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优良读物推荐
★「好书大家读」选书
新移民天堂的台东、原住民发源地花莲、乐土兰阳平原、雨港基隆,本书以这四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故事,搭配兰屿、巨石文化、七堵烟厂等史地人文景观,引领读者走一趟台湾东部开发之旅。
作者简介
赵莒玲
思想开放,好恶分明,处事传统。深受新闻教育影响,对各类事物充满好奇。最爱与朋友分享愉悦的事物与奇特经验,目前从事新闻编辑採访工作。着有《台北市古街之旅》、《台北城的故事》、《亲子动物园》、《台湾开发故事》。
编辑室手记
生气蓬勃的人生最幸福
台东
六种族群的原住民各据一方
汉人三次大移民
族群大融合,妙闻一箩筐
族群文化界线日渐模煳
雅美人的岛──兰屿
改姓换名,心酸谁人知
原住民母语和文化面临严重失传
「大哥」的第二故乡──绿岛
台东之美
台东第一
花莲
原住民是开拓花莲的先驱
汉人发展出的「后山文化」
古战场和古城数量多
多种族群大融合
东洋文化的介入
许多基础建设大都具政治目的
花莲人的骄傲──巨石文化
花莲第一
宜兰
噶玛兰平原的开垦史
东飘西荡的噶玛兰人
漳、泉、粤人联手开疆辟土
头城的兴起与式微
繁华依旧的罗东
庙宇的故事说不完
文风鼎盛的兰阳
微妙和谐的政治生态
富有历史风土民情的街道名
宜兰第一
基隆
明末化外之地,列国纷纷强占
福州人很早便至社寮岛谋生
汉人移垦自牛稠港开始
两栋古宅的轶闻传奇
漳州人与泉州人的恩怨情仇
暖暖有段繁华落尽的沧桑
七堵煤矿故事已远飏
一波波的战役轮流登场
基隆现代化发展
基隆第一
序
生气蓬勃的人生最幸福∕台湾历史学者 尹章义
「开发」一词是开拓发展的缩写,原本用来形容人类对于土地的利用。最早是指由原始荒地经过披荆斩棘的努力而变成熟地良田的过程,后来引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演化过程。英文中的Culture(文化)从Agriculture(农业)这个字根演变而来,它的原意是培养、耕作、养殖,蕴涵了选择、改良的意思。
到了现代,开发又指土地再利用的过程,已从农业化演变成商业化、工业化和休憩、旅游化,进一步更指一切事物潜在功能的发掘,也包括人类的智慧──脑力的开发。
因此,一想到「开发」,就让我产生生气蓬勃的感觉,充满了希望与前景。一说到某地的开发史,就有诉不灵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波澜壮阔、英勇豪迈,有的温柔缠绵、回肠盪气。无数史学、文学、艺术作品,以各地开发史为题材。
自小,我就懂得英雄式、冒险式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长大之后,进入史学界,顺理成章地也对于开发史最感兴趣。年轻的时候,研究明代的马政,向往驰骋漠北草原上的马上雄姿;后来研究中国海权史,追踪明、清海上英雄纵横五湖四海的伟蹟。一九八○年代,我对于中国海权发展巅峰时代的成就──台湾的开发史,产生莫大兴趣。
一九九三年,赵莒玲和我讨论她的「台湾开发故事」写作计画。她长期和我研究台湾历史,她的文笔优雅,感觉灵敏,是历史研究普及化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九九四年起,「台湾开发故事」开始在中央月刊连载。赵莒玲的写法既吸收台湾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又增加许多实际调查採访所得的民间传说、乡野漫谈和各地的风土、民情、习俗、谚语、县产、美食,使读者的临场感油然而生。随着她的生花妙笔,遍游台、澎、金、马;随着她诉说的故事,深入每个角落。
知识的增长以由浅而深、由近而远、循序渐进的过程最为自然。我们对于民族、国家、乡土的爱,自自然然也由于认知的深刻而强化,「台湾开发故事」正是极佳的资源。现在,赵莒玲和天卫文化公司合作,将原稿改写,增加许多解说和图片整理出版,希望读者们在知识和情意滋长之外,对于书中「开发」的意涵更能心领神会,不停地开发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过一个生气蓬勃的幸福人生。
这本书让我对“人口迁移”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东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的到来和贡献。书中详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为了生计、为了理想,如何选择来到这片相对偏远的土地。无论是早期的垦荒者,还是后来为了兴建铁路、公路而来的技术工人,亦或是为了发展观光产业而注入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故事都构成了东部地区丰富多彩的开发画卷。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原住民社区在开发进程中的角色和变化。书中并非将他们描绘成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既面临着挑战,也找到了新的机遇,如何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参与到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中。读到这些章节,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情,想象着那些祖辈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同样是东部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开发不是单向的,而是多方力量交织、碰撞、融合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简直就像是为我这个对台湾东部发展历程一直充满好奇的读者量身打造的一本百科全书。我之前对台湾的印象,大多集中在繁华的北部都会区,对于东部,尤其是其开发过程,我知之甚少,只模糊地知道那里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比如太鲁阁峡谷、花东纵谷。然而,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是如何从一片相对封闭、经济不发达的区域,一步步蜕变成如今充满活力的东部。 我尤其被书中对早期交通建设的描述所吸引。在那个年代,要打通花莲到台东之间的山脉和海岸线,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工程师们如何在崎岖的地形中勘测、设计,克服了无数的技术难题和自然灾害。那些照片,虽然有些已经泛黄,但依旧能感受到当年工人们挥洒汗水的艰辛,以及他们为了连接这片土地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仿佛能听到挖掘机轰鸣的声音,感受到爆破时地面的震动,甚至能想象到工人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点点啃下“硬骨头”的场景。这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让我对“开发”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更是人定胜天的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评分《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在论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社会文化层面的变迁,这一点令我非常欣慰。过去,我总觉得“开发”更多的是与工厂、基建、GDP挂钩,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其背后更广阔的维度。书中探讨了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设施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社区营造和地方创生的论述。过去,我可能只知道花莲、台东的民宿、特色小店,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和发展脉络。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种在地居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的体现。读到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东部地区所蕴含的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也是我希望看到的未来发展方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之一,便是“人”在开发故事中的核心地位。《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不仅仅罗列了宏大的工程和经济数据,更通过大量的细节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无数普通人的付出和智慧。 我被书中那些工程师、农民、渔民、教师、创业者的故事所打动。