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论集

历史教育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教育
  • 教育史
  • 课程与教学
  • 教育理论
  • 历史学
  • 教师发展
  • 教育改革
  • 教学方法
  • 学科教育
  • 教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论集》共汇集着者有关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论文四十余篇,内容包函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教材教法、历史人物评价、历史教学评量等,涉及方面颇广,其中更汇集台湾四十多年来相关问题的着作目录,极富参考价值。

  本《集论》提供了台湾地区历史教育研究与历史教育发展的脉络,是关心台湾地区历史教学的重要文献。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壹、历史课程
一、历史科教学在公民教育中的应用
二、从教学时数的删减──谈中学历史教育的危机
三、对于国一公民、历史、地理合併为「社会科」的质疑
四、对高二自然组历史课列为「选修」的质疑
五、大学院校本国历史课程之改进
六、大学院校共同必修科「本国历史」应定名为「中国通史」
七、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历史教学的展望
八、通识课程与历史教育
九、高级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草案)简介
贰、历史教科书
一、新编高中历史第一册的初步构想
二、谈新编高中历史第一册的编写经过
三、高中历史第一册修订的说明
四、高中历史第一册修订的说明(续)
五、论两岸中学历史科书对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
六、简介几本大学应读的(中国通史)
七、历史教科书《存目》
八、为编辑优良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而努力
参、教材教法
一、高中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困难
二、略谈本国历史教学上的几个问题
三、中国文化史教学问题与改进
四、国中历史科的性质与历史教学的基础知识
五、谈新史料的发现与古代史的教学
六、对于夏史教学应有的认识
七、再谈历史教学的基础知识
八、试论中国上古史的特微与教学的困难
九、中国上古史教学的展望
十、谈中国历史教学的年代问题
十一、当前大学院校的历史教育问题
十二、试论抗战史的研究与教学
十三、谈中学历史教中的人物评价问题
十四、汤亳地望与历史教学
肆、教学评量
一、谈历史科选择题的一些基本命题规则
二、大学联考历史科试题析评
三、大学联依历史科「非选题」的检讨
四、非选题的题型及注意事项
五、最近六年大陆高考(大学联考)历史科试题评介
六、历史科「配合题」的命题规则举例
七、台湾省高中联考历史科优良试题选录(民国73-81年)
伍、历史教育论文目录
一、最近四十年台湾地区历史教育论文目录
二、最廷十二年台湾地区历史教育论文目录
陆、附录
一、朱云影教授着:《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言介
二、访王仲孚教授谈中国上古史研究
三、访王仲孚教授─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一册编辑的构想
四、台师大王仲孚教授谈历史教育
五、师资培育法的冲击与因应
六、九年一贯课程不宜贸然实施

图书序言

  这本《论集》汇集了近二十年我陆续发表的一些有关历史教版历史教学的论文,其中有长有短,有论有述,有些文章发表并未留底,几乎遗忘了,现就蒐集所及,共得四十五篇,分为(一)历史课程、(二)历史教科书、(三)教材教法、(四)教学评量、(五)历史教育论文目录等五部分,另以《附录》介绍几篇访问稿、书评及有关上古史的短文,也教与历史教学有关。另外,上海青年学顾卫民先生对我所做的专题报道,也一併附上。还有,最近十几年曾经独自或与人合作编辑了一些历史教科书,无法整理收入这本《论集》之中,只好以「存目」的方式列出书名及出版资料,以供参考或检索。

  我的童年遭逢动乱,求学的过程艰苦而曲折,民国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台中师范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三年,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保送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次年分为历史系与地理系。我选择了历史系。

