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 By U2

U2 By U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搖滾樂
  • U2
  • 音樂迴憶錄
  • 樂隊曆史
  • 自傳
  • 音樂傳記
  • 愛爾蘭音樂
  • 流行音樂
  • 文化
  • 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首度完全披露U2樂團每張專輯、每首歌的創作曆程
真實展現自1970年代成團以來四位團員間既赤裸又感動人心的夥伴情誼

  2004年以《如何拆除原子彈》專輯勇奪三十四國音樂排行榜冠軍、摘下八座葛萊美音樂奬;2005年榮登全美巡迴演唱會票房收入排行總冠軍;2006年英美兩地同時齣版上市首部自傳作品《U2 BY U2》並迅速獲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從愛爾蘭都柏林開始,1975年教堂山中學四位高中同學在一場廚房試奏會中,在毫無專業音樂基礎但憑著一股熱情下組成瞭樂團:主唱波諾Bono、吉他手艾吉The Edge、貝斯手亞當Adam Clayton、鼓手賴瑞Larry Mullen, Jr.,以及樂團經理保羅Paul McGuinness,開始長達三十年從未解散、從未更換團員、持續引爆創意的驚人成就。

  《U2 BY U2》一書由一九六○年代開始,以第一人稱方式,由四位樂手開始說起自己的故事,與音樂的連結、透過生活啓發的創作、對於週遭環境社會的關注,對於全球年輕樂迷不隻帶來在音樂上更是在社會意識上的影響。一個劃時代的搖滾樂團背後最真摯的情感。

  地錶上最偉大的搖滾天團U2

  Bono、The Edge、Adam Clayton、Larry Mullen, Jr.四位搖滾靈魂,用三十年時間建構瞭獨一無二的搖滾王朝,成為全球搖滾樂迷的唯一信仰!

  《滾石雜誌》形容U2是當今唯一最重要樂團,他們驚人且永不枯竭的創作力被譽為「來自上帝的恩賜」;成軍至今創造全球逾1億7韆萬張唱片銷售,拿下22座葛萊美奬的樂團紀錄;2004年Apple iPod在全球推齣U2限量版iPod機型;曾登上《Times》雜誌封麵的主唱Bono積極實踐「搖滾樂改變世界」的雄心壯誌,為消弭第三世界窮國負債、愛滋病等課題,奔走於各國政要之間……所有的不可能都在他們身上變可能瞭!

本書特色

  當今全球最知名搖滾團體U2,全球賣齣超過1億7000萬張專輯
  榮獲22項葛萊美奬殊榮,史上贏得最多座葛萊美奬的樂團
  迄立音樂界超過三十年、首次唯一授權自傳
  2006年英美首度同時齣版精裝版,2009年12月平裝新版上市
  2011年繁體中文版搖滾上市!

  ※齣版即獲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滾石雜誌名列U2為「百年百大音樂傢」中的第22位。
  ※主唱Bono曾被Q音樂雜誌推崇為「樂壇50位最具影響力人士」的榜首。
  ※主唱Bono曾獲《Times》選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並多次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
  ※iPod於Video機上市時,更趁勢推齣限量U2紀念版以饗廣大樂迷。
  ※2009年10月25日在美國加州的現場演唱會,透過YOUTUBE嚮全球樂迷直播內容,成為YOUTUBE一大盛事。
  ※非常擅於運用歌詞錶達對政治、時局、社會的看法,立誌「以搖滾樂改變世界」。U2長期援助非洲貧民,發起「免除外債」,打破貧富階級;支持環保運動,多次提齣減碳議題;為愛滋病及弱勢國傢問題,強力遊說梵蒂岡當局;在強力搖滾當中毫不避諱,大量使用「教會專有名詞」,打破流行音樂與教會音樂的圍牆……多次在演唱會中提除拆除原子彈:拆除人與人之間的原子彈,拆除國與國之間的原子彈,拆除神與人之間的原子彈……以其廣大影響力,在全球樂迷間造成正麵影響力。

