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铃(下)【精品集】

护花铃(下)【精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护花铃》为古龙早期作品中最具创意,结构最严密的精心杰构。

  古龙在成熟期所撰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中,有若干迥异流俗的情节、匪夷所思的桥段、戛戛独绝中的人物典型,以及丝丝入扣的心理刻画,在早期名作的表述中,已可看出端倪。但由于这些吉光片羽式的灵感与巧思,尚未被整合到充分系统化、节奏化的叙事模式之中;所以,往往予人以「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散下来,不成片段」之感。尽管如此,配上了古龙那汇集浪漫才情与古典素养于一体的文字魅力之后,这些吉光片羽式的灵感与巧思,仍使得《护花铃》展现出晶莹剔透的风貌,并为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武侠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诸神之殿」,这个传说中拥有无数武林秘笈的地方,神秘无比,此时,南宫家履行诺言,南宫长子南宫平,带着家产,随诸神殿使者风漫天搭船前往诸神殿。只是,距离诸神殿愈近,风漫天的表情就愈严肃。

  海上风平浪静,船上却危机四伏。风漫天的仇敌「得意夫人」,竟易容潜伏船上,循得机会,迷昏风漫天及南宫平。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船上的伙夫癞子出手拯救了两人。原来,这丑恶脏污的癞子,却是南宫平心中最最牵挂的梅吟雪!

  久别重逢、误会冰释的喜悦,让两人紧紧相依,风漫天有感于两人情爱,遂作主替两人成婚。

  南宫平将一对「护花铃」送给梅吟雪为信物,「护花铃」原为三对,是昔日号称「风尘三友」的南宫平父母及鲁迁仙三人所有。只要其中一对护花铃轻轻一摇,另两对护花铃就会起共振,因此,只要一人遇险,其余两人便可前往救助。当年,南宫常恕及鲁迁仙都对南宫平的母亲有意,因此将此铃取名「护花铃」。

  只是,「护花铃」真能守护有情人吗?

作者简介

古龙

  如果说金庸是旧派武侠小说的改良者、总结者、集大成者,那么古龙则是新派小说的缔造者、开拓者、树丰碑者。

  本名熊耀华的古龙,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名作家倪匡说:「古龙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他以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超过了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新路,是现代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英雄人物的综合。」

  古龙的作品永不褪流行,以独辟蹊径的文字,写石破天惊的故事。他与金庸、梁羽生被公认为当代武侠作家的三巨擘。

  本社另有出版古龙作品新编全集(32开本)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推荐

笔底惊涛腕底风--以《护花铃》和《彩环曲》为亮点的古龙早期名作

  古龙的崛起、茁壮、成熟与突破、挣扎、再突破、再挣扎……堪称是台港武侠小说创作高潮时期的一大「奇蹟」。就作品的数量而言,他在二十余年的创作期间总共留下了六十一部,约两千五百余万字的心血成绩,平均每年的创作量不下于一百万字;就作品的质量而言,几乎每一部都有可观之处,成熟时期的作品尤其往往生机盎然,灵光四射,堪与金庸作品分庭抗礼,而毫不逊色。

  才华横溢的古龙

  古龙的创作生涯与创作表现,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之一,是他的才华在相当年轻的时期即已光芒四射。他从十八岁写作第一部武侠作品《苍穹神剑》开始,即与武侠小说的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三十一岁时,他已完成《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等脍炙人口的名作。而金庸则在三十一岁时,才开始撰写他的首部武侠作品《书剑恩仇录》;相形之下,古龙的「早慧」是十分明显的。金庸在四十七岁时完成了他总计十五部武侠作品的撰作,而开始进行逐步的修订工作;而古龙却在四十八岁那年猝然逝世,留下了一个甫在进行尝试的写作计划,即:以一系列短篇武侠作品,串连成长篇巨帙的「大武侠时代」。

  而在三十一岁至四十七岁之间,诸如《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多情剑客无情剑》、《边城浪子》、《陆小凤传奇系列》、《七种武器》、《大地飞鹰》、《英雄无泪》等风格惊绝、生面别开的力作逐一问世,真令读者有置身山阴道下,目不暇给的惊喜。时值金庸停笔之后,唯古龙以一支生花妙笔独撑武侠文坛;于今想来,若是古龙也有机会修订他的全部作品,则他的文学地位必较目前大可提升,殆可断言。

