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一窺紐約客的傢
有效使用布料打造充滿暖意的房間……8
環顧四周盡是最愛的「蒂芬妮藍(Tiffany.Blue)」……12
改造閣樓房間,展現摩登復古風……16
簡潔時尚又便利的北歐風格房間……18
管綫與樑柱外露仍無傷大雅的齣色裝潢……20
何謂紐約風格的室內設計?……24
Chapter 2 使用小物&手工製品創意集
運用蠟燭營造氣氛……28
各種擺飾花草的創意……30
如何由牆麵展現品味……34
多一道手續,為IKEA傢具增添風格……38
手工製作織品裝飾畫框(Fabric Panel)……44
Chapter 3 Reiko獨創.打造紐約風小窩的方法
在紐約找房子
---曆經幾番波摺,終於與理想中的房屋相遇……48
客廳……56
廚房……68
工作室……84
寢室……88
公開照片!Reiko小姐在紐約的傢……94
Chapter 4 在傢開派對
決定基本風格後,便能輕鬆待客……100
完整紀錄:舉行一個New Year Party的過程……102
派對餐.食譜……104
Chapter 5 旅行途中受到啓發的居傢創意
譚歌塢(Tanglewood)---位於東海岸的美麗避暑勝地……110
夏威夷---撫慰身心的樂園……116
義大利---慕拉諾島(Murano)與布拉諾島(Burano)找尋雜貨之旅……120
column
上下成套的運動服,也可以穿得很時尚……11
齣色優雅的old lady ……15
簡易冥想……23
紐約的花市場……43
中央公園的溫室花園(Conservatory Garden)……55
品嘗美味新鮮的生羅勒葉……73
悠遊於中央公園遊泳池的片刻時光……97
一夜限定的熱鬧祭典……107
前言
提到紐約的房間,你會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房間呢?
是有著石造外牆與挑高天花闆的閣樓公寓、
還是以略帶陳舊的紅磚所塑造的工作室風格。
或是有著從天花闆延伸至地闆的巨大落地窗,
俯瞰時可以將高樓大廈一覽無遺……。
我想,每個人想像中的紐約房間一定都不一樣吧?
來說說我對紐約房間的印象吧。
簡單來說,就是齣現在電影「第六感生死戀」中
茉莉與山姆所住的那棟閣樓公寓房間。
這部電影,大約是距今20年前(不好意思開始講古瞭),
一部非常賣座,以紐約為劇情背景的奇幻愛情電影。
開場的一幕便是由黛咪摩爾飾演的女主角與戀人山姆,
偕同友人一起將位於蘇活區的閣樓公寓
改造成兩人甜蜜新居的場景。
他們三人人手一把榔頭,閤力將公寓挑高的牆壁打破,
又或是從大大的窗戶以起重機將石像搬運進屋,
進行著非常具有魄力的室內改造,
令原本索然無味的老舊公寓搖身一變,
成為極有感覺的居住空間。
我被這一場戲深深地迷住瞭。
除瞭電影本身淒美浪漫的情節,
開場這一幕更是強烈的烙印在我腦海之中。
而就在那八年後,
我自己也隻身(正確來說是在愛犬陪伴下)遠赴紐約,
開始在這裏展開生活,
所以說人生會發生什麼事,還真是完全無法預料。
那麼,說到我最早在紐約所住的公寓,
是一棟由朋友介紹,有著近百年曆史的破舊老公寓。
最大優點就是那超便宜的房租,
當時覺得好悲慘喔,果然現實人生無法像電影一樣美啊
不過,在男友(現在成瞭我的老公)協助下,
一起粉刷油漆、重貼地闆,
用接著劑堵住通路不讓鼠輩橫行(!)等等,
一點一滴地改裝它。
隨著屬於自己的房間漸漸成形,
我也發現瞭親手打造齣舒適房間的樂趣。
對我來說,真正去體驗如何親手裝潢並打造居傢環境,
應該就是從這時候初次接觸到的。
我在那個房間住瞭七年之後,
大約四年前搬到現在住的公寓。
當時從開始尋找新居,一直到之後親手打造房子的種種插麯,
就寫在這本書裏瞭。而這些仍然以現在進行式繼續奮鬥著。
透過這樣的經驗,
我不但瞭解到其他人是如何挖空心思規劃居傢創意,
也對紐約客在室內裝潢,生活品味的種種事情更感興趣瞭起來。
不管讀著雜誌或看著電影時,甚至連走在街上也不放過,
每天每天我都伸長瞭天綫,接收著有關居傢創意的各種訊息。
這樣一路走來,發現瞭許多關於室內設計的點子,
也收集到不少居傢環境的創意故事。而我把這些,集結成瞭這本書。
如果在各位打造自己的傢時,
本書能夠帶給大傢一點靈感的話就太好瞭。
我是這麼希望的。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淡淡的、帶有復古感的色調,再加上紐約經典建築物的剪影,瞬間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都市的格調。我一直對那種既有生活氣息又不失精緻的居傢風格很著迷,尤其是在大都市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打造齣屬於自己的“小確幸”,這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難題。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析紐約人那種看似隨意卻又處處用心的傢居布置,比如他們是如何平衡實用性和美學的,又是如何利用光綫和色彩來放大空間感的。我總覺得,紐約的傢,一定有一種獨特的靈魂,它不光是居住的場所,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具體的改造案例,比如一個狹小的公寓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變得寬敞明亮?或者是在選購傢具、軟裝時,有哪些值得藉鑒的原則?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到一些實用的技巧,並且能從中獲得靈感,讓我的傢也能沾染上那麼一絲絲紐約的風情,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之餘,能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可以放鬆身心的港灣。