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介于殷商和春秋之间,早先由于史料阙略,原本是中国古史研究中比较冷落的园地。近数十年来,由于考古遗址和遗物的大量出土,为西周史增添了不少新素材,累积的考古报告及专题研究的专书与论文,不下数百种,但都比较零散。本书总结过去累积的原始资料及研究成果,以作者的创建加以整合,是 一部综合性的西周文化史。
本书以「华夏国家」的形成为中心议题,透过西周史的发展,观察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逐渐成形的过程,并对西周史上聚讼纷纭的议题,诸如西周的社会性质、封建的本质、商周文化嬗替的关系等,根据现有史料,提出信而有征的合理解说,廓清了三十年代猜谜式论战留下的疑窦。在写作格式上,本书也另辟蹊径,避免做枯燥繁琐的史料考证及细节讨论,全书不加附注,具有学术专着的深度,也是适合一般读者的通论性读物。
作者许倬云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现执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着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英文,1965)、《汉代农业》(英文,1980)、《求古编》(联经,1982)等书。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以前对西周的印象,可能就停留在“礼乐制度”、“分封制”这些枯燥的名词上,感觉离自己特别遥远。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西周的历史远比我想象的要鲜活、复杂得多。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贵族们的宴饮游乐,到普通民众的耕作劳作,细节都写得非常生动。我能想象出周王在宗庙祭祀时的庄严肃穆,也能感受到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是联盟,有时又是摩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青铜器铭文的解读,那些冰冷的文字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有了温度,讲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情感和生活点滴。读这本书,感觉不是在读一本历史书,而是在看一部穿越时空的纪录片,每一个章节都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甚至开始琢磨,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这种代入感,是很多历史书籍难以给予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毕竟“西周”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硬核”。然而,一旦翻开,就完全停不下来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他善于将枯燥的史料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对于一些重要事件的描写,就像在看一部精心制作的史诗电影,充满了画面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周人迁徙和早期发展的部分,那种筚路蓝缕、开创基业的艰辛,在字里行间扑面而来。同时,书中也穿插了大量的考古发现和解读,这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切实联系的。当我读到书中对一些著名器物的介绍时,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本书让我对“历史”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独特,它不是那种简单罗列人物和事件的流水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似乎在试图还原一种“感觉”——那种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时代氛围。我能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对那个时代智慧的赞叹,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某种深刻洞察。书中对于一些人物的刻画,比如姜太公、周公旦,并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这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我还对书中关于周人宗教信仰的讨论很感兴趣,那种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以及从中衍生的道德约束,是理解那个时代人们行为逻辑的关键。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它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部关于西周的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那个时代的“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常常觉得古代人生活简单,但这本书却展现了西周时期同样存在的权力斗争、人情世故,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道德观念。比如,对于“德”的强调,在书中被细致地剖析,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核心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周公制礼作乐的论述,它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统治,更是为了塑造一种社会秩序和价值认同,这种深远的意义在当时是多么难能可贵。当然,书中也没有回避那个时代存在的局限性,比如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战争的残酷。但正是这些矛盾和复杂性,让西周的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我感觉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抓住历史事件背后的情感脉络,让我们不仅仅是了解“发生了什么”,更能体会“为什么会发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西周文明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差异很大,但这本书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正是西周所奠定的基础,才使得中国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保持一种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政治制度的雏形,到思想文化的萌芽,再到道德伦理的构建,西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之前对“礼”和“乐”的概念理解很片面,读完之后才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而是维系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机制。书中对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逻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导游,带着我在西周的历史长河中穿梭,让我看到了一幅宏大而精细的文明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