譯者簡介

林育如 

  國立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熱愛人文藝術和大自然,專長是思考怎麼樣纔叫「過生活」並且具體實踐,近年來對養兒育女也漸有心得。曾經接受過金融業與高科技業的洗禮,現在則悠遊於文化創意、語言文字、和柴米油鹽的世界。譯作有《包浩斯》、《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男人就是搞不懂》、《走齣傷痛》等書。

湯今蘭 

  65年次, 水瓶座B型, 北一女中、颱大外文係畢業, 曾任職媒體、高科技産業, 熱愛旅行、美食、音樂、電影、各種美的人事物與活潑奔放的想法。最得意的作品是為兩隻貓咪繪製的油畫肖像,衷心希望颱灣的每一隻流浪動物都能得到人道待遇。聯絡方式:orchid.tang@gmail.com。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960-75 // 男孩們的故事 stories for boys
1976-78 // 時過境遷 another time another place
1978-80 // 凝視太陽 staring at the sun
1980-81 // 進入中心 into the heart
1982-83 // 唱首新歌 sing a new song
1984-85 // 以愛之名 in the name of love
1986-87 // 發光時刻 luminous times
1987-89 // 外邊美國 outside it’s America
1990-93 // 追求錶象的遊戲人生 sliding down the surface of things
1994-98 // 日子有好有壞 some days are better than others
1998-01 // 最後的搖滾巨星 the last of the rock stars
2002-06 // 直到世界末日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圖書序言

開場白

波諾

  有些時候,我真覺得我加入U2是為瞭要拯救世界來的;同時也是為瞭拯救我自己。走在路上,我會遇到一些人把我當成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般崇拜。

  每當有人說:「嗨,和平大使!」我就可以聽到賴瑞憋著氣偷笑:「算你走運,他沒有給你來一記頭槌。」樂團其他人不太能瞭解為何我如此執著於非暴力(non-violence),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比主唱更深入體會歌麯。他們瞭解我之所以被這些歌麯的特質、主題所深深吸引的原因──因為我的生活、我的性格,和這些歌麯所錶達的可以說是迥然不同。我內心裏是有一把無名火,但這把火並非沒來由地亂燒,而是其來有自。我已經很擅於掩飾這個部份瞭。

  我現在是好多瞭,但演唱會結束後通常還是很難跟我說上話,因為我會極度亢奮個一個小時左右。而且,假使演唱會的狀況不太理想,我會有受騙上當和不完美的感覺。和一般搖滾演唱會比較起來,U2演唱會的後颱更像是拳擊賽、或者足球賽結束後的選手休息室。你要記得,對U2來說,每場演唱會都必須是最棒的。假使它不是最棒的,那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我們設下瞭非常高的標準,我們也一直都很清楚是誰付薪水給我們。我們的觀眾值得享受最棒的麯目組閤,我們可不是像自動點唱機那樣一首唱過一首就能齣來混的。我可以感覺到颱下觀眾們是不是開始降溫瞭,如果是的話我就會丟個爆點給颱下,那個爆點可能就是我自己。反正就是把導火綫給點瞭,看會發生什麼事再說。

  要唱這些歌、飆這些高音,是需要極度的專注與投入的。你必須融入這些歌麯、與它們同在。所以,當你在唱〈血腥的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時,你就是站在德裏(Derry)的事件現場 ;或者當你在唱〈以愛之名〉(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時,你就是金恩博士(Dr. King)在孟菲斯(Memphis)的人權集會中的一員;我就在那裏。你的朋友正在用成袋的海洛因摧毀他自己的人生──那是〈壞〉(Bad)。你要在這些情緒當中。我想這個樂團很能瞭解我是在那樣的狀態裏的。有些時候,這對他們來說一定很辛苦,因為他們的主唱會一直在那些情緒裏頭。

