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场博奕已经遍佈全世界,并持续扩展中。
在各国政府尝试要因应财政压力的同时,合法化的赌场提供了可能的额外税收来源。但是赌场博奕常常是受争议的,就像一些人会因为道德上的理由而反对博奕。此外,有少部分的人会变成病态赌客,他们可能会制造显着的社会成本。从好处看,赌场往往宣称能够刺激经济成长(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就业与税收。然而,这些好处是受到质疑的—— 赌场的扩张只是「竞食」其他产业,没有净效应吗?赌场博奕有明显正面的经济影响吗?《博弈经济学》这本书全面完整地讨论社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以及合法博奕的益处。这是市场上唯一全面讨论这些议题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Douglas M. Walker
美国乔治亚学院经济系教授
译者简介
许怡萍
学历╱美国Colorado Christian University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
现任╱和春技术学院企业管理系讲师
经历╱美国加州Oakland社区大学讲师
专长∕消费者行为、观光与休闲娱乐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行销等
博彩娱乐丛书序 i
译序 v
作者序 vii
第一章 绪论 1
本书大纲 3
第二章 赌场博奕与经济成长 5
第一节 前言 6
第二节 就业机会及工资增加 9
第三节 资本内流 11
第四节 税收增加 12
第五节 进口替代 13
第六节 「贸易」成长 14
第七节 交易量成长 15
第八节 消费者剩余及多种利益 18
第九节 恶化成长的可能性 19
第十节 总结 21
第三章 赌场与成长的误解 23
第一节 前言 24
第二节 企业竞食效应 25
第三节 「工厂—餐厅」二分法 29
第四节 成长的出口基本理论 32
第五节 货币流入 36
第六节 总结 43
第四章 博奕成长效益的证明 45
第一节 前言 46
第二节 实证问题 46
第三节 非技术性的Granger 因果关系 49
第四节 Granger 因果关系与面板数据 52
第五节 实证结果 60
第六节 摘要与总结 72
第五章 美国博奕事业之间的关系 77
第一节 前言 78
第二节 文献回顾 80
第三节 资料 83
第四节 模型与结果 92
第五节 政策论述 102
第六节 总结 106
第六章 博奕的社会成本 107
第一节 前言 108
第二节 「社会成本」在经济学上的定义 111
第三节 模拟社会成本 114
第四节 合理的社会成本 124
第五节 不当定义的社会成本 129
第六节 总结 141
第七章 五花八门的社会成本问题 145
第一节 前言 146
第二节 评估社会成本价值的问题 147
第三节 未确定及未测量的社会成本 158
第四节 社会成本的其他观点 167
第五节 採纳单一社会成本的方法论 173
第六节 总结 175
第八章 博奕研究的问题 177
第一节 前言 178
第二节 专业领域的识别 180
第三节 研究客观性及透明度的要求 185
第四节 文献的一般性问题 186
第五节 特定的错误范例 195
第六节 总结 213
第九章 利用研究提供施政方针 215
第一节 前言 216
第二节 经济学议题之摘要 216
第三节 病态博奕的盛行 220
第四节 博奕政策的基础 222
第五节 总结 227
附 录 个体经济学入门 229
第一节 生产可能线 230
第二节 无异曲线 234
第三节 配置效率 237
第四节 供需市场 239
第五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 242
第六节 总结 243
参考书目 245
专有名词对照表 261
《博弈经济学》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经济学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之前一直以为,经济学是一门充斥着枯燥公式和晦涩理论的学科,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动和形象,向我展示了经济学背后隐藏的智慧和力量。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从最平凡的生活场景出发,抽丝剥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博弈原理。例如,书中对“公共地悲剧”的解读,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通过描绘一群村民如何争夺有限的资源,将这一概念具象化,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体理性行为如何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后果。书中还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在不同市场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应对,比如品牌效应、声誉机制等等。这些分析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博弈论中的一些“负面”情境,而是坦然面对,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这种情境下做出更好的决策,如何避免陷入困境。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隐藏的博弈信号。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经济学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市场运作、博弈策略的经典之作,而《博弈经济学》无疑是我近期读到的最令我振奋的一本书。这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堆砌大量公式、晦涩难懂的教科书,它以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现实的方式,将博弈论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经济现象中。作者在开篇就用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生动地描绘了两个超市为了争夺顾客而展开的价格战,并从中引出了囚徒困境的经典模型,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我曾以为价格战只是简单的“降价求胜”,但通过书中的分析,我才明白其中蕴含的博弈策略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书中还详细探讨了重复博弈、信息不对称等概念,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企业竞争、拍卖理论、甚至国际贸易谈判等诸多领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策略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而是引用了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比如某个品牌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成功占领市场,另一个行业如何通过信息披露机制来提升效率。这些案例的解读,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博弈论在实践中的威力,也让我对“理性人”的假设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总而言之,《博弈经济学》是一本能够真正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佳作,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更能提升我们在日常决策中的策略思维。
评分《博弈经济学》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为独特和富有启发性的一本。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博弈论这一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学科,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经济世界的复杂迷宫。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叙事手法上的独到之处,他并非按部就班地罗列定义和公式,而是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博弈道理的场景。例如,他用一段精彩的描写,勾勒出孩童们在分享零食时,如何通过相互试探和策略调整,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以及这个过程如何折射出更广泛的经济现象。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论述,更是让我拍案叫绝,作者将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比作一场“猜谜游戏”,并深入分析了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会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规避风险和获取优势。他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引用了许多金融市场的真实案例,比如信贷违约的发生,以及如何通过引入信用评级机构来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博弈论的智慧,又能感受到经济学贴近生活的魅力。
评分读完《博弈经济学》,我才真正理解到,原来我们身边处处都在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的博弈。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把博弈论变成一本冰冷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之中。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他能够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承诺与威胁”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以及政治谈判中的策略,生动地揭示了在有限理性下,个体和组织如何通过建立可信的信号来影响对方的行为。书中的很多例子,都让我联想到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情境,比如在合作项目中的利益分配,或者在日常谈判中的讨价还价。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最优解”,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策略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以及如何去评估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图表,更重要的是关于人的行为、决策和互动。
评分我拿到《博弈经济学》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经济学的书籍,很多都显得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但是,《博弈经济学》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非常流畅,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博弈论概念,也被他解释得通俗易懂。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数学模型和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来阐述博弈论的原理。例如,书中对“搭便车”现象的分析,结合了公共物品的提供和集体行动的困境,让我对社会协作中的个体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有关于拍卖的章节,作者将不同类型的拍卖机制与竞拍者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我理解实际生活中的拍卖活动,比如艺术品拍卖或者政府的土地拍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看的,对于任何对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它让我看到了经济学背后的人性博弈,以及个体决策如何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变得更加灵活和有深度了,能够从更宏观、更策略性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