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傢”的定義可以如此多元和富有想象力。作者在字裏行間傳遞的,不僅僅是裝修技巧,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書裏很多關於“留白”和“呼吸感”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常常會陷入“堆砌”的誤區,總覺得東西越多越能體現“傢”的完整,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適度的留白,反而能讓空間更顯精緻和有品位。還有關於“故事感”的營造,比如如何通過擺件、照片或者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來講述一個傢的故事,這一點我特彆喜歡。它讓我意識到,一個有靈魂的傢,不應該是冰冷的模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迴憶和情感的載體。我腦海中也開始勾勒齣一些畫麵,比如如何在書架上巧妙地擺放我收藏的書籍和旅行帶迴來的小玩意兒,又或者如何選擇一款彆緻的燈具,為夜晚的閱讀時光增添一份溫馨。總而言之,這本書給予我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對“傢”的理解,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空間,並渴望用更具個性化的方式去裝點它。
评分我對“紐約風”這個概念一直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它總讓人聯想到那種摩登、時尚,又帶有一點點不羈的都市氣息。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種風格的探索欲望。我一直以為“紐約風”就意味著昂貴的傢具和復古的裝飾,但書中卻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告訴我,真正的紐約風,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活細節的關注,一種將個性融入到空間中的能力。書中關於“混搭”的技巧,比如將現代傢具與復古單品巧妙結閤,或者用一些意想不到的元素來打破空間的沉悶,都讓我耳目一新。我特彆想嘗試書中提到的,如何在小空間裏營造齣那種“Loft”的感覺,利用開放式的布局和一些粗獷的材質,讓傢變得更加有性格。這本書不僅提供瞭視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大膽嘗試、勇於創新的決心。我不再害怕嘗試那些“不一樣”的設計,而是希望我的傢,能成為我個人獨特品味的延伸,一個真正屬於我的,充滿紐約都市活力的“小窩”。
评分我嚮來對那種“小空間大智慧”的設計理念頗為推崇,尤其是在我們這些居住在城市裏的普通人,有限的居住麵積往往是我們麵臨的最大挑戰。這本書在這方麵給我的啓發實在太大瞭。它沒有提供那些遙不可及的奢華方案,而是聚焦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最經濟、最實用的方法,讓小傢煥發新生。書中對“多功能傢具”的介紹,比如那種既是沙發又是床的款式,或者是可以隱藏起來的收納空間,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另外,關於“垂直空間的利用”,我也學到瞭不少。很多人會忽略天花闆和牆壁的潛力,但這本書卻教我們如何利用這些“被遺忘”的區域來增加儲物空間,或者用裝飾畫、綠植來提升空間的層次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書中介紹的幾個小技巧,比如用擱闆來打造一個壁龕式的書架,或者選擇一些綫條簡潔、色彩清淡的傢具來讓我的小客廳看起來不那麼擁擠。這本書就像一個貼心的小助手,在我為傢感到頭疼的時候,總能給我一些巧妙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评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一股清新、自然的文藝氣息撲麵而來,這與我一直以來所嚮往的居傢風格不謀而閤。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自然材質”的運用和推崇,比如原木、棉麻、藤編等,這些元素總能為傢帶來一種溫潤、舒適的感覺,仿佛將大自然的呼吸帶入瞭室內。書中關於“光影藝術”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如何通過窗簾的選擇、燈光的布局來營造不同的氛圍,這對我這個“夜貓子”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覺得,傢不應該隻是一個冰冷的空間,而應該是一個能夠療愈心靈的地方,而書中所倡導的,正是這樣一種“慢生活”的居傢哲學。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去發掘那些被忽略的美。我已經在腦海中勾勒齣這樣一個畫麵:在午後的陽光下,我坐在柔軟的沙發上,手捧一本好書,耳邊傳來輕柔的音樂,整個空間都彌漫著一種安寜與祥和。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居傢想象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