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要:本书针对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理论的发展等顺序,以简单有体系的方式为读者介绍本科目,使读者易于入门研读。本书针对96年以后之考试皆有命题分析(详见本前言之第三点),使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本科目之重点。本书所收录之法规皆为立法院通过、总统修正公布之最新法令,内容资料最新颖齐全。各章节结构完整、标示清楚且简洁扼要,初学者易于理解记诵。年度试题标註,解说编排清楚,可强化读者之记忆。
*历届试题与解析:蒐集至98年最新国家考试试题,并提供试题精要解析。96年后之试题皆附有命题配分表,借以掌握精确之命题趋势。
第一部分 内容精要
第 一 章 犯罪学之概念3
第 二 章 犯罪行为与社会学理论9
第 三 章 犯罪遗传与生物学理论44
第 四 章 犯罪人格与心理学理论46
第 五 章 犯人之反社会性52
第 六 章 犯罪学理论之发展过程55
第 七 章 犯罪类型62
第 八 章 犯罪测量与预测76
第 九 章 被害人保护与补偿80
第 十 章 犯罪防治与教化86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汇编107
第二部分 最新相关法规条文
一、监狱行刑法131
二、监狱行刑法施行细则150
三、犯罪被害人保护法176
四、洗钱防制法187
五、组织犯罪防制条例197
六、性侵害犯罪防治法202
第三部分 相关考试历届试题与解析
八十五年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15
八十五年特种考试 第二次政风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19
八十六年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24
八十六年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29
八十六年特种考试退除役军人转任公务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33
八十七年特种考试原住民行政暨技术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39
八十七年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44
八十七年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49
八十七年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52
八十八年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56
八十八年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60
八十八年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63
八十九年特种考试第一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68
八十九年特种考试第一次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70
八十九年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76
八十九年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78
八十九年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81
九 十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84
九 十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87
九 十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292
九十一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297
九十一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00
九十一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07
九十二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10
九十二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18
九十三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27
九十三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35
九十四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42
九十五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51
九十六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一次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60
九十六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65
九十六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68
九十六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75
九十七年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考试「犯罪学」试题382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85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390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394
九十八年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考试「犯罪学」试题401
九十八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404
九十八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警察人员(三等)考试「犯罪学」试题415
九十八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四等)考试「犯罪学概要」试题422
参考资料 431
刚拿到《犯罪学(含概要)(16版)》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不会过于学术化,毕竟“犯罪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有点沉重,生怕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实际阅读下来,我的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仅仅是罗列理论和事实,更多的是在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在分析每一个犯罪现象的时候,作者都会抛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某些群体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这些问题,会促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书中的案例选择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犯罪,从街头暴力到金融犯罪,再到网络欺诈,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犯罪形式。而且,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时,并不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解释,而是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比如,在分析一起盗窃案时,可能会从经济压力、个人动机、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让我看到了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另外,这本书在讨论犯罪防治策略时,也给出了很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科学领域一直保持关注的读者,这本《犯罪学(含概要)(16版)》无疑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它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信息量的多少,更在于它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辩证的分析。在探讨犯罪原因时,它不会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个体,也不会简单地归咎于社会,而是会深入分析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例如,在讨论“社会失范论”时,作者并没有将社会失范简单地视为导致犯罪的唯一原因,而是详细阐述了社会失范如何通过影响个体行为和规范,最终间接导致犯罪率的上升。这种 nuanced 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犯罪现象的成因。同时,书中对于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列举了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探讨了实验研究、田野调查等更具挑战性的方法。这让我认识到,犯罪学研究并非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严谨的实证支撑。此外,这本书的理论体系也非常完整,从犯罪的定义、分类,到犯罪的测量、预测,再到犯罪的预防、控制,几乎涵盖了犯罪学的所有核心内容。这种系统性的呈现,让我对犯罪学这个学科有了更清晰、更完整的认识。
评分这本《犯罪学(含概要)(16版)》真的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匹黑马,说实话,当初选择它纯粹是因为“16版”这个字眼,总觉得版本更新得越勤,内容就越扎实,越能跟得上时代。拿到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目录,那种厚重感和系统性立刻就打消了我之前的疑虑。书的整体排版清晰,印刷质量也属上乘,纸张摸起来很舒服,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容上,我尤其喜欢它对于犯罪学理论的梳理,从经典的古典学派、实证学派,到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等,每一个理论的介绍都详略得当,既有理论的精髓,又有清晰的逻辑链条,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而且,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那些真实发生的案件,结合理论进行剖析,往往能瞬间点亮我之前模糊的认知,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的实践意义。比如,在讲解“压力理论”时,作者引用的那个关于经济衰退导致犯罪率上升的案例,就让我印象深刻,直观地理解了理论是如何解释现实问题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搭建得非常扎实,为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犯罪学基础,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评分我一直对犯罪心理学和犯罪原因论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犯罪学(含概要)(16版)》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它抱回了家。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一方面,它能够从社会结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等宏观层面分析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比如,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犯罪率差异,来揭示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能够深入到个体层面,探讨遗传、心理、教育等微观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关于“犯罪人格”的章节,作者列举了大量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不同心理特征如何可能导致个体走向犯罪道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等概念的讲解,结合真实的案例,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这本书在梳理犯罪学理论时,也展现了其历史发展脉络,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不同理论是如何相互借鉴、又如何相互批判的。这种历史的维度,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犯罪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满足了我对犯罪学各个维度的探究需求。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犯罪学(含概要)(16版)》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学习任务”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这个领域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16版”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气息,有点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这种顾虑很快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并不晦涩难懂,很多地方都写得非常生动,甚至带点故事性,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概念时,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比如在解释“犯罪的社会化过程”时,就用了“温水煮青蛙”的比喻,一下子就点醒了我,让我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机制。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知识点更新非常及时,很多案例和数据都引用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籍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网络犯罪”和“身份盗窃”等新兴犯罪现象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犯罪学并非只停留在过去的时代,而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应对新的社会挑战。书中的图表和数据也恰到好处,既能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又不会显得冗余。整体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顺畅,让我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而不是枯燥地背诵条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