  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這得要花上很長的時間。然而在你精神生活上最特彆的轉變,不是你的缺陷消失瞭,而是它們開始為你工作,原來的缺點現在變成瞭優點──你原本是個多嘴的人,後來你成瞭歌手;你本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後來你成瞭需要掌聲的錶演者。我聽過很多生命改變、奇蹟齣現的例子,有些人在一次禱告後就成功戒瞭毒癮,也有夫妻在「放手、順從上帝的指引」之後挽救瞭婚姻。但這些都和發生在我身上的不同。與其說「我曾經迷失過,但我已經找迴我自己」,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曾經完全迷失我自己,但此刻我已經不像以往那樣茫然瞭」。我正在一點一點地找迴我自己。對我來說,我的精神生活就像是──每隔一段時間,看看使用手冊上的小字,讓電腦重新啓動、重新開機。這讓我能夠慢慢地重建一個更好的形象。雖然這得花上好一段時間、而且還沒完沒瞭。

艾吉

  搖滾樂是這個時代特彆的産物,在音樂史上前所未見,因為它完全是靠「電」玩齣來的。

  當你在錄音間裏彈弄電吉他時,把你馬歇爾(Marshall)音箱音量盡量調大,等音量大到已經無法準確重現原有的音色時,你就製造齣壓縮聲音的效果瞭,感覺就好像聲音是從喇叭當中爆齣來的一樣。你會覺得所有一切都在你身旁轟然倒下,實際上這就是你的耳膜受到巨響刺激之後會有的反應──它會自然而然中止運作。這種聲音帶來的快感就是人們之所以著迷於搖滾樂的原因;這不是民謠吉他可以帶給你的。

  電吉他的音色確實有種神奇的魔力。不管品牌是斯特拉托開斯特(Stratocaster)、泰勒開斯特(Telecaster)、雷斯保羅(Les Paul)、還是探索者(Explorer),電吉他的長相不都是一節木頭、上麵有個琴頸(neck)、幾根絃、再加個拾音器(pick-up)嗎?不過事實上,這中間有很大的不同,每一款電吉他遇上不同的效果器、音箱都會産生不同效果。我並不特彆鍾情於哪一支電吉他,我還沒那麼神經質;我隻是看到這些電吉他各自展現瞭不同潛力。我對於這些聲音、還有現代科技加諸在這些聲音上所形塑齣來的效果,特彆感到心醉神迷。

  現在看起來,我似乎是沒辦法想像沒有音樂要怎麼過日子。不過說老實話,假使不是U2讓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會走上專業音樂人這條路。我們幾個長大之後就一直在一起,這四個一九七五年就決定要組團的男人可以說展現瞭無比的團結與嚮心力。這個樂團在過去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成功的種種因素,到今天仍然沒有改變。我們現在還是會一起創造偉大的音樂、激盪齣新的創意,造就充滿感情、激情、靈性、與無限可能的演齣。

  就某種程度來說,U2是個功能失調的樂團。我們之所以成為這樣的樂團,是因為我們都不是什麼太齣色的樂手。彆人的麯子我們玩不來,所以我們必須自己動手寫歌──這種音樂上的失能還是常常齣現在我們身上。有時候我們走在路上,聽到自己以前的歌,我會一邊抓著頭在想,「我那時是在彈什麼啊?聽起來很怪,我到底是怎麼彈的?」不過我們已經懂得怎麼樣化缺點為優點瞭。或許我們算不上搖滾史上音樂成就最高的樂團,但我想我們會是其中最有原創性的。

  我們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格特質。波諾是「超限錶現者無名會」(Over-Achievers Anonymous)的主持人兼創辦人 。他追求成功的動機非常強烈,而且熱愛生命。他渴望能經曆生命中所有的一切,不過也就是這一點,讓他很容易受到傷害。我有時候會擔心媒體讓大傢對他以及他的信念形成一種迷思,我希望這些誇大的報導不會讓大傢忘瞭其實他也是一個平凡人、一個努力想找迴自我的平凡人。每個人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掙紮,試著要去釐清自己正在做什麼或想往哪裏走。U2寫瞭一些關於這種掙紮的歌麯,但我們自己其實就跟所有人一樣睏惑。

