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高行健谈戏剧、文学、美学、绘画,也谈流亡和自己的写作关系,也和其他人(德尼.朗格里、杨炼)对谈创作观及当代文化现象的种种。从自序中「…没有,可作为动词,主义,则算名词,也即无名。
把没有作为前题,….自然也就没有结论,什么主义也没有。…没有主义,不妄图建立什么学说,但不等于不说。….较之虚无,多少积极一点,于事、于人、于己,多少有个态度。这态度就是不承认有什么先验不可以质疑。
这也可说是一种理智,不盲目迷信,不跟随某一权威、某一潮流,或受某种意识型态精神上的禁锢。」这段话可窥见,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乃在于其任何文艺作品,皆发自个人精神及观念上的独立创见,自成意志系统的自由主张。此书绝对可以作为了解高行健创作理念的基石。特此推荐。
作者简介
高行健
画家、小说家、剧作家、导演,1940年生于中国江西赣州,自幼学画,现定居法国。 着有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中篇小说《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短篇小说集《给我老爷买鱼竿》;剧本十八种,分别收集在《高行健戏剧集》、《八月雪》、《山海经传》、《高行健戏剧六种》、《周末四重奏》等;文学戏剧艺术论着有《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等;画册有《高行健水墨作品》等。他的作品已译成法、德、英、意大利、瑞典、匈牙利、荷兰、波兰、日、希腊等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剧作也已在法国、德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波兰、奥地利、南斯拉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非洲、香港和台湾不断上演,还在欧洲举行数十次水墨个展。
西方报刊对他的评论达四百多篇,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前途的剧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法译本轰动法国文坛,法新社评为︰本世纪末中国文学的里程碑。 2000年10月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华人作家中首位获得此一殊荣者。
老实说,《没有主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独特的“返璞归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昂的论调,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回归。我最欣赏的部分,是它对于“无声”的描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无声,更是生活中的那种无声的力量。比如,父母默默付出的辛劳,朋友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亦或是大自然在四季更迭中的静默生长。作者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这些“无声”的画面定格,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想起我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夏天,那种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只有蝉鸣鸟叫和稻香的日子。那种宁静和满足,仿佛在书中得到了回应。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声音,而是更深入的倾听,去感受那些藏在喧嚣背后的,最真实的生命脉动。《没有主义》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他沉静的目光,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诗意。
评分拿到《没有主义》这本书,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某种“指导”或“方法”的书籍,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它并没有试图教会我“该怎么做”,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事物本来的样子”。我尤其被它对于“过程”的呈现所打动。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强调结果导向的书籍,《没有主义》更关注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那些曾经的尝试、失误、以及从中学习到的点滴。它就像一位耐心的画家,不急不缓地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的画卷,让我们看到其中每一个笔触的痕迹。我读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创业初期,那些无数个不眠之夜,那些从失败中汲取的经验,以及最终收获的成长。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终点的辉煌,而是那些充满汗水和泪水的,独特的旅程。《没有主义》就像一本珍贵的日记,记录了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却又无比真实的光阴。
评分《没有主义》这本书,给我一种非常“轻盈”的阅读感。它没有沉重的包袱,也没有所谓的“必读”使命,更多的是一种自由的漫步。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边界”的探讨,但不是那种社会性的、政治性的边界,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边界,以及我们与他人之间微妙的界限。它描绘了在人际交往中,那种既想要靠近,又害怕侵犯的拉扯;在追求个人理想时,如何在自我与外界之间找到平衡。作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锐,能够捕捉到人与人之间最细微的情感波动,以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挣扎与蜕变。我读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年轻时的一些经历,那些因为不懂得如何划定界限而产生的困惑和受伤,似乎在书中找到了某种解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边界,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迷失自己。《没有主义》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模样,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自在地与世界相处。
评分《没有主义》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唤醒”。它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不着痕迹地切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露出底下那些被忽略的真相。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选择”的探讨,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人生选择”,而是那些日常中微不足道的,但却真正塑造了我们轨迹的细枝末节。例如,在面对一道美食时,是选择尝试新口味,还是坚持熟悉的经典;在听到一段议论时,是立刻加入战团,还是选择静静观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这些看似琐碎的选择,串联成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我读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些被我遗忘的瞬间,在书中被重新点燃,原来那些看似无意识的决定,竟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谓的“主见”和“个性”,究竟是从何而来?又是在哪些细微之处,被悄悄地塑造?它不是一本让你找到答案的书,而是让你开始提问的书,而这些提问,往往比答案本身更加重要。
评分最近收到朋友赠阅的《没有主义》,本来以为是本讲大道理的书,结果翻开来,却意外地在其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强硬的观点或意识形态,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闲聊,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触及了生活中的许多角落。我特别喜欢它描述那些平凡的日子,那些在繁忙都市里被忽略的微小瞬间,比如清晨窗外洒进来的阳光,或者街角咖啡店里飘出的香气。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在追求宏大的目标时,忘记了脚下的土地,忘记了身边那些细微的美好。《没有主义》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积压的焦虑和杂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它不是一本能让你醍醐灌顶的书,但它一定能让你在某个深夜,或者某个午后,突然产生一种“原来是这样”的释然。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章后,放下书本,走到窗边,静静地望着远方,感受那种宁静的力量。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