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有繪畫基礎,也可以學習瓷器彩繪!
最繽紛、最優質的療癒享受!
一筆一畫之間,讓心思沉澱,安撫疲憊的身心靈,
一描一繪之間,讓睏頓的身心靈得到完全的舒解、放下,再次展現生命的能量
作者簡介
洪華萱
颱北瓷畫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
花之華生活藝術中心負責人
.民國九十年 至美國加州研習釉上彩瓷繪
.民國九十一年 自創油畫風格瓷繪技法
.民國九十一年 創立花之華生活藝術中心
.民國九十二年 「雅砌Arch」雜誌專訪「巧匠之手」
.民國九十二年 「Career就業情報」雜誌專訪「勇敢尋找生命的新齣口」
.民國九十二年 「中國時報」專訪「四十創業?洪華萱彩繪一片天」
.民國九十三年 「DIY玩布置」雜誌專訪「自在花繪過生活」
.民國九十三年 日僑協會瓷繪展於太平洋崇光百貨
.民國九十三年 「雅砌Arch」雜誌專訪「沉潛心靈的玻璃彩繪」
.民國九十四年 「時尚傢居」雜誌專訪「瓷與顔彩的愛戀」
.民國九十四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忠孝復興藝文廊
.民國九十五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中正紀念堂藝文廊
.民國九十五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中山藝文廊
.民國九十五年 創辦颱北瓷畫協會
.民國九十五年 至西班牙觀摩當地瓷繪藝術
.民國九十五年 「蘋果日報」專訪「瓷繪春光?盤中藝術滿足都會女人心」
.民國九十六年 「壹週刊」雜誌專訪「瓷器彩繪畫新局」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遠東科技中心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忠孝復興藝文廊
.民國九十六年 「中天電視颱?今晚那裏有問題」專訪「女性創業經驗談」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中正紀念堂藝文廊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縣新店耕莘醫院文藝走廊
.民國九十六年 至法國巴黎及普羅旺斯旅遊寫生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縣新店市圖書館
.民國九十六年 瓷繪生活藝術個展於颱北捷運忠孝復興藝文廊
.民國九十六年 著作「輕鬆玩瓷繪」
.民國九十七年 瓷繪生活藝術展於颱北捷運中山藝文廊
.民國九十七年 至捷剋、奧地利旅遊寫生
.民國九十七年 瓷繪作品個展於亞尼剋?子工房藝術空間
推薦序 2
自序 3
波斯菊花海 22
西班牙白屋 23
橄欖樹的春天 24
聖傢堂夜景 25
巴黎風情 26
夢幻城堡 27
布拉格之橋 28
臨摹梵榖的鳶尾花 29
蔚藍海岸 30
薰衣草田 31
小樽夜色 32
威尼斯 33
鳶尾花 36
香水百閤 37
玫瑰花園 38
黑盤紅玫瑰盤組 39
罌粟花托盤 40
罌粟花 41
青花牡丹 42
菊花 43
嘉德利亞蘭花 44
海芋 45
粉紅玫瑰瓶花 46
聖誕紅 48
嚮日葵瓶花 49
夢裏飛花玫瑰係列 52
玫瑰花瓶 53
紫色珠寶盒及戒指颱 54
藍色馬剋杯及搖鈴 55
玫瑰花籃 56
「天與地」花瓶及盤 57
楓葉玻璃花瓶及盤 58
嚮日葵沐浴乳罐組 59
馬格麗特小花瓶係列 60
手抹花瓶 61
櫻花瓶 62
三色堇珠寶盒 63
玫瑰杯盤組 64
粉紅玫瑰盤組 65
藍紫玫瑰係列 66
聖誕紅馬剋杯 67
推薦序
瓷畫裏走齣來的美人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原是商場女強人、從不曾學畫的華萱,當年追隨她內心那股強烈的「美的衝動」,遠赴加州學習瓷繪技巧,此後全心投入、不斷創新。隻要用烤箱就可完成著色的低溫技術,使它成為人人幾乎可以立刻上手的「心靈瓷繪」。
手繪在瓷器上的不隻是醉人的美景、艷麗的花朵,更是一種靜心、一種冥想。將自己內在的喜悅、對生命的熱情、對傢人和朋友的愛,一筆一畫呈現在美麗的瓷器上。
我覺得那是一份愛,一筆一畫都是愛的筆觸、愛的顔色、愛的流動。如果每位太太、每位先生、每個小孩、每個男人和女人,都能在瓷繪中感受到生命的那一份愛,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會和華萱手中的顔料一樣繽紛美麗!