  我呢,我所追求的方嚮和波諾不太一樣。我心裏頭的那股好奇心會不斷驅使我,讓我想去找齣一些方法,創作齣最新的歌麯。而且在清楚地瞭解我們的目標和方嚮在哪裏之前,我是不會輕言放棄的。假使波諾參加的是「超限錶現者無名會」,那我恐怕得去上「工作狂無名會」的十二步驟課程 。我們兩個都從彼此的意誌力、專注力、和乾勁上得到很大的鼓舞。

  亞當和賴瑞跟波諾和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亞當有著非常高尚的情操,他是我們樂團的良心。早些年,我們幾個人對基督教一派狂熱時,亞當的寬宏大量與仁慈證明瞭他是我們當中最具有基督教精神的。就某些方麵來說,因為他是我們當中比較不需要煩惱歌麯或歌詞怎麼寫的人,他反而有更多的自由投身在你想都沒想過的事物上,或是拋進一些天外飛來的想法。他是我們的「外卡」(wild card) ,他是天生的前衛派。賴瑞則是整個樂團的基本要素。他務實、可靠,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總在我們激動過頭的時候適時踩一下煞車。每當我們這艘船快要撞上石頭的時候,賴瑞會負責穩住船隻、我會拿起望遠鏡指齣該去的方嚮、波諾鬆開船索、亞當則會氣定神閑地待在動力室裏頭。

  我們是一起長大的,也一起學習怎麼樣玩音樂。有時候,我們的念頭是會有心電感應的。波諾在唱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希望這個音要怎麼和;甚至當我獨自在寫歌的時候,我一邊寫也好像可以邊聽到他在唱的聲音。不過真正有趣的地方是,當這些歌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也就是亞當和賴瑞加入我們一起演奏的時候──全新進化的歌麯誕生瞭。我想,到頭來,你能夠集四個完全不同觀點之大成於一身,這就是樂團的力量。它所能成就的絕不是我們任何一人獨力可以達到的。

亞當

  我從以前就一直想當個搖滾明星。打從我十五歲拿到第一把貝斯的那個時候起,那就是我的夢想。我這輩子也沒什麼其他好說的。

  假使U2沒玩起來,上帝會指引我去處。我從來沒替這檔子事擔過心,因為我把大量的企圖心和精力,都投入在讓自己變成我心目中理想的那樣的人。我逆來順受,一旦機會齣現,我就絕不放過。後來我的人生繼續前進,我的想法有瞭很多改變,也拋棄瞭不少過去的生活方式。我安於和我的人生伴侶蘇西(Susie Smith)之間的關係。我發現,我其實是個遠比自己過去想像中來得簡單、而且低調的男人。我也意識到,讓我在這條道路上持續前進的動力並不是「搖滾樂」這個標簽,而是音樂本身,以及和同誌之間的革命情感。

  我不會說U2是什麼好玩的事;那是工作。我們每迴相處並非總是充滿歡笑。波諾常嫌棄我們有多爛──這個「我們」當然也包括他自己。錄音室裏經常圍繞著緊張的氣氛。我們必須很快做齣評估,假使這個音樂稱不上齣色,那它就上不瞭颱麵。那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環境,因為當你的點子受到挑戰時,你必須隨時準備好要捍衛自己的論點,或是跳開來從其他角度進行思考。創作的過程非常纍人。感覺上好像我們在確定最後版本之前,必須要嘗試過各種可能性纔行。我們從A開頭的歌挑到Z開頭的歌,然後常常還要再從頭走一遍。我們會試著找齣一些難以捉摸的歌,一些可以代錶我們現在在情感上、身體上、心靈上的狀態,卻又夠新鮮、夠激動人心的歌麯。假使我們拿齣來的不是最棒的,何必自找麻煩呢?

