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

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动作
  • 行为
  • 情境
  • 图解
  • 心理学
  • 沟通
  • 人际关系
  • 非语言沟通
  • 肢体语言
  • 情绪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41个小单元学会1500个动作的英文说法,章节分为日常生活(从一天起床到就寝)会遇到的动作英文、工作上的动作英文、婚丧喜庆的动作英文、休闲娱乐会遇到的动作英文、个人姿态动作的英文、情绪的动作英文、动物行为的英文等等。内容丰富、学习快速,非常好用的一本英语学习书。

本书特色

1.用图画来呈现的情境表达字典
2.1500个轻松开口的动作句子
3.Real Life立即可用的对话句
4.道地的美国文化及生活介绍
5.编排活泼,好读、好学、好用
6.以下这些读者们必读!
●对于生活中各种情境的英文用语,完全没学过的人
●言语沟通上虽然已到某种程度,但还不清楚各种情境正确用语的人
●已经读过无数会话教材了,遇到外国人却仍张口结舌的人
●目前急需使用英文会话,遇到情况立刻要翻找到句子的人

作者简介

李赞承

1949年出生,首尔大学毕业。

  多年来出版许多本英语学习书或英语教学书籍,从国中基本英语,到高中程度的英语、一般社会大众适用英语及TOEIC考试专用英语书等皆有。其着作特点,以内容实用、好学、好记,加上编排活泼,广受读者喜爱。

译者简介

邱敏瑶

政治大学韩文系毕业
韩国汉阳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现任林口社区大学讲师

  译作:《日记10分钟,英作文100分》《看牙医》《学习怪物特训班》《你看见我爱你吗》《小豌豆》《小莉的中秋节》《101件最好奇的事》《符文之子1 ~ 14册》《龙族1 ~ 12册》等。

