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当前警察工作经常遇到的传播问题及媒体关系问题包括警察传播素养、警察人际传播、警察公关传播、警察整合行销传播、警察网路传播、警察危机传播、警察执法规范与传播等。本书从学术研究角度切入分析探讨,并提出警察的传播策略,是国内第一部为警察所写的媒介识读理论与实务专书。
作者简介
汪子钖
现职
.中央警察大学副教授
.台湾警察专科学校(兼任)
.国立空中大学(兼任)
学历
.中国文化大学法学博士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硕士
.世新三专电影编导科
经历
.民生报记者
.公共电视节目制作人
.立法院国会办公室主任
侯校长友宜推荐序
陈校长连祯推荐序
黄教授富源推荐序
修订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第 一 章 绪论:警察职能与传播基本概念
第一节 警察基本职能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与警察公共价值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公共责任
第四节 警察与传播追求公共利益
第五节 本书各章介绍
第 二 章 警察的传播课题
第一节 传播基本形式与传播的层次
第二节 传播理论与研究取径
第三节 批判理论与另类研究取径
第四节 传播机构市场运作与传播商业化
第五节 警察面临的传播课题
第 三 章 基础观念:警察形象与传播符号学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警察形象与传播符号学研究
第二节 索绪尔和符号的概念
第三节 皮尔斯和符号的分类
第四节 罗兰巴特和符号的二层表意
第五节 雅各逊和符号的转喻及隐喻
第六节 警察形象的传播符号学研究途径
第 四 章 传播素养:警察对媒介识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资讯社会的警察传播素养
第二节 资讯社会的形成与其中的素养教育
第三节 对立与互赖:警察与大众传播关系
第四节 化解对立:警察通识教育的大众传播学素养规划
第五节 现代警察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素养
第 五 章 人际传播:警察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探析
第一节 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
第二节 警察人际关系与沟通的问题
第三节 伦理观念与警察人际关系
第四节 警察人际关系与沟通策略
第五节 警察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发展
第 六 章 公关传播:警察机关公关组织与传播行动的分析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管理与传播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结构──行动概念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组织管理
第四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传播行动
第五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组织管理与传播行动分析
第六节 警察全员公关与公关传播
附录一
附录二
第 七 章 行销传播:警察机关整合行销传播的研究
第一节 警察机关公共服务与行销概念
第二节 警察机关的业务内容与民意的关系
第三节 行销概念的演进与政策行销
第四节 整合行销传播的工具整合
第五节 对于警察机关整合行销传播运用的建议
第 八 章 网路传播:警政行销结合网路中介传播的运用
第一节 传播数位化与资讯汇流概念
第二节 网路中介传播的新行销机会
第三节 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网路新媒介
第四节 网路中介传播的概念
第五节 电子化政府与政策行销概念
第六节 警察机关公共服务行销工具运用
第 九 章 口语传播:警察机关发言人专业表现的探讨
第一节 警察发言人的任务
第二节 影响警察新闻发言表现的外在因素
第三节 影响警察新闻发言表现的内在因素
第四节 警察新闻发言人口语传播个案分析
第五节 警察新闻发言人要务实面对当前新闻传播环境
第 十 章 危机传播:警察危机管理与危机沟通策略的擘画
第一节 警察危机的新形势
第二节 危机类型与危机管理
第三节 危机传播与危机沟通策略
第四节 警察传播危机案例分析
第五节 警察危机传播时代来临
附录一
附录二
第十一章 传播与执法:侦查不公开原则与媒体关系的检讨
第一节 传播自由与民主普世价值
第二节 警察机关侦查不公开及作为
第三节 警察机关违反侦查不公开之质疑与究责
第四节 践履警察公共价值应遵守侦查不公开原则
第十二章 展望:警察与传播相处的机会与挑战
第一节 警察公共服务与传播问题
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立场与公共利益
第三节 警察面对传播的机会与挑战
第四节 践履警察在传播课题前的公共价值
第五节 警察传播即警察沟通
参考文献
附 录 一
附 录 二
附 录 三
“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对我这个对社会议题非常关注的读者来说,简直就像是及时雨。我一直好奇,在现代社会,警察这个职业是如何在信息传播的洪流中定位自己的,又如何与媒体和其他传播渠道互动的。这本书,似乎就是试图解答这些疑问。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宏观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传播关系具体化,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清晰地看到警察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作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危机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章节,因为这些是当下社会非常热门也极其重要的话题。这本书的修订再版,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加入了更多新的研究发现,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打开新视野的窗户。我一直以来都对警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但很少去思考他们在信息传播这个层面上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一些刻板印象。它让我了解到,警察不仅仅是执行法律的实体,他们更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生产者和管理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警察的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发声,都可能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被放大、解读,甚至扭曲。书里深入分析了警察与媒体的关系,从合作到冲突,从主动发布到被动回应,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博弈和策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公关危机处理”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在突发事件中,一个清晰、及时、真诚的沟通,是如何能够有效地平息公众的恐慌,挽回信任的。这让我意识到,提升警察的传播能力,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警察自身的形象,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本书的修订再版,一定是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和深入,让我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警察”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往,我们看警察,更多的是从“执法者”的视角,关注他们的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公正。但“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却把目光投向了警察在信息时代里,如何与公众进行“对话”。我发现,原来警察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发生在街头巷尾,它还发生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甚至是电视访谈里。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这种“传播”关系是如何塑造警察的形象,又反过来如何影响公众对警察的看法。书里提到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媒体的过滤和选择性报道”,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关于警察的新闻,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可能有着更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更理性地看待和理解警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与和谐,离不开有效的社会治理,而在这个过程中,警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信息时代,警察的形象和工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议题。