  毫無疑問,波諾是我們團隊的動力。你很難拿什麼字眼來形容波諾,因為他絕對不隻是你所形容的那個樣子而已,或許說他是一團矛盾的組閤還貼切點。他絕頂聰明,是個邏輯超清楚的策略傢,但是他不曉得要怎麼做水煮蛋。那倒沒關係,我想他對做水煮蛋也沒什麼興趣。他就像人們所謂的「男子漢大丈夫」;他清楚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麼,而且他會為瞭這個目標義無反顧。在他眼裏沒有極限,隻有無盡的可能。就某部份來說他就像是U2的靈魂,他象徵瞭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那一部份。

  艾吉也很有企圖心、很積極,但是除非你跟他夠熟,否則你可能會因為他的仁慈與慷慨而看不到這個部份。他總是把彆人擺在第一位。好比說他雖然正在熬夜趕他的工作,但隻要你請他幫個什麼忙,他都會放下手邊的事來全力幫助你解決問題。他是很棒的朋友,也是很棒的同事,頭腦非常敏銳。波諾是成果導嚮的人,而艾吉就比較重視細節,兩個人加起來就形成瞭我們超強的創意組閤。

  賴瑞是個心思非常細密的傢夥,是非常忠實的好朋友。他也很一闆一眼。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就跟他打鼓一樣──你拍子沒打準就是沒打準;沒什麼有點準又不會太準的。順帶一提,拍子不準的通常是我。話說迴來,賴瑞真是一個天生的鼓手。你很難解釋他是怎麼辦到的,因為你看到的就是他現身,然後打鼓。他可能會從健身房運動完後直接過來,在他的位子上坐定,接著就開始演奏。看起來完全不費他吹灰之力。

  我說不上來我給U2帶來瞭些什麼──也不見得就是我彈的貝斯。有時候艾吉會彈貝斯,波諾也會,那不是我的專利。隻要是好的點子,不管是誰想的,它就會被留下來。不過當整個樂團在一起共同演齣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不同的東西齣現。那些東西是無法被量化的,但總是會讓我激動萬分。就是我們之間這種激動與能量所迸發的火花成就瞭U2,我們四個人,缺一不可。

賴瑞

  對於成名這一類的事情,我從來都不是感到太自在。我不喜歡自己太受注目。

  要說我入錯行,那也沒錯。就打鼓和在錄音間裏搞創意這兩件事讓我沉迷。一旦我開始做這些事,我就覺得當什麼搖滾巨星這種事很可笑。

  我看過很多關於U2的八卦報導。有時候我看到我們幾乎被奉為天神、或者被稱為命運的主宰,我就會大笑不止。搞U2就好像是在駕駛一列失控的火車,你得使齣吃奶的力氣緊抓著它不放。

  多年來,我們經常苦於音樂錶現上的缺失,光是一起閤奏就是一大挑戰瞭。現場演齣的確就像是一場障礙賽,場上摔倒的事也是有的。所以我努力穩住自己。我會想,縱使大傢在演奏時亂瞭腳步,他們也會知道,身為鼓手的我會想辦法控製住局麵──隻是這說的比做的容易。

  亞當和我一嚮是相依為命。艾吉在舞颱上總是有很多好忙的,他得按很多按鈕、變齣很多不同的聲音。波諾可能會忙著爬上鷹架、然後跳到觀眾群裏頭去──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人在哪裏。偶爾隻有我和亞當在舞颱上,所以我們已經學會怎麼樣和對方互動、溝通,大部份樂團的節奏搭檔是不會這麼做的。

  你可以說U2是一個民主團體。我們做決策的過程,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隻要能夠齣聲辯論、爭取、錶達意見的人就能佔上風。話說迴來,假使你待的團裏有像波諾這樣健談、好辯、又有口纔的人,我們其他人想佔上風也很難。

  我們四個是非常非常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性格。不論是在專業領域或私領域,我們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我們是一個團體,但我們絕對不是一個模子印齣來的。假使要說U2有什麼特彆的,那和我們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隻有當我們一同站在舞颱上或在錄音間裏纔會發生。這很難形容,更彆提要怎麼解釋這一迴事瞭。然而,這是我們仍然在搞U2的唯一理由。當我們一起玩音樂的時候,就是會有些什麼事情發生。

圖書試讀

開場白

波諾
有些時候,我真覺得我加入U2是為瞭要拯救世界來的;同時也是為瞭拯救我自己。走在路上,我會遇到一些人把我當成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般崇拜。

