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这种令人着迷的图像文化,起源甚早,早在人类历史初始萌芽阶段,即已有类似的图像艺术出现,而在现今的欧美与日本,漫画更早已成为文化层面的一环,影响人们的生活,漫画人物的形象也深植人心。
二十世纪,漫画文化已成为一门值得深入探究的显学,它已跨过国家的藩篱,成了世界共同的语言。漫画英雄偶像也不受国界的束缚,掳获全球漫画迷的心。无论是美国的「米老鼠」、「超人」、「蝙蝠侠」,或者是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还是日本的「小叮当」、「皮卡丘」等,均能风靡全球。
在台湾,漫画也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轨迹,除了受到欧美与日本漫画的影响之外,施行多年的漫画审查制度,也对台湾漫画界带来不小的刺激。
作者洪德麟浸淫漫画资料收集四十余年,是台湾知名的漫画评论家,对台湾漫画的发展知之甚详。本书中,他将台湾漫画发展的历史分成六大阶段,详述每个阶段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呈现的特色,是了解台湾漫画历史的最佳参考书,希望透过对台湾漫画历史的整理,提升台湾漫画的地位,激励台湾的漫画界,以期能与世界同步迈向所谓的「图像世纪」。
作者简介
洪德麟
一九四八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县乌日乡,童年时是个典型的放牛孩子,七岁就开始对漫画着迷,十岁因喜欢诸葛四郎而开始临摹投稿,被《漫画周刊》等刊物採用之后,益发激励他在漫画上的努力。
十五岁投入漫画创作,十八岁骑着脚踏车到台北想跟赵择修先生(当时被称为台湾的华德‧迪士尼)学习画卡通,却扑了个空。
役毕后先是晃荡到纽约,半年后流浪到东京,悠游在成山的漫画堆里。在日本念了四年的电影理论后回台湾,准备拍自己的卡通,与当时第一代的漫画人熟识,后因客观条件不成熟而放弃了卡通梦。一九八○年,敖幼祥在其企划编剧的协助下,掀起乌龙院旋风,之后与吴启家、吴宇森、LCC等人合作办漫画杂志,并于一九八四年促成「第一届全国漫画大擂台」。
先后在《欢乐漫画》、《星期漫画》、《联合报》、《民生报》「儿童天地」、《中国时报》、《日本文摘》、《少年快报》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了近上千篇的漫画文章。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独资成立台湾首座漫画图书馆,并出版《台湾漫画四十年初探》、《漫画名家画展》等书。
现任台南艺术学院音像动画所教授、淡江大学通核组教授、有闲漫画娱乐网顾问。
《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说实话,它改变了我对“台湾漫画”这个概念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台湾漫画就是那些大家熟知的几位大师的作品,或者是一些商业化的偶像剧改编漫画。但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台湾漫画背后更为宏大和复杂的故事。 它让我意识到,台湾漫画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曲折、挣扎和创新。书中对于不同政治时期漫画审查制度的探讨,让我对漫画家们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有了切身的体会。那些被禁锢的想象力,在压抑的环境下如何以更隐晦、更具象征意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乡土漫画”的分析。那些描绘台湾农民生活、土地情感的作品,虽然画面可能朴实无华,但却承载着台湾人最深沉的根和魂。在都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这些作品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那片滋养我们的土地。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意思,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情款款,读起来一点都不像是学术著作。作者仿佛是一位引路人,带着你在台湾漫画的丛林里穿梭,时而为你揭示隐藏的宝藏,时而为你指点迷津。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台湾文化、对漫画有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让你欲罢不能的书。
评分《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让我“拍案叫绝”的一本书!作为一名资深的台湾漫画迷,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深入挖掘台湾漫画背后故事的书籍。这本书,恰恰做到了!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漫画作品和漫画家,而是以一种非常深入的视角,剖析了台湾漫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与台湾的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紧密相连。书中对早期漫画如何受到日本文化影响,以及战后国民政府如何试图塑造一种“中国文化”的漫画,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白色恐怖”时期漫画创作的探讨。在那个高压的年代,漫画家们是如何在审查制度的缝隙中,用隐晦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人性的关怀,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压抑和反抗。 而当我读到关于1980年代解严后,台湾漫画如何迎来“黄金时代”时,我更是激动不已。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涌现出的各种风格迥异、题材多样的漫画作品,以及这些作品如何深刻影响了当时年轻一代的成长。这种跨越时代的梳理,让我对台湾漫画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这本书的文字也非常流畅,充满张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在台湾漫画的海洋中探索,时而为你揭示沉睡的宝藏,时而为你解读迷失的方向。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漫画有着深厚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必读”之作!
