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齣版,中國新文學叢刊 39,陳紀瀅自選集
作者簡介
陳紀瀅
生於中國河北安國縣。1922年到保定讀中學。1927年大學預科畢業,考入哈爾濱吉黑郵政管理局,在南岡總局、五道街、長春、火車郵局、滿州裏一等局等郵政機構任職5年,同時入哈爾濱法政大學夜間部學習法律與經濟等課程,並開始寫作。1931年年底,接受天津《大公報》之聘,擔任東北秘密通訊員工作,從1932年撤退迴上海,一麵在郵局工作,一麵從事新聞和創作。1933年奉《大公報》之命秘密迴東北採訪。12月,在《大公報》發錶《東北勘察記》。1934年迴上海,結交30年代各種文化人。1935年2月,去武漢,與趙惜夢、丁浣非、孔羅蓀等共同創辦《大光報》,主編綜閤性副刊《彆墅》。 1937年10月,迴大公報,擔任副刊編輯、記者、特派員等職。1938年首次去天山。1940年、1942年又兩次去天山。1940年曾去蘇聯開會。 8月,遊記《新疆鳥瞰》由商務印書館齣版。1945年1月,小說《新中國幼苗的成長》由重慶建中齣版社齣版。當選為國民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5月1日,辭去《大公報》職務。
抗戰勝利後,在東北當接收大員,以郵政儲金匯業局東北等局五委員之一的名義到達長春,被任命為哈爾濱市府文化委員主任委員。調任北京郵匯局副經理。1947年1月初版小說《春芽》。1948年升任鄭州郵匯局經理。4月,被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7月,調任瀋陽郵匯局經理。1949年1月,由上海至廣西桂林,籌設並任郵匯局經理。8月,離桂林去颱灣颱北。 12月,離開郵匯局,專任立法委員。至此開始瞭其創作鼎盛期,作品包括遊記《歐陽剪影》(1950)、《美國訪問》(1964)、《西班牙一瞥》、《歐洲眺望》、《西德小駐》(1968)、《瞭解琉球》(1969),散文集《寄海外寜兒》(1950)、《夢真記》(1951), 小說《荻村傳》(1951)、《赤地》(1955)、《賈雲兒前傳》(1956)、《華夏八年》(1960)、《華裔錦冑》(1979),論著《文藝新裏程》(1956)、《百年來中國文藝的發展》(1958)、《常青藤盟校及其他》、《美國的新聞事業》、《美國的圖書館》、《美國的博物館與陳列館》、《時代雜誌四十年》、《讀者文摘是怎樣辦起來的》、《普林斯頓大學蓋斯特東方收藏》(1965),傳記《報人張季鸞》(1957)、《齊如老與梅蘭芳》(1967)、《白霜道路》(1969)等。 陳紀瀅於1944年、1960年分彆獲教育部文學奬,1983年榮獲美國加州世界開明大學文學係博士學位。
說實話,每次看到“陳紀瀅”這三個字齣現在書封上,我的心都會不自覺地雀躍一下。她就像是颱灣文壇的一股清流,不急不躁,卻總能以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次的《陳紀瀅自選集(POD)》,更是讓我充滿無限遐想。POD這個概念,總是帶著一絲“限量”、“珍藏”的意味,讓我覺得手裏捧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與作者之間特彆的聯結。我開始想象,在這次的“自選”過程中,陳紀瀅會如何權衡取捨?她是否會選取那些她認為最能反映她心路曆程的作品?或者,是那些在讀者中反響最為熱烈,卻也是她最引以為傲的篇章?我個人非常期待能讀到她那些關於社會現象的犀利剖析,以及她對人性的細膩描摹。畢竟,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裏,能夠有人用沉靜而充滿智慧的文字,帶我們慢下來,去思考,去感受,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這本書,我預感它會是一份驚喜,一份不期而遇的饋贈,會在我閱讀的旅途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記。
评分《陳紀瀅自選集(POD)》,這個書名就已經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陳紀瀅,在颱灣文壇上,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名字,她的作品總是帶著一股沉靜的力量,能夠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進行深度思考。POD(按需印刷)的形式,更增添瞭一份獨特性,仿佛這本書是專門為每一個珍視它的讀者而量身定製的。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這本書的模樣,也許裏麵收錄的都是她最精華、最具有代錶性的篇章,那些曾經在報刊雜誌上引起廣泛討論的作品,抑或是她自己認為最具價值的思想結晶。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她對於當下社會的一些獨到見解,畢竟,她的觀察總是那麼敏銳,她的文字總能直擊人心。我猜想,這本書會是一次作者與讀者之間深度的思想交流,她通過精選的文字,與我們分享她的思考、她的情感、她的世界觀。這是一種超越時空的對話,是一種心靈的碰撞,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文字帶來的震撼與啓發。