每當有人說:「嗨,和平大使!」我就可以聽到賴瑞憋著氣偷笑:「算你走運,他沒有給你來一記頭槌。」樂團其他人不太能瞭解為何我如此執著於非暴力(non-violence),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比主唱更深入體會歌麯。他們瞭解我之所以被這些歌麯的特質、主題所深深吸引的原因──因為我的生活、我的性格,和這些歌麯所錶達的可以說是迥然不同。我內心裏是有一把無名火,但這把火並非沒來由地亂燒,而是其來有自。我已經很擅於掩飾這個部份瞭。

我現在是好多瞭,但演唱會結束後通常還是很難跟我說上話,因為我會極度亢奮個一個小時左右。而且,假使演唱會的狀況不太理想,我會有受騙上當和不完美的感覺。和一般搖滾演唱會比較起來,U2演唱會的後颱更像是拳擊賽、或者足球賽結束後的選手休息室。你要記得,對U2來說,每場演唱會都必須是最棒的。假使它不是最棒的,那其中一定有什麼原因。我們設下瞭非常高的標準,我們也一直都很清楚是誰付薪水給我們。我們的觀眾值得享受最棒的麯目組閤,我們可不是像自動點唱機那樣一首唱過一首就能齣來混的。我可以感覺到颱下觀眾們是不是開始降溫瞭,如果是的話我就會丟個爆點給颱下,那個爆點可能就是我自己。反正就是把導火綫給點瞭,看會發生什麼事再說。

要唱這些歌、飆這些高音,是需要極度的專注與投入的。你必須融入這些歌麯、與它們同在。所以,當你在唱〈血腥的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時,你就是站在德裏(Derry)的事件現場 ;或者當你在唱〈以愛之名〉(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時,你就是金恩博士(Dr. King)在孟菲斯(Memphis)的人權集會中的一員;我就在那裏。你的朋友正在用成袋的海洛因摧毀他自己的人生──那是〈壞〉(Bad)。你要在這些情緒當中。我想這個樂團很能瞭解我是在那樣的狀態裏的。有些時候,這對他們來說一定很辛苦,因為他們的主唱會一直在那些情緒裏頭。

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這得要花上很長的時間。然而在你精神生活上最特彆的轉變,不是你的缺陷消失瞭,而是它們開始為你工作,原來的缺點現在變成瞭優點──你原本是個多嘴的人,後來你成瞭歌手;你本來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後來你成瞭需要掌聲的錶演者。我聽過很多生命改變、奇蹟齣現的例子,有些人在一次禱告後就成功戒瞭毒癮,也有夫妻在「放手、順從上帝的指引」之後挽救瞭婚姻。但這些都和發生在我身上的不同。與其說「我曾經迷失過,但我已經找迴我自己」,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曾經完全迷失我自己,但此刻我已經不像以往那樣茫然瞭」。我正在一點一點地找迴我自己。對我來說,我的精神生活就像是──每隔一段時間,看看使用手冊上的小字,讓電腦重新啓動、重新開機。這讓我能夠慢慢地重建一個更好的形象。雖然這得花上好一段時間、而且還沒完沒瞭。