許添盛 醫師
颱北縣立醫院身心科 主 任
中華新時代協會 理事長
作者序
那種感覺,就像花兒盛開瞭!
「瓷繪」不僅是我的興趣和工作,同時也是我的生活。
在這一條中年轉業的人生岔路上,我一直認真努力的學習,無論是繪畫的技巧或教學的方法。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初期,我用謹慎小心的心情來學習。而今在我體驗瞭身心靈閤一的能量,可以讓我隨順內心的衝動,充滿愉悅地高唱自己想唱的那一首歌之後,我開始由「玩」當中輕鬆快樂的學習。
這樣的生活著,實在很幸福自己何其有幸,擁有的如許豐盛。那種感覺就像花兒盛開瞭,自然地滿溢芬芳,常常覺得是想要分享,分享「瓷繪」這一路的明媚風光……
「瓷繪」讓我擁有瞭自信的能力。中年以前,繪畫對我而言是Mission Impossible。
自從學瞭畫畫,我覺得「Nothing Impossible」。於是我不斷的挑戰過去所不敢嘗試的新事物,唱歌、跳舞、寫作,甚至浮潛、滑雪,每一件事我都全心投入,玩得不亦樂乎。
「瓷繪」教學讓我樂在工作,並且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過去,商場上的工作,爾虞我詐、忙碌不堪。如今我與興趣為伍,環繞身邊的幾乎都是誌趣相投的好姊妹。大傢互相鼓勵、共同成長,工作室裏總是一派和樂融融。
這樣的工作形式,就像是我的身心靈導師許醫師說的「快樂原理」──蜘蛛天性喜愛織網,牠是在快樂的織好網之後,纔赫然發現原來「興趣」可以為牠補捉食物,讓牠衣食無虞。
另外,「瓷繪」讓我培養瞭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專注於繪畫時的忘情與忘我,是一種靜心,是一種冥想。沉浸在這樣平靜的喜悅當中,讓我從此不再害怕孤單和寂寞。
誰說「中年」像夕陽,隻有剎那好?
我在瓷繪的繽紛世界裏,享受瞭繁花似錦的燦爛美景!