评分《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能引起我共鸣的一本书!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从小就看着台湾漫画长大,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早已成为我成长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不仅梳理了台湾漫画的发展历程,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尘封已久的漫画情怀。 书中对台湾漫画历史的梳理,绝对是细致入微、全面详尽。从日治时期那些带着殖民色彩的早期作品,到战后国民政府时期在政治高压下的艰难起步,再到解严后迎来的创作自由和百花齐放,作者都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被低估或遗忘的漫画作品和漫画家的挖掘,这些作品虽然可能不那么出名,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承载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台湾漫画“在地性”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画风的模仿,更是关于如何用漫画这种形式,去表达台湾本土的情感、历史和文化。那些描绘台湾乡土风情、社会议题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台湾漫画最真挚、最动人的力量。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感染力,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情款款,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仿佛是一位老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台湾漫画那些年的故事,让你沉浸其中,欲罢不能。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台湾文化、热爱漫画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触动你心灵的书籍。
评分《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本书。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台湾漫画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从小就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台湾漫画作品。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首先,它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梳理了台湾漫画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壮大的整个过程。书中不仅介绍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漫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更挖掘了许多被历史尘封的早期作品和创作者。这些作品虽然可能在技术上不那么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时期漫画社会功能的分析。比如,它如何探讨了战后台湾漫画在进行“反共宣传”的同时,也悄悄融入了本土的生活气息;又如何剖析了1980年代,漫画如何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挑战权威的重要媒介。这些分析让我看到了漫画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 而且,书中对漫画风格的演变分析也非常细致。从早期的模仿日本风格,到逐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写实主义、写意风格,再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作者都一一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个3D的台湾漫画地图,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时期、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本书的文字也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点都不枯燥。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那些历史事件和漫画作品仿佛活了起来。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历史、文化以及漫画有深度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
评分刚拿到《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阅览”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像教科书,担心会枯燥乏味。但读了几页之后,我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这本书的文字流畅且富有感染力,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台湾漫画的那些年、那些事。它不仅仅是关于漫画家和作品的介绍,更是一种对台湾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深刻解读。 书中对不同时期漫画风格的演变分析得非常到位。比如,它详细讲述了早期国民漫画如何受政治宣传影响,如何试图构建一种特定的“中国文化”,又如何在大众阅读需求下逐渐转型。接着,它又生动地描绘了80年代解严后,台湾漫画如何冲破束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创造力,各种新思潮、新题材涌现,漫画家们开始大胆地探讨个人情感、社会议题,甚至是性与哲学。这种跨越时代的梳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台湾漫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多元的。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争议性”漫画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褒贬,而是试图理解这些作品为何会出现,它们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怎样的反响,以及它们对后世漫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漫画史梳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台湾漫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发展有了更宏观的理解。
评分这本《台湾漫画阅览》绝对是近期让我眼睛一亮的宝藏!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从小看着漫画长大,对这片土地上的漫画发展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漫画的书籍不少,但大多集中在某个特定年代、某个特定漫画家,或者某些类型的分析,很少有像这本书这样,能把台湾漫画的脉络梳理得如此清晰、全面的。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所吸引。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漫画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部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时代背景、社会情绪,以及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从日治时期那些带着一丝殖民色彩的早期作品,到战后国民政府时期悄然萌芽的本土漫画,再到解严后百花齐放的多元风格,这本书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台湾漫画史诗。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的时期和话题,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展现了漫画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扮演着文化记录者、社会批判者,甚至是情感宣泄者的角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被遗忘的漫画家和作品的重新发掘,像是那些在街头巷尾流传的小报漫画,虽然粗糙,却充满了最鲜活的生命力。作者的考据非常扎实,引用的资料也相当丰富,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
