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思考颱灣的下一個世代
民國一百年,是個重要的裏程碑,意味著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傢已經走過一個世紀;也意味著雖然經曆過戰亂流離,中華文化的傳統價值和現代社會的多元自由,能夠和諧共融於颱灣社會中。
縱觀曆史的軸綫,我們不難發現,颱灣之所以能夠創造齣經濟與民主的驚人成就,是因為在過去有一些對的人,在對的時候、做瞭一些正確且關鍵的決定,因此奠定瞭國傢百年基業。
我們擁有華人社會中最豐富的民主經驗,也創造齣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正如許多趨勢觀察傢所說,颱灣最好的國防不是F16、幻象或拉法葉,而是我們的高科技産業;颱灣與大陸最好的屏障不是短短200多公裏的海峽,而是我們與先進國傢接軌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
如何用過去的基礎打造下一個世代的基業,是我們必須在此時此刻思考的議題。我們不是要預測,而是藉此機會認真思考:未來20年,颱灣應該往哪裏去?
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
因此,我們特彆針對多項受到國人關注的議題,分彆是國際、政治、經濟、娛樂、環保生態、科技、兩岸、教育、文化與藝術、休閑生活、社會,以及媒體共12項主題,由12位相關領域專傢學者擔任召集人,並邀請各個領域超過70位的意見領袖共同參與討論,希望在既有的基礎上提齣發展願景。
更重要的是,透過《遠見》雜誌的平颱,凝聚全民的共識和參與,齣版《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專書,描繪齣20年後國傢的願景與想像。相信,2030年,當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擁有一個更美好的颱灣時,大傢都能夠感激:那是因為在20年前曾有一群人在關鍵時刻,做瞭一些關鍵性的思索、討論與決定。
16兩岸
維持穩定 和平求雙贏 政大經濟係特聘教授 / 林祖嘉 18
文明領先纔有談判籌碼 南僑集團董事長 / 陳飛龍 30
未來二十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想像 專欄作傢 / 周奕成 32
整閤共創和平紅利 遠見雜誌創辦人 / 高希均 34
保持現狀靠立法 聯華電子榮譽事長 / 曹興誠 36
共同追求良製 而非一國兩製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 / 陳長文 38
40國際
掌握新局 順勢而起 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 / 硃雲漢 42
颱灣國際策略定位的反思 颱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 杜明翰 54
正麵迎嚮新世代與新興國傢崛起的時代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杜書伍56
在中美閤作關係成形下的颱灣定位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 林中斌 58
服務全球建立颱灣楔石地位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張安平 60
放眼國際找中美颱三角關係平衡點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 蘇起 62
64政治
讓民主政治從有到好 颱灣大學行政副校長 / 包宗和 66
派係轉型 選民決定 颱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 王業立 78
從體製根源做起終結政治亂象 政治評論傢 / 林濁水 80
釐清憲法架構尊重憲政體製 中央研究院院士 / 鬍佛 82
政黨政治的挑戰與機會 颱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 / 黃德福 84
落實地方分權引入公民社會 颱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長 / 趙永茂 86
88經濟
為下一世代留下豐沛資産 寶華綜閤經濟研究院長 / 梁國源 90
落實推動經濟戰略規劃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係教授 / 王鳳生 102
穩定政經和社會局勢 中央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 硃雲鵬 104
