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与嵇康

阮籍与嵇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魏晋风度
  • 竹林七贤
  • 阮籍
  • 嵇康
  • 文学史
  • 思想史
  • 哲学
  • 历史
  • 人物传记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文学使上被称为「正始文学」的两位代表作家-阮籍与嵇康。该书对这两位作家的政治倾向、哲学思想、文学成就以及性格爱好、生平事蹟等,做了分别的介绍,并进行了比较。本书资料丰富,叙述浅显易懂,尤其是书中还叙述了许多有关这两作家的轶闻轶事,使行文更加生动有趣。

魏晋风骨:旷达与坚守的交响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入剖析了魏晋时期(约公元220年—420年)士人群体的精神面貌、社会生态及其文化思想的流变。我们并非聚焦于阮籍或嵇康的个体生命轨迹,而是将笔触投向那个风云变幻、充满张力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广泛的“士”阶层所展现出的复杂人性与文化选择。 魏晋之世,是汉承秦制大一统帝国走向分裂与重构的关键时期。王朝更迭的剧痛,旧有儒家纲常伦理面临的巨大冲击,促使知识分子不得不重新审视个体生命、道德实践与政治义务之间的关系。本书旨在描绘这一代人如何在“乱世”的压力下,构建起一套全新的价值体系,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艺术创作乃至饮酒服药的仪式之中。 第一部分:时代的底色——权力更迭与儒学困境 本书首先勾勒了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军阀混战直至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曹魏政权的建立,虽然带来了一时的稳定,却也带来了对传统士人的严苛要求——特别是对“名教”与“孝道”的绝对服从。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如“高平陵之变”等事件的发生,深刻动摇了士人对中央权力稳定性的信心。 我们详细考察了儒家经典在这一时期的尴尬处境。传统的经学解释体系在新的政治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提供个体安身立命的哲学基础。士人们开始质疑,当“忠君”的实践必然导致自我毁灭时,何为真正的“忠”?这种困境并非简单的政治选择,而是对“人伦大义”的深刻反思。我们通过分析当时士人的书信、奏疏,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焦虑。 第二部分:玄学的兴起与形而上学的转向 面对儒家实践层面的困境,玄学的勃兴成为魏晋士人寻求精神出路的重要途径。玄学,即对老庄思想的阐释与运用,核心在于对“有”与“无”、“有为”与“自然”的思辨。 本书重点阐述了玄学如何成为一种“避世”或“超脱”的哲学工具。它提供了一种框架,允许士人在不彻底背离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保持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我们探讨了“格义”(以佛学术语解释玄学概念)的流行,分析了玄学思想如何渗透到当时的文学、服饰、乃至饮食风尚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魏晋风度”。这种风度,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一种在不可能中追求圆满的艺术化生存策略。 我们细致考察了不同学派在玄学领域的争论焦点,例如“名教与自然”谁为本位的问题,以及“心性论”的初步发展,为后世宋明理学中关于“心”的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文学与艺术中的精神投射 魏晋士人的精神困境与超脱追求,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最直接、最光彩的体现。本书将集中分析“建安风骨”的余韵,以及“正始之音”的转型。 诗歌的转向: 我们分析了从慷慨悲歌到抒写个体生命体验的转变。诗歌不再仅仅是政治讽喻或风雅应和,而是成为士人自我对话、直抒胸臆的载体。那些关于山水、饮酒、孤独、友谊的描摹,背后是对短暂人生的深刻体悟。 山水文学的兴起: 魏晋山水文学的诞生,并非简单的地理记录,而是士人将自己被压抑的“性情”投射到自然景物之中的结果。壮阔的自然景观成为他们对抗世俗污浊的内心庇护所。 书法与绘画的审美革命: 书法从实用工具升华为纯粹的艺术表达,强调“意在笔先”。绘画中,人物画开始注重“传神写照”,而非拘泥于形似。这些艺术形式的革新,本质上都是对“自然”和“个性”的推崇,是对僵化教条的反抗。 第四部分:名士风流与社会评价 “名士”是魏晋时期一个独特的社会身份。他们往往具有杰出的才华,却不一定热衷于传统的仕途。本书探讨了“名士”的形成机制:如何通过言谈举止、服饰风格、交游圈子来塑造和维护自身的独特声望。 我们审视了“竹林七贤”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分析了他们的行为在当时士人阶层中的不同解读:是超凡脱俗的典范,还是对社会责任的逃避?这种评价的复杂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入世”与“出世”的永恒矛盾。我们还探讨了“清谈”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它既是一种智力游戏,也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士人在无法直接干预政治时,通过话语权来确立自身地位的方式。 第五部分: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的张力 魏晋时期,佛教的传播加速,并开始与本土的玄学思想发生深度碰撞。本书将考察佛教“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对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系的冲击。玄学士人如何吸收佛教中关于“空性”和“心性”的论述,并将其融入到自身对个体精神解脱的追求中。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魏晋士人的精神世界,也为隋唐佛教的鼎盛埋下了伏笔。 本书力求展现魏晋士人如何在礼教的重压、政权的更迭以及精神的探索中,开辟出一条充满张力、既颓废又辉煌的文化道路。他们对生命有限性的敏感,对个体价值的确认,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哲学提供了深刻的参照。他们的选择,是乱世中人性光辉与局限性的复杂合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 阮籍与嵇康
  • 一 家世出生和早年尚志
  • 二 正始风云下的巨大转变
  • 三 「高平陵之变」后的处境和表现
  • 四 与「礼法之士」的关系
  • 五 两位玄学家
  • 六 隐逸与神仙
  • 七 药与酒
  • 八 嵇康的「绝交书」
  • 九 阮籍的「劝进文」
  • 十 不同的结局
  • 十一 阮籍的文学成就
  • 十二 嵇康的文学成就
  • 十三 阮籍、嵇康的影响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 @ @ 初次翻开这本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魏晋风流的时代,仿佛能听到竹林深处的清谈,闻到沉香缭绕的空气。书名“阮籍与嵇康”,就已经点明了核心,那是两个绝代风华的灵魂,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超然世外的清冷与狂放。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他们生平的记载,更是他们思想碰撞的火花,是他们如何在那个颠沛流离、道德沦丧的时代,依然保持着独立的精神,与世俗保持着一段距离。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异类,是那个时代无可取代的风景。想象着阮籍的《咏怀诗》,字字珠玑,句句肺腑,他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用最含蓄而又最深刻的方式表达出来,仿佛一道道深邃的冰川,透着寒意,却又闪烁着真实的光芒。而嵇康,那位“惊世骇俗”的琴师,他的《广陵散》,不仅仅是乐曲,更是他对自由的呐喊,对生命的赞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他们各自的性情,分析他们哲学思想的独特性,以及他们之间那份难以言说的友情。