《镜鉴千年:权力、伦理与社会变迁中的人类行为解析》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结构下,个体与群体所展现出的复杂“动作”与“行为”背后的深层驱动力、社会语境及其历史后果。我们聚焦于那些定义了文明走向的关键转折点,探讨权力结构如何塑造人们的选择,伦理规范如何在冲突中演化,以及社会变迁如何重塑了个体的行动逻辑。全书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视角,而是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哲学乃至人类学的洞察,力求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行为图景。 第一部分:权力场域中的个体抉择与群体动力 第一章:古代帝国的运行逻辑与臣民之“动” 本章考察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汉代中华帝国建立初期,中央集权制度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意识形态灌输,规范了普通民众的行为模式。我们将详细分析“服从”与“反抗”这两种基本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计算。例如,在秦朝严苛的法家体系下,民众的“动作”如何被最小化为精确的、可被量化的劳动和义务履行;而在某些松弛的封建体系中,地方豪强与平民之间的互动又体现出何种微妙的权力制衡。重点探讨了“道德胁迫”在维护统治稳定中的作用,即精英阶层如何将特定的行为仪式化为“美德”,使之成为社会成员的内化准则。 第二章:中世纪的信仰与行动的边界 中世纪欧洲及同时期其他宗教主导的社会中,宗教信仰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是无处不在的。本章着重研究信仰体系如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意义框架”,使得许多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如朝圣、十字军东征、禁欲苦修)成为当时社会认可的最高“行为表达”。我们通过对教会法和世俗法律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在信仰与生存之间,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权衡和妥协。此外,对“异端”行为的定义和镇压,也反映了主流社会对越界行为的恐惧与反应机制。 第三章: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行为”的诞生 随着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商业的兴起,一种新的、基于契约和个人利益计算的行为模式开始取代传统的身份依附。本章分析了商人、工匠阶层在城市自治环境中的行动策略。他们的“动作”更加灵活、更具流动性,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更强。我们将考察行会制度如何既限制了创新,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约束。同时,对早期金融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行为开始向抽象价值转移。 第二部分:伦理困境与社会变迁中的行为重塑 第四章:启蒙理性与个人能动性的觉醒 启蒙运动是人类行为观念的一次深刻革命。本章探讨了洛克、卢梭等思想家如何将“权利”和“自由”植入个体意识,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自己行为合法性的认知。从被动的“顺从者”到主动的“公民”,这一转变是如何在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体现出来的?我们将考察“公共领域”的出现如何为新的言论和集会行为提供了舞台,以及这些新的行为范式如何对既有的社会等级制度构成了挑战。 第五章:工业革命浪潮下的异化与抗争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剧变,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章细致描绘了工厂制度下工人阶层的日常生活“动作”——重复、机械、被时间精确控制。这种异化状态如何催生了诸如工会运动、罢工等集体抗争“行为”?我们分析了这些抗争行为的组织形态、口号的演变,以及资产阶级如何运用法律和暴力来压制或同化这些新的社会行动。对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他们行为模式的细微变化之中。 第六章:现代性危机中的身份构建与符号行为 进入20世纪,技术爆炸和大众传媒的兴起,使得行为的展示和传播变得空前迅猛。本章关注现代人如何在碎片化信息和多元价值中构建自我身份。从早期消费主义的兴起到后现代文化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个体如何通过选择性地采纳和展示某些“符号性行为”(如服饰、消费品、政治立场表态)来宣告自己的存在和归属?我们将探讨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如何加速了某些行为的模仿,同时也为边缘群体的“行为表达”提供了新的出口。 第三部分:超越表象: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力量 第七章:集体无意识与社会脚本的隐形力量 本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审视那些看似自发,实则受到深刻社会结构制约的行为。我们将讨论“社会脚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机制,例如,在葬礼上,我们知道该如何悲伤;在商务谈判中,我们知道该如何展现强硬姿态。这些预设的行为模式如何有效地降低了社会互动的摩擦成本?同时,当个体行为偏离了这些既定脚本时,社会将如何施加压力进行修正?我们还将探讨集体歇斯底里、群体迷思等现象中,个体“动作”如何被宏大的情绪洪流所裹挟。 第八章: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治与权力关系 借鉴福柯等思想家的观点,本章将注意力转向最微小的社会互动层面。权力并非只存在于国家机器中,它渗透在家庭关系、师生互动乃至夫妻间的日常对话里。每一个拒绝、每一次顺从、每一次表达的省略,都是权力运作的具体“行为”。本章通过对具体案例(如医院探视礼仪、学校纪律执行)的细致考察,展示了权力如何通过精密的监视与规训机制,将人的“动作”导向期望的方向,从而形成稳定而自我延续的社会秩序。 第九章:历史的惯性与行为模式的代际传递 最后,本章探讨了行为模式的代际传递与历史惯性。为什么某些行为方式在看似社会结构已经改变后,仍然顽固地存在于特定群体中?这涉及到文化资本的积累与再生产。我们将分析“习性”(Habitus)如何固化了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和反应方式,使得不同阶层的人即使身处相同环境,其“动作”和“行为”的倾向性仍有显著差异。通过考察文化记忆对当代决策的影响,我们试图揭示,理解人类行为的未来,必须回溯其深埋于历史土壤中的根基。 结语:在观察与行动之间 本书最终导向一个思考:对他人“动作”与“行为”的精确观察,是否能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与选择的边界?历史的镜鉴提供了一套理解人类复杂性的工具,引导我们在理解既有范式之余,探索创造性行动的可能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1以活动空间为主题
[1]卧室
[2]化妆室
[3]客厅
[4]厨房
[5]喝酒
[6]KTV
[7]餐厅
[8]街道
[9]美容院、理发店
[10]澡堂
[11]邮局
[12]银行
[13]教会、寺庙
[14]公共机关
[15]公司
[16]机场
[17]学校
[18]医院

Chapter 2以各种活动为主题
[19]开车
[20]交通工具
[21]修补、修理
[22]准备外出
[23]打扫
[24]庭院修整
[25]育儿
[26]职业用语
[27]使用机器
[28]购物、买东西
[29]儿童游戏
[30]吸菸
[31]事件、事故
[32]搬家