  苦闷时代的闪光

  依照古龙自己的说法,没有写武侠小说之前,他本身就是个武侠迷,而且是从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图画看起的。古龙曾回忆道:「那时候的小学生书包里,如果没有几本这样的小人书,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可是,不知不觉小学生都已经长大了,小人书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我们崇拜的偶像就转移到郑证因、朱贞木、白羽、王度庐和还珠楼主,在当时的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受一般人喜爱的大概就是这五位。然后就是金庸。于是我也开始写了。引起我写武侠小说最原始的动机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为了赚钱吃饭。」--见古龙:「不唱悲歌」

  其实,古龙在此处的陈述显得过于简略。一九五○至一九六○年的台湾,在物质生活上确然相当匮乏,古龙随其家人从香港到台湾时年方十三岁,对世间当充满憧憬;但由于家庭变故,父母仳离,他在上大学时的第一年即已面临生计的煎熬,亦是事实。然而,一个必须正视的因素是当时的大环境、大气候十分苦闷,整个台湾在戒严令的威权统治下,有一种近乎窒息的感觉;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时政,庶民大众当然更噤若寒蝉。但向往公平正义,寻求超现实的理想境界,是源自人性深处的强烈需求;唯在当时的苦闷氛围下,这种人性需求也仍须觅致其表达或渲泄的形式。然则,武侠小说在当时的台湾应运而生,原有不可漠视的社会基础。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台湾武侠创作的极盛时期,作者多为移迁到台的流亡学生、国军将士、基层公务员;既然时代与社会对幻想式的武侠作品有其需求,而一旦有出版社愿予印行,写作这类作品又确能赚钱吃饭贴补家用,于是,一时之间武侠作者多如过江之鲫,武侠小说俨然成为纾解时代苦闷的主要消闲读物。但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作者都并不将写作武侠小说视为一种长久的职志,或视为在文学上、艺术上有其独特意义的事业;于是,正邪对立、善恶分明、陈陈相因、交互模仿的武侠刻板的窠臼逐渐形成,嗜血的、粗糙的、抄袭的、胡编的末俗滥恶之作,开始充斥于当时的市井书坊。恰在此时,古龙以其清新的笔触、流利的文采、典雅的叙事,以及天风海雨般的想像力与创作力,崛起于武侠文坛,确予人以耳目一新的惊艳之感!

  一出手令人惊艳

  即使在二十多年后被他自评为「内容支离破碎、写得残缺不全」的少年期初作《苍穹神剑》中,古龙也展现了他独具韵味的文字功能。他起笔即写道:「江南春早,草长莺飞,斜阳三月,夜间仍有萧索之意。秣陵城郊,由四横街到太平门的大路上,行人早渺,树梢摇曳,微风飕然,寂静已极。」像这样优美、浪漫而富于古典诗意的文字,岂像是出于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之手?更何况,他在书中所抒写的秦淮风月、少豪意气、英雄志业、儿女情怀,以及情节中的悲剧性冲突、传奇性事蹟,实已预示了日后一连串作品的基调与特色。即使只就这部十八岁的少作而言,古龙笔下所抒写的悲剧侠情与悲剧美感,较之他所推崇的前辈武侠名家王度庐的作品,也已不遑多让。

  在古龙的心目中,王度庐的作品「不但风格清新,自成一派,而且写情细腻,结构严密,每一部书都非常完整」。以王度庐着名的「鹤—铁五部曲」为例,古龙即推崇其「虽然是同一系统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都结束得非常巧妙」(古龙:「关于武侠」)。所以,古龙对自己早年的作品结构不够严密、系统不够完整,一直耿耿于怀。然而,以当时台湾的出版环境而言,为了适应租书店的需要,武侠小说的写作本是片段进行、分册付梓的;加以古龙当时因创作力旺盛,往往同时展开数个故事,而非集中心力于单一的、长篇的武侠作品之构作;所以,古龙的〈早期名作系列〉以文笔、气力与瑰丽的想像力擅长,而非以严密的结构见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现象。