或许,他们代表了一种极致的精神追求,一种对生命的真诚热爱,一种在浊世中不被污染的纯粹。这本书,就像一座未曾开启的宝藏,里面蕴藏着关于智慧、关于勇气、关于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去感受那份属于他们的,超越时代的风雅与孤傲。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阮籍与嵇康”,足以唤起我对魏晋风度的无限遐想。我一直觉得,魏晋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而阮籍和嵇康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星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名士风度”,不仅仅是表面的潇洒不羁,更是一种深邃的思想和超然的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思想哲学,特别是他们与当时主流的儒家思想之间的张力。阮籍的“老庄”情怀,他对政治的疏离,他用“诗”来表达的“隐忍”和“抗议”,都让我感到好奇。而嵇康,这位“竹林七贤”之首,他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以及他对礼教的批判,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石破天惊”。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他们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不随波逐流,不畏权势。更重要的是,我好奇的是,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如何影响了彼此的思想和人生轨迹?他们的友谊,是否是那个时代政治漩涡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又或者,他们之间也曾有过思想的碰撞和分歧?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精神世界的窗口,我希望通过它,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份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风流”。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的心情是带着一份庄重和期待。阮籍和嵇康,这两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画卷:他们是竹林中的隐士,是酒杯里的哲人,是琴弦上的灵魂。然而,他们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那些诗篇和散文,更是他们面对命运时的态度,以及他们之间那份超越凡俗的友情。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个波诡云谲、充满倾轧的时代,他们是如何维系这段情谊的?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否充满了机锋与智慧,又是否蕴含着深深的理解与默契?是什么让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共鸣,又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撑?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关于友情、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坚守真我的深度探索。我想了解他们是如何从文人雅士,走向政治的漩涡,又如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保持着那种孤高与坚韧。这种坚韧,不是不屈的抗争,而是一种洞察一切后的平静,一种对生命真相的了然。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触摸到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不为世俗所动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启示。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封面设计的那种沉静而疏离的气质,恰如其分地契合了书中两位主人公——阮籍和嵇康——给人的印象。我一直觉得,这两个人是魏晋名士中的标杆,是“名士风流”的代名词。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人,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言人。阮籍的“狂放不羁”,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些标签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内心世界?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去描绘他们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他们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的严密束缚下,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精神出路?又或者,他们是如何在礼教崩塌、战乱频仍的时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的路径?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他们深厚的哲学底蕴,探讨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由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嵇康,他的“非汤武罪,非桀纣失”,以及他对社会规则的挑战,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思想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解析这些思想的来源和影响,甚至是对后世的启迪。这不仅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一种精神风骨的探求,是对个体如何在巨大社会洪流中保持独立人格的思考,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能有几分他们的清醒与从容。

评分

当我看到《阮籍与嵇康》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魏晋。这两个名字,几乎是魏晋风度的代名词。我对他们最大的好奇,不在于他们留下了多少诗篇,写了多少散文,而在于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阮籍的“狂”和嵇康的“傲”,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生命最真挚的表达,一种对世俗规则的超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是如何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我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政治动荡、道德沦丧的时代,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特别是嵇康,他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特质,在我看来,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他们的人生哲学,分析他们是如何理解人生、对待死亡,以及他们对于“真我”的追求。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更是一次关于个体如何在逆境中保持精神独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觅内心安宁的思考,我渴望从中汲取养分,去理解那份属于他们的,永不磨灭的精神光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