發展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市場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係教授 / 周行一 106
經濟成長果實全民共享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 彭信坤 108
建立穩健的財政和租稅製度 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係講座教授 / 曾巨威 110
因應趨勢調整産業結構 遠見雜誌總編輯 / 楊瑪利 112
114科技
佈建颱灣科技産業的新未來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 / 李鍾熙 116
積極發展生物醫學 國傢衛生研究院院長 / 伍焜玉 126
發展具颱灣特色的新興科技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 吳茂昆 128
成為東南亞環境保護先驅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 李傢維 130
智慧經濟引領科技 趨勢科技董事長 / 張明正 132
國防科技發展的未來 前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 龔傢政 134
136環保生態
從庶民生活談環保 生態作傢 / 劉剋襄 138
給颱灣多一點愛 颱大生物環境係統工程學係教授 / 張文亮 148
由環保生態談氣候變遷下的糧食問題 池上多力米公司董事長 / 梁正賢 150
追求環境的遠見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 陳曼麗 152
讓垃圾變礦源 小智研發公司總經理 / 黃謙智 154
156媒體
颱灣媒體的新定位與核心價值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執行長 / 王力行158
走齣網路時代的迷思 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 / 硃學恆 168
典範轉移 專業小英雄崛起 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 何榮幸 170
知識份子承擔媒體品質 大小創意齋有限公司創意長 / 姚仁祿 172
媒體政策決定媒體生態 卓越新聞奬基金會董事長 / 鬍元輝 174
數位媒體個人化將為主流趨勢 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 鄒開蓮 176
專業媒體將成為雙嚮傳播平颱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 鍾蔚文 178
180休閑與觀光
現在到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景 南村落暨北區國際光點計畫總監 / 韓良露 182
觀光新路活化在地文化 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 / 瀋方正 192
發展自然旅行 食尚玩傢發行人、旅行作傢 / 邱一新 194
珍惜每個小地方 打造幸福之島 溪底遙自然農法創始人 / 馮小非 196
以自由人文提升颱灣觀光旅遊價值 學學文創誌業副董事長 / 詹偉雄 198
共好為念 感質颱灣 The One異數宣言董事長 / 劉邦初 200
原民文化 旅行觀點新體驗 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係助理教授 / 蘇國垚 202
204教育
天生我纔必有用 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 吳靜吉 206
釜底抽薪改革社會價值觀 建築師 / 安鬱茜 218
教育改革不改不行 作傢 / 吳祥輝 220
科技對教育的啓示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研究員 / 周惠民 222
破除迷思勾勒未來的遠景 颱師大視覺設計學係研究講座教授 / 林磐聳 224
啓發教育是創意時代唯一的路 公益平颱基金會董事長 / 嚴長壽 226
228文化與藝術
創意美感之島 颱北藝術大學校長 / 硃宗慶 230
超越專業 朝整體文化麵嚮思考颱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係副教授 / 王俊傑242
立基傳統文化 創意纔有新生命 國光劇團導演 / 李小平 244
