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修訂版) (電子書)

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修訂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躍剛
图书标签:
  • 趙紫陽
  • 改革
  • 中國政治
  • 傳記
  • 歷史
  • 政治人物
  • 鄧小平
  • 八九民運
  • 中共
  • 現代中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歷經十三年探詢與追索,成就最完整的趙紫陽全傳
  中國近代最開明前進的改革家,
  他的名字是中共至今仍不敢面對的禁忌!

  ◆ 上卷

  一位形象溫和開明的改革者,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重要推手,如何成為中共黨史上最禁忌的圖騰?2005 年1 月17日,中央政治局前總書記趙紫陽辭世,標誌著近代中國一個相對開放、蓬勃的時代杳然逝去。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竟是這般草草。
 
  《人民日報》上短短六十二字的訃聞,沒有生平,沒有簡歷,僅以極其含糊的文字便發落了這位改革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出身河南滑縣地主之後的趙紫陽,1938年加入共產黨,十九歲擔任滑縣縣委書記,二十一歲擔任地委書記,其組織動員能力即已備獲上級肯定,從而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中共建政後,趙以河南「土改專家」之名望奉調入粵,從此一路上升,深獲「華南王」陶鑄的賞識與青睞。
 
  1958年至1961年大躍進期間,趙輔佐陶進行了一場狂熱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試驗,終釀糧減產、人餓殍大災禍。面對試驗大失敗,趙卻又能痛徹承認錯誤,承攬一切責任,展現出不同於一般共產黨人的姿態與風範。

  ◆ 中卷
  文革期間,中共第四號人物陶鑄被打倒,趙紫陽不願與之切割,連帶一併下台,五十年代初便開始的「陶趙治粵」政治格局隨之瓦解。從此,檢討、批鬥、關押、流放,趙備受羞辱、折磨,也令趙一家飽嘗顛沛流離之苦,流放地的黯淡歲月望不到盡頭,竟有意外轉折等在前方。
 
  1971年,趙紫陽再度被啟用,五年內歷任內蒙自治區黨委書記、廣東任省委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成都軍區第一政委。
 
  文革令趙痛定思痛,「大徹大悟」。趙入川,兩年多時間裡採取一系列務實措施,根本扭轉了九千萬川人二十多年吃不飽飯、餓肚子的歷史局面,並推行激進經濟體制改革政策,把中國「饑餓之鄉」和人口第一大省變為世人矚目的「改革之鄉」。
 
  趙在任上擔任中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踏上了「中國高層政治的快車道」,而其兩度入粵、五年治蜀的改革經歷,為趙入主中南海、倡行市場經濟導向的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打下了政治基礎。

  ◆ 下卷
  1980 年,趙成為中共建政後第三任國務院總理。在舊體制舊官僚環伺,權力殿堂虎視眈眈下,這位無人脈,無班底的「庚申宰相」卻有一番大作為。
 
  面對鄧小平、陳雲「雙寡頭」政治格局和「老人政治」困境,趙長袖善舞,左右折衝。攜廣東、四川改革和政治經驗,以東歐、西方為師,堅定推行市場經濟改革,並以民主與法制為導向改革政治體制,制訂沿海發展策略和「貿易立國」國策,全面啟動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為中國的全球化與現代化打下了決定性基礎。
 
  然而中國改革巨浪,最後卻在「六四」的鮮血與眼淚裡終結了,趙個人政治命運也因此發生轉折。
 
  趙時任中央政治局總書記,同情學生運動,正視民意訴求,反對戒嚴,反對鎮壓,堅決主張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社會危機。「六四」民主運動失敗後,他不認錯,不檢討,不同意中共作出的「支持動亂、分裂黨」的政治定性,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在北京東城富強胡同六號開啟了長達十五年的軟禁生活……

