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悠久,五術(山、醫、命、相、蔔)經典名著源遠流長,古人費盡心血鑽研之巨著無以數計,實乃吾國最大之文化寶藏,然觀今日工商發達崇尚西洋,且送更戰亂後,難免遺留世間之古籍已不易多見矣。本社有鑑於此,特濛國立故宮博物館提供秘藏絕版書,予以公開發行,冀能做到物美價廉、普及於世。此書不僅為無價之寶,實為愛好風水命理者所必備之珍本。
吾郡謝子期氏,以成化庚子為先,尚書襄毅公,蔔葬休寜之南山,嘗以所註雪心賦,請予為序焉。既葬之數年,傢多盩事。予亦去國,由是議者率咎子期,謂地當有水患,非吉。而予序之,不審也。
然是地實予與子期論定,考之郭氏書,皆葉獨不葉於世之所謂羅經星卦者,心鄙其說,弗聽又數年,傢事靖順,予復入朝,暨葬先夫人,而所虛之壙,極燥有氣,蓬勃上騰,距先公之葬十七年矣。
由是議者慚,沮謂子期之學不可及,而予序之,甚善噫。何其說之,不倫也,大抵學無主見,則易惑以變無。足怪者子期,又嘗註蔡氏發微,劉氏囊金,皆據理命詞,有益學者,而囊金未有序,復以見屬,顧予說己見之賦序矣。
又奚贅乎,獨念地理之書,純駁不一,而為其術者,恒閟之。淺者執所見,以自是者誦,禍福以規利而已,若子期則不然,以郭氏為經,以三傢為傳,一不牽於他書,瀋潛反覆,究極旨趣,齣其所得者,為之註,以傳欲使人曉然,知先正不用某山某水之義,而羅經星卦之異說殲焉。
庶以副人子慎終之,孝而歸於儒者窮理之,一端其用心,亦公且厚哉。予以是序之,使讀者知子期之非空言,皆有所試,而為之者也。
弘治九年歲次丙辰九月朔旦甲辰
賜進士及第嘉議大夫太常寺卿
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同修
地 理 囊 金 序
陰陽之術,其來久矣,造陰陽之妙,著書行於世者,惟管公明郭,景純為極。至於參究管郭之旨,發明其所未發,以開來學,則楊筠鬆、曾文展、厲伯韶、廖禹及吾祖父數人而已。
況吾傢心口相傳,迨餘四世,嘗以傢傳之書,較諸公之書,以祖父之葬閤,諸公之葬,則知世之言地理者,必曰上牢劉氏夫,地理之書,汗牛充棟,豈可泛無所統,竟使學者,以訛傳訛,愈遠而愈失其真。
今之行地理者,多執己見,凡葬一地,一雲非一雲,是一點天穴,一點地穴,指鹿為馬,以鍾作甕,如是謬妄,不可盡述,緻俾士大夫所忽。餘嘗以遺書口訣,熟誦默會,頗得要領,暇日撮其旨要,著書七篇,曰星龍穴法。應案四獸,水城明堂水口,雖文字鄙俚,而於察風水之精微,評諸傢之異同,約而有理,簡而無誤,指迷途而歸正道,庶有補於將來,宜春士君子韓鞏,題於捲首,曰囊金。
其意以為取金於囊,甚易得也。餘慮此書之行,必有俗師,執星卦之說,以議其後,並術以示之,蓋星卦之書,不探郭氏之本意,卻託先賢之名,以取信於人。又有所謂滅蠻經者,初本為滅蠻而設今,反為中國之害,可勝嘆哉。
且水法何處無之,試以山榖平地,格之必有某水來某水去,閤則用不,閤則易一,所務求其閤,始以為吉。問之行何星龍閤,何穴法,必禁口不能言矣。所以世之吉地,至今尚存正,為此也籲。
人知之貴賤,本乎天命,傢之盛衰,係乎氣數,地理之法實與天命,氣數相符,蓋地有此穴,則世有此人,苟無其人,則此穴將昧而不顯,得而復失,今餘所著之書,不拘陽山陽嚮,陰山陰水,不用天星八卦,宗廟紫微等法,但辨來龍之真僞,結穴之美惡,水城之嚮背,應案之假特,左右之拱反,明堂之闊狹,水口之開闔而已。
餘則非吾傢所傳之法也,學者誠能體此而求之,則於斯術庶乎,其不失矣。
朝散大夫尚書吏部郎中知袁州事上牢劉
《地理囊金集註》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靜水流深的力量。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敘事,也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但其內在的嚴謹和廣博,卻能悄無聲息地滲透進讀者的認知。我個人對曆史地理的部分尤為感興趣,書中對古代王朝疆域的考證,對古都選址的分析,以及對古代行政區劃變遷的梳理,都讓我看到瞭作者深厚的史學功底。每一次對一個地名的解讀,都伴隨著一段曆史的迴溯,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親眼見證著朝代的更迭和文明的演進。這本書讓我明白,地理不僅僅是客觀的物理存在,更是人類社會活動的曆史載體。它記錄瞭人類的遷徙、戰爭、貿易,以及對生存環境的探索和適應。閱讀這本書,讓我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認識,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仿佛能夠觸摸到曆史的脈絡,感受到先輩們留下的深深印記。它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
评分不得不說,《地理囊金集註》這本書的深度讓我感到有些意外。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相對淺顯的地理普及讀物,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其內涵之豐富,遠超我的預期。作者在闡述地理概念時,總是能夠巧妙地結閤曆史事件、文學典故,甚至是當時的社會生活習俗,使得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人文關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地名考證時展現齣的嚴謹態度,他引用瞭大量古籍文獻,並且層層遞進地分析,力求還原地名最原始的含義和曆史淵源。這種治學精神,即便在今天也顯得尤為可貴。書中關於古代堪輿、風水流派的論述,也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讓我瞭解瞭古人是如何看待和利用自然環境的。雖然有些觀點我尚不能完全理解,但其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對自然的觀察,依然讓我感到震撼。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飽學鴻儒對話,他不僅傳授知識,更啓迪思想,讓我對“地理”二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關乎山川河流的形態,更關乎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及這種互動所承載的曆史文化信息。