  (关于古龙的所谓〈早期名作系列〉,一般是指他在一九六三年首次有意识地改变写作风格,将日本战前名家如吉古川英治、小山胜清等人有关宫本武藏及幕府时代一系列忍者、剑客、武士的作品,加以消化吸收,而写出《浣花洗剑录》之前的全部作品而言。)古龙本人在生前也认可这样的分期方式,他认为一九六三年之前的作品中,《湘妃剑》、《孤星传》颇有尝试「文艺武侠」新写作路线的用意,因此,〈早期名作系列〉主要涵括了《彩环曲》、《护花铃》、《失魂引》、《游侠录》、《剑客行》、《苍穹神剑》、《月异星邪》、《残金缺玉》、《飘香剑雨》、《剑毒梅香》、《剑玄录》等十一部作品。

  超越了俗套模式

  这十一部作品,都是古龙从十八岁至二十三岁的五年之间,在大时代苦闷与青春期苦闷交互导引,亟待有所清洗和昇华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崭露头角之作。然而,纵使在这些初试啼声的青春期作品中,除了文字的清新流利、构思的浩瀚恣肆之外,古龙对于当时所流行于武侠文坛的末俗滥恶的风气,已蓄意要有所扭转;故而一再寻求理念上、表达上及题材上的突破。这个时候,古龙当然尚未体认到武侠小说可以根本不以武功、武打、武技来吸引读者,而迳自以气氛的营造、情节的铺陈、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人性深度的发掘与试炼,作为作品展开的主体;然而,为了向当时流行于武侠文坛的刻板窠臼之作明示区隔,以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古龙扬弃了正邪对立、善恶分明的武侠叙事模式,而着意于抒写正邪、善恶、是非、黑白往往相互纠缠,而无法明晰划分的情境与人物。换句话说,古龙的早期作品即已超越了陈陈相因的武侠写作模式,而呈现他自己独特的认知与理念。

  自我突破的契机

  在古龙的早期作品之中,《护花铃》与《彩环曲》的份量较为特殊,是最具有创意,结构也最严密的精心杰构。事实上,古龙在成熟期所撰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中,有若干迥异流俗的情节、匪夷所思的桥段、戛戛独绝中的人物典型,以及丝丝入扣的心理刻画,在这两部早期名作的表述中,已可看出端倪。当然,由于这些吉光片羽式的灵感与巧思,尚未被整合到充分系统化、节奏化的叙事模式之中;所以,往往予人以「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散下来,不成片段」之感。尽管如此,配上了古龙那汇集浪漫才情与古典素养于一体的文字魅力之后,这些吉光片羽式的灵感与巧思,仍使得《护花铃》与《彩环曲》展现出晶莹剔透的风貌,并为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武侠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护花铃》的故事情节,若加以充分的铺陈与推展,大可以成为一部高潮叠起、惊心动魄的长篇巨着。事实上,像「诸神殿」与「群魔岛」的对峙、「不死神龙」龙布诗与「不老丹凤」叶秋白的比斗、「风尘三友」与南宫世家的秘辛等,上一辈绝对高手之间的恩怨情仇,既复杂万端,又交互牵缠,只消稍予点染,无一不可以发展成大开大阖的传奇故事。然而,古龙却以举重若轻的叙事笔法,将这些虽然深具戏剧张力的前代轶事一一推向背景,而突出了少年英杰南宫平的入世奋斗事蹟,细述他的成长、磨炼、迷惘、自我克制、自我提升的历程,并以他的江湖遇合来弭平或化解上一辈绝顶高手之间的恩怨情仇。很显然的,古龙将西方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中,颇具普遍意义的「启蒙」情节引进了《护花铃》之中;所以,「诸神岛」、「群魔殿」的神话式对立,及其最终的结局,反而成为次要。