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构成了东部地区发展的基石。书中对这些个体命运的关注,让我看到了开发过程的温度。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些艰苦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为了家人和家乡而努力。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让这本书具有了非凡的感染力,让我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数据和政策层面,更要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事件中。《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关于台东机场的扩建、花莲港的建设、以及后来高速公路、铁路的延伸,每一个项目都被赋予了生命。 我读到书中关于这些重大工程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才得以实现的,比如征地拆迁的争议、资金的筹措、技术上的瓶颈,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这些细节的处理,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开发”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它不仅仅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汗水。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年那些参与建设的工程师、工人,他们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种具象化的叙述,让这本书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评分这本书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地区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漫长的积累和不断的探索。我被书中对于各个历史阶段的细致描绘所折服,从日治时期开始的初步规划,到战后国民政府的积极建设,再到民主化进程中地方自主意识的觉醒,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成就。 尤其令我赞叹的是,书中并没有采用单一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角度、多视角的呈现,勾勒出了一幅立体的历史图景。例如,在谈论某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书中不仅会介绍其技术上的突破,还会深入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甚至还会穿插一些普通民众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可感。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段历史,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地区的“开发”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恰恰深刻地展现了这一点。书中关于东部地区地质构造、气候特点的讲解,并非枯燥的科学论述,而是与当地的开发进程紧密结合。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花东纵谷的形成,以及这片肥沃土地如何成为农业发展的温床,从早期的稻米种植,到后来各种特色农产品的引进和推广,都离不开对土地特性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回避自然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关于早期林业开发对森林生态的影响,以及后来如何逐渐走向永续经营的理念转变。这种辩证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赞歌,更是一份反思。我了解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对环境的破坏,但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调整,东部地区逐渐摸索出一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这种对历史进程中复杂性的呈现,使得这本书更具深度和价值,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东部地区的发展轨迹,以及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
评分我一直对“地方特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而《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书中详细阐述了东部地区如何将自身的独特资源,如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原住民文化、优质的农产品等,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观光开发”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景点,更是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推广,吸引游客,同时又避免对当地环境和文化造成过度商业化的冲击。书中提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某些偏远村落如何通过发展特色民宿和生态旅游,重获生机。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地方特色”并非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可以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利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对“历史的连续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它让我明白,今天的东部地区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过去无数次决策、尝试、修正的累积。书中对于各个时期政策的演变、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思潮的流动,都有着清晰的脉络。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论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导向都有所不同,而地方的自主性和发展策略也随之调整。书中对于这些互动和博弈的展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地区发展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这种对历史进程中动态变化的呈现,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现代化”在台湾东部地区的具体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过去常将现代化与高楼大厦、繁华商业区联系在一起,但《台湾开发故事:东部地区(二版)》却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书中描绘了如何在保留东部地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农业现代化和渔业发展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引进机械化设备,更是涉及到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提升。这种细致的梳理,让我看到了“现代化”是如何真正地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如何为当地居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同时,书中也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平衡发展的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论述更加成熟和前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