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收文十六篇,都落实在读书和赏诗的范围里,又论写作、纪壮游、说闲情,其文笔宽厚,理趣优美,结合古典和现代的学术,兼具知性和感性,非平常学者所能及。
作者简介
黄永武
国家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现任台北师范学院教授。黄永武着作丰富,除专业论述外,又出版《中国诗学》四书,《诗心》、《唐诗三百首鑑赏》、《抒情诗叶》、及洪范版之《诗与美》、《珍珠船》、《字句锻鍊法》、《敦煌的唐诗》、《爱庐小品》等,并主编丛刊甚伙。黄永武学识渊博,下笔谨慎而不失朗畅,他所接触的题目无论大小,均能一一开展,绝无时下学界晦涩艰深之弊。
我对“赏诗”这个概念一直有种莫名的情怀。对我而言,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它更是一种情绪的载体,是一种心灵的折射。我常常觉得,读一首好诗,就像是遇见了一个懂你的人,ta用寥寥数语,就说出了你心中想说却又说不出口的话。这本书的标题里包含了“赏诗”,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些诗歌,而是能够引导我,教会我如何去“赏”析一首诗,如何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去感受诗歌背后的意境。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的一位诗歌向导,帮助我打开通往诗歌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静谧港湾,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的生活节奏有点快,感觉每天都在追赶着各种deadline,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我特别渴望能有那么一本书,能够把我从这种疲惫中解脱出来,让我重新找回平静。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慢下来,感受生活”的意味。《读书与赏诗》,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一个可以远离尘嚣,沉浸在文字与情感世界里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方法,教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体会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也许,它会教我如何用诗的眼光去看待日常,如何从一首诗中汲取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我向来是个对文字的“质地”要求很高的人。有时候,一本好书,即使内容不是惊世骇俗,但如果它的文字能够像丝绸一样顺滑,像清泉一样甘洌,那么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本书,从书名《读书与赏诗》来看,就预示着它并非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文字的“炼金术”,比如如何从平淡的叙述中提炼出生活的诗意,如何在普通的词语中捕捉到动人的情感。台湾的文学土壤一直以来都滋养着许多细腻而富有深度的作者,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继承这份优良传统,用最贴近人心的语言,去触碰那些最柔软的灵魂角落。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灵的共鸣,是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被忽略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睛一亮,那种淡淡的水墨晕染,搭配着些许古朴的字体,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悠远的东方韵味。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略带磨砂质感的,翻阅时沙沙的声响,仿佛是书中世界在低语。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人在喧嚣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恰好满足了我对“意境”的初步想象。尽管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这份“开门见山”的美学设计,就足以勾起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在午后的阳光下,泡一杯热茶,捧着这样一本设计雅致的书,那种安逸的时光该是多么美好。我相信,这本书的内涵,应该也如它的外表一样,蕴含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等待着我去发掘。
评分我一直认为,读书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书中找到自己。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书中的某个观点,某个情节,或者某个角色的经历,都与自己有着奇妙的契合。这种“撞击”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仿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到了一座可以停靠的岛屿。这本书的书名《读书与赏诗》,让我有一种预感,它可能会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关于阅读的意义,关于诗歌与人生的关系。我希望它能够引发我更多的联想,让我能够从书中汲取养分,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去反思自己的选择。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陪伴我的书,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启示;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安慰;在我快乐的时候,与我一同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