评分在尋找一些與古代地理相關的資料時,偶然發現瞭《地理囊金集註》這本書,它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古樸典雅,初讀時或許會有些許晦澀,但一旦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深厚文化底蘊。作者在對地理事物的描述上,並非簡單地羅列數據和名稱,而是將它們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進行解讀。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某些山脈、河流的起源傳說,以及它們在古代神話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為我們理解古人的宇宙觀和自然觀提供瞭寶貴的綫索。此外,書中對於一些古代水利工程、交通要道的記載,也讓我看到瞭古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麵所展現齣的非凡智慧和決心。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讓我對中華民族的祖先在認識和利用地理環境方麵所取得的成就,有瞭更深刻的體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地理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所展現齣的,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東方哲學思想。
评分剛拿到這本《地理囊金集註》,書名就透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魅力,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翻開扉頁,精美的排版和考究的字體就讓我眼前一亮,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籍流傳的年代。讀瞭大概三分之一,我被書中描述的那些奇山異水、名川古跡深深吸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想象力,對於每一處地理特徵的描繪都充滿瞭畫麵感,讓人讀來仿佛身臨其境,親眼目睹那壯麗的山河。尤其是對一些傳說中的秘境的描寫,更是引人遐想,讓人不禁想要踏上旅程,去親自探尋其中的奧秘。書中所包含的地名、風土人情、以及一些古老的傳說故事,都為我們展現瞭一個豐富多彩的古代世界。雖然我不是地理專業的學生,但書中大量的引經據典和嚴謹的考證,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學術上的深厚造詣。每次讀到精彩之處,都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品味其中的意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地理讀物,更像是一本充滿人文情懷的遊記,它勾勒齣的不僅是地理的輪廓,更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山脈走勢、河流源頭的細緻描述,以及它們在古代文獻中的記載,這讓我對中華大地的地理變遷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拿到《地理囊金集註》時,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集註”二字暗示著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度。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發現這本書果然名副其實,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而係統的視角來審視地理。作者在整閤多方資料、考訂地名、辨析謬誤方麵所付齣的努力,足以令人肅然起敬。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一些地理現象的解釋,往往能夠跳脫齣單一的學科範疇,將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文化活動聯係起來,展現齣地理因素在曆史進程中所起的復雜作用。例如,書中對某個重要關隘地理位置的分析,就生動地闡述瞭它如何影響瞭曆代王朝的邊防策略和軍事部署。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地理的理解不再局限於 static 的地圖,而是看到瞭它與人類活動之間動態的、深層次的互動關係。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理解世界的新維度,讓我更加意識到,每一個地方的地理特徵,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曆史,都講述著一個關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獨特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