,馬太福音的名單讓她意識到耶穌能夠成為她的彌賽亞。這份名單為猶太人和外邦人帶來關鍵的洞見,以瞭解耶穌過去與現在的身分。祂的降生是故事的高潮,這故事始於亞伯拉罕,經歷大衛、被擄,一直到彌賽亞的來臨。祂是舊約故事的高潮。除非你瞭解事前的緣由,否則你不可能瞭解故事的高潮。

  馬太福音從三個階段塑造舊約的故事,指齣為什麼舊約的故事除瞭對猶太人重要之外,對外邦人同樣是如此。在第一階段,舊約的故事始於上帝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這福分不單是給他和撒拉,更澤及萬族。我們在血緣上並非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後裔,也獲收納成為他們傢族的一分子。讀他們的傢族歷史時,我們其實是在讀自己的傢族歷史。

  馬太福音對舊約的理解,第一階段是結束在大衛身上,他的統治是以色列故事的高峰。那時,以色列實際控製迦南地,大衛以公義和信實統治,大衛和他的繼任人能夠成為上帝藉以統治萬族的人,上帝的國度將會成為現實。藉著大衛所規畫的聖殿,上帝將會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地上宮殿。大衛代錶著上帝的委身,祂必然成就讓公義和信實惠及萬族的旨意。

  然而,馬太福音述說舊約故事的第二階段,結束於被擄到巴比倫,這是以色列人墮落的結果。好消息是,故事的終點並不是上帝子民的墮落和受苦。即使上帝的子民走入歧途和受苦,即使上帝在嚴厲懲罰他們,祂仍不丟棄他們。

  在新約的開頭,上述的故事作為耶穌降生的背景,幫助我們理解祂的降生,並理解上帝與我們的關係。上帝就是這樣的一位上帝:策畫賜福給萬族,定意統治萬族;當祂的子民走入歧路、碰到難題時,祂也不丟棄他們。

  保羅

  正如我們可能會跳過馬太福音的開頭,來到我們認為重要的部分,我們也有可能在讀完羅馬書第一至八章之後,跳過接下來的章節來到第十二至十六章。但對保羅而言,羅馬書第九至十一章的確重要。耶穌故事的怪異之處,在於馬太和保羅同時代的人大多不相信這故事。保羅認為這情況不但奇怪,而且可悲和令人不安。上帝怎麼可能嚮亞伯拉罕和大衛做齣承諾,卻讓百姓離開自己。保羅的答案是,上帝其實沒有讓以色列離開,馬太和保羅等猶太人相信耶穌就是最好的證明。上帝願意讓大量猶太人離開祂一會兒,目的是聚焦於世上其他人民。可是,上帝仍然會信守對猶太百姓的承諾,他們最終會認齣耶穌。

  保羅在羅馬書第九至十一章,正如馬太福音的故事最終所做的那樣,明確指齣上帝與猶太百姓的關係,和祂與外邦世界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就如馬太福音一般,羅馬書指齣以色列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當我們讀以色列的故事,可能會訝異上帝仍然委身於這群悖逆的百姓;當我們讀教會的故事,也會訝異上帝仍然委身於這群悖逆的百姓。於是,我們可能會猜想上帝是否也會委身於我們。保羅的論點意味著,上帝對待以色列的故事對我們而言的確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就是這群悖逆子民的延續。事實上,上帝按照著祂的屬性,嚮我們做齣承諾,且祂必然信守承諾。

  希伯來書的開頭提到,「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假如希伯來書的作者和目標讀者是猶太基督徒的話,以上經文所指的就是肉身的列祖。但我們早已知道自己作為外邦人,獲收納成為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後裔;他們及他們的後裔,也就成為我們的祖先。因此,上帝其實也藉著先知嚮我們的祖先說話。在讀舊約的過程中,我們有幸聆聽上帝與我們傢族成員的對話。

  以賽亞書

  以下是上帝與我們傢族成員對話的節錄。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瞭!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聽啊,你守望之人的聲音,他們揚起聲來,一同歌唱;因為耶和華歸迴錫安的時候,他們必親眼看見。

  耶路撒冷的荒場啊,要發起歡聲,一同歌唱;因為耶和華安慰瞭他的百姓,救贖瞭耶路撒冷。

  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齣聖臂;地極的人都看見我們上帝的救恩瞭。

  (賽五十二7∼10)

  在馬太福音所指涉的被擄巴比倫的脈絡中,看起來不像上帝在統治以色列或全世界;或者祂隻是從消極方麵統治,那就是懲罰以色列。以賽亞書以上的預言,嚮被擄者宣布,上帝開始積極地統治以色列以至全世界;祂正在重返耶路撒冷,修復遭破壞的都城。祂正在萬族的眼前行動,好讓他們都目睹上帝的拯救。

  這個應許,在之後的十到二十年得到部分應驗。上帝的確重返耶路撒冷,以色列民眾的確重建都城和聖殿,也重建一個群體。但事情的發展不如人們所預期的那般輝煌,上帝的應許大於所見的應驗,因此需要耶穌降生。

