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大專院校「材料力學」課程教學基礎要求修訂而成。
本書除保留原版豐富內容、還為有潛力的學生留有深入學習的機會,又將一些超齣基本要求的內容,如「彎麯問題的深入探討」、「柱之穩定問題的深入探討」等另立章節,並將分散在各章中的有關動態荷載的內容集中在一起,與交變應力編為一章,以便於各校在教學上選用。此外,修訂者還將「剪切與連接件的實用計算」另立一章,並安排在拉壓、扭轉、彎麯變形各章之後,以便講授受扭與受彎構件連接部份的計算。 本書內容包括,緒論及基本概念,軸嚮拉伸與壓縮,扭轉,彎麯內力,彎麯應力,樑彎麯時的位移與簡單超靜定樑,彎麯問題的深入探討,剪切與連接件的實用計算,應力與應變分析,強度理論,組閤變形,柱之穩定,柱之穩定問題的深入探討,能旦方法,動態荷載與交變應力,實驗應力基礎分析,材料力學性能的深入探討。本書加入思考題,亦充實瞭例題與習題。本書適用於大專院校的土木、建築及水利各科係,也可供其它專業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此套教材的第一版於1979年4月齣版,第二版於1987年4月齣版。在第二版中刪去斷裂力學基礎一章,其餘僅作部份的修改及勘誤。在本書十多年的使用過程中,本書的一些內容已不適閤目前的教學需要。在廣泛徵求工科院校材料力學教師意見後,編者於1991年6月開始對第二版進行修訂。為維持原書的特色,並避免兩版問的差異,第三版主要作瞭以下工作:
(1)彎麯問題中有些屬於深入研究的內容,須集中在一起另立一章。如此,便於教師根據教學要求來選用,可完全不加以講授,方可隻選其中的部份節、段來講授。因此,該章中各節均加上*號。
(2)剪切與連接件的計算獨立成一章,並安排在拉壓、扭轉、彎麯變形各章之後,以便講授受扭與受彎構件連接部份的計算。
(3)在強度理論一章中,編入雙剪應力強度理論。由於該理論目前正在進一步發展,並尚未納入有關規範,因而,本書主要介紹該理論的基本原理及依據,並示齣相應的強度準則。對其適用範圍則未詳加討論。
(4)壓桿穩定分為兩章。前一章基於基本內容,原書中的壓桿穩定係數錶及有關麯綫,以新版的鋼結構與木結構設計規範中的穩定係數錶及計算公式代替。在引用有關設計規範時,以有代錶性的材料「如Q235鋼為限,主要在給初學者一概念。後一章為壓桿穩定問題的深入探討,以及其它彈性穩定問題的簡介。這些內容對於解釋彈性挫麯之物理實質及增廣見聞是頗有用處的,供教師與學生選用。因而,該章的各節均加上*號。
(5)在能量方法一章中,把重點放在應變能概念與卡氏定理及其應用上,而將虛功原理及單位刀法放於後麵,並加上*號。此主要是考處與後續的結構力學課程相銜接。對於無結構力學課程的專業,可以虛功原理與單位方法為主。
(6)有關動態荷載的內容由基本變形的各章中結閤之,並與交變應力閤併編為一章,主要是有利於教學安排。對於疲勞破壞與疲勞強度的內容作較大的變動,並採用構件疲勞摺減係數錶,以加強與鋼結構中疲勞計算方法問的連係。
(7)實驗應力分析與理論分析計算相輔相成,在材料力學課程中均安排看一定的實驗課。為使學生對實驗應力分析有較係統的認識,仍保留實驗應力分析基礎一章,且對電阻應變計法的原理及應用作較大的變動,以供學生在實驗課中參考,並在全章加上*號。
(8)在材料力學性能的深入探討一章中,低應力脆斷與斷裂韌度一節,將簡單介紹綫性彈性斷裂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充實該節的內容。
除以上數方麵的更動外,在第三版中,各章還編寫思考題,適當增加一些例題與習題。這是為幫助學生瞭解基本概念與因材施教之故。
參予第三版修訂工作約有孫訓力(西南交通大學)、鬍增強(東南大學)、金心全(西南交通大學),批齣孫訓力主持修訂。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的乾光瑜授對本書審閱,並提齣很多寶貴的意見,對提高第三版的品質有顯著的貢獻,特此緻謝。希望採用本教材的教師與讀者們,對使用中發現的問題,提齣寶貴意見與建議,以利於往後再次修訂,使之更臻完善。
編者
本書為大陸著名之材料力學教科書,其中對觀念之說明尤為深入淺齣,實為一不可多得之著作;雖然其中有關工程材料如鋼材或型鋼規格,以及有關之設計規範與國內有所不同,但是力學之基本行為是相同的,況且多瞭解一下大陸這方麵之訊息,不管在學術方麵或工程實務方麵均有相當之助益,因今後兩岸在學術上或工程上之交流將日益密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