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提回忆录三部曲之三
在这一部回忆录中,音乐之都维也纳成为观看世界历史的大舞台;在欧洲的大灾难降临之前,它化身为命运交响曲的前奏,宣告人类即将面临的迫害。
在这一段时间里,卡内提完成了小说《迷惘》,并筹划着企图心更大的作品《群众与权力》。他敏锐的观察力,把许多典型和怪异的现象活生生地呈现出来,丰富了读者的视野;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生命之旅。
卡内提描绘出一股在人类心中涌现的时代风潮──这个时代的语言、面向、展现,刻划出一个世纪的标志。
本书特色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提回忆录
作者简介
伊利亚斯.卡内提(Elias Canetti,1905-1994)
1905年7月25日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特舒克,1911年举家迁往英国,父亲过世后移民维也纳,卡内提在维也纳大学读自然科学,于1929年取得学位,后来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直到1994年卡内提逝世为止都定居在苏黎世。
他一生获奖无数,并于198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简介
黄铭惇
台中县人。毕业于政治大学政治系,德国乌兹堡大学哲学硕士。现为德国乌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候选人。 主要译作有《橘子少女》等书。
第一部 婚礼
沙漠里的毕希纳
眼睛与唿吸
对立的开始
指挥家
奖盃
史特拉斯堡一九三三
安娜
第二部 钟能博士
双胞胎的礼物
黑暗的伫立者
博物馆咖啡厅里的沉默
席津的喜剧
善良的现身
太阳
歌剧大街
第三部 际遇的偶然
穆集尔
没有镜子的乔伊斯
慈善家
听众
天使的葬礼
最高部门
第四部 格里兹宁
天堂路
最后的版本
阿尔班.贝尔格
丽黎普酒店的相遇
魔人
精神的轻柔
巴能迪克的邀请
「我寻找和自己一样的人!」
汤玛斯.曼的来信
拉斯.卡撒-喧嚣的歌声
三十八号电车
第五部 誓别
惊喜下的重逢
西班牙内战
奴思德夫大街的讨论
音乐。农夫正在跳舞
母亲的告别
译者后记──卡内提的文字世界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讲述方式,就是那些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碎片化的叙述、意象化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拼凑、去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这本书的书名“目光的游戏:生命史1931-1937”似乎就带有这样的特质。它不像某些传记那样,事无巨细地铺陈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而是更侧重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不经意的眼神流转中所蕴含的深意。“游戏”二字,更是增添了一层玩味,仿佛作者在邀请我们一同参与这场对生命真相的探索,不是枯燥的分析,而是充满趣味性的解谜。1931到1937年,这七年,对于任何一个生命来说,都足够发生很多事情。在那个年代,社会环境的巨变,个人的命运沉浮,这一切都可能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复杂而动人的生命画卷。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元素,通过“目光”这一最能传达内心世界的载体,巧妙地展现出来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一种在字里行间游走,与作者一同“玩味”生命的游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初次映入眼帘,便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在某个角落,我曾瞥见过类似的笔触,或是感受过相似的情绪。 “目光的游戏”——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哲学性的思辨,它暗示着个体在观察世界,也在被世界观察,而在这场无声的互动中,个体的情感、思考乃至命运,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生命史1931-1937”,则将这份观察聚焦在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七年。我猜想,这不仅仅是对那段历史时期某个个体的简单记录,更可能是一种对时代洪流下,个体生命如何挣扎、如何存在、如何绽放的深刻描摹。我期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那些被时代浪潮裹挟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放弃,他们的爱恨情仇,是如何通过“目光”这一最直接、最本真的方式,得以展现和传承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年代的百态,也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相似的情感轨迹。
评分“目光的游戏:生命史1931-1937”——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我总觉得,那些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并且聚焦于个体生命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最动人的力量。1931到1937年,这七年,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变革的年代,而“目光的游戏”,则让我联想到,在那个年代的洪流中,个体的眼神是如何在观察、在回应、在抗争,又在默默地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这本书的书名,没有直接点明人物身份或具体事件,而是用一种更加抽象、更具艺术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主动探索。我非常欣赏这种留白,它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或许是迷茫,或许是坚定,或许是隐忍,又或许是爆发。我希望它能让我透过“目光”,窥见一段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史,并在其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性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引人入胜了,那种深邃而又带点疏离的蓝色调,配合着标题“目光的游戏”,立刻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一直对那些跨越时代,却又能触及个体生命最微小情感的作品情有独钟。1931-1937年,这七年的时间跨度,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足以承载无数故事、变革和成长的黄金岁月。我总觉得,那些看似平静的岁月里,往往蕴藏着最惊心动魄的内心波澜。这本书的书名,仿佛是在邀请我们一同潜入一个人的生命深处,去观察、去解读那些隐藏在眼神背后,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成长的细微游戏。我不禁开始想象,那个“目光”的主人公,在那段动荡的时局中,会是怎样的生活,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是坚韧不拔地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己的方向,还是在个人情感的迷宫里徘徊?“生命史”这三个字,又暗示着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呈现。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年代,感受那个人的呼吸,体会他/她目光中的悲喜,并在其中找到一些关于自己生命的共鸣。
评分读到“目光的游戏:生命史1931-1937”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模糊的画面,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七年,对于很多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风云激荡的岁月。而“目光的游戏”,这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表述,似乎暗示着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史实堆砌,而是一种对生命内在世界的深入挖掘。我倾向于认为,它会通过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眼神交流,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人情冷暖,以及个体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成长。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目光”作为一种叙事工具,去构建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去展现一段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也许,那些无声的对视,比千言万语更能道尽一个时代的沧桑,更能揭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人物的灵魂,去感受生命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