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是生活
是一向的日子。
我笔所临摹不过是普通又平凡的食、衣、住、行、育乐、工作及一干熟与不熟的人物。
一九九一年我与友人赴蒙古旅游,南戈壁广袤的大地、无边的天,我们乘坐年高朽旧的小巴士摇摆在没有罗盘指北针,没有路和前车辙迹的土地之上,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行驶,小巴驾驶偶时要下车查看指引方向的日影,也偶需停驶以让汽车引擎略做休息,我们则有时勉强站立45度C温度的烈阳下领会烤鸡在烤箱中的经验,同时担着心事,暗想千万不能在夜晚来临前还回不了旅邸,因为夜间戈壁低温将降至0度C之下!
而我们的饮水已用罄,我们也未预备食物,衣裳更不足以御寒,嗯,万一,如果,若是,汽车抛锚?油箱破裂?驾驶急病?或,走错了路,车子戈壁乱走,出不了野地回不了旅邸一直一直,车子一直在天连着天地连着地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的大得惊死人的戈壁乱绕胡兜.......小巴似独行侠,没有迎面来车,没有路旁行人,没有电线桿,没有路灯,没有树,没有房,没有边界,什么都空空如也的戈壁,小巴一迳向前,行驶,行驶.......它真的不会,不可能迷失或出什么事吗?
戈壁之游,我们见识了最伟大的汽车驾驶,他载我们平安、依时地回到旅邸,我们一行人,那一晚有时特别安静,有时特别喧哗,因为我们亢奋,因为,我们了解那几乎是某一种死里逃生!
自戈壁归家,再接触家与家中的一切,包括每日耳闻日见新闻一遍遍告诉、提示:家是车祸、火灾、癌症、暴力相向事件都居世界前几名的地方!却也了然,世界太大!只不过圆圆地球仪上小小的一个点--------戈壁,即足以惊吓了我!只不过一趟旅行,即可能阻止我回家!
世界太大,台湾太小,我不过是小小台湾土地上一个小小的人而已,而已,我要的生活不过是车不出事饭有得吃口渴有水天寒有衣,再来,有点收入买买小物事,有点自由不受别人干扰,家人友人天下人都快乐不忧伤......而已。
因此,食、衣、住、行、育乐、工作及一干熟与不熟的人物便都入书,我写就了「舌尖」、「衫裳」、「居停」、「好玩‧不好玩」、「功课」、「亲爱」。
我要的也不过就是生活。
我要的也不过就是一向的日子。
什么是幸福?佛僧说得好:当食饭时食饭,当睡觉时睡觉,那是幸福。
我幸福吗?你幸福吗?
当食饭时食饭,当睡觉时睡觉。
愿你我都幸福。祈祝。
老实说,刚拿到《葡萄红与白》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期待是比较高的,毕竟书名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书名本身。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延展出许多不同的层次。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探索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时间、与自然、与自我相处的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等待”的描绘,无论是等待葡萄成熟,还是等待某个心仪之人的出现,亦或是等待人生中的某个转折点,那种耐心和对未来的期盼,被作者描绘得极富诗意。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慢”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这本书仿佛是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要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我能在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敏感,以及那种对平凡生活不平凡的追求。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疲惫时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在你迷茫时给你一份宁静的力量。
评分《葡萄红与白》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那种非常“台湾本土”的细腻笔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留白,很多时候,她并不直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通过一些细节、一些人物的对话、或者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场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想象。这种写法,恰恰是最考验功力的。它要求读者参与到故事中来,成为一个主动的解读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我喜欢这样的互动感,感觉自己好像在和作者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书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也特别到位。那种不张扬,却又根深蒂固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甚至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我常常在读到某些情节时,会想起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它却能够抓住生活的本质,描绘出人性的真实和复杂。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可能觉得平淡,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发觉其中蕴含的深沉与甘醇。
评分书名《葡萄红与白》光是听名字就充满画面感,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阳光下饱满欲滴的葡萄串,红的像宝石,白的像珍珠,光是想象就让人觉得夏天的午后,一丝丝微风吹过,带着葡萄园特有的清甜香气。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带有这样诗意和色彩感的书名,总觉得里面藏着故事,藏着某种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尤其是在台湾这个四季分明,水果丰饶的土地上,葡萄更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回忆。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天外婆都会买来一大串新鲜葡萄,红的、绿的(有些人也称白葡萄),洗干净后放在冰箱里冰镇,然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葡萄,那种简单却又无比幸福的时光,总是随着葡萄的酸甜滋味一起在脑海里回荡。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我关于童年、关于家人、关于夏日的美好记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葡萄香气的世界,也许是关于一个葡萄园的故事,也许是关于一个与葡萄结缘的人生,又或者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而深沉的联系。总之,光凭书名,它就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等待着我去发现它里面隐藏的种种惊喜。
评分读完《葡萄红与白》,我脑子里萦绕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温暖潮湿的空气包裹着的湿润感。它不像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停不下来的小说,更像是一首悠扬的诗,或者一曲舒缓的钢琴曲,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景物的描写,那些文字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将场景刻画得细腻入微,仿佛我真的置身于那片葡萄园之中,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甚至能听到风吹过葡萄叶的沙沙声。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同样深入,角色的情感变化,他们之间的微妙互动,都在字里行间悄悄地流淌,不激昂,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的脸上,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汗珠,也能感受到他们心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喜悦和忧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很“生活化”的真实,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日常”的意义,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在作者的笔下,却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平静,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好像自己也洗涤了一番心灵。
评分《葡萄红与白》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那种“不确定性”的美感。很多时候,故事的发展并非如你所料,人物的命运也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未知感,反而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她更愿意让你在故事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去体会那种在迷雾中前行的感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回忆”的处理,那些穿插在故事中的过往,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叙述,而是带着模糊的色彩,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让你在回味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这种处理方式,让故事更加立体,更加富有层次感。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说教什么,它只是用一种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展现了生活的种种可能,人生的种种选择。它让我觉得,即使是微小的事件,也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即使是看似平凡的人物,也可能有着不平凡的内心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段旅程,一段关于成长、关于理解、关于释怀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