以華人心靈及生命皈依中心為齣路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 林榖芳 246
由內而外的生活美學 亞太文化創意産業協會秘書長 / 林鞦芳 248
品牌颱灣 鑽石颱灣 颱灣法國文化協會理事長 / 陳鬱秀 250
以文化藝術擁抱全世界 導演 / 鴻鴻 252
254社會
打造生活者的國度 東吳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 / 劉維公 256
個人的新生活價值觀 颱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 徐璐 266
從本土文化中尋找颱灣社會品牌內涵 奧美時尚首席創意長 / 許舜英 268
創造更多「我們」的可能 華陶窯執行長 / 陳育平 270
新城鄉美學運動打造新社會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代所長 / 龔書章 272
274娛樂
娛樂與科技整閤華語文創新「視」紀 金星娛樂總經理 / 王偉忠 276
不讓颱灣電影復興成泡影 影一製作所(股)公司監製 / 李烈 286
颱灣導演要拍什麼樣的電影? 翻滾吧男孩電影有限公司導演 / 林育賢 288
論科技對娛樂産業的影響 藝墨文化創意管理(股)公司執行董事 / 郭守正 290
走齣島國型思考 野火娛樂總經理 / 詹仁雄 292
颱灣娛樂産業的願景與策略 颱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係係主任 / 賴祥蔚 294
尋找下個周傑倫 颱灣當務之急 華研唱片總經理 / 何燕玲 296
導讀
讓可能與希望實現
總召集人.政大經濟係特聘教授 林祖嘉
「願景」與「希望」不同,我們需要構築的是「可能實現」的目標。在這本書中,我們選瞭十二個不同領域,邀請瞭七十六位有識之士,老中青壯齊聚一堂,談他們心中對二十年後颱灣的美好想像,並提齣可行的建議,希望藉由他們的集體智慧,能帶給大傢麵對未來的綫索及方嚮。
「願景」與「希望」不同,「希望」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比方有人會說:「我真希望我能迴到二十歲的年輕少年時。」,但是大傢都知道這種希望是不會實現的。但是,「願景」不同,願景不但是要預測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願景還有相當程度的主觀意識在內;也就是說,我們「主觀意願」未來的颱灣可能會長成什麼樣子。當然,這個「願景」也應該包含相當成分的可能性。
在這本書中我們要討論二十年後的颱灣願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二十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要預測二十年後的颱灣長得什麼樣子,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二十年前,有人能夠預測今天世界的麵貌嗎?有人能預測今天的網路世界嗎?有人能預測大陸經濟會這麼快的起來嗎?有人能預測今天的颱灣已經政黨輪替過瞭嗎?相信如果迴到二十年前,大傢可能都很難相信這些事情竟然都發生瞭。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針對國人有重要影響的幾個層麵,包括政治、國際、兩岸、經濟、環保、科技等方麵,分彆的加以說明我們認為二十年後的颱灣願景:
揚棄政治內耗 前途全民共決 追求公平社會
在國際關係方麵,未來颱灣應該要有更多的國際空間,這應該是每一個國人的共識。我們必需努力的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包括與其他國傢簽署自由貿易協議與其他重要的國際經貿組織。另外,我們也應該與其他重要國傢持續維持良好的政經關係。
在兩岸關係發展方麵,我們認為不論未來兩岸的發展如何,其過程必需是和平的、法治的,而且必需是以颱灣2300萬人的意見為準。我們希望兩岸在和平理性的競爭下,能夠互相尊重彼此的存在、充分發揮此的競爭優勢、達到互惠雙贏的目標。
在政治發展方麵,我們相信兩黨的競爭會繼續存在,而這是民主國傢應該有的最基本條件。但是,我們的願景是,在未來兩黨競爭過程是平和理性,而不是肢體衝突;兩黨競爭內容是以政策為主導,而不是意識型態為主導。
在經濟發展方麵,經濟成長與産業結構要同時兼顧,生態平衡、創造就業、維持所得分配平均與長期財政平衡,這些是都是經濟發展中必需兼顧的重要目標,因為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在改善國人的生活素質,同時經濟發展的果實必需要讓每一個國人所共享。
産官學全民攜手 打造美麗乾淨科技島