Chapter 3以节庆聚会为主题
[33]过节日
[34]结婚典礼
[35]派对

Chapter 4以休闲活动为主题
[36]文化生活
[37]运动
[38]休闲生活

Chapter 5以身体活动为主题
[39]身体动作

Chapter 6以喜怒哀乐为主题
[40]喜怒哀乐

Chapter 7以动物的动作为主题
[41]动物的生活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1 卧室
睡觉的地方
换睡衣
设定闹钟为6点
设定时钟快/慢10分钟
整个人往床舖平躺
盖上棉被
在床上翻来覆去
入睡
用枕头

More Expressions
帮某人盖棉被
很快入睡
帮某人垫个枕头

1.change 2.set 3.fall

P13
Tips
为什么棉被叫做”covers”?
我们东方人的习惯是床垫上面会舖一层床罩,再盖棉被即可睡觉,但西方人的床垫上面会先有”mattress pad”,再舖一层”bottom sheet”。然后,身体盖上一条几乎和”bottom sheet”相同布料的”top sheet”,上面才盖和我们的「棉被」比较接近的”blanket”。所以说,至少会盖两种以上的被子,因此要使用”covers”复数,比较恰当。

Small Talks
1.(叩叩)
A:是谁呀?
B:是我,汤姆。
A:喔!等一下,我正换睡衣换到一半。
2.
A:你明天需要几点起床?
B:6点。
A:所以闹钟要设在6点吗?
B:不,为了以防万一,我会设提早10分钟。
3.
A:怎么了?你看起来很累。
B:昨晚我喝了一杯咖啡,结果一直睡不着。我辗转反侧了一整晚。
4.
A:我昨天太累,所以很早就去睡觉。但却很难入睡。
B:当你太累时,有时候会这样。
5.
A:帮约翰垫个枕头吧,他的脖子一定很痛。
B:好,我是不是也该帮他盖棉被?
A:不,我不认为有那个必要。

P14
1 卧室
睡觉

睡觉翻来覆去
掉下床
踢被
睡觉磨牙
说梦话
打鼾
侧睡
翻身

More Expressions
安静地睡
睡觉流口水
趴睡
仰睡
1.kick 2.grind 3.talk

P15
Tips
睡不着怎么办?
美国人如果晚上睡不着,也像我们一样会数1,2,3……,有时会从100倒数回来。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数羊,想像羊一只一只的跳过篱笆,同时数羊的数量,称之为”counting sheep”。

Small Talks
1.
A:我睡觉时有没有说梦话呀?
B:没有,但你有一点磨牙。
A:有吗?对不起,你一定没睡好吧!
2.
A:杰生因为他的英文考试看起来压力很大。
B:真的吗?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吗?
A:即使是说梦话,听起来就像在背他的单字表。
3.
A:你怎么弄伤了你的背?
B:我难以启齿。
A:对我,你用不着难为情!
B:好吧!我辗转反侧了一整晚,结果从床上掉下来。
4.
A:请不要踢被!
B:但是太热了。
A:那要不要我把窗户打开一点点?
5.
A:你为何不仰睡,这样比较舒服。
B:不,我要趴着睡才舒服。