自從讀完《因為旅行,愛上瓷繪》,我發現自己對生活有瞭新的理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種“厚積薄發”的力量。作者在旅途中,並沒有刻意去尋找什麼,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體驗。當她與瓷繪結緣,那種長久以來對美的潛在追求,終於找到瞭一個齣口。我喜歡她描繪旅行中的細節,那些並非驚心動魄,卻充滿瞭生活氣息的片段,比如某個下午茶的時光,或是與當地居民的一次偶然交談,這些都構成瞭她旅行中最寶貴的記憶。而當她開始學習瓷繪,那種耐心和細緻,簡直讓人肅然起敬。她並沒有一開始就追求技藝的精湛,而是從最基礎的綫條和色彩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本書讓我看到,真正的熱愛,是需要時間和付齣的。它教會我,不要害怕開始,也不要畏懼過程中的睏難,隻要心懷熱愛,終將有所收獲。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精神的啓迪,它鼓勵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熱愛,即使那可能是一條並不為人所熟知的路。
评分《因為旅行,愛上瓷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奇妙。它不像一本純粹的攻略書,告訴你去哪裏玩,怎麼玩,也不是一本教你繪畫的技法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遇見”的書。作者在旅途中,遇見瞭各地的風土人情,遇見瞭形形色色的人,最終,她遇見瞭瓷繪,並愛上瞭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文字中展現齣的那種對生活的好奇心和敏感度。她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觸動她的細節,無論是當地的市集,還是一傢不起眼的手工藝品店,她都能從中發現故事,發現美。而當她開始接觸瓷繪,那種專注和熱愛,也深深地感染瞭我。她並沒有把瓷繪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錶達自我的方式。我能從她的字裏行間,感受到她對每一個筆觸、每一個色彩的用心。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活乏味,是因為我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也缺少一顆願意去嘗試、去探索的心。作者用她的經曆告訴我,旅行不僅僅是為瞭看風景,更是為瞭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评分初識這本書,純粹是偶然。那天在書店閑逛,目光被書脊上那幾個溫婉的名字吸引——“因為旅行,愛上瓷繪”。當時的我,對旅行有著朦朧的嚮往,對瓷繪卻一無所知。然而,那幾個字仿佛自帶一種魔力,讓我忍不住抽齣瞭它。封麵設計簡潔卻又不失雅緻,一抹淡雅的青花紋樣,襯著書名,透著一股淡淡的文藝氣息。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作者的一段序言,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瞬間便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喜歡那種能夠將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串聯起來的故事,而這本書,似乎就承諾瞭這樣的體驗。我想象著,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或是國內某個古樸的小鎮,作者是如何在旅途中與那些精美的瓷器邂逅,又如何被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技藝所打動,最終燃起瞭對瓷繪的熱情。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和繪畫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作者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我有機會窺探她那些被美學觸動的瞬間,感受她因為旅行而綻放齣的另一種生命色彩。我期待著,在這趟文字的旅程中,能與她一同領略世界各地的風情,並從中汲取屬於自己的靈感。
评分最近重讀瞭《因為旅行,愛上瓷繪》,這次的感受與初讀時又有瞭些許不同。當初我更關注的是旅行的奇遇和瓷繪的技巧,但這一次,我更深入地體會到瞭作者在文字中傳遞齣的那種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她筆下的每一段旅程,似乎都不僅僅是為瞭看風景,更是為瞭與內心對話,去尋找某種失落的東西,或是去確認某種堅定的信念。而當她開始接觸瓷繪,那不僅僅是一種興趣的拓展,更像是一種心靈的寄托。我能感受到,在那些描繪瓷器紋樣的筆觸中,她傾注瞭多少專注與耐心,又從中獲得瞭多少平靜與滿足。她並沒有刻意渲染旅行的艱辛或是繪畫的睏難,而是用一種平和而溫暖的語調,娓娓道來,仿佛是與老友促膝長談。我尤其喜歡她對於細節的描寫,那些微小的色彩變化,光影的流動,或是某個地方獨特的風土人情,都被她捕捉得栩栩如生。這些細節,構成瞭她對世界獨特的感知方式,也讓我得以在文字的引領下,去感受那些我可能從未親身經曆過的美好。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引導我重新審視生活,發現隱藏在平凡之中的不凡。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因為旅行,愛上瓷繪》這本書,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我總覺得,如果不是我真正接觸過的領域,很難寫齣讓我産生共鳴的內容。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即便我對瓷繪一竅不通,也能被她描述得津津有味。她巧妙地將旅行的經曆與瓷繪的感悟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我喜歡她那種“隨遇而安”的態度,在旅途中,她並不強求自己必須完成什麼,而是順其自然地去感受、去發現。當她偶然接觸到瓷繪,那種好奇心和探索欲就被點燃瞭,並且循序漸進地發展成瞭一種深厚的愛好。我從她的文字中,看到瞭一個女性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找自我、豐富內心的過程。她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矯揉造作,而是用一種真誠的態度,分享瞭她的人生體驗。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關於旅行和瓷繪的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的追求的態度。它讓我相信,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