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按四個主題來創作,分為「地之捲」、「水之捲」、「火之捲」、「風之捲」,各捲之題旨及策略皆有不同。
全書共十四篇散文,七長七短,全為近四年之新作。漫畫的迷思、童年的記憶,從帝國氣象之敘述、現代三國故事、火影忍者的文化意涵、霍元甲追求津門第一的迷思、到民俗宗教的玄奇之事,題材瑰麗,充滿想像力,敘事活潑生動,構成文化散文的另一種景緻。
本書特色
★文學奬常勝軍陳大為風格瑰麗的散文集,以地水火風四捲,寫齣青春、夢想與光陰的記事,精緻而富有詩意。
後 記
我的第一部散文集《流動的身世》是纍篇成書;第二部《句號後麵》是一體成型的人物書寫;第三部《火鳳燎原的午後》則是兵分四路,用四種不同寫作策略,來寫四種不同的題材。最後得文十四篇,七長七短;地水火風,各有所指。
其中若乾篇長文跟論文有關,我想試試將一個事物分彆用論文和散文來處理,在謀篇和行文之際,會産生什麼樣的差異性變化。在寫論文版時,腦海不斷浮現散文版的藍圖和筆觸,行文中不斷在沿途埋下伏兵;但一切都努力約束在學術論述的層麵上,免得以後碰到一些文筆生澀的老學究,又來挑我的論文語言,說什麼略嫌散文化雲雲。論文不是寫給死人看的,敘述的筆調靈活一點,沒什麼不對。
到瞭散文版,沒瞭五指山,便如潑猴脫睏而去的文思,終於寫成它最淋灕盡緻的樣子。全書當中,我最滿意的是一萬四韆字的〈細節〉。這麼長篇的散文,居然能夠得到非常壯觀的刊載版麵,在此特彆要感謝勇敢的總編和主編。 七個長篇當中,寫漫畫的有兩篇。之前我在聯副小專欄上寫的二十幾篇與此相關的小文章,都沒有收進來,有這兩篇就夠瞭。《火鳳燎原》和《火影忍者》,是我最喜愛的兩套漫畫,忍不住用散文嚮作者緻敬。
前三捲都在計畫中順利完成,唯獨「風之捲」原來構想的主題,寫作難度太高,四個長篇同時進行,全卡在半途,動彈不得。一來是文字功力不夠,二來是那陣子生活節奏緊張,無法用最從容最柔軟的語言來轉化如此龐大且生硬的素材。最後全數報廢,重寫瞭七個短篇取而代之,希望再過十年,可以完成未竟之業。
全書最早寫成的是〈火鳳燎原的午後〉,三年來曆經三次不同規模的增訂;成書前最後完成修訂的,也是它。即是最初,也是最終,故以此為名。
陳大為 二○○七.○九.○九 怡保
作者簡介
陳大為
一九六九年生,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颱北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曾獲颱北文學年金、聯閤報散文及新詩首奬、中國時報散文及新詩評審奬、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奬等大奬。著有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麵》;詩集《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等十六部著作。
地之捲
009 北京敘事
023 維也納,更真實的鼕天
水之捲
043 細 節
085 天 下
火之捲
113 火鳳燎原的午後
129 第六代火影
143 津門第一
風之捲
159 乩
165 降
171 念
177 咒
183 飄
189 迴
195 劫
201 後 記
《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也有著獨特的魅力。作者的文筆相當老練,既有古樸典雅的東方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流暢與節奏感。我喜歡它在描寫景物時,所營造齣的詩意氛圍,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花香,聽到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同時,在描寫人物對話時,又顯得生動而富有張力,每一句話都恰到好處,能夠精準地傳遞人物的情感和意圖。這種將文學性與故事性完美結閤的語言,讓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為一種享受。
评分在這本《火鳳燎原的午後》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與一些作品中臉譜化的女性形象不同,書中的女性角色充滿瞭生命力與獨立精神。她們不僅僅是故事的陪襯,更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力量。她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追求,她們的堅韌、智慧和勇氣,在那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位角色的成長曆程,從一個懵懂的少女,逐漸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麵的女中豪傑,她的每一步都充滿瞭艱辛,但也充滿瞭力量。
评分《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希望”的力量。即使故事中充滿瞭磨難和挑戰,但你總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一種對未來的憧憬。主角的浴火重生,不僅僅是一個戲劇性的情節,更是對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精神的象徵。這種力量,能夠穿透紙頁,感染到每一個讀者,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鼓舞。它提醒著我們,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心懷希望,勇往直前,就像那浴火的鳳凰,終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燦爛。
评分《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真實的想象世界。這個世界不僅僅有奇幻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著深刻的社會結構和人文關懷。我讀到的部分,展現瞭不同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無論是底層人民的掙紮求生,還是權貴階層的爾虞我詐,作者都描繪得入木三分。而且,這個世界並非全然的黑白分明,即使是反派角色,也往往有著其復雜的動機和令人唏噓的過往,讓人無法簡單地去評判。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張力,也更能引發讀者的思考。
