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说故事的侯文咏,借着33篇故事,不着痕迹地传递有力的讯息。
他文字幽默、擅用比喻,以独特的诠释方式,娓娓道出复杂的人性,如何影响人际关系与社会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直探现象底下的内涵。
医师的侯文咏,与我们一起走入都市丛林,探索这个变质的人类社会。
作家的侯文咏,挺身而出为我们建构一个美丽新境界。
在本书中,他的观照、他的梦想,为荒诞冷漠的人间城市,挂上了点滴;并用他一贯的洞见、幽默,悬壶济世。
本书是他唯一的评论散文集,也是深刻认识他的唯一一本书,喜欢侯文咏的读者,千万不可错过!
作者简介
侯文咏,目前专职写作,兼任台北医学大学研究所副教授,万芳医院、台大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一向以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呈现他对人的关怀,写作领域横跨评论、散文、小说、儿童文学、有声书……等三十几本,本本畅销,最近的着作《我的天才梦》,甫一推出即荣登排行榜,极受读者欢迎。
序:矛盾综合体
侯文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就那个样子,生生的,纯纯的,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点傻傻的,可你若看到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滴熘熘的转,就明白又有不知多少古灵精怪的主意,在他脑子里跑进跑出了。在本书的附录「医师侯文咏 VS.文学侯文咏」中,他「掀」出了两个矛盾的自己,还隐约预示了「电影的、现实的、梦想的」等等几个自己。其实医术与文学的冲突并不大,只不过一是正业、一是副业;或者说得好听一点,一是职业、一是事业之分罢了。反而是,即使在「医师侯文咏」或「文学侯文咏」的自体之内,都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有的时候,侯文咏是很肯定文学的,就像他所得过的那些拉里拉杂的文学奖在肯定他一样,他甚至扩而充之、爱屋及乌,预言未来二十年内文化教育对台湾是最有用的;然而他也同时惶惑于文学的科学化、商品化,甚至被大量包装生产的庸俗化。做为一名二十世纪末的知识份子,他也无可避免的对知识份子充满鄙夷和反感,就像每一位作家都努力嘲笑畅销作家,又暗中祈求拥有更多读者一样,文学侯文咏是否能对此道一往情深、终身以之,存疑。医学当然更为侯文咏所不能不肯定,因为那是他吃饭的家伙。至少从这本书看来,他算是一个称职的医生,而且因为稍多了一点人性,几乎可以算是「好」的了。他在文中也大力推崇医学对人的生存品质大有助益,使得一名现代百姓所得的健康照护远胜于古代王妃,但又不能不感叹整个医疗体系的僵化、虚假、官僚、冷漠,对大多数的医师而言,诊治病人只是他的「工作」「任务」,最多是「成效」,在他眼中并没有见到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如果不是拘限于自己的专业身分,不便于「扛着红旗反红旗」,否则我们一定可以看到侯医师对医界更多、更强烈的指控吧!然而不论如何,医师侯文咏对于横行的医生、对于迷信金钱和名声的病患,或者「穷人替富人死」的医技,乃至于随便一场海湾战争就可以毁掉数十个生命的事实,也都是无能为力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让一名病人减少痛苦、增加尊严,并且「被当成人一样的看待」。对于人类,或者就说人性吧,侯文咏也有粗浅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这顺带也说明,所谓人生阅历云云,并非写作中那么重要的质素),他毫不留情的指出人的集体暴力、人的自私求生、人的虚情假意、人的自甘堕落、人的因循苟且……在他笔下,名医也好、贵妇也好、死囚也罢、酒女也罢,其实都同样具有他们做为人的一切弱点,而也就这样纵横交错的构筑起诡谲多变的人类社会。可你说侯文咏不爱这样的社会、唾弃这样的人类吗?却又不然,他总是有点「鸡婆」、带点悲悯的为这些人辩白、「关说」,而自己也拚命在庸碌生活中找一些琐碎的小感动来振奋一下,甚至率尔就做出「人生光明」的结论来了呢——这也是心中始终有爱的人,无法避免的矛盾吧!侯文咏的矛盾还不止于此: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出他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强烈不满,但又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他自己无非也是「一个被资本主义宠坏了的小孩」。他有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洁癖」,厌恶政客官僚对权势的争逐、对平凡大众的践踏,却又有意无意的流露出对追求效率、掌控全局的向往。而他虽对所谓专家学者满口术语颇为鄙夷,却也在不经意间表现出知识份子特有的优越感(例如忍不住在文中显出「我来告诉你」「这件事情其实是」「我的结论就是」的语气)……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他的年轻、他的不安定,说好听一点就是「具可塑性」,在一次又一次经由思路与文笔的「正反合」间,我们看到一个扎实的、宏观的、也许巨大的侯文咏正在逐渐成形。而我们之所以对这些矛盾不以为意、甚至毫不怀疑的接受,正因为他观照了我们每一个人:矛盾的自我、矛盾的心灵,处在这充满矛盾的时代,谁不载浮载沈,忽尔沈沦灭顶,忽尔奋力争泅,很可能并不知道目标究竟何在呢?全书中真正引人入胜的,其实是现实与梦想的冲突,侯文咏和我们一同行走、唿吸在这个污浊恶质的世界里,却又在眼前为我们构筑了有情有爱、美丽的海市蜃楼——由于有了这样的梦想,纵然不能使人伟大,至少也能让人坚忍。所以需要更多的梦。而讲故事,就是说梦的开始。侯文咏自己一定也发现了:只要他讲故事,就一定十分动人,几乎可以不着痕迹地传递有力的讯息;如果他忍不住说教,一落言诠,就像伊索寓言后面的「教训」,让人有生吞煮饭的痛苦;而如果连故事也无,只见他板起小面孔说起大道理,那就像他所轻视的Telefessor(电视教授)一样,有一种让人陌生的无趣了。如何在说理与说梦之间拿捏分寸,使得知与感不冲突而相容,也许是他唯一需要解决的矛盾吧?然后我们就能确信:会有一个永远的「文学侯文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