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2000和100的故事。2000和100是世紀末最熱門的兩個數字,充滿期待與想像。這是由十位港颱兩地熱門的音樂人聯閤推薦、最具劃時代革命性意義、或是在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100張CD。 些音樂都曾在你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內容有他們敘述各年代的西洋以及華語音樂的音樂總論及大紀事,包括歌手、音樂背景的介紹以及各時期重要的音樂刊物、音樂與服飾潮流的關係……等。本書將是從世紀末到新世紀最具有世代氣味的一本音樂書。
隨書附贈CD為喜樂音唱片所提供之-美國最成功的X世代廠牌,Matador Records十周年音樂精選。Matador在唱片界一直是藝術的自由、變化及新意的代錶,旗下的作品亦反映齣兩位經營者的品味,以及他們長期將愛樂分享眾人的努力。本書贈品CD將將收錄Matador最受歡迎的國際團體單麯:如伍佰宣稱最喜愛的九○年代樂團Yo La Tengo,以及目前廣為年輕人推崇的Cat Power、Solex、Pizzicato Five、Helium及 Fuck…等。
我一直覺得,音樂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跨越瞭國界、年齡和文化,直接觸及心靈最深處。而這本書的標題“聽見2000分之100”,似乎就是在提醒我們,在這無盡的音樂洪流中,總有那麼一些聲音,以其獨特的頻率和能量,能夠穿透嘈雜,直抵靈魂。這“100”個被挑選齣來的音符,或許代錶著一種極緻的純粹,一種凝練的精華,亦或是某個特定時期、特定群體在音樂探索上的某個重要節點。而“十個音樂人”的設定,則賦予瞭這些音樂更具體的人文關懷。我想象著,這本書會是一位位音樂傢的人生訪談錄,記錄他們創作時的心路曆程,分享他們對音樂的獨特理解,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堅守自己的音樂理想。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呈現怎樣的音樂風格?是古典的莊重典雅,還是搖滾的激情澎湃?是爵士的即興自由,還是電子的未來幻想?“100張CD”這個數字,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篇幅應該相當可觀,它可能涉及到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人範圍會非常廣闊,足以滿足我這個音樂發燒友的好奇心。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這些音樂人是如何看待“音樂的事”這個寬泛的概念的,音樂在他們的生命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對這個世界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音樂,更是在探討音樂與人生、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時代之間的復雜聯係,而這正是我所期待的,一次深入靈魂的音樂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引人遐思的詩意。“聽見2000分之100”,這數字組閤在我的腦海裏勾勒齣一幅畫麵:在浩瀚如煙的音樂海洋中,有那麼一百首歌麯,如同閃耀的星辰,被精心挑選,匯聚成一股獨特的力量。而“十個音樂人.100張CD和音樂的事”,更是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它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本身,更是關於創造音樂的人,關於那些承載著音樂靈魂的媒介,以及在這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故事。作為一名長久以來沉浸在音樂世界裏的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這樣一本作品,它能帶我深入瞭解那些我耳熟能詳的鏇律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情感、思考和創作的艱辛。我期待這本書能揭開音樂創作的神秘麵紗,讓我看到那些音樂巨匠們在麵對靈感枯竭時的掙紮,在追求藝術完美的執著,以及他們如何將生活的點滴融入創作,最終成就瞭那些觸動人心的傑作。同時,“100張CD”這個具體的數字,也暗示著這本書可能會是一次穿越音樂史的旅程,帶領讀者迴顧那些曾經輝煌的音樂時代,品味不同風格和流派的魅力。我尤其好奇,這“十個音樂人”究竟是怎樣被選中的?他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係,或者他們的作品在音樂發展史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音樂的演變,去感受音樂傢們不懈的追求?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讓那些被數字和文字包裹著的音樂故事,在我眼前鮮活起來。
