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大风袭来,
刘平孤单无助地站在长安的暮色下,
不知道到底要依着自己的志愿从军去杀匈奴,
还是随着好友成隽西行到楼兰去寻梦?
东京下了大雪,刘伟紧握着手中传承千年的祖谱,
他不知道为了梦中不断招唤他的那个金发女子
而抛下一切去楼兰找家传之宝,
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两千年前的刘平最后决定行军去,
却在命运捉弄下,十年后到了楼兰,碰到他的好友,
也碰到改变他俩一生命运的金发女子。
两千年后的刘伟也依着族谱指示来到了楼兰,
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吧!
他在相同的地方也见到了那个金发女子,
而他的命运会就此改变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引,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写《匈奴》时,我就对西域中的国家充满好奇,尤其是楼兰。因为我记得有一年去日本,看到报上对楼兰木乃伊到东京展出所写的报导,那时我很想去看,却始终没有时间。接下来的几年,我又看到许多关于楼兰古城的新闻和故事,奇怪的,我对秦始皇的兵马俑没有太大兴趣,倒是楼兰古城的发掘,使我埋道进图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或许楼兰和我之间有着冥冥中无法解释的缘份。写完《匈奴》的那晚,一九九七年三月三十日凌晨四点十五分,我站在书桌旁的窗前抽着烟,耳边的音乐是『Blowin’ in the word』,我想到的不是匈奴,而是楼兰。
在那个时代里,中国首次和外界做深一层的接触,也首次和金发碧眼的西方人打交道,张骞带回了太多的惊奇,李广利用几乎把汉朝的武功展示在罗马帝国的面前,于是我决定下一本历史小说是关于楼兰的故事。
楼兰出现历史是在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时,以后这个小国便再也逃不出她的宿命,既要讨好北方的匈奴,还得应付东方的汉,而楼兰的人口竟只有『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曾先后被汉将赵破奴、任文(玉门关守将)和傅介子三次攻击降服过,国王还被任文抓住送到长安,汉武帝责问他为什么既投降汉朝,还要听宏奴的话,绝汉军的后路?那时楼兰王回答,『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徒国入居汉地。』
多么卑微的一国之君哪!连汉武帝都感动,将楼兰王送回国。
更惨的是,楼兰王为了在两个大国中生存,把两个儿子分别送去匈奴和汉朝做人质,楼兰王死了以后,国人到长安来请求汉武帝把王子还给楼兰为王,怎晓得这位王子在汉朝犯了去被判宫刑,汉武帝不能让楼兰人知道这件事,就对楼兰人说,他很爱这位王子,所以不愿意放他回到楼兰。
这个世界上竟有如此悲悽下场的一国储君,楼兰真是个悲剧国家。
有趣的是,一九○○年瑞典探险家期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于是楼兰成为考古学上的重要名词,也是古中亚地区的代表性文明。
为什么西域三十六国,唯独楼兰被西方学者发现,而且还受到全世界的注意呢?
你能说我前面说我『冥冥之中无法解释的缘分』太打混了吗?
在《匈奴》出版后,有些朋友打趣的问我,什么时候对历史有兴趣起来?在这里我得老实承认,尽管两次大学联考我的历史都考九十分,其实我真正有兴趣的是历史上的传奇,至于历史,不过是我在找寻传奇真相所必须读的书罢了。
这就可以解释我为什么会跑到秘鲁去看『马丘比丘』,跑到希腊去写<马提拉石林上的修道院>,跑到约旦去朝拜『帕特拉崃谷中的神殿』,跑到伊拉克去一睹『巴格达古城』,还认识一辈子都在找寻诺亚方舟的义大利朋友。
既然已经认清自己不是对历史而是对传奇的热中,写《最后的楼兰女》我就抛开了大部分的历史,而想开放自己的想像空间,写关于楼兰的传奇。所以如果你要寻找历史,以后别找我抬槓,如果你喜欢浪漫点的传奇,谢谢你买我的书。
楼兰的谜当然还未完全解开,例如楼兰真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是不是迁到南方去、迁去的确实地点在那里、现在新彊省的鄯善和古郑善有没有关系等等。历史学家还在努力破解这些谜,不过之于小说,在这本小说中已经全部解开了,这是小说有意思的地方,希望我的解谜没让你失望。
这是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七日凌晨二时三十五分,我又站在书桌旁的窗前抽烟,放的音乐是许志安的『魔法恋人』,而冥冥中我又有强烈的感受,暂时不告诉你我感受到什么,咱们下本书见。
晚安,看小说有助于睡眠,至少我的小说应该是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