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軍福剋.沃夫Fw190A/F/G 模型製作入門

德國空軍福剋.沃夫Fw190A/F/G 模型製作入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模型製作
  • 福剋·沃夫Fw190
  • 德國空軍
  • 二戰
  • 航空模型
  • 曆史軍事
  • 模型入門
  • 塑料模型
  • 塗裝技巧
  • 模型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10夜間戰鬥機大隊第1中隊、京特.米蓋上級士官長、威諾亨、1944年福剋.沃夫Fw190A-8/R11 「海王星」Focke-Wulf Fw190A-8/R11 “Neptun”1./NJGr.10, Fhj. Ofw. Gunther Migge, Werneuchen, 1944

  ■Eduard 1/48 福剋.沃夫Fw190A夜間戰鬥機型(貨號1144)

  ■製作、撰文:久保憲之「模型工房A-Z」

  ■Eduard 1/48 Focke-Wulf Fw190A Nachtjager Luftwaffe Nightfhghter Legend

  ■Modeled & Text by NORIYUKI KUBO(前言)搭載雷達的夜間戰鬥機型1944年,為瞭抵禦盟軍的夜間轟炸,並且和高速又難以攔截的英國空軍蚊式夜間戰鬥機一較高下,Fw190A開發齣瞭搭載雷達的夜戰機型。A-8/R11型搭載有敵機追蹤用FuG218 III J 「海王星」雷達係統,主翼上加裝瞭八木天綫。為瞭便於在夜間戰鬥,散熱排氣口上方還裝瞭防眩擋闆,機首的13mm機槍則加裝瞭消焰防火帽。NJGr.10是以JG300的下級單位投入實戰實驗,最多曾投入35架戰機,一開始取得瞭不錯的戰果。但是,單座戰鬥機要同時兼顧空戰和操作雷達,實在分身乏術,所以逐漸被淘汰,夜間攔截的任務則是轉移給瞭Bf110、Ju88等搭載有雷達操作員的多座戰鬥機。

  ■關於這盒套件這次製作的套件是一盒兩架的限量版『1/48 福剋.沃夫Fw190A 夜間戰鬥機型』,零件總數約400個,可以從夜戰式樣的A-5、A-6、A-7、A-8型之中挑齣兩款(2架)來製作。盒中包含瞭新開模的零件、蝕刻片製成的防眩擋闆及FuG218、FuG217、儀錶闆雷達螢幕觀測窗等,在盡可能追求細節正確的前提下,推齣令玩傢滿意的夜戰型産品。此外,套件中還附贈瞭JG300的「野豬隊徽」的彆針,真是非常豪華且充滿誠意。這次要使用這盒套件,製作齣主翼上加裝瞭八木天綫的A-8/R11型。組裝說明書裏詳細列舉齣瞭不同機型的差異及應該使用哪一款零件,所以製作過程中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再下手。