作者以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入剖析了警察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警察形象塑造”的部分很感兴趣,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警察的认知,并非完全来自于直接接触,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媒体所“构建”。这本书的修订再版,想必是涵盖了最新的传播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理解警察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及如何提升警民之间的互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警察这个职业,除了维护治安,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和公众的沟通。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警察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新闻的焦点。这本书,正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去深入研究了警察与媒体、与公众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发布策略”的讨论很感兴趣,它让我意识到,警察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者社会热点的时候,如何有效地发布信息,如何回应公众的疑问,直接关系到警民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稳定。这本书的修订再版,相信会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入的分析,让我对这个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拿到“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硬核”。警察,传播,这两个看似不那么“接地气”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让我很好奇书中到底会有多么深入的理论探讨。但当我翻开书页,就被作者的笔触吸引了。书里并非全是冰冷的学术名词,而是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比如某个警务行动被媒体如何解读,或者某个社会热点事件中,警察又是如何通过发布会来回应公众关切的。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觉非常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警察的社会责任与传播伦理”的章节很感兴趣,它让我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警察的每一次公开表态,都可能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而如何运用传播手段,既要达到目的,又要符合伦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书的修订再版,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精炼和升华,我非常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更多新的思考。
评分“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有份量。我一直以来都对警察这个群体抱有复杂的看法,既有敬意,也有一些疑惑。而这本书,似乎就是试图去解答这些疑惑。它没有回避警察在传播关系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而是深入地剖析了警察与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的案例分析,它让我看到了,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警察的每一次回应,都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而一个失误的沟通,可能会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警察不只是维护治安的“力量”,更是信息传递的“节点”。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警察的工作,也才能更理性地看待社会新闻。这本书的修订再版,想必是积累了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我非常期待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见解。
评分“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警察,一个在新闻里、在社会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群体;传播,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动脉。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互动与影响?是彼此成就,还是相互制约?作者又是如何从学术的角度去抽丝剥茧,揭示其中的奥秘?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治安情况,很大程度上跟警察的公众形象和沟通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警察能够有效地与公众沟通,建立信任,自然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升整体的社会治理效能。反之,如果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甚至出现负面信息传播,就可能导致误解、猜疑,甚至对立。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理解警察的角色定位、提升警务透明度、以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媒体如何塑造警察形象”、“警察如何利用传播工具回应社会关切”等章节的深入探讨,相信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充满复杂性的议题。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那么点好奇又有点忐忑的。好奇的是,一个这么硬的学术课题,会被写得多么地“触及灵魂”,多么地能够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也看得懂。忐忑的是,万一写得太枯燥,太理论,那我恐怕是要打瞌睡了。但翻开第一页,我就放下心来。作者的笔触相当流畅,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论文,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我们一步步走进警察与传播的那个奇妙世界。书里不只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结合了许多我们平时在新闻里、在生活中都能看到、听到的真实案例。比如,某个事件发生后,警方是如何通过发布会、新闻稿来回应的,媒体又是如何解读和报道的,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觉非常贴近。特别是书中对一些负面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让我开始反思,在危机时刻,沟通策略的正确与否,对事件的最终走向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这本书让我觉得,警察不只是抓坏人的工具,他们也是社会信息传播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分“警察与传播关系研究(修订再版)”,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学术的味道,但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我本身对社会学和传播学有一些兴趣,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作者以一种非常严谨又非常生动的笔触,探讨了警察这个社会最基层的执法力量,是如何与现代传播媒介发生联系的。书里不仅分析了警察如何主动利用传播渠道来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更深入地剖析了当发生负面事件时,警察如何应对媒体的围堵和公众的质疑。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案例的深度解读,它不是简单地复述事件,而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沟通策略、信息传播的路径,以及最终造成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警察的形象,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传播行为塑造出来的。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警察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非常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