在科技發展方麵,科技一直都是帶動颱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政府應該協助科技與相關産業有更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我們希望二十年後的颱灣是一個科技島,科技與研發會成為産業與企業的最強項。
在環境保護方麵,生活、生態與生産必需同時保持均衡。産業結構應該朝節能環保方嚮發展,使能源産齣更是應該要達到最大效率與最低汙染與排放,因為美麗與乾淨傢園是每一個國人所追求的目標。
塑造生活者國度 發揚颱灣軟實力
在休閑與觀光方麵,將來的旅遊風潮將朝嚮生活體驗為主,未來颱灣必須要學習利用自身的文化、生活風格,讓颱灣文化成為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平颱。
在文化與藝術方麵,我們擁有自由開放、百花齊放的創作環境,未來二十年,如果颱灣可以繼續深化軟實力,把文化與藝術貫徹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颱灣這種極富創意美學的生活型態,將揚名於國際。
在教育方麵,未來二十年我們要持續追求實踐「天生我纔必有用」的理想。揚棄填鴨式教育,發掘每個孩子獨特的天賦來因材施教,發展劄根特色學校、技職教育。
在社會方麵,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我們希望能把颱灣塑造成「生活者國度」。每個人都能堅持生活理念,凝聚為嚮上、嚮善的力量,讓颱灣人都成為懂得創造力、關心公共事務的一群人。
用傳統價值、跨領域技術適應媒體新生態
在媒體發展方麵,因為數位科技的發達,我們正處於從古騰堡閤金活字印刷以來,變動最大且影響最深遠的時刻。未來媒體互動的功能將越來越強,換言之人人都有可能是媒體工作者,我們希望二十年後颱灣媒體除瞭能適應這樣的變化,還能維持住媒體守望、教育等傳統價值。
在娛樂方麵,颱灣嚮來是華人流行文化的重地,娛樂産業也是政府推動的「六大新興産業」中文化創意産業的主體。未來二十年若要更進一步發展,則必須同時注意國際化與在地化,並結閤新科技的發展,發展「整閤式」娛樂産業。
最後,「願景」是國人希望未來國傢的發展方嚮與結果,同時主觀上認為應該要能實現的。因此,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重視國人的願景,不論未來是那一個政黨執政,都應該以人民的願景做為長期施政的目標,讓人民的願景能夠真正的實現。
前言
隻是想替未來做一些什麼
總召集人.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副董事長 蔡詩萍
我們活在科技日新月異、潮流遞嬗飛快的現代社會,談二十年後的未來,是不是一件「想太多」的事情?雖說人,不能未蔔先知;但人,又怎能沒有夢想?在建國一百年的當下,我們願意用一種更謙虛、開放及認真的態度,來替我們的孩子多想一些什麼,寜願他們長大後笑我們「想太多」,也不要他們在二十年後怨我們遺忘瞭自己的責任!(編按)
遠眺2030,談颱灣願景,若不跟每個人自身的利益連結在一起,基本上,很容易淪為空談,變成唱高調。
乍聽之下,這樣講,立論似乎挺功利的,但即便功利,我們若是放長瞭眼光來看自身利益,那這樣的功利觀,也會趨嚮大是大非的功利,而非小鼻子小眼睛的功利。
這話怎講呢?不妨拿我自己做例子吧。
從一位父親與女兒說起
到2030年時,我已七十齣頭,不摺不扣銀發族瞭。屆時,我當然希望我所享受的老人福利,是不錯的。要達到這目標,勢必得有多方麵的配閤條件。政府財政必須健全,不然哪負擔得起一堆老人的種種生活照顧?財政要健全,稅製勢須公平而有效率。稅製應如何公平,又跟從現在起,直到未來,颱灣的納稅人對稅賦該如何公平且有效,能獲緻最起碼的共識,不然根本不可能。若要可能,則朝野政黨間、社會上的富人與一般民眾,不同階級之間,是否具共識,非常關鍵。
當然,政府財政健全與否、稅賦公平與否,一定跟經濟狀況呈正相關。於是,未來的經濟發展該依據怎樣的藍圖走,纔有下一世紀的盛世可言,則顯然又必須有魄力跨齣當前睏擾政府或民間的環保vs.經濟之糾結。
所以,光是談我自己迎嚮2030的個人願景,就已經可以看齣它與大環境的功利觀是何等之密切瞭。更彆說,若再提到我六歲女兒的未來福祉時,那就更是把個人所關切的利益,拿來與大時代、與大環境,緊緊掛在一起瞭。
我六歲的女兒,到2030年,年屆二十五,無論事業、婚姻、傢庭、工作等等個人發展福祉,無一不跟她爸媽此時一樣,既屬於個人生涯的抉擇,也與大環境能提供怎樣的條件和選項,牢不可分。她會不會過得比我這一代更幸福?她所遭遇的選擇機會,會更加公平嗎?她的時代,兩岸關係能否愈發和諧、更不必兵戈相嚮?啊,說起來,一堆令父母現在為她操煩的事,到瞭她成長負責的年代,是不是早都不成其為問題瞭呢?
彆讓下一代怨我們
也許,有人會嫌:操太多心瞭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嘛!
確實,從我們這一代自己走過的路來看,二十年前我們都無法預見此時此刻的變化瞭,又如何敢大膽為下一代,為二十年後說未來呢?
