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拿破崙成为法国皇帝前,遭遇过哪些历练?现代音乐之父巴哈,如何创造出感人的音乐?残而不废的海伦凯勒,如何对抗命运中的挫折?……
「世界名人传记」精选二十五位世界名人的故事。真实呈现当时的环境与文化背景,从中体验名人所经历过且发人省思的事件,进而了解孕育名人的历史背景、人物特色及发展过程。在阅读名人传记的同时,无形间会将其行谊视为典范,淬励自己,让孩子培养积极、乐观进取的处事态度。
每一本以连环漫画的方式叙述一位世界名人的生平,除了穿插一些专栏和旁註外,书末还附有问答、解说及年表,提供丰富详实的相关资料,使读者对书中主角有完整而适当的认识。
《世界名人传记》书目
1.释迦牟尼 2.凯撒 3.哥伦布 4.达文西 5.米开兰基罗
6.伽利略 7.牛顿 8.巴哈 9.华盛顿 10.莫札特
11.拿破崙 12.贝多芬 13.安徒生 14.林肯 15.南丁格尔
16.诺贝尔 17.爱迪生 18.居里夫人 19.莱特兄弟 20.甘地
21.史怀哲 22.邓肯 23.爱因斯坦 24.海伦凯勒 25.华德狄斯耐
人道主义的实践者--史怀哲
史怀哲从小便是个富有爱心又道德感强烈的孩子,每当发现自己的缺点,或看见不幸的事,便会心疼、痛苦,思考解决的方法。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正确的事,一定贯彻到底。心灵上经过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洗涤,慢慢养成他坚强的毅力。
史怀哲的成就,除了靠爱心和毅力外,也当归功于他的家庭和父母,由于父母的良好家教,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才懂得感激,懂得爱人,进而想为苦难的人奉献。
大学毕业前,哲学系教授很赏识他的才学,请他留下来当哲学系讲师。史怀哲想:如果当了讲师,就必须放弃传播福音的牧师工作,这是他所不愿的。他认为每个礼拜天,站在讲台上,向人们解释人生的真谛,才是更可贵的工作。于是他婉拒了教授的邀请,决定继续从事福音的传播及神学的研究。
二十九岁的某一天,当他得知非洲土着亟需医护人员的消息时,便决定到非洲拯救苦难的土着,他认为这是「主的指示」。
于是,他放弃在欧洲被尊为第一流学者及艺术家的地位,重新开始七年漫长的学医课程。
史怀哲的壮志,赢得了佳人的芳心。海伦非常佩服他的精神,因此在他最需要帮手的时候协助他,甚至下工夫学护理工作,随同史怀哲到非洲,为土着服务了三、四十年。
史怀哲夫妇到达非洲后,立刻展开义诊工作,其中的艰辛,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所能体会的。支持他们的,是基督的「爱的精神」,他们以身体力行、无怨无悔的牺牲方式,将基督的爱传播给野蛮的土着。他们才是真正说到做到的「爱的实践者」。
史怀哲之所以广受世人敬仰崇拜,应该就在于他对爱的实践吧!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人,需要从他的日常细节入手。而这本《史怀哲【漫画】》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把重心放在罗列史怀哲获得了多少奖项,或者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来展现他如何在非洲的拉姆巴内,日复一日地面对着疾病、贫困,以及有限的医疗资源。我看着漫画中史怀哲穿着沾满泥土的白大褂,在简陋的手术室里,用着粗糙的工具,却无比专注地为每一个病人治疗。那些描绘他用手指测量病人心跳的画面,那些他弯下腰,倾听病人诉说的场景,都充满了人性的温暖。最让我感动的是,漫画还描绘了他与当地孩子们玩耍的场景,那种纯真的笑容,以及史怀哲眼中流露出的父般的慈爱,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灵魂最柔软的一面。画者通过大量写实的场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度,感受着史怀哲用双手和仁爱,为当地人民带来希望和慰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伟大,往往就体现在那些平凡而又坚持的点滴之中,它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
评分**史怀哲** 第一次翻开这本漫画,我其实是带着点好奇和一点点忐忑的。毕竟,“史怀哲”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个沉甸甸的存在,代表着一种近乎传奇的人生。我担心漫画这种形式,是否能真正承载起他那些深刻的思想和宏大的事业。然而,随着一页页翻过,我的担忧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深深打动的力量。漫画家没有选择直接去“描绘”史怀哲的伟大,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细腻的场景,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人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他早期在欧洲的音乐和神学研究,到他内心深处对非洲的召唤,再到他后来在加蓬丛林中建立的医疗站,每一个转折都被描绘得既有戏剧性又不失真实感。我尤其喜欢那些展现他与当地居民交流的画面,那些朴实的笑容,那些充满信任的眼神,仿佛我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国度,感受着他用仁爱和智慧一点点化解隔阂,传递温暖。