本書特色

  本書以趙紫陽的生平為經緯,透過他的政治際遇貫通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並揭露了中共亟欲迴避的內部鬥爭真實面貌。對於期盼深入認識趙紫陽、了解中共歷史事實和中國大陸社會變遷的讀者,是一部絕對不可錯過的磅礡巨著。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权威著作的简介,它深入探讨了特定历史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但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书的内容。 --- 《动荡年代的擘画者: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精英的抉择与转型》 一部关于历史进程、意识形态冲突与国家现代化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传记,而是一部基于详实档案和多方口述史料构建的、对特定历史阶段中国高层决策圈进行深度剖析的学术力作。它聚焦于1950年代至1980年代末这段风云变幻的时期,通过对一批关键知识分子、技术官僚和政治新秀的命运轨迹进行交叉比对和详细梳理,旨在揭示在剧烈意识形态冲击和急剧现代化需求之间,中国社会精英群体所经历的内心挣扎、路线选择以及他们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实际影响。 核心议题与研究视角 本书的结构围绕着几个宏大的历史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共同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的基石: 第一部分:理想主义的熔炉与知识的重塑(1950s – 1960s初) 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新政权建立初期,知识分子群体如何被纳入新的国家机器,以及“改造”与“服务”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详尽考察了早期“大跃进”时期,技术专家、规划者和经济学家群体在政策制定中的角色。重点讨论了: 1. 人才的再分配与定位: 探讨了在“又红又专”的口号下,不同学科背景的精英如何被快速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各个关键领域,以及他们在理论创新与政治服从中如何取舍。 2. 经济决策的早期试验: 分析了国家计划体系建立初期,不同学派经济思想的交锋,尤其是在农业集体化和早期工业化路径选择上的争论,这些争论如何被当时的政治气候所压制或扭曲。 3. 社会身份的剧变: 记录了知识分子在政治运动中社会地位的急剧下滑与重塑,以及这对个体职业生涯和学术探索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非常时期的韧性与隐秘的对话(1966 – 1976) 这是全书最具戏剧张力的一段。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政治风暴的简单叙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在极端环境下,精英群体内部的生存策略、思想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及潜在的“地下”学术交流。 1. 科学研究的“断裂”与“延续”: 细致描绘了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如何顶住压力,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维持某些研究的火种。书中披露了数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项目”的幕后故事,展现了专业人士如何在政治高压下,用技术语言包装学术内容,确保知识体系不至于彻底崩塌。 2. 体制内的观察者: 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在权力结构核心边缘运作的少数“中层技术官僚”的角色。他们既是执行者,也是历史的沉默记录者。作者通过梳理他们的私人信件和日记(部分为首次公开),重构了他们对外部动荡的认知与内心评估。 3. 思想的暗流: 探讨了西方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在特定圈子内如何被重新解读,以及这些“隐秘的阅读”如何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拨乱反正与体制的重构(1977 – 1989)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重大转向,以及旧有精英群体如何重新回归历史舞台,并主导了关键的制度创新。 1. “科学”的回归与知识的价值重估: 详述了恢复高考、平反冤假错案以及设立科研机构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背后的复杂博弈。重点分析了教育和科技界代表人物如何利用恢复秩序的历史机遇,推动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 2. 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绘制者: 本章深入剖析了在城市经济改革、价格双轨制、以及对外开放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那些拥有经济学、金融学背景的专家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经济学派对“效率优先”与“公平兼顾”的理论争论,以及这些争论如何被转化为具体的政策试验。 3. 机构改革的推手: 考察了政府机构精简、职能转变以及干部年轻化过程中,老一辈干部与新兴技术官僚之间的权力交接与合作模式。书中特别关注了中央决策层中,关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讨论,以及围绕这一目标所进行的机构设置和人才选拔的改革尝试。 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对“精英知识结构”与“宏观政策制定”之间关系的细致描摹。它避开了对单一领袖的崇拜或批判,而是将视角置于一个庞大的、具有专业背景的知识群体之上。通过对数十年间政策制定者们思想脉络的追溯,本书为理解中国在面对现代化挑战时,如何在既有的政治框架内寻求技术性突破与路径优化,提供了极其深刻和多维度的洞察。 它揭示了在历史关键转折点,那些看似“技术性”的决策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政治哲学选择与人性权衡。本书是所有希望深入了解当代中国治理模式、经济发展逻辑以及精英阶层文化传承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 --- (字数统计:约150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躍剛


  記者、作家,長期從事非虛構文體——新聞報導和報告文學寫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共發表中、長篇報告文學14部,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大國寡民》,中篇報告文學《創世紀荒誕——傻子瓜子興衰記》、《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以人民的名義》、《鄉村八記》、《在底層》等,出版報告文學集《長江三峽:半個世紀的論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在那酒神徘徊的地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盧躍剛自選集(兩卷)》(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中國作家經典文庫.盧躍剛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以人名的名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等,曾獲「中國潮」、《中國作家》、《當代》、《青年文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徐遲報告文學獎、獨立中文筆會(2012年度作家獎)等多種獎項。

 

图书目录

上卷
序章  軟禁至死(19892005
一、總書記喪事
二、渴望自由
三、致信中共十五大
四、閱讀與思考
五、惺惺相惜
六、顧準與佛陀的觸動
 
第一部  打天下:左與右的訣竅(19191951
第一章  「水之骨」
一、趙家風水
二、「忠」、「孝」不能兩全
三、先去農會報到
四、包辦、自由兩次婚姻
五、趙修業、趙紫陽
 