不操太多心,是對的,卻不等於不替未來的世代,幫忙思索一些發展的綫索。
就像我們麵對自己的時代時,同樣會思索、會檢討、會批判的狀況一樣:我們總會反思,上一代是為我們留下資産或負債?是為我們開創機會,還是揮霍瞭生機?是為我們奠定更上層樓的發展基礎,抑或,由於無為或無能,反而設下處處窒礙的死角?我們若願意這樣深思一下的話,恐怕就該設身處地認真想想,我們該為下一代思索怎樣的未來圖像,並在這思索過程中,先期解決、剋服一些我們可以做的工作,好讓未來的世代不至於抱怨上一代什麼都沒做!
於是,當我們在思慮2030年時,颱灣該有如何的願景時,我們,此時此刻,能夠發聲,能夠提供想法,乃至於,能夠為下一代「做一些什麼」的我們,無論是老壯年、青中年,在構思那些未來世代要去承受的願景時,我們心中的scenario無疑必須夠開放,我們的心態無疑應該更謙虛,我們設想齣的藍圖,當然要保留在未來足以被修改、被批判,乃至於被揚棄的可能性。否則,我們的願景思索,就不免霸道,不免傲慢瞭。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核心的時代議題。我想到一個有趣的比喻,不就像西方流行音樂史一樣嗎?無論鄉村歌麯、爵士、搖滾樂,或重新以RAP、以Hip-Hop復齣的R&B,每一時代,都有引領風騷的流行主鏇律,一旦流行過瞭,卻並不消失,而是深植為老世代心中的記憶,而與新世代的主流並存為多元的音樂文化。上一世代何曾能預見下一世代會風靡怎樣的音樂呢?新世代則是在學習上一世代正夯的音樂典範之後,纔逐漸形成自己的音樂風格。老世代與新世代,不同世代之間,就是透過這樣的典範傳遞、典範顛覆,形成瞭世代的傳承與對話,形成瞭音樂,乃至於各種文化的曆史。
以謙虛、開放扛起我們的責任
很多領域裏的領導者,都會坦承他們自己年少時,心中自有偶像與典範。正是這些偶像與典範,促成他們踏上日後構成個人美好時光的領域。前人纍積的經驗,前人思維的劇本,都是後人成長要超越的基礎與障礙。
思索2030,颱灣該有如何的願景,至少我是這樣自我期許的,我們隻是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盡本分的去思索,但絕不自以為是。
心態上,我們隻是盡力,盡自己這一代的本分;理智上,我們瞭解自己思索的極限,不會妄以為瞭解一切、掌握一切;我們應該告訴未來世代,我們如何透過自己所承繼的過往、所經曆的過往,所努力經營的此刻,去替我們所摯愛的孩子的未來,擬齣一張張我們認為可以試探的劇本。我們很清楚,這不是按圖索驥的藏寶圖,隻是等待超越、等待修改、等待揚棄的劇本,一旦未來的孩子,夠成熟瞭,他們自會對這些劇本做齣自己時代的選擇。我們隻不過試著,讓他們記得到2030年時,迴首二十年前,那一群中壯青世代,是怎樣認真而謙虛的在思索,他們並未忘記自己該扛起的責任。
我多麼希望我的女兒,會在她青少年、青年階段開始去理解個人際遇與社會條件之間的關聯性時,能讀到這一本她老爸亦曾參與的《願景2030》,她或許會調侃、會批評、會部分欣賞,會部分不以為然,但無所謂,她隻要能體會,她老爸跟許多老世代是很認真的想為她與她的時代做一些什麼,而這,她能理解,也就夠瞭。
收到,這就為您撰寫以颱灣讀者口吻、不包含書本內容的五段風格各異的圖書評價。 這本書的書名《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一聽就很有力量,感覺像是一份關於我們國傢未來的藍圖。我一直對颱灣未來的發展感到既期待又有點憂慮,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跟上世界的腳步,抓住新的機遇。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全球局勢復雜多變的今天,對於“2030”這個時間節點,我總會忍不住去思考:我們的産業會轉型成什麼樣子?下一代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就業前景?教育體係又該如何調整纔能培養齣真正具備競爭力的人纔?這本書會不會探討這些我內心深處一直關心的問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讓我們這些普通民眾也能理解,並且找到自己在未來發展中的位置。有時看新聞,總是充斥著各種聲音,讓人感到迷茫,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振奮人心的視角,一種腳踏實地的方嚮,那我一定會非常感興趣。我想知道,它會不會提到我們颱灣在國際上的定位,如何在新時代下繼續發光發熱,甚至引領某些領域的發展。畢竟,颱灣人的韌性和創造力是世界有目共睹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將這些特質融入對未來的描繪中,讓我們感到自豪,也更有信心去麵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评分我一直對颱灣的文化創新和在地特色非常著迷,覺得我們這塊土地有太多獨特的故事可以被講述,有太多隱藏的寶藏等待被發掘。《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的書名讓我産生瞭一種聯想,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探討“文化復興”或“創意産業”的發展?在國際化浪潮中,如何保持我們獨特的文化身份,同時又能融入全球視野,這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我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颱灣在藝術、設計、音樂、電影等領域的新興力量,或者是一些能夠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巧妙結閤的成功案例。如果它能像一本“文化地圖”一樣,引導我們去發現更多令人驚喜的颱灣之美,並且暢想未來文化産業的可能性,那對我來說將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傳遞一種信息:我們的文化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並且有能力在2030年乃至更遠的未來,在全球舞颱上綻放獨特的光芒。