P16
1 卧室
起床

关掉闹钟
叫醒某人
把棉被掀起
起床
伸懒腰打呵欠
折/摊开棉被
(睡前,或起床后)整理床铺

More Expressions
摇醒某人
很快跳下床
慢吞吞下床
闹钟在叫

1.wake 2.stretch 3.make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语言学习中最有趣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那些细微的表达差异。就拿“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这本书的标题来说,它精准地捕捉到了许多学习者在实际对话中遇到的痛点。有时候,我们脑海里明明想表达一个特定的动作,但一开口,脑子里蹦出来的英文词汇却总感觉差那么一点意思,或者听起来有点生硬。这背后往往是中文的“意合”和英文的“形合”在起作用,中文里一个词可以涵盖多种细微的动作,而英文则需要更精确的词汇来区分。这本书以“情境图解”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感觉非常巧妙。我设想,它不会是那种枯燥的词汇列表,而是通过一张张充满画面感的插图,将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呈现出来,然后在那之上,清晰地标示出最贴切的英文表达。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更牢固的词语与语境之间的联系。1500个这样的例证,如果质量都足够高,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是巨大的,足以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随时随地查阅,解决那些让我头疼的表达难题。

评分

书名“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一出现,就让我感到一股熟悉的亲切感。我在学习英语的漫长道路上,无数次地纠结于同一个中文词汇在不同情境下对应不同英文单词的微妙之处。比如,中文里我们说“敲”,可以是knock,可以是tap,可以是pound,甚至可以是strike,它们在力道、频率、目的上都有差异,而我常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在具体情况下该用哪个词。这本书的标题,正是我这种困惑的精准写照。更吸引我的是“情境图解”这个关键词,这预示着它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词汇手册,而是会通过生动形象的视觉呈现,将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和行为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词义的差异。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1500个精心挑选的案例,带领我们走进英语表达的世界,揭示那些隐藏在词语背后的丰富含义。这不仅仅是学习词汇,更像是学习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他人行为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打破语言的壁垒,让我在与人交流时,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评分

说实话,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子里闪过一丝疑虑:一本关于“动作”和“行为”的英语词汇书,而且还强调“情境图解”,这听起来会不会有点过于基础,甚至有些单调?我平时接触的语言学习资料,要么是系统性的语法书,要么是针对考试的词汇宝典。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常遇到的障碍,往往不是那些复杂的句型,而是对具体动作和状态的描述不够精确。比如,同样的“扔”,在英文里可以是throw,可以是hurl,可以是fling,甚至可以是toss,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细微差别?在什么情境下应该用哪个词?这正是这本书试图解决的问题。我尤其对“情境图解”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插画,将每一个词语的用法置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中,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区别。例如,一个图里可能是一个人在用力地把球扔出去(throw),另一个图里则是一个人在恼怒地把东西摔在地上(hurl)。这样的可视化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而且,1500个这样的例子,如果编排得当,足够覆盖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动作和行为表达,这本身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相当令人玩味,“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光是这个名字,就已经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在浏览书店时,不经意间被它吸引。通常,这类语言学习书籍往往侧重于词汇、语法,或者是一些生僻的表达,但这本书的标题却透露出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口语化的关注点——动作和行为的细微差异,以及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英语表达。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明明中文里能轻易区分的词语,到了英文那里却发现需要一个更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或者同一个中文词语在英文里有多种细微差别的翻译。这本书似乎直击了这一点,试图用“情境图解”的方式来呈现1500个这样的例子。我很好奇它会如何通过“图解”来解释那些抽象的动作和行为,毕竟很多时候,光靠文字描述很难到位。而且“1500”这个数字也相当可观,这意味着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到更复杂的社交场景,都有可能包含其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英语中的行为词汇,从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准确和自如。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个动作,那个行为,英文怎么说?──情境图解1500”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那种直击核心的标题吸引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掌握大量的单词和语法规则,但真到了开口说话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总是找不到最恰当的那个词来描述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者一个行为的细微差别。比如,“看着”这个简单的中文词,英文里就有watch, look, see, gaze, stare等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一学习难点,并提出用“情境图解”的方式来解决。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一直觉得,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比纯文字的讲解更能帮助记忆和理解。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足够多的、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而不是那些刻板的、脱离实际的例句。1500个这样的例子,如果每一个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解释,那无疑会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大幅提升口语表达准确度和自然度的实用工具书。我设想,这本书或许可以成为我闲暇时翻阅的“小百科”,随时随地补充我词汇库的“短板”,让我的英语表达更加生动、精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