  那时台湾地区大学毕业生,教书的意愿不高,高中专业的历史教师不多,认真办学的中学校长,每年四、五月间的毕业季节会到师大来约聘他们需要的教师,我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于五十四年历史系毕业时受聘至台湾省立台中女中服务,这是我由一个小学教师一变而成为高中专业历史教师的开始,也是从事历史教学的起点。这一年正凝遇到高中历史课程的大改变,高中实行文理分组,文组历史为中国文化史,理组则为「选修」,)实际上则没有人选修)。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国文化史」这门专业的课程是第一次出现在高中的课程里,那次的教科书内容多偏向艺术史,资深教多愿担任,因此推给我这个「年轻人」。我只好接受这个挑战。教学的结果,使我感到教科书如编不好,不仅老师辛苦,学生辛苦,而且也教得痛苦。同时又领悟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更深切地感觉到史学研究与历史教学虽然密,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园地。现在,许多人批评历史教育如何不好,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历史界重视史学研究而忽视历史教学。史学研究强调的是专题和创见,一个学者穷毕生精力,也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完成几本专书而已。这几本专书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或许有其学术上的成就,但就历史教学而言,或许根本派不上甚么用场。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什么编不好,因为教科书的写作,需要通博的着作,这种通博的着作在台湾是缺乏的,也就是说写作教科书的资源是缺乏的。

  四十多年来,台湾各级学校的历史教育经过了许多变迁,其中较重要的是每次修订课程标准时,历史教学时数被削减,例如前述五十四年高中实施文理分组时,高三理组的学生事实上已不必念历史了;五十七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时,把初中时代每週六节历史课减为五节,民国六十年高级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更把历史课全取消,民国八十二年,五专课程标准草案也把中国近代史等课程全部取消,五专历史教师曾两次至教育部抗议,才保留了一半,即从四学分改为二学分,聊胜于无,这两次抗议,我都陪同参加,并见到了教育部长,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慨。最近公佈的国中及高中课程标准,自民国七十九年开始修订,举行许多次座谈会及公听会,当时有人主张这些都是我当时极力反对的,在本论集中,留下了几篇短文可供佐证,而目前在报纸上大放厥辞,高谈历史教育如何改革的人,也从未见其有只言片语的关怀。

  我本想借这本《论集》出版之便,把台湾四十多年来各级学校历史课程变迁的经过写出来,作为自序,但是未料四月廿六日清晨老父忽然弃养,顿时我思绪起伏,悲恸难抑,百感交集,已无法把这篇序言有系统的完成,只有待之心情平静之后再来写作。好在本集收集了两篇有关历史教育的论着目录,并尽收于此,即使在报纸「民意论坛」版的文字,也尽可能加以收集。这项收集目录的工作,代表的意义是对台湾历史教育的关怀和投注,为保留历史教育的资料,贡献一份心力。同时,读者只要依年代检视一下这两份《目录》,应可略知四十多年来,台湾历史学界的学者专家和教育界的学者专家,曾经对历史教育及历史教学做过哪些努力,投注了多少关怀。

  最近几年,许多人好像对历史教育忽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从此开启了对历史教育的研究风气和关注,则未尝不是一椿好事,如果认为历史教学这块园地是有利可图并可鬼混的新天地,那就比过去漠视历史教育的风气,还要不如。因为过去许多学者,虽然对历史教和教学不太关心,甚至陌生,但是对于史学研究却做出了许多成绩,而且终生孜孜研究努力不懈,这些仍然是值得尊敬的。关于研究与教学的问题,我希望能有机会加以检讨。

  本《论集》所论文,原稿零散,收集不易,现在得以付梓,台湾师大历史研究所博硕士班及历史系同学杜钦、林淑华、何淑宜、罗俊强、陈威璁、张心恺、郑庆良、王常仁、欧世华、罗庆綦、许倩伦、吴琼媚、吴季蒨、黄伊菁、黄淑琴、李荣兴、曾玉琳的相助功不可殁,他们有的帮我电脑打字,有的收集及整理稿件,有的协助校稿,使本《论集》在极短时间内得以出版,我将永远感激。目前,台湾正在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从小学到大学的历史教育课程,已发生很大的变动,未来各级学校的历史教育将是怎样的面貌,似尚不得而知,本《 论集》的出版,如果能够对于关怀台湾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也就于愿已足了。

王仲孚于国立台湾师大历史系,民国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六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