评分坦白說,我當初是因為書名《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裏“擁抱夢想”這幾個字纔被吸引的。我一直是個很喜歡做夢、也喜歡追求夢想的人,雖然有時候會跌倒,但那種不放棄的精神是我非常珍視的。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實現個人夢想”的章節。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夢想好像變成瞭一種奢侈品。這本書能不能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在追求生活的同時,也能找到實現內心渴望的路徑?我期待它能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熱情所在,鼓勵我們勇敢地去嘗試、去創造。是不是有關於如何剋服恐懼、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堅持不懈的故事?如果它能像一位人生導師一樣,給我一些關於夢想實現的“錦囊妙計”,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太大瞭。畢竟,每個人心裏都藏著一個不願醒來的夢,如果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點燃它的火種,那該多好啊。
评分我個人對颱灣在環境永續議題上的發展非常關注,尤其是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是我們這個世代不能迴避的責任。所以,當看到《願景2030:擁抱未來》這個書名時,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探討關於“綠色經濟”或“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內容。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傢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地球。書中有沒有提到颱灣在發展再生能源方麵的潛力?或者是在減少碳排放、推廣循環經濟方麵的創新舉措?我希望它能呈現一個充滿希望的綠色未來圖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討論上。更重要的是,它有沒有提齣一些具體的行動方案,能夠讓我們這些普通民眾參與進來,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比如,如何改變我們的消費習慣,如何支持那些緻力於環保的企業,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一個真正麵嚮未來的願景,一定是與我們的生態環境緊密相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我們帶來啓發和鼓舞。
评分最近剛好讀完一本讓我腦洞大開的書,它叫做《願景2030:擁抱夢想、迎嚮未來》。雖然書名聽起來很宏大,但讀起來卻意外地接地氣,沒有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我尤其喜歡其中一個關於“跨世代共融”的章節。在颱灣,我們確實麵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的雙重挑戰,不同世代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常常會因為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的差異而産生隔閡。這本書提齣的那些關於如何促進不同年齡層社群交流、如何讓長輩的智慧和年輕人的活力相互碰撞的觀點,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一個社會如果能夠有效地彌閤代溝,將不同世代的優勢結閤起來,那將是多麼強大的能量。它不隻是說說而已,還提供瞭一些很具體的案例和建議,比如如何設計社區活動,如何鼓勵跨代學習,甚至是如何調整工作模式來適應不同年齡段的需求。讀完這部分,我開始反思自己和傢人、朋友的相處模式,也開始對未來社會的和諧發展有瞭更深的期許。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未來”,更是關於“我們如何活在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