评分哇,光是看到《陳紀瀅自選集(POD)》這個書名,我就覺得這一定是一本不尋常的書。陳紀瀅的名字,在颱灣的讀者心中,早就已經是一種品質的保證,她的文字總是那麼有深度,那麼有力量,能夠讓人在閱讀後久久迴味。POD這個形式,更是讓我覺得眼前一亮,這說明這本書可能是作者經過深思熟慮,精挑細選齣來的精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著作者最真摯的心意,也帶著一種“為你而來”的專屬感。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想象,在這本集子裏,會收錄哪些令人驚艷的篇章?是她那些剖析社會現象的犀利評論?還是那些觸動人心、引人共鳴的散文?又或者是她筆下那些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我最期待的,是能夠在這本書中,再次感受到陳紀瀅那種不動聲色卻直抵靈魂的文字魅力,她總是能夠用最簡潔、最樸實的語言,描繪齣最深刻的道理,引人去思考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常識,去感受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情感。這本書,在我看來,已經不僅僅是一本實體書,它更像是一次與作者靈魂的深度對話,一次關於生活、關於思考、關於人生的美妙旅程。
评分哇,看到《陳紀瀅自選集(POD)》這個書名,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在某個慵懶的午後,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書房,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我捧著這本書,指尖輕輕拂過封麵,心裏湧起一股期待。陳紀瀅這個名字,在我心中總是與“深度”、“思考”和“獨特的視角”劃上等號。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自選集”這三個字,就足以讓人好奇,這位作者究竟會從自己浩瀚的作品中,挑選齣哪些最能代錶自己、最想與讀者分享的心血結晶?是那些觸動靈魂深處的散文,還是那些犀利深刻的評論?亦或是那些充滿詩意的短篇小說?POD(按需印刷)的形式,也意味著這本書可能承載著作者一份特彆的心意,也許是對於文字的堅持,也許是對於讀者互動的一份迴饋。我猜想,這本書定然不會辜負讀者的期望,它會像一位老友,在靜謐的時光裏,與你進行一場真摯而深刻的對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文字的光芒照亮我內心的角落,跟隨陳紀瀅的筆觸,去探索那些未知的思想領域,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情感,去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現實。這本書,在我看來,已經不單單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份來自作者的邀請函,邀請我去體驗一次思想的漫遊,一次情感的洗禮。
评分我對陳紀瀅的文字一直抱有極高的敬意,她的作品總能給我帶來一種“啊,原來還可以這樣想”的豁然開朗。這次的《陳紀瀅自選集(POD)》,光是聽名字就讓人充滿好奇。POD的形式,在我看來,是一種對文字精雕細琢的體現,也是對讀者一份特彆的誠意。我猜測,這本書的選文一定經過瞭作者反復的斟酌和推敲,每一篇都應該是作者認為最能代錶她思想精華、最具生命力的作品。我一直很欣賞她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她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一點點剝開現實的錶象,直抵事物的本質。我希望在這本自選集中,能看到她對生活中小細節的獨特感悟,也能讀到她對宏大議題的深刻思考。也許,她會挑選一些不太為人熟知,卻讓她本人格外珍視的篇章,讓我們有機會窺見她內心深處最真實的風景。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場精心準備的茶會,而陳紀瀅,就是那位優雅的主人,用她最心愛的茶點,款待每一位到來的客人,讓我們在文字的芬芳中,獲得心靈的滋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