评分不得不说,《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一个空白。我是一个从小在台湾长大、对本土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了解台湾漫画发展历程的书籍。而这本书,正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漫画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台湾社会变迁的缩影。作者从日治时期就开始追溯,详细介绍了当时台湾漫画如何受到日本影响,以及在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下,本土漫画如何艰难地起步。接着,书中又深入探讨了国民政府迁台后,漫画所经历的审查、禁锢,以及在白色恐怖时期,漫画家们如何用尽浑身解数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回顾,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近几十年的台湾漫画。它详细分析了1980年代台湾漫画的“黄金时代”,以及之后面临的各种挑战,如盗版、日漫冲击、出版业的变迁等等。作者对于不同漫画类型、不同漫画家风格的解读,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地下漫画”和“独立漫画”的关注。这些作品可能没有出现在主流的漫画杂志上,但它们却代表着台湾漫画最前卫、最实验的探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隧道,见证了台湾漫画从萌芽到繁荣,再到不断自我革新的整个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评分《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让我对台湾漫画的认知,从“表面”一下子跃升到了“深度”。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台湾漫画已经足够了解,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更多更深层的东西。 它没有回避任何敏感的历史时期,反而以一种非常客观和深刻的态度,去剖析台湾漫画在不同社会环境下所经历的挣扎与蜕变。例如,书中对于日治时期台湾漫画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模仿,更是关于一种文化认同的萌芽。接着,对于战后国民政府时期漫画的审查和宣传,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理解了当时的漫画创作有多么不容易。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1980年代台湾漫画“黄金时代”的描述。那段时期,台湾漫画的创作能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涌现出无数风格各异、思想深刻的作品。作者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故事情节,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如何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 而且,这本书对台湾漫画的“在地性”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挖掘。作者分析了台湾漫画如何从日本漫画的影响中走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如何将台湾本土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融入到创作中。这种对“在地性”的强调,让我看到了台湾漫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那些历史事件和漫画作品仿佛在我眼前活了起来。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文化、历史以及漫画有深度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让你受益匪浅的宝藏。
评分《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为台湾漫画爱好者量身打造的“百科全书”!我之前一直对台湾漫画的发展史有着零散的了解,但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现,一下子就把我之前零散的认知串联了起来,让我对台湾漫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日治时期的早期漫画,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审查制度,再到解严后的百花齐放,几乎涵盖了台湾漫画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者的考据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珍贵漫画作品和漫画家。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台湾社会变迁与漫画发展的关联性分析。比如,它如何解释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漫画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又如何成为人们宣泄情感、表达不满的渠道。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漫画不仅仅是图画,更是时代的镜子。 而且,书中对不同漫画风格的解析也相当到位。从早期的写实主义,到后来的各种创新风格,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让我对台湾漫画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非主流”漫画的关注,它们虽然可能没有大众化的影响力,但却代表着台湾漫画最前卫、最实验的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过了一段漫长而精彩的台湾漫画之旅。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台湾漫画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台湾漫画感兴趣的朋友,这绝对是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读物。
评分我必须说,《台湾漫画阅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神作”!作为一名在台湾土生土长、对这片土地上的流行文化有着强烈认同感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梳理台湾漫画发展历程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它不只是简单地列举漫画作品和漫画家,而是将台湾漫画置于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从日治时期就开始追溯,详细介绍了当时台湾漫画的源头,以及在殖民统治下,台湾本土漫画如何艰难地萌芽。接着,书中又深入剖析了国民党政府迁台后,漫画所经历的政治审查、禁锢,以及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漫画家们如何用隐晦的方式表达民族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令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1980年代台湾漫画的“黄金时代”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梳理。那个时期,随着社会氛围的松绑,台湾漫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涌现出大量风格各异、题材丰富的优秀作品。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漫画家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留下自己独特印记的,以及这些作品如何深刻影响了当时年轻一代的心灵。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台湾漫画的“在地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作者分析了台湾漫画如何从模仿日本风格,逐渐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叙事方式和视觉语言,如何将台湾的民间信仰、历史传说、社会议题融入到漫画创作中。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台湾漫画的独特性和文化意义。 总而言之,《台湾漫画阅览》是一本集学术性、历史性、文化性于一体的重量级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更让我对台湾漫画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热爱。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台湾文化、热爱漫画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