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海内外青年女作家选集1」,喻丽清、萧飒、冯菊枝、陈韵琳等着。
作者简介
喻丽清
民国三十四年生,台北医学大学药学系毕业。大学时期是「北极星」诗社创办人,毕业后随即赴美,1970年返台,任耕莘文教院青年写作班总干事。1972年再度赴美,1974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文。1978年任职于柏克莱加州大学嵴椎动物学博物馆。曾任上海同济大学海外华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为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现旅居美国,为北美中华新文艺协学会副理事长、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副主席。
萧飒
民国四十二年生,台北市立女子师范专科学校毕业,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系硕士。曾任教于台北县积穗国小,担任电影、电视编剧。现已退休。
冯菊枝
民国三十二年生,省立新竹师范专科学校美劳科毕业。曾任教于新竹市建功国小,执教杏坛25年。现已退休,专事写作。
陈韵琳
民国四十八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职于《宇宙光》杂志社、贸易公司、《今日校园》杂志。现专事写作。
喻丽清作品--4篇
喻丽清写作年表
萧飒作品--3篇
萧飒写作年表
冯菊枝作品--3篇
冯菊枝写作年表
陈韵琳作品--4篇
陈韵琳写作年表
這本《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的出現,讓我想起年輕時追逐文學大師的時光,但現在,我更傾向於挖掘新生代的力量。POD的發行模式,確實方便了許多像我一樣,居住地離大城市有段距離,或是生活節奏繁忙的讀者。不用舟車勞頓,也不用擔心買不到,這份便利性本身就是一種小確幸。我對這本選集最深的期待,是它能夠呈現出當代女性作家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多元面向。所謂「海內外」,顯然是涵蓋了更廣泛的地理和文化空間,這意味著書中的故事、人物、情感,都可能帶著不同的色彩和氣味。想像一下,來自東南亞的熱帶風情,北美都會的冷峻現實,抑或是歐洲古城的浪漫情懷,會如何透過這些年輕女性的眼睛和筆尖,被細膩地描繪出來。我深信,文學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能打破地域的隔閡,讓我們得以窺探不同人生的況味,理解生命中各種微妙的差異與共通。這不僅是一次閱讀的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環球旅行。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於文學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與描寫都非常關注,所以當我得知有《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這本書出版時,立刻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POD的發行模式,對我來說,意味著一種更彈性、更個人化的閱讀體驗,讓我可以不用受限於實體書店的地理位置或營業時間,更自在地去接觸和收藏我感興趣的作品。我對「青年女作家」這個定位感到振奮,因為我相信,年輕世代的女性創作者,她們身上承載著時代的脈動,她們的筆觸往往更加鮮活,更加敢於挑戰既有的框架。所謂「海內外」,更是拓展了我的想像空間,我期待在這本選集中,能夠讀到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她們如何以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去體驗、去書寫她們的生活,她們的夢想,她們的掙扎。我尤其好奇,這些來自不同地域的聲音,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全新啟發,或許是關於身份認同的追尋,或許是關於社會變遷的感悟,又或者是對情感世界更深層次的探索。
评分拿到這本《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POD版)之後,我對「POD」這個模式有了更深的認識。它讓我可以不用擔心錯過任何一本好書,隨時都能透過線上訂購,然後在家裡收到實體書,這種「隨時可得」的感覺,對我這種比較宅的讀者來說,實在太友善了。至於書名本身,我對「青年女作家」這個組合充滿了期待。我一直相信,年輕一代的女性創作者,她們往往帶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勁,敢於觸碰那些老一輩作家可能比較迴避的議題,或是用更新穎、更具衝擊力的角度來詮釋情感與生活。而「海內外」的涵蓋範圍,更是讓我對這本選集的多元性充滿了想像。我猜測,這裡面可能會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她們的故事,勢必會帶著獨特的地域色彩,例如,亞洲的內斂情感,歐美的奔放熱情,或是其他地區特有的風俗民情。我希望能夠從這些作品中,看到不一樣的生命風景,體驗不同的文化底蘊。
评分老早就聽說這本《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要出了,尤其聽說是POD(按需印刷)版本,對我這種平常不常跑書店,但又想珍藏好書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拿到手的時候,那個質感,那個封面設計,都讓我覺得物超所值。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這大概是老派讀者的小浪漫吧。我對「青年女作家」這個標籤特別有感,總覺得年輕世代的創作者,她們的筆觸、她們的視角,往往能捕捉到最前沿的社會脈動,最細膩的情感波動。我尤其期待那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經驗的女作家們,她們會如何透過文字,描繪出屬於她們獨特的世界。可能是關於在大城市打拼的迷惘與堅持,也可能是關於家庭關係中的掙扎與和解,又或者,是一些更為抽象、更具實驗性的文學探索。我猜測,這本書不會是單一風格的集合,而是百花齊放,讓人讀來充滿驚喜,每一次翻頁,都可能遇見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一種全新的感受。這也是我對文學最迷戀的地方,它總能打開通往無限可能的大門。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的書名,心裡其實帶著一點點好奇,又有一點點保留。所謂「青年」作家,總讓人覺得他們的創作經驗可能還不如資深作家來得深厚,但是,「選集」兩個字,加上「海內外」,又暗示了這是一份經過篩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合。POD的出版方式,我覺得很符合現今的數位時代趨勢,讓好書能夠被更多人接觸到,不用擔心庫存問題,也減少了紙張浪費,環保又有效率。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只是單純的故事性,更希望看到一些能夠引發思考、觸動情感的文字。比如,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裡,這些青年女性作家如何看待自我認同?她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複雜性?她們又會如何面對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我特別期待其中能夠出現一些帶有實驗性質的敘事手法,或是能夠挑戰傳統觀念的題材。畢竟,年輕一代的視野,往往是我們理解未來社會的一扇重要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