  以上情況同樣適用在教會超過兩韆年的歷史。我們看到上帝統治,但也看到讓人失望的事情。舊約聖經不斷提醒我們上帝與祂子民關係的兩個層麵:上帝統治,但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發生,來讓祂的統治達緻完滿。閱讀以色列的故事,不斷讓我們能夠瞭解自己作為祂子民的故事,並讓我們瞭解祂對世界的旨意。

葛丁桂
(譯者:嚴建基)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厚厚的電子書,光是看到那個名字就讓人覺得背後有股沉甸甸的重量壓過來,彷彿一踏入書頁,就要麵對幾韆年的信仰洪流。我原本還在猶豫,畢竟「舊約神學」聽起來就跟大學時代那些枯燥的教科書沒兩樣,但「21世紀」這個標籤又給人一種「這玩意兒還是活的,有跟得上時代」的感覺。我對於那種老掉牙、隻會引經據典的論述早就膩瞭,但如果能真的從歷史的脈絡和敘事的角度,把那些古代以色列人的掙紮、歡樂、迷惘都拉到眼前,那可就讓人期待瞭。我希望它能跳脫齣傳統教條的框架,去觸碰那些文本背後真實的人性,畢竟,如果神學不能跟我們當下的處境產生共鳴,那它就隻是一堆紙上談兵的歷史遺跡罷瞭。我最關心的就是,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在現代社會看來極具爭議性的倫理議題,能不能給齣一個既忠於文本又讓人心服口服的詮釋,而不是用迴避或神祕化來帶過。畢竟,讀神學,不就是為瞭在信仰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力量嗎?

评分

收到這本電子書後,我的第一印象是排版設計相當簡潔有力,雖然內容是嚴肅的學術探討,但閱讀體驗卻意外地流暢,這點對於長時間閱讀的電子書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別留意瞭作者處理「福音」這個概念的方式,畢竟在舊約的語境下談「福音」,本身就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神學操作。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從創世到被擄,乃至於先知文學中,如何層層遞進地揭示齣上帝那份不變的應許與恩典。我不想看到那種隻聚焦於律法和審判的偏頗敘事,而是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宏大的救贖歷史藍圖,如何從小小的亞伯拉罕呼召,逐步擴展到整個民族的命運。如果作者能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零散的歷史事件串聯成一個連貫的救贖故事線,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同小可瞭。它不該隻是神學傢的工具書,而應該是每一個認真思考信仰根源的基督徒的指路明燈。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傾嚮於它能提供一種「轉化性」的閱讀經驗,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在當今這個快速變遷、價值觀不斷崩解的世代,人們對於「何謂永恆的真理」感到迷茫。舊約所蘊含的對公義、憐憫和聖潔的呼喚,如果能透過現代學術的嚴謹性重新被闡釋,那簡直是及時雨。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神在歷史中的行動」這個主題的。是將其視為純粹的超自然乾預,還是描繪成一種在人類歷史的泥淖中緩慢顯現的、充滿張力的過程?如果能展現齣上帝在以色列歷史的幽暗時刻,那種「隱藏」與「顯現」之間的辯證關係,我想,這本書就能真正超越一般神學概論的範疇,觸及到靈性深處的渴求。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本優秀的舊約神學著作,必須要能有效地溝通「一貫性」的問題。這本書的名字暗示瞭要從歷史和敘事來統閤,這就意味著它必須有力地迴應那個老生常談的挑戰:舊約與新約之間那條清晰的線索究竟在哪裡?我希望作者不是用牽強附會的方式去「預言」新約,而是透過細緻的文本分析,展現齣舊約本身就內含著指嚮「那位將要來者」的內在張力與未完成性。如果能避免過度簡化,例如把所有的律法都導嚮基督,而是承認舊約中那些看似矛盾、甚至令人不安的段落的獨立意義,同時又將它們置於一個更大的救贖框架下,那麼這本書的平衡感和深度就無庸置疑瞭。我渴望看到一種成熟的、不畏懼文本複雜性的神學論述。

评分

坦白說,颱灣的讀者群對於這類深度神學著作的接受度,往往取決於作者的「說故事」功力。如果隻是冷冰冰的理論堆砌,大概率會被淹沒在網路書評的汪洋大海中。我比較看重的是它如何運用「敘事描繪」來重塑我們對舊約人物的刻闆印象。例如,大衛的複雜性、約瑟的隱忍、甚至摩西的軟弱,這些人性層麵的刻畫,往往纔是抓住讀者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不再是遙遠地觀看這些聖經人物,而是能夠「走進」他們的時代,感受那種麵對未知未來時的焦慮與信靠。如果能結閤考古學或近東古代文獻的研究成果,讓以色列的歷史背景更加立體,那就更棒瞭。畢竟,脫離瞭歷史土壤的文本,就容易變得空泛無力,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紮根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與迦南地區的紮實研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