作者簡介

鹽飽昌嗣

  日本藝文社編輯部成員,專門齣版模型、動物、汽車等生活彩色用書。

聚焦空戰史詩:二戰軸心國與同盟國頂級戰鬥機編年史 書籍名稱: 聚焦空戰史詩:二戰軸心國與同盟國頂級戰鬥機編年史 書籍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誌第三帝國空軍(Luftwaffe)及其主要對手——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英國皇傢空軍(RAF)所使用的最具代錶性和決定性作用的戰鬥機的綜閤性研究著作。它並非聚焦於某一個特定型號的製作指導,而是以宏大的曆史敘事和嚴謹的技術分析為骨架,構建起一幅波瀾壯闊的空中戰爭畫捲。 本書旨在為航空曆史愛好者、軍事模型製作者(特彆是那些對背景知識有更高要求的資深玩傢)以及對空戰技術演變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充滿細節的知識庫。我們跨越瞭歐洲戰場、地中海戰場乃至太平洋戰場的不同階段,係統梳理瞭從戰爭初期到終結,雙方尖端機型從概念到實戰的完整曆程。 第一部分:軸心國的空中力量基石與演進(The Backbone of the Luftwaffe) 本部分將重點剖析二戰中德國空軍賴以支撐其初期閃電戰和後期防禦戰役的核心戰鬥機群。我們不會詳細介紹某一特定批次的Fw190的塗裝或發動機細節,而是將目光投嚮其“族譜”的源頭、競爭者以及對整個空軍戰略的影響。 一、梅塞施密特:空中優勢的奠基者 Bf109係列的曆史地位與技術瓶頸: 詳細分析Bf109從E型到K型的技術迭代路徑。重點探討其早期在英國上空展現齣的優越俯衝性能和高空性能,如何因戴姆勒-奔馳發動機的功率限製與英美新機型的競爭中逐漸顯露疲態。對Bf109在不同戰區(如北非、東綫)的任務適應性進行對比分析。 鮮為人知的改型與項目: 探討Bf109後期齣現的重型化嘗試,如引入更高推力的DB 605係列發動機後的性能飛躍,以及針對特定截擊任務的改進方案。 二、多用途的挑戰者——橫跨戰綫的結構 Focke-Wulf的戰略定位: 本部分將討論Fw190項目啓動的背景,即需要一款能夠彌補Bf109在高空持續機動性和火力上的不足的機型。 早期A/F/G型的定位差異: 深入解析Fw190A係列作為主力格鬥機型的設計哲學,F型在對地支援(Schlachtflugzeug)中的角色轉變,以及G型為承擔遠程護航和對轟炸機群的“胖子殺手”任務所進行的結構強化與火力配置(如大量重型航炮的掛載需求)。我們將側重於討論這些變型機在任務定義和結構應力上的權衡,而非具體的製作工藝。 液冷發動機的嘗試與失敗(Ta152的陰影): 簡要迴顧Fw190係列嚮更高速、更高海拔發展的嘗試(如Ta183的影子),並分析采用液冷發動機(如Fw190 D型)對機身氣動布局帶來的影響,及其在戰術應用上的局限性。 三、防禦與攔截:德國的重型戰鬥機探索 對Me262噴氣式戰鬥機的技術突破、戰術應用延遲及其對盟軍轟炸機編隊構成的巨大威脅進行深入報道。 剖析He162噴氣式教練機/截擊機項目的倉促與絕望,以及Do335的“推拉”布局在高速飛行中展現齣的空氣動力學創新與機械復雜性。 第二部分:盟軍的工業奇跡與空中統治(The Allied Supremacy) 本部分將轉而審視英美兩國在工業生産能力和技術理念上的飛躍,如何最終確立瞭對第三帝國空軍的空中優勢。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以“量産性”和“多用途性”著稱的機型。 一、英國皇傢空軍的空中韌性 “噴火”(Spitfire)的生命力與進化: 分析“噴火”係列從Mk.I到Mk.XIV乃至最終型號的“萬能機身”設計哲學。重點探討其對橢圓形機翼空氣動力學特性的維護,以及為適應高空作戰,從“B”型翼到“C”型和“E”型翼的演變,使其能夠有效搭載更大口徑的航炮和火箭彈。 “颱風/暴風”(Typhoon/Tempest)的力量投射: 探討霍剋公司如何通過更強大的“火神”(Sabre)發動機,打造齣低空高速的地麵攻擊平颱(Typhoon)和中高空攔截的終極螺鏇槳戰鬥機(Tempest V/II)。分析其對地導彈和火箭發射係統的引入,如何徹底改變瞭對地麵目標的作戰方式。 二、美國陸航的標準化與火力優勢 P-51“野馬”的跨越式成功: 深入剖析P-51係列,特彆是P-51D型,如何憑藉其高效的納賽爾(Laminar Flow)翼型設計和梅賽德斯-戴姆勒(Packard V-1650)發動機,成為二戰後期戰略轟炸機最可靠的護航力量。重點分析其航程優勢對西綫戰局的影響,以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錶現差異。 中型戰鬥機對重型轟炸機的挑戰: 對P-47“雷電”進行專題分析。探討其“大水桶”式設計理念帶來的抗損性和強悍的低空爆發力,以及其作為“空中坦剋”在對地任務中對發動機和機體強度的苛刻要求。 太平洋戰場上的特化機型: 簡要對比P-38“閃電”的雙引擎、雙尾撐布局在遠洋作戰中的優勢與劣勢,及其在截擊零式(Zero)和針對轟炸機群護航中的獨特戰術地位。 第三部分:技術對比、戰術應用與曆史影響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超越對單一機型的介紹,轉嚮對這些空中巨獸在實際作戰環境下的性能平衡點的分析。 爬升率與持續轉彎的哲學之爭: 對Bf109、Fw190、P-51、Spitfire在不同高度的瞬時能量管理和持續能量保持能力進行深入的模型化對比(數據基於曆史飛行日誌與性能報告),探討為什麼沒有一款飛機在所有參數上都占據絕對優勢。 火力的演變與殺傷效率: 分析機炮口徑的升級(從7.92毫米到20毫米、30毫米),以及機載電子設備(如雷達、無綫電定嚮儀)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的作用,如何影響瞭戰鬥的勝負。 工業生産與戰術適應的反饋循環: 探討盟軍以快速迭代和標準化的生産方式,如何壓倒瞭軸心國在設計上追求的極緻性能與復雜性,最終決定瞭製空權歸屬的宏大曆史趨勢。 本書通過詳實的資料、跨越國界的對比,為讀者提供瞭一部宏大而精微的二戰戰鬥機發展史,解析瞭每一款決定性機型背後的技術決策、戰略需求及其在人類空中戰爭史上留下的不朽印記。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是一個對戰史和模型製作都充滿熱情的人,Fw190這款戰機在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購買瞭這本書,並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當我看到書中對Fw190不同型號的性能特點以及在戰爭中的戰術運用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時,我深感振奮。這不僅僅是一本模型製作指南,更是一本關於Fw190曆史的百科全書。書中對於不同型號Fw190的機身結構、動力係統、武器配置等方麵的對比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它們之間的演變和發展。例如,書中對Fw190A係列在對地攻擊和空戰中的錶現,以及Fw190F/G係列作為對地攻擊機的強化設計,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些背景知識對於我選擇閤適的模型套件,以及在製作過程中更加精準地還原其曆史原貌,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我相信,通過學習本書,我不僅能夠提升模型製作的技藝,更能加深對Fw190這款傳奇戰機的理解和喜愛。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剛入門的模型製作新手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對Fw190這款戰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指導,看著那些精美的模型作品,隻能望洋興嘆。拿到這本書後,我最先翻看的是基礎篇,書中用非常直觀易懂的方式講解瞭模型製作的基本工具、材料選擇以及一些核心的製作流程,比如如何處理模型的閤模綫、如何進行基礎的打磨和修補。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書中被講解得細緻入微,讓我這個新手也能輕鬆理解。特彆是關於膠水的使用、零件的固定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砂紙不同型號來達到不同的打磨效果,這些都被圖文並茂地展示齣來,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一位耐心且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身邊指導。我還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蝕刻片和細節件的安裝教程,這部分內容通常是新手最容易齣錯的地方,但本書的講解清晰明瞭,相信能夠幫助我避免不少彎路,順利地為我的Fw190模型增添更多精細的機械細節,讓它看起來更加逼真。

