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讓人流乾紅淚的曆史情感小說。從人們遺忘之處著手,以柔福帝姬的故事為綫索,全麵地展現瞭那個苦難年代裏,一群羊一般的柔弱女子為瞭自身尊嚴所撐持、所搏擊的曆史。
《柔福帝姬》是這兩年紅遍網路的曆史情感小說,此小說連載時,在中國當地天涯等網路社區有著上韆萬點擊率的超高人氣。
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根據宋朝真假公主柔福帝姬的曆史疑案展開想像,以北宋靖康年間二帝被擄至金為背景,描述瞭一個亡國公主的一生,藉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這樣一位身份特殊的女人,關照國難傢仇對女性身心的摧殘和撕裂,以細膩的筆觸譜寫瞭湮沒在破碎山河間的一闋悲歌,頗能引人深思。
趙構麵對舉手投足莫不誘惑自己,卻又屢次冒犯自己的柔福,在極端矛盾的心態下將柔福嫁給永州防禦使高世榮。高世榮深愛柔福,柔福卻始終對他冷漠不接受他,而高世榮也在極端苦悶之下與侍女喜兒有瞭私情,不料卻被柔福發現……
無法生育的趙構收養瞭兩個六歲的皇子,其中之一替他用柔福的名字命名為趙瑗。婚後的柔福不愛駙馬,對趙構若即若離,與妃嬪們針鋒相對,卻真心憐愛趙構的養子趙瑗,而原來性情孤僻的趙瑗也對她無比親近。
紹興八年,金國陳王完顔宗雋赴南宋臨安與趙構議事,特彆提齣要見柔福帝姬,但柔福拒而不見,完顔宗雋鍥而不捨地堅持,柔福最後纔勉強與他遠遠相望一眼。在趙構追問下,完顔宗雋嚮他隱約談及瞭柔福在金國的經曆……
作者簡介
米蘭Lady
就是一個寫字的女子,喜歡與米蘭有關的事物:米蘭城,AC米蘭,那種叫米蘭的花和這個筆名「米蘭」。
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卻找瞭個背叛師門的工作。白天麵對新聞稿,晚上狂翻故紙堆,最愛的終究還是中國曆史與文化。
曾經有過許多心願,大多沒有完全實現,如今隻希望……茅屋數問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推薦序 造塔成焰為哪般? ◎劉心武
自 序 最珍貴的孩子
第六章 駙馬高世榮‧碩人其頎
第七章 駙馬高世榮‧蒹葭蒼蒼
第八章 陳王宗雋‧雪來香異
第九章 完顔宗雋‧雁斷山南
第十章 完顔宗雋‧鬍沙春淺
第十一章 完顔宗雋‧玉壺冰清
自序
最珍貴的孩子
我是不太喜歡給自己的小說作序的,連載時感觸雖多,一旦寫完便沉默瞭,那些創作之艱辛,筆下的甘苦,韆頭萬緒,已是欲說還休,不如封緘於心底。而且,也覺得沒必要把寫作意圖、創作過程及角色分析一一道來,我希望讀者直接看書,體會書中世態人情,得齣自己的感想,作者說得多瞭,反而影響讀者對小說內容純粹的個人理解。
《柔福帝姬》齣至第三版,編輯反覆盛情相邀,希望我自作一篇序言,也有讀者留言請我就此說幾句,斟酌再三,終於還是提筆寫下瞭這篇文章。二○○三年我開始在網上連載這小說,至今已事隔八年。
柔福帝姬的故事我中學時已通過曆史書籍知曉大概脈絡,當時便想寫一個關於她的中篇,但起初構思簡單,僅僅想錶達一個單純小公主因傢國變故而真假莫辨的離奇經曆,因種種原因沒立即動筆,沒想到我最後會是以數十萬字的篇幅來完成這部小說,耗盡我前後兩年挑燈夜戰的滴滴心血,而最終呈現在我麵前的《柔福帝姬》已與年少時的構想大相逕庭,就像書中描寫的那些角色,模樣在跌宕的命運中不斷變化。「若不是幾年來與你朝夕相處,我必也不會認為你還是曾經的你」,書中嬰茀這樣對趙構說,語氣是蒼涼而感傷的,略帶失望。而麵對《柔福帝姬》的變化,我卻頗感欣慰。她的創作過程曾讓我備感痛苦,有如經曆育兒般陣痛,但她最後的樣子要比我起初構思的成熟很多。我很慶幸我這兩年光陰沒有虛度,留下這些值得迴憶的文字。當然在讀者看來這部書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我敝帚自珍,視她如我迄今最珍貴的孩子。
我偏愛曆史題材,寫曆史小說對我來說是件樂事。首先閱讀各種史書,眾多曆史事件就如散步於星空的一個個圓點,我要把它們找齣來,然後用麯綫把這些事件圓點串起來,最後勾勒描繪成一幅完整的星座圖畫麵。這個過程無法脫離曆史,卻又有自己發揮的空間。曆史事件不可改變,史書的記載通常直白而簡略,隻敘述事件經過,而小說作者的任務是解釋人物心理,如何使人物行為在曆史背景下顯得閤理是曆史小說作者必須麵臨的挑戰,我喜歡這樣的挑戰。同時活在曆史中及我筆下的人物,從情感角度齣發,我或許不是對每個都有好感,但我願意在寫作時暫時代入他們,由他們的視角看問題,從而理解他們的行為,讓情節在這不同的視角中閤情閤理地發展。
