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

德蕾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修女
  • 慈善
  • 爱心
  • 印度
  • 加尔各答
  • 诺贝尔和平奖
  • 传记
  • 宗教
  • 人道主义
  • 奉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蕾莎,看似柔弱,却以坚毅的信仰及持恆的爱心感动世界的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但她去到印度以实际行动去照顾、关怀穷人、痲疯病人、弃婴、爱滋病人。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感佩和学习。

获奖无数的德蕾莎,最大的奖项,是来自世界每个平民百姓对她的敬仰。

  一生都为穷苦人服务,她看见那些需要关怀的穷人、痲疯病人、弃婴、爱滋病人,并且动了怜悯的心,她了解、尊重,并以坚毅的信仰及持恆的爱心对待这些被遗弃的人。

  德蕾莎修女一生不求名利,诚心的侍奉天主,完全在做帮助别人的工作。她不是为获奖才工作,也不是为财富而努力,但是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她还得过无数的奖,比较重要的是: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
1971年获颁甘迺迪奖;
1972年获颁印度总统博爱天使奖;
1975年获颁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
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7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1985年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
1996年11月16日成为美国名誉公民;
1997年获颁美国国会金牌奖。
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成为「真福德雷莎修女」

本书特色

1. 邀请台湾知名作家以故事形式完成,最新的写法、最完整的描述。
2. 故事情节分章清楚、饶富趣味,最适合老师课堂上说故事,也合适家长亲子共读。 3. 内容搭配插图,双套色印制,软皮精装,质感高雅。
4. 详细描述人物的成长过程,并搭配相关时代的重要事件与影响。让读者可以清楚认识时代的背景,以及人生成长历程的变化。
5. 每本传记都由知名学者、专家专文导读。

作者简介

朱秀芳

2006年八月从教职退休,现专事写作及体验人生。

本书作者曾获东方少年小说奖首奖《童年26》、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童话首奖《齿痕的秘密》,并在九歌出版社有数本创作《风筝》、《欢唱在林野中》、《我是英雄》、《ㄉㄡㄍ一ˋ之家》。在幼狮出版《老师,不要哭!》《快乐鸟日子》

在联经本系列的另一本书是《影响世界的人:康熙》。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赐福的家庭
    德蕾莎的故乡
    德蕾莎的家庭
    父亲的秘密
    母亲独自养家
    复活节的礼物
    认真求学充实自己

第二章 天主在召唤
    第一次感受到圣召
    申请进入罗瑞托修女会
    见习修女
    来到印度
    家书描述的城市印象

第三章 避静和学习
    大吉岭的避静
    第一次的誓约
    新任教师
    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章 校长的修练
    升任校长
    穷人的唿唤
    神灵启示日
    亲自写信给教宗

第五章 走向穷人
    穿上纱丽
    学习护理课程
    米饭配盐巴
    走进贫民窟
    先做最熟悉的教学工作
    跟着「巴布」看见贫穷
    一双温暖的手

第六章 召换
    追随德蕾莎
    以爱影响穷人的心
    找到新住所
    不会没有饭吃
    申请成立新修会

第七章 多元的行善行动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
    上帝的儿女
    永久会址
    以身作则清洗脓疮
    儿童之家
    垂死之家
    从狼狈不堪到尊严死去
    藏面包的小女孩
    认识痲疯病
    五个痲疯病人来访
    行动诊所
    痲疯病之家
    关心身边的人

第八章 永不停歇
    成立第一个分会
    三件衣服三双鞋
    第一次搭飞机
    成立仁爱传教修士会
    街头的大哥哥
    有爱心的捐赠
    乞丐捐二十九分钱
    另一种贫穷
    世界各地的分会

第九章 一贯初衷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获奖无数
    不合作的病人
    安息在天主的怀抱
    名列真福圣徒

附录
◎德蕾莎修女祷文
◎德蕾莎修女在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致词
◎德蕾莎修女的名言录
◎圣芳济和平祷词

德蕾莎重要相关纪事

后记

作者简介

相关资料

图书序言

导读

穷人的近人──德蕾莎修女

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长陈琨镇神父

你听过印度的德蕾莎修女吗?

  你知道印度的穷人是如何生活的吗?还有那些痲疯病、爱滋病人、遭弃养的婴儿在一个贫穷的国家,贫穷的社会中会有甚么境遇呢?

  当你遇上这些无助、弱势的人,你会做什么呢?施舍一些零钱,展现一下爱心?到疗养院、医院、痲疯病院,收容爱滋病人的中心去当志工,为他们服务?有没有想过要一辈子投身为这些人工作,以护卫他们生命的尊严作为自己一生的志业呢?

什么是真正的贫穷呢?

当德蕾莎修女遇见这些穷人、痲疯病人、弃婴、爱滋病人她会做什么呢?

  朱秀芳老师将借由这本书,为大家介绍这位看似柔弱,却以坚毅的信仰及持恆的爱心感动世界的德蕾莎修女。

  在圣经路加福音中记载着一段有趣的事情:一个法学士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

  他答说:「你应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耶稣向他说:「你答应的对,你这样做,必得生活。」但是,他愿意显示自己理直,又对耶稣说:「毕竟谁是我的近人﹖」

  耶稣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了耶利哥,遭遇了强盗;他们剥去他的衣服,并加以击伤,将他半死半活地丢下走了。正巧有一个司祭在那条路上下来,看了看他,便从旁边走过去。又有一个肋未人,也是一样;他到了那里,看了看他,也从旁边走过去。但有一个撒玛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带到客店里,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两个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小心看护他!不论额外花费多少,等我回来时,必要补还你。你以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呢﹖」

  那人答说:「是怜悯他的那人。」耶稣遂给他说:「你去也照样做吧!」(十25-37)

  耶稣所说的这个「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正是德蕾莎修女一生的写照。德蕾莎姆姆(对年长修女的尊称)不是印度人,也不是印度教或佛教徒,但她却成为印度穷人,特别是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的「近人」。

  德蕾莎姆姆在这些穷人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想像自己是一位游民,身患重病,长满了流浓发臭的疮,无助的躺卧在城市的街头,我们心中渴望什么?这些渴望姆姆透过一双充满爱心的眼睛看见了。她看见了,并且动了怜悯的心,她了解、尊重,并以实际行动去照顾、关怀这些被遗弃的人。她及那些跟随她的修女、修士们实践了耶稣的教导,「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弟兄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玛窦福音二十五40)。

  姆姆在过世五年后,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即宣布德蕾莎修女为「真福」 。她真的是位「圣人」,更是我们的「近人」。祈愿我们读了这本书后,能分沾一些德蕾莎姆姆的圣德。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贫穷」时,不论是物质或心灵的贫穷,别忘了,我们可以请在天上的德蕾莎修女与我们一起向神祈祷。她将带着神的恩泽来抚慰我们的心灵。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