评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軍迷,我對各種經典戰機模型情有獨鍾,特彆是二戰時期那些英勇的空中利刃。最近,我入手瞭一本關於福剋-沃爾夫Fw190A/F/G模型製作的書籍,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初步的章節瀏覽,就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似乎不僅僅是簡單地教授製作技巧,更像是為模型愛好者打開瞭一扇通往Fw190世界的大門。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不同型號Fw190A/F/G的辨析,瞭解它們之間細微的結構差異以及在實戰中的不同應用,這對於我今後選擇製作哪種型號、如何還原其獨特之處至關重要。書中的圖紙和比例示意圖,我相信會成為我製作過程中的得力助手,讓復雜的機體結構變得一目瞭然。另外,書中對於塗裝和舊化細節的講解,也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重點。我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能夠突破自己以往在細節刻畫上的瓶頸,為我的Fw190模型增添更多真實感和曆史厚重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書中關於如何呈現Fw190標誌性的“黃臉”塗裝,以及如何通過精細的舊化處理,模擬齣戰場上飽經風霜的痕跡。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占據瞭一個重要位置,我堅信它將陪伴我度過許多充滿樂趣和收獲的模型製作時光,並且在未來的模型創作中,為我帶來新的靈感和突破。

评分

作為一名喜歡研究軍事史的愛好者,我對飛機模型的製作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真正動手去製作卻總是缺乏一個清晰的思路。這本書的齣現,在我看來,正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書中對Fw190各型號的結構特點的細緻梳理,包括翼展、長度、發動機類型以及武器配置的差異,都以清晰圖錶的形式呈現。這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細節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吸引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如何模擬Fw190標誌性的厚重裝甲以及其獨特的機頭造型的製作技巧感到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如何使用各種工具來塑造齣逼真的金屬質感?如何通過精細的打磨和填補,來還原Fw190堅固的機身?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此外,我對於書中可能涉及到的“黑科技”——例如,如何利用蝕刻片和樹脂零件來提升模型的細節錶現力,以及如何通過噴塗技巧來模擬齣機身在不同光照下的質感變化——也充滿瞭期待。這本書將帶領我一步步走進Fw190的世界,感受那個時代的工業魅力。

评分

作為一名擁有數年模型製作經驗的老玩傢,我對市麵上大多數的模型製作書籍都有所瞭解,它們往往側重於某一個特定的模型或者某個製作階段。而當我翻閱這本《德國空軍福剋·沃夫Fw190A/F/G 模型製作入門》時,我被其內容的多樣性和深度所吸引。雖然名為“入門”,但書中對於Fw190不同型號A、F、G的深入剖析,以及它們在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都讓我看到瞭作者在考證方麵的嚴謹態度。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機載武器和電子設備的詳細介紹,這部分內容往往是模型的點睛之筆,能夠極大地提升模型的觀賞性和真實感。書中對於如何根據曆史照片來還原這些細節的講解,以及如何利用各種模型配件來彌補套件的不足,相信會給我帶來很多啓發。此外,書中關於不同戰場環境下Fw190塗裝風格的探討,也讓我頗感興趣。無論是東綫寒冷氣候下的迷彩,還是西綫夏日陽光下的僞裝,每一種塗裝都承載著一段曆史,而本書的解讀,無疑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呈現這些色彩背後的故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