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
任何一种文化的可贵之处在于多元,而非单一。相较于其他先进地区,拉丁美洲电影虽然远离主流路线,但透过许多当地电影工作者的努力,仍然迸射出令人不可忽视的火光。
任教于加州大学的Julianne Burton在1977-1981年间,以一名採访者的身分,对拉丁美洲的电影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访问,之后合併数篇其他人所做的访谈,辑成本书,总计受访对象包括十七位纪录片∕剧情片导演、一位演员、一位发行商、一位影评人、一位副部长、以及一位媒体运动者。像这样横跨数个电影工作领域的取材方式,显示Burton有意以较广阔的视野,提供读者更丰富的讯息及更多面向的思考。同样在访谈主题上,Burton也有类似的观照,她小心避开作者论的框限,将个人放入更大的时空脉络中,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情势的变迁,掌握到形塑个别电影工作者的大环境因素。
排除评论者的观点介入,让电影工作者直接发声,这其中,或许少了理论的支撑,却透露出更多电影工作者对电影的理念及对社会的关怀。
译续
致谢
导论
第一部 纪录的动力:现实的戏剧
01. 费南度.拜瑞(阿根廷)∕纪录写实主义的根源
02. 马里欧.韩德勒(乌拉圭)∕从一无所以有开始
03. 乔治.希瓦与玛塔.(哥伦比亚)∕电影社会学与社会变迁
04. 约吉.桑杰尼斯(玻利维亚)∕革命电影:玻利维亚经验
05. 派崔西奥.古兹曼(智利)∕人民智利的政治与纪录片
06. 艾密洛.罗吉格斯.华兹贵兹与卡洛斯.文生.伊巴拉(波多黎各与尼加拉瓜)∕尼加拉瓜的电影制作:从造反到尼加拉瓜电影协会
07. 海伦娜.索波拉妲(巴西与美国)∕美国观点
第二部 剧情片拍摄:戏剧的现实
08.葛劳伯.罗加(巴西)∕巴西新电影与民众文化的辩证
09.汤玛斯.古堤瑞兹.阿里(古巴).超越反映现实
10.尼尔森.派瑞拉.杜斯山托斯(巴西)∕迈向民众电影
11.胡伯托.索拉斯(古巴)∕每个目的地的都是另一个出发点
12.安东尼奥.尤金诺(波利维亚)∕波利维亚的新写实主义
13.卡洛斯.迪耶盖斯(巴西)∕巴西新电影的心灵
14.罗尔.路易兹(智利与法国)∕在体制之间
15.马塞拉.费兰德兹.薇欧兰妲(墨西哥)∕在墨西哥电影工业内:一个女性观点
第三部 幕后
16.尼尔森.派瑞拉(智利)∕国内的演员、流亡的演员
17.华特.阿佳戈(乌拉圭与拉丁美洲)∕用电影来拍电影
18.恩立克.柯利纳(古巴)∕黄金时段的影评人
19.乌里欧.贾西亚.耶斯比诺莎(古巴)∕古巴电影与民众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20.阿方索.古默西奥.达戈隆(玻利维亚与拉丁美洲)∕环境的产物:一个媒体运动着的省思
进一步读物
拉丁美洲导演的电影与着作
当我开始阅读《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期待它会给我带来多少关于电影“技巧”上的启迪,我更感兴趣的是它能否帮助我理解拉美这个地区独特的社会发展脉络。事实证明,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沉溺于技术层面的分析,而是将电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进行深入的剖析。作者在探讨古巴电影的章节中,展现了在革命理想与现实挑战之间,古巴电影人所面临的困境与创作的张力。那些电影,不仅仅是宣传工具,更是承载着一代人理想与失落的复杂情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国家电影风格差异的解读,他能够将这些差异与各自的政治经济背景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拉美电影多样性的根源。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地区社会结构的一次次演变。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过渡自然,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电影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电影评论集,更是一部关于拉美社会发展史的生动读物,通过电影的视角,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维度。
评分拿到《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对拉美文化虽然感兴趣,但对电影方面的研究了解并不深入,所以有点担心会看不懂。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一股脑地塞给我所有信息,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我最开始被吸引的是那些关于阿根廷探戈电影的章节,作者将探戈这种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激情、对抗与优雅,与阿根廷动荡的政治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一直以为探戈只是一个舞蹈,看完这部分,才明白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阿根廷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混乱中寻求秩序的复杂情感,都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音乐的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随后,作者又将话题转向了墨西哥的革命电影,通过对几部经典影片的解析,我看到了那个时期墨西哥人民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艰辛历程。那些银幕上的英雄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脸谱化人物,而是承载了那个时代最朴素也最强烈的愿望。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平易近人,即使是对于电影理论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电影分析变得妙趣横生。我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聊天,他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又穿插着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觉得这类题材的书籍往往会比较枯燥,充斥着大量的学术术语和理论分析。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在处理“社会变迁”这个宏大主题时,并没有采取宏观的、抽离的视角,而是聚焦于个体命运,通过电影这一载体,将宏大的历史变革落实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巴西电影的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在巴西不同历史时期,比如军政府统治时期,电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那种压抑下的反抗,那种在沉默中孕育的希望,通过电影镜头传递出来,让人感同身受。书中的很多分析都非常细腻,比如对某个镜头构图的解读,对某段配乐的处理,作者都能从中挖掘出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线索。这让我意识到,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如何巧妙地融入时代背景,成为一种记录和反思的工具。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对巴西的历史和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那种隔靴搔痒的了解,而是能够体会到那种深埋在社会肌理中的脉动。
评分《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度探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在解读电影时,始终围绕着“社会变迁”这一核心,但又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事件描述,而是深入到变迁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价值观、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智利电影的分析,在经历剧烈的政治动荡之后,那些电影是如何尝试去理解和疗愈社会的创伤,如何去重建身份认同的。作者通过对几部电影的细致解读,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智利人民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迷茫,也看到了他们努力寻找出路、重拾希望的坚韧。书中的叙事非常流畅,并没有因为涉及复杂的社会议题而显得晦涩难懂。相反,作者的笔触非常富有感染力,能够将那些沉重的历史事件,通过电影的视角,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情。我发现,很多时候,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通过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拉美电影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电影背后那个时代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为了改变命运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拉美电影与社会变迁”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拉美电影”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一种遥远的、异域的风情,而“社会变迁”又似乎是那种需要严肃对待、可能有点枯燥的学术议题。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生僻片名、晦涩理论,以及我根本无法产生共鸣的分析。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意想不到的吸引力牵引着。作者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术语,而是从一些我相对熟悉,或者至少能通过电影名称联想到一些社会画面的作品开始。像是那些曾经在国际影展上引起轰动的作品,它们是如何捕捉到拉丁美洲在历史洪流中那种动荡不安,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精神面貌的?书中对这些影片的解读,并非简单的剧情复述,而是深入到镜头语言、叙事手法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烙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某一部电影时,那种旁征博引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还会联系到当时的政治气候、经济状况,甚至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银幕上的影像,更是社会肌理的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以及整个社会结构发生的微妙而深刻的转变。读着读着,那些原本陌生的电影片段,似乎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让我对那个遥远大陆的了解,不再停留在刻板印象,而是多了一层人文关怀和历史厚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