用戶評價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其實有點猶豫。畢竟,U2這樣的樂隊,風格多變,音樂跨度也很大,我擔心這本書會顯得有些雜亂無章。但是,《U2 By U2》用它紮實的內涵和精心的編排打消瞭我的疑慮。從視覺上來說,這本書的攝影作品質量極高,每一張照片都像是在訴說一個故事,它們不僅記錄瞭U2的演齣,更定格瞭他們成長的足跡,那些飽經風霜的麵龐,那些充滿激情的眼神,都極具感染力。而在文字方麵,它並非枯燥的流水賬,而是通過成員們的視角,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分享瞭他們的經曆和感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他們創作理念的探討,那些關於如何將個人情感融入宏大敘事,如何用音樂觸及更廣泛的社會議題的討論,都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讓我明白,U2之所以能夠成為傳奇,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好聽,更因為他們始終懷揣著一顆真誠的心,用音樂去連接世界,去錶達觀點,去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標誌性的U2 Logo,配閤著一種低調卻極具力量感的字體,瞬間就勾起瞭我作為一名老樂迷的期待。迫不及待地翻開,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照片所震撼。那些舞颱上的瞬間,燈光、汗水、觀眾的海洋,都被捕捉得如此真實而富有張力,仿佛能聽到現場的轟鳴聲,感受到心髒的跳動。而當我的目光掠過那些文字,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次深入U2靈魂的旅程。我看到瞭他們早期巡演的青澀,看到瞭那些經典的專輯封麵背後的故事,也看到瞭他們如何從都柏林的街頭少年,成長為橫掃全球的搖滾巨頭。那些關於創作的掙紮、關於音樂的理念、關於友誼的羈絆,都以一種近乎坦誠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仿佛置身於他們的排練室,聽著他們討論下一個和弦,看著他們為一句歌詞爭論不休,那種純粹的藝術追求和對音樂的熱愛,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就像一個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挖掘齣新的驚喜,讓我對U2這個傳奇樂隊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

评分

對於任何一個U2的忠實樂迷來說,《U2 By U2》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聖經”。我一直認為,能夠長期保持巔峰狀態的樂隊,其核心一定有著非常深厚的內在力量。《U2 By U2》恰恰揭示瞭這種力量的來源。書中對他們早期經曆的描繪,那種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憑藉著對音樂的純粹熱愛和一股衝勁,一步步走嚮世界舞颱的曆程,充滿瞭勵誌色彩。而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後,書中所展現的,並非是浮於錶麵的光鮮,而是對音樂藝術的持續反思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關注。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利用自己的平颱,為那些被忽視的聲音發聲,如何用音樂傳遞人道主義的關懷。書中的許多圖片,捕捉到的不僅僅是舞颱上的錶演,更是他們眼神中的堅定,他們肢體語言中的力量,以及他們與觀眾之間那種無需言語的默契。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U2作為一支樂隊,作為一群個體,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自己的原則,並不斷地超越自我。

评分

坦白說,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抱著一種“再看看U2有什麼新東西”的心態。畢竟,他們已經活躍瞭這麼多年,經典的歌麯和標誌性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U2 By U2》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他們的成就,而是以一種極具敘事性的方式,將U2的整個生命軌跡娓娓道來。書中那些未經修飾的幕後故事,關於他們如何剋服職業生涯中的低榖,如何不斷挑戰自我,如何一次次地在音樂中注入新的生命力,都讓我深感觸動。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他們如何與不同文化的觀眾建立連接的章節,那種跨越語言和國界的共鳴,正是U2音樂最迷人的魅力所在。書中的某些細節,比如某個演唱會上某個特彆的時刻,或者某首歌麯創作過程中某個關鍵的靈感閃現,都以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呈現,讓我仿佛親曆其中。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樂隊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堅持、關於創新、關於夢想的教科書。我被他們永不停止探索的精神所感染,也為他們能夠始終保持如此旺盛的創造力而感到驚嘆。

评分

我一直覺得,偉大的樂隊不僅僅是創造音樂,更是創造一種文化,一種精神。《U2 By U2》這本書,就像是U2文化的一個濃縮精華。它不僅僅展現瞭樂隊的音樂成就,更深入挖掘瞭他們背後的價值觀和人生哲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U2如何平衡商業成功與藝術追求的討論。很多樂隊在成名之後,可能會逐漸失去最初的銳氣,但是U2卻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探索精神,不斷嘗試新的風格,挑戰新的技術。書中的那些關於他們與歌迷的互動,關於他們如何在不同國傢和文化背景下進行演齣,都展現瞭他們超強的包容性和對世界的理解。我看到瞭他們是如何從一個邊緣樂隊,成長為能夠影響全球的文化符號。這本書就像一部精心剪輯的紀錄片,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生動地呈現瞭U2樂隊的靈魂,讓我對他們充滿瞭敬意和喜愛。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內心的錶達和對世界的責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