  即引入了「启蒙」的概念,则南宫平居然与上一辈武林美人梅吟雪相恋,历经波折,九死未悔,便成为不难理解的情节。因为,唯有通过了感情或爱情领域的考验,南宫平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坚强的男人;而梅吟雪最终为了成全南宫平维护武林正义的声誉,悄然离他而去,委身下嫁「群魔岛」的少岛主,使得「群魔岛」转而力助南宫平,便成为南宫平的「启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至于南宫世家所珍藏的「护花铃」,照古龙的说法,本是三对可以产生「共振」的金铃,由相恋的情侣们各执一对,一人遇险,只消摇动金铃,另一人立可往援,这当然是一种浪漫的想像;最终,梅吟雪黯然远行,「护花铃」并不能助使南宫平找到她,安慰她,则隐隐反映了「启蒙」与「浪漫」之间的永恆矛盾。

  至于《彩环曲》,规模上虽只是中篇的格局,内容之丰富却俨然超过了长篇武侠的承载。古龙曾一再表示《彩环曲》是他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明珠」,因为日后许多情节发展于此,良有以也。

  《彩环曲》的行文之优美、落笔之精确、佈局之奇诡、节奏之明快,以及剧情转折之摇曳生姿,在在显示古龙在创作生涯中已濒临突破自我、更上层楼的契机。在本书中,他首次将以罂粟花提炼的「花粉」作为控制他人意志的有效工具一事,引入到武侠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中,使得「意志」这个因素成为武侠小说的关键要素。事实上,本书中所抒写的「石观音」以罂粟花粉控制乌衣神魔的情节,正是日后古龙在「楚留香传奇系列」中进一步发展相关故事的张本,连「石观音」这个名称,在后来的故事中也予以援用;足见古龙对《彩环曲》中创构的若干情节设计与人物典型,是相当满意的。

  不但如此,在《彩环曲》中,古龙也首次将「真正的剑客,必是以生命忠于剑、也痴于剑」这个理念,以具体的人物形象与情节推演,作了栩栩如生的表述。《彩环曲》中衣白如雪、一尘不染的白衣人,既是古龙中期作品《浣花洗剑录》所凸显的东瀛白衣人的前身,也是「陆小凤传奇系列」所刻画的一代剑神西门吹雪的雏型。而《彩环曲》中,柳鹤亭与白衣人的一战,将天候、地形、气氛、心情、胆色,全都融入到一瞬间生死对搏的「极限情境」,也为古龙日后扬弃具体武功招术,着意营造决斗气氛的叙事技巧,作了动人心弦的展示。就这个意义而言,《彩环曲》其实是古龙摆脱传统武侠叙事模式,锐意走向自辟新境之途的转折点。

  为了突破传统武侠小说的刻板叙事模式,古龙在《彩环曲》中,还借由对武林秘笈「天武神经」争夺与搏斗过程描述,而提供了一个强烈反讽的观点。古龙如此写道:在传说中,每隔若干年,江湖上便总有一本「真经」、「神经」之类的武学秘笈出现,而江湖之人一定将之说得活龙活现,以为谁要是得到了那本「真经」、「神经」,便可以练成天下无敌的武功。

  而在《彩环曲》中,为了争夺「天武神经」而殒命的武林高手不计其数,但在武当掌门将它刻印了三十六部随缘赠送之后,武林人士终于发觉,原来「天武神经」有其致命的缺点,往往使得习练之人在紧要关头走火入魔,失去对外来侵袭的抵抗能力,这种对武学秘笈的反讽式描述,甚至已超出了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对「葵花宝典」的传奇式揶揄;当然,更超脱了金庸对「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之神奇功能的执着;而这时的古龙在武侠文坛虽已崭露头角,却年甫二十三岁,正是旭日初升的时节。

  清新的古龙式武侠

  综看古龙的〈早期名作系列〉,主要特色是结合了浪漫的文学想像与古典的文学素养,而借由对传统武侠叙事模式的消化、吸纳、突破、转型与扬弃,而逐渐建立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美风格。起初,由于受到王度庐作品中那种沁人心脾的悲剧侠情、悲剧美感的影响,古龙的作品也隐隐沾染着耽美的悲情色彩;又由于受到金庸作品中某些结构佈局经营、人物性格发展、情节递嬗转折的影响,古龙的早期作品力求在浪漫的抒情与严密的结构之间,寻求平衡。

  但无论如何,即使在早期作品中,古龙对于传统武侠叙事模式的所预设计的正邪、善恶、是非、黑白较易判然区分的那个武侠世界,即已在行文落笔之间,有意无意地予以扬弃;而展现出自创一个「古龙式武侠世界」的企图心与创作力。

  近来重新受到举世瞩目的现代德国文艺批评界英才班雅明(W.Benjamin)在其《天鹅之歌──历史哲学论纲》中,曾引述「起源就是目标」的格言,论述许多文学作家的思想发展。对于古龙而言,这句格言实有历久弥新的意义,因为,古龙毕生创作的起源与目标,均在于以清新脱俗的文学表述,写出石破天惊的武侠作品!