我非曆史專業齣身,開始寫《柔福帝姬》時工作沒多久,閱曆尚淺,很多人對我能就這個題材寫齣這麼多字感到奇怪。這一方麵緣於我的「細節控」毛病,為求證一個細節往往會不厭其煩地翻閱一堆史料,並設法詳細地描述進書裏,另一方麵是因為邊寫邊在網上連載,網上高手如雲,不乏鑽研宋史者,不時提齣批評意見,也督促瞭我反覆修改和完善小說內容,使此書越寫越厚,能以血肉較豐盈的狀態齣版。
我喜歡網路連載的方式,可以及時與讀者交流,得知他們的看法。小說連載的過程也如同一麯人生的圓舞,在起伏的韻律中有人加入,有人離去,我珍惜每個舞伴曾給我的鼓勵,也希望我筆下的故事能給離去的人留下一段愉快的記憶。在距離《柔福帝姬》開始連載八年後的今天,我要特彆嚮我的朋友素履無咎錶達最誠摯的謝意,從「柔福」創作之初到現在她都一直關注著我的作品,給予中肯的評論和適時的鼓勵。在我寫作遭遇瓶頸時,她以一句「Old soldiers never die」令我重燃鬥誌,堅持寫完瞭這本書。她的友情與「柔福」一樣是我那段生命中最美好的迴憶。
這次新版我加入瞭講述鄆王楷和其王妃蘭萱故事的中篇〈素衣微涼〉。其實這故事在「柔福」創作過程中就寫過開頭,後來因故停筆,又覺得趙楷夫婦的隱情可留白,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便一直未完成。沒想到幾年來總有讀者提起,問我何時填平此坑,終於促使我決定完結〈素衣微涼〉,同時也讓自己遵守瞭一個諾言:所有宋代背景的小說動筆之後都寫完。因篇幅所限,〈素衣微涼〉沒有花太多筆墨來描述曆史背景,集中筆力寫趙楷夫婦的情感故事,讀起來可能比「柔福」輕鬆,但也有可能不為欣賞「柔福」曆史氛圍的讀者所喜。最終效果如何,有待各位看官評價。
米蘭Lady
2011年7月25日
推薦序
造塔成焰為哪般?
《柔福帝姬》這本書的作者署名為米蘭Lady,自我介紹說「就是一個寫字的女子,喜歡與米蘭有關的事物:米蘭城,AC米蘭,那種叫米蘭的花和這個筆名米蘭。」我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不特彆提齣米蘭大教堂?
我在米蘭遊覽過,去瞭直奔米蘭大教堂。那是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從一三八六年建造到一五○○年纔終於建成。世界上有哥德式尖塔的教堂多矣,一般都隻有一個到幾個尖塔,但是米蘭大教堂卻造齣瞭一百五十三座尖塔,密密的尖塔彷彿一片竄天的火焰,因此俗眾稱它為火焰大教堂。在米蘭大教堂外麵的廣場上,我調換距離和角度反覆欣賞,心裏不住地想:這位設計者,為什麼要造塔成焰、密集一片?是什麼樣的激情,促成瞭他非這樣不可?他想留給世人的,除瞭視覺上的衝擊,究竟還有什麼朝著靈魂而去的啓示?
米蘭Lady的曆史小說《柔福帝姬》篇幅浩蕩,有六十五萬字,人物眾多,結構復雜,作者提筆前寫作中一直在讀正史、查資料,但到頭來卻還是任憑自己的想像力在曆史資料的大框架留白處狂放馳騁。整部小說的敘述風格彷彿蘇綉,針腳細密,色彩斑斕,在從容不迫中,卻又有內在的焦慮憂傷與孜孜矻矻的追問探究在燃燒,確實,很像米蘭大教堂。我掩捲後不禁喃喃低問:造塔成焰為哪般?
你寫曆史小說,為什麼偏選擇宋朝的靖康之難這一段?既寫這一段,怎麼又把亡國之君和勝利之王都作為配角設置,偏選擇柔福帝姬這樣一位在正史上無足輕重的小女子來當大主角?既把她當成統領全書的中心人物,怎麼又非把她的命運寫得那麼詭譎悽楚?
顯然,米蘭Lady自有她的道理,但她並不把那內在的「心靈命令」直接宣示齣來,她隻負責用文字呈現齣一座密集著火焰尖塔的恢弘宮殿,她讓我們自己通過進入其中徜徉,去品味,去體察。
《柔福帝姬》是先在網路上一段段貼上去,先有網上讀者,然後纔終於完成,再加潤色,纔印製成紙質書籍的。這看起來隻是個技術性問題,實際上,這樣的發錶過程本身,昭示著一種新的文化正在我們這個處於轉型期裏的社會裏蓬勃生成。
新的生命,不僅意味著具有新鮮的生理結構,必須懂得,新的心理結構,新的情感結構,新的思維和新的追求,都在老中青幼共用的這個時空裏生成,當然也就生成著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小說,新的曆史小說。新鮮不能萬歲,萬歲也就遠離新鮮瞭,但所有得以延續的事物,在不斷更新的過程裏保鮮,則是鐵的規律。《柔福帝姬》是新鮮的。它的最大優點,我以為就是留有餘地。怪不得米蘭Lady說她喜歡米蘭的事物,卻並不特彆提齣火焰大教堂來。
文◎劉心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