画风上,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既有写实的力量,又不乏漫画特有的表现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十分到位,将史怀哲那种坚毅中带着慈祥,忧郁中藏着希望的神情刻画得入木三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他在丛林中工作的声音,闻到泥土和草药混合的芬芳,感受到他在面对疾病和困境时的沉思。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当我读到漫画中史怀哲医生在简陋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为病人疗伤救治的场景时,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同时也有一丝心酸。那些细密的线条勾勒出的疲惫却坚定的面孔,那些泛黄的灯光映照下的手术器械,无不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医生,一位人道主义者的极致奉献。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史怀哲的文字记述,但它们更多的是冰冷的事实和成就的罗列,而这本漫画,却将那些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我看到了他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但他从未因此放弃;我看到了他与原始部落居民沟通时遇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他用耐心和爱心一点点克服。最让我震撼的是,漫画并没有回避他在非洲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例如物资的匮乏、疾病的传播、甚至当地的风俗习惯带来的不解,这些都被真实地呈现出来,反而衬托出他那份跨越一切障碍的决心和毅力。画者在处理这些情节时,用了大量的留白和阴影,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氛围,让人深切体会到那个时代非洲的艰辛,以及史怀哲一个人孤身闯入这片未知领域的勇气。读完这一部分,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他“尊敬生命”的格言,那是一种何等深沉的力量,能驱使一个人背井离乡,用一生去实践。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非洲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史怀哲”。漫画的叙事方式非常有力量,它没有刻意去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将焦点放在史怀哲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上。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史怀哲作为音乐家和哲学家的场景,它们穿插在他在非洲行医的经历中,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多才多艺、思想深邃的灵魂,如何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所珍视的生命。漫画的画风相当写意,但又充满了力量。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没有一句台词,我也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当史怀哲面对重大抉择时,画面中的留白和阴影处理,营造出一种沉思和挣扎的氛围,让我能深刻地理解他内心的痛苦与坚定。这本书没有给我“顿悟”式的启示,但它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尊敬生命”的原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拉姆巴内”。它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是一本不同于我以往阅读过的任何传记漫画。它没有用煽情的手法去刻意渲染史怀哲的“伟大”,也没有刻意去神化他。相反,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笔触,记录下了史怀哲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挣扎与选择。我尤其欣赏漫画家在处理史怀哲思想转变过程中的细腻描绘。比如,他从一个备受瞩目的神学博士、钢琴家,转而决定学习医学,奔赴非洲,这个巨大的转变,漫画家并没有简单地交代过去,而是通过一些内心独白的场景,以及与朋友、家人的对话,来展现史怀哲内心的思索、犹豫,以及最终被一种更深沉的使命感所驱使的坚定。这些细节的处理,让史怀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个有着真实情感和困惑的人。画风上,我注意到作者在不同时期运用了不同的笔触和色彩。早期在欧洲的场景,色彩相对明亮、温暖,笔触也更加精细;而当他来到非洲,画面色彩则变得浓烈、粗犷,有时甚至带点压抑,以烘托出丛林的神秘与原始,以及史怀哲所面临的挑战。这种视觉上的变化,巧妙地呼应了史怀哲人生的重大转折,也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读这本书,我仿佛在跟随一个灵魂的轨迹,体验着他从迷茫到觉醒,从个人价值到服务人类的升华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