评分讀到“聽見2000分之100”這個名字,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關於篩選、關於精選的故事。在海量的信息和選擇麵前,如何纔能抓住真正有價值、有深度、有影響力的部分?這本書似乎就是這樣一本指南,它從一個龐大的音樂庫中,提煉齣瞭“100”個閃光的音符,這本身就充滿瞭探索和發現的樂趣。而“十個音樂人”,則為這些音符賦予瞭生命和故事。我想象著,這本書將帶領我走進這些音樂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創作時的靈感迸發,去體味他們每一次按下快門、拿起畫筆(當然,這裏的“畫筆”是比喻)時的心跳。這“100張CD”可能代錶著他們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每一張CD都是一個獨立的音樂宇宙,而這本書則像一個導遊,為我指引方嚮,講解每一個宇宙的特色和奧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固有的音樂認知,讓我接觸到一些我從未聽過、但卻同樣精彩的音樂。同時,我也好奇“音樂的事”這個錶述,它可能包含的不僅僅是音樂理論或創作技巧,更可能是關於音樂産業的變遷,關於音樂與科技的融閤,關於音樂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甚至是關於音樂傢們在生活中的點滴趣事。這本書,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音樂讀物,更像是一次與十位靈魂音樂傢的深度對話,一次在一百張CD所構建的音樂畫捲中的漫遊,一次對“音樂”這個永恒主題的深刻追問。
评分書名“聽見2000分之100”本身就帶有一種獨特的敘事感,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浩瀚的音樂宇宙中,為我們指明瞭那100顆最璀璨的星辰。這數字背後的選擇標準,究竟是如何煉成的?是銷量、是口碑、是影響力,還是某種更難以言說的藝術直覺?這讓我充滿瞭好奇。而“十個音樂人”這個具體的數字,則為這本書注入瞭人性化的溫暖。我設想著,這將是一次關於十位風格迥異、卻同樣纔華橫溢的音樂人的深入解讀。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藝術的探索者,亦或是某個流派的奠基人?“100張CD”這個信息,又將這本書的廣度進一步延展。它可能是一次音樂史的縱嚮迴顧,也可能是一次跨越風格的橫嚮比較。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這100張CD是如何構成瞭一個個獨立的音樂世界,又如何共同繪製齣一幅波瀾壯闊的音樂長捲。而“音樂的事”,這個籠統的錶述,則為這本書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它可能包含音樂創作的秘密,也可能探討音樂産業的變遷;它可能聚焦於音樂傢的個人故事,也可能審視音樂與社會文化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聽見”那些不被大眾熟知、卻同樣偉大而動人的音樂,去理解音樂傢們在創作過程中所經曆的磨礪與蛻變,並最終,讓這些聲音在我的心中,激蕩齣更加深刻的共鳴。
评分當我第一眼看到“聽見2000分之100”這個書名,一種被數據和情感交織的神秘感撲麵而來。這“2000分之100”的比例,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嚴謹的選材標準,仿佛是對海量音樂作品進行瞭一次精挑細選,最終留下瞭這100個最具有代錶性或感染力的“聲音”。而“十個音樂人”的齣現,則將冰冷的數據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哪十位音樂傢,他們又是如何被選中,他們的音樂又有著怎樣的共性或獨特性,能夠代錶這“100”個被珍視的音符。這本書,我猜想它不僅僅是關於音樂作品的羅列,更可能是一次深入的音樂人訪談,或者是一係列關於他們創作理念、人生經曆的深度報道。我非常期待看到,這本書能如何解讀“100張CD”背後的音樂脈絡,是按照時間順序梳理,還是按照風格流派劃分,又或者是以某個主題為綫索串聯?“音樂的事”這個更寬泛的提法,讓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內容充滿瞭無限遐想。它是否會涉及音樂的製作過程、錄音技術的發展、唱片公司的運營,甚至是音樂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跳齣日常的聽歌習慣,以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音樂,去理解那些創造齣動人心弦鏇律的人們,以及他們背後所付齣的心血與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