图书试读

要知海上食物清水最是珍贵,自无足够的饮食供给狮虎,再加以浪大船摇,狮虎豺狼虽是陆上之雄,到了海上,却也不惯,几日下来,这一群勐兽早已被折磨得无精打采,威风尽失,就连吼声听来俱是有气无力。

南宫平看看风漫天,看看这一群勐兽,不禁为之叹息。

四面仍是海天茫茫,连船舶的影子都看不到,入海自已极深了,李老三面如死水,坐在船边,拿了根钓竿钓起鱼来,到了黄昏,风漫天拿着葫芦上了船板,倚在船桅上看他钓鱼,似乎看得津津有味。

南宫平笑道:「大海中钓鱼,可钓得着么?」

风漫天道:「只要有饵抛下水去,多少总会有一两条鱼来上钩的!」

话声未了,「李老三」钓竿一扬,果然钓上一条鱼来,满身细鳞,微带红色。

风漫天叹道:「这条鱼正是海中最称美味的『红鱼』,下酒最是佳妙,只可惜没有令堂那样的妙手烹调而已。」

提到南宫夫人,南宫平神色不禁一阵黯然,但瞬即展颜笑道:「在下的手艺,却也不差哩。」

风漫天大喜道:「真的么?」

南宫平笑道:「自是真的!」他为了要为这老人暂解愁绪,竟真的拿过那尾鲜鱼下舱做起菜来。

要知「烹饪」一道,其中亦有极深的功夫,极大的学问,火候、刀法、作料,有一样差错一点,味道就大不相同,但南宫平天资绝顶,不但诗词书画,一学便精,就连做菜,竟也无师自通,风漫天兴高采烈,看他做菜,那癞子也一直在旁痴痴呆笑。

片刻间便已做好,一条鱼端将出来,果然是色、香、味俱全,风漫天早已等不及了,一面喝酒,一面吃鱼,还未回到船舱,便已将鱼吃了大半,眼见一盘子里只剩下半段鱼尾,一个鱼头,方自讪讪笑道:「你做的菜,你也要吃上一点!」

南宫平含笑夹起一段鱼尾,慢慢咀嚼,他看到这老人的笑容,心里也甚是开心,风漫天回头一望,只见那怪物「七哥」也站在旁边咧嘴而笑,彷彿甚是羡慕,便含笑道:「你想吃么?鱼头拿去!」

那怪物「七哥」拿起鱼头,整个抛入口里,竟连皮带骨地大嚼起来,当真有如野兽一般,南宫平见了他的吃相,不禁暗中皱眉。

风漫天哈哈笑道:「好,好,有其母必有其子,想不到你居然也烧得一手——」语声、笑声,突地一齐顿住,他语声本自越说越响,有如纸鸢越放越高,此刻笑声突顿,有如纸鸢被人一刀斩断长线,又被狂风唿地卷走。

只见他双目圆睁,面色渐渐变青,突地狂吼一声:「不好!」唿地一掌,五指箕张,笔直向南宫平抓来!

南宫平惊愕之下,全然呆住,哪知风漫天一掌抓来,竟是噼手夺过了南宫平手中犹未完全吃净的半段鱼骨,厉喝道:「好畜牲,老夫竟上了你的当了!」喝声凄厉,目眦皆张,手掌一扬,鱼骨「刷」地飞出,向立在船舱边,手中犹自拿着钓竿的「李老三」击去。只听一缕尖风,破空而至!「李老三」阴阴一笑,掠开数尺。

「夺」地一声,鱼骨全都嵌入舱板里,风漫天大喝道:「鱼中有毒!快动手将这般恶徒全都杀净!」铁枴一点,飞身而起。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