第二章  「運動群眾」
一、滑縣經驗「不很文雅」
二、趙紀一台戲
三、「傳道」與「催眠」
四、左右定律
 
第三章  暴力土改
一、戰爭與和平
二、新一輪階級鬥爭
三、「灣子會議」開殺戒
四、「石頭」
五、階級滅絕
 
第四章  赤化桐柏
一、南下
二、再糾「左」
三、殺人要講程序
四、新財政方案
五、進宛城
 
第二部  陶趙治粵:營造烏托邦(19511964
第五章  削藩
一、烏龜爬與趙入粵
二、初露鋒芒
三、「劉振本工作法」
四、陶鑄來了
五、受益者
 
第六章  陶趙格局
一、陶趙配
二、「怕共產」
三、「共產黨變了臉」
四、二反三反「地方主義」
 
第七章 「人民公社」來了
一、沒收農民財產
二、《從化四日》中頭彩
三、砸鍋煉鐵,拆房積肥
四、山溝裡的「衛星」
 
第八章  反瞞產
一、「插紅旗、拔白旗」
二、四級跳
三、「放開肚皮吃三頓乾飯」
四、「反瞞產」再中頭彩
五、兩個「趙」
 
第九章  變法失敗
一、「可以……可以……也可以」
二、兩次「神奇飛躍」
三、數指頭的政治
四、兩副面孔,兩個堅持
五、幹活嫌人少,吃飯嫌人多
六、阻擊「共產風」
七、檢討「吃朱砂」
 
中卷
第三部  趙主粵:動盪不安(19641975
第十章  亂象
一、「洲心經驗」流產
二、「不能動武!」
三、製造「老師」
四、省委第一書記
 
第十一章  頭號「走資派」
一、陶亡趙寒
二、「把子彈準備好」
三、檢討,再檢討
四、「準備被打成黑幫」
五、奪權大烏龍
六、「調皮」
 
第十二章  監護、流放、解放
一、不揭發檢舉陶
二、「喃喃自語,以示不服」
三、想當個縣委副書記
四、天上掉下來個大「書記」
 
第十三章  趙「復辟」
一、大棋局,小棋局
二、四個「學習」繞口令
三、造反派問題
四、一九七四再主政
五、善待「李一哲」,容忍「反對派」
 
第四部  督巴蜀:順天道,盡人道(19751980
第十四章  國難未已,蜀亂未已
一、「還鄉團」與「四大名旦」
二、被江青敲打
三、成都對
四、大地震解圍
 
第十五章  九千萬川人要吃飯
一、柔化戾氣,休養生息
二、問稼穡於野,問蒼生於途
三、廢「雙季稻」三熟制
四、水路與旱路
五、「旱」字事,「水」字訣
 
第十六章  經濟反左,政治反右
一、「就是檢驗主席」
二、治療「恐右病」
三、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四、「我是激進派」
 
第十七章  廢「公社」
一、強刺激,埋伏筆
二、不理他們那一套
三、趙爭取,鄧交底,華授權
四、第一百號文件
五、廣漢故事
六、「砍旗」

下卷
第五部  總理國家:激情與理性(19801987
第十八章  庚申宰相
一、「總理」人事
二、隻身晉京與北京政治
三、爛攤子,緊日子
四、改造「北京話」
 
第十九章  莫干山的「金蘋果」
一、搞死?搞活?
二、生財、聚財、用財
三、問計布衣,禮賢下士
四、敲定「包產到戶」
五、莫干山活力
 
第二十章  胡趙裂隙
一、胡批陳督趙
二、胡趙分歧,趙冷胡熱
三、趙護盤,陳發難,鄧確權
四、「商品經濟」登堂入室,一句話的半壁江山
 
第二十一章  阻擊「共產主義」
一、擺脫《資本論》鎖鏈
二、「可以動口,不要動手」
三、向溫州人學習
四、刪去「共產主義」
 
第二十二章  總理政改
一、鄧推動政改
二、著眼長治久安
三、「高山流水」
四、鳥籠政治,鳥籠政改
五、一封信的公案
 
第六部  總書記‧大祕書長(19871989
第二十三章  老人政治
一、「總書記」問題
二、以鄧制鄧
三、十三大基調
四、大祕書長一個
 
第二十四章  十億人的發展模式
一、兩億人的戰略
二、在商言商,貿易立國
三、三個「金三角」
四、經略南沙
 
第二十五章  價格闖關失敗
一、以東歐為師,以西方為師
二、廢「統購統銷」
三、「不要再走回頭路」
四、「改革總攬全局」
五、1988闖關
六、「密摺」落井下石者
 
第二十六章  六四(上):錯愕
一、兩個「相同」與「三點意見」
二、訪朝錯誤
三、脆弱的同盟
四、「四二六社論」陷阱
 
第二十七章  六四(下):拯救
一、民主與法制解決危機
二、手裡的四張牌
三、罷課、絕食終結新方針
四、五一六事故
五、放下屠刀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87320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