评分讓我對《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印象深刻的,還有它獨特的敘事風格。作者似乎並不急於將所有故事一網打盡,而是采用瞭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的方式。每一章節的推進,都像是在打開一扇新的門,門後可能藏著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也可能引齣新的謎團。這種設置,讓讀者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閱讀興趣,想要不斷地去探索,去挖掘。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伏筆,那些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在後麵的章節中,往往會成為關鍵的綫索,串聯起整個故事。這種精巧的構思,讓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解謎遊戲。
评分讀完《火鳳燎原的午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次關於成長、關於選擇、關於堅守的深刻探討。書中的角色們,在時代的洪流中,麵臨著種種艱難的選擇,他們或迷茫,或掙紮,但最終,他們都找到瞭屬於自己的道路,並為之付齣瞭巨大的努力。這種對人生意義的追尋,以及在睏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讓我反思,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能像書中的角色一樣,勇敢地麵對挑戰,不放棄內心的追求。
评分“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書名光聽著就充滿瞭畫麵感,讓人忍不住想象在某個溫暖的午後,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帶著烈焰與不屈的意誌,在廣闊的天地間翱翔。颱灣的讀者,尤其是對曆史、傳說或者帶有強烈宿命感故事感興趣的,大概都會被這樣的名字所吸引。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它自帶一種沉靜而又澎湃的氣息,好像裏麵藏著一段塵封已久的傳奇,等待著被慢慢揭開。 拿到《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書名所打動。“火鳳”這兩個字,立刻就勾勒齣一個燃燒的意象,象徵著重生、力量與不屈。“燎原”則更添瞭一份廣闊與史詩感,仿佛預示著一場席捲天地的巨變。而“午後”,又為這宏大的背景注入瞭一絲寜靜與時間的沉澱,就像故事在某個特定的、充滿迴憶或轉摺的時刻徐徐展開。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故事的主人公,或許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女性,經曆過涅槃重生般的磨難,如今正以強大的姿態,麵對著波瀾壯闊的命運。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構成瞭一幅極具張力的畫麵,讓我對書中即將展現的故事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想要一探究竟,看看這隻“火鳳”究竟是如何在“燎原”般的人生中,度過這充滿意義的“午後”。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講究,書腰上燙金的“火鳳燎原的午後”幾個大字,在燈光下閃耀著低調而奢華的光澤,仿佛暗藏著某種古老的力量。封麵的設計則更顯藝術感,不是那種直白粗暴的插畫,而是用一種寫意的手法,勾勒齣烈焰與祥雲交織的景象,隱約能看到一隻鳳凰的輪廓,仿佛在雲海中展翅欲飛。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非常棒,厚實而細膩,帶著一股淡淡的墨香,這是很多現代快餐式齣版物所難以比擬的。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章節的開頭符號,都經過精心設計,與整體的東方玄幻或者曆史傳奇風格非常契閤。整體而言,這本書從外在給人的感受,就已經傳遞齣一種“用心”和“有故事”的信號,讓人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去感受它內在的靈魂。
评分《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其對曆史元素的巧妙運用。雖然故事設定在一個架空的幻想世界,但作者卻能從中國古代的曆史傳說、神話故事中汲取養分,並將其與現代的敘事手法相結閤,創造齣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獨特韻味。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瞭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代,親身經曆瞭那些傳說中的事件。作者對曆史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無論是服飾、建築,還是當時的社會風俗,都仿佛曆曆在目。這種將曆史的厚重感與幻想的自由度完美融閤的能力,是這本書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
评分讀《火鳳燎原的午後》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描摹。書中的主角,無論經曆怎樣的風雨,似乎總能在最絕望的時刻,找到內心的力量之源。我尤其記得其中一個情節,主角麵對著背叛和失去,整個世界仿佛都崩塌瞭。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沉淪,反而是在無盡的黑暗中,點燃瞭一簇微弱卻堅定的火苗。這種從內而外的力量,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無數次跌倒、爬起、反思、成長的積纍。作者用極其精煉的筆觸,將這種復雜的情感變化,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讓我仿佛也置身於主角的境地,感同身受,甚至在讀到某些段落時,會不自覺地握緊拳頭,為她捏一把汗,又為她鼓舞。這種能夠觸及讀者靈魂深處的情感共鳴,是很多作品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