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感同身受的你们。
网友热烈讨论、疯狂转载的短篇漫画系列!
经典故事+全新创作一次收录!
一页一则极短篇,画出对社会、政治、教育、人与人的相处、生活的荒谬与无奈。
黄色书刊提出问题,但不提供答案,让你从故事中投射出自身,重新理清生活的脉络。
名人推荐
作家/欧阳靖
众人气插画家/Cherng、大力、好笑刺青店、掰掰啾啾、翻白眼吧!温蒂妮小姐
(依姓氏笔画排序)
每次看完黄色书刊的「哀伤浮游」系列脸都会很痛,如此赤裸地说出这么现实的一面,有重重被赏了一巴掌的感觉。怎么办,真的好‧喜‧欢(我知道这是别的系列的啦)
──Cherng
我是黄色书刊的忠实粉丝,由粉丝写推荐序还感觉满奇妙的.....
黄色书刊的「哀伤浮游」系列,是我近几年看过最棒的图文创作之一。不同于一般所谓的酸文或速食文,它不直接抨击或给予评论,而是用作者的观点,将自己体悟到的事实以图文呈现。正因如此,让观赏者也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得到答案──答案也因人而异。
这种集体思考正是《哀伤浮游》最难能可贵、也最有趣之处。比起单方面的给予,让大众参与解读,共同创造出作品的精神──简直棒透了,不是吗?
──大力
内容深度诙谐,幽默界的林志颖。
──好笑刺青店
黄色在我眼中,不太讨喜,又有点刺眼。
如同本书,看似讽刺整个社会却又不明白点出,这种感觉有些不太舒服,但令我更加着迷。最有趣的莫过于了解每个故事后再反观其他人的看法,我心里也许不屑、也许质疑,私以为应穿插着图里的某段话,某个穿着特征甚至某个表情,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其深层的暗喻,进而陷入其中,又或许,根本毫无含义。
《哀伤浮游》就是这样一本讨人厌又极耐人寻味的精采故事!
──掰掰啾啾
即使翻着白眼依然强烈感受到那鲜明的黄,这就是深度。
──翻白眼吧!温蒂妮小姐
作者简介
黄色书刊
黄色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颜色,那它就是什么样的颜色。
如同黄色书刊一样,一丝不挂完全裸露真实呈现。
FB粉丝团请搜寻「黄色书刊」
推荐序
前言
序 黄色的海
SAD.1海上亡灵汤米
SAD.2失恋炸弹
SAD.3有礼貌的阿文
SAD.4用心的山田
SAD.5铁骨强尼
SAD.6迷路的本多三路
SAD.7 M的情书
SAD.8 Case1:密室杀人事件簿其之一:浴室杀人事件
SAD.9我亲爱的蔓蒂
SAD.10 Case2:密室杀人事件簿其之一:餐厅杀人事件
SAD.11饿肚子的杰瑞
SAD.12勤劳的贝比兔兔
SAD.13向杰克野狼学习
SAD.14皮亚村的村民
SAD.15枪手与野兽
SAD.16佩蒂公主的感人故事
SAD.17小鸟加佛曼的大发现
SAD.18应观众要求
SAD.19杞人忧天的亚比
SAD.20波姆的恶梦
SAD.21可爱的猫咪怪兽
SAD.22只是开个小玩笑
SAD.23种树阿努的抉择
SAD.24瑞奇与珊妮
SAD.25透明人派伦
SAD.26利卡的模样
SAD.27没人说谎
SAD.28里恩是一把枪
SAD.29安迪与提娜
SAD.30伍德的猎枪
SAD.31诺摩的故事
SAD.32具有建设性的B
SAD.33比西亚的苍蝇
SAD.34狂暴杰比
SAD.35井底之蛙史都
SAD.36乔森也跟着大笑
SAD.37渺小的比奇蚂蚁
SAD.38安妮的笑容
SAD.39快乐让我们快乐
SAD.40里夫用了八格
SAD.41内恩与忽连
SAD.42天上的鱼
SAD.43大明星班提
SAD.44云的梦
SAD.45宽宏大量的大人
SAD.46牙医与招牌套餐
SAD.47多米爱副作用
SAD.48强壮的阿普
SAD.49杀人魔桑德
SAD.50闪电鲁尼
SAD.51哇喔糖果的吉祥物
SAD.52不明气体
SAD.53那些该死的波特人
SAD.54哀伤浮游
SAD.55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SAD.56火焰人的仁慈
SAD.57火焰人的智慧
SAD.58你不是个失败的人
SAD.59下雨男孩
SAD.60钢铁比格
SAD.61消极的珊莎
SAD.62 AC300
SAD.63时间操控者
SAD.64逃离这个框框
SAD.65头痛的波思
SAD.66史比猫的后腿
SAD.67为我的认真哀悼
SAD.68头后面的头
SAD.69生于死亡的戴夫
SAD.70冰山一角
SAD.71他变成了一条蛇
SAD.72鼻子上的树
SAD.73勇者的得奖感言
SAD.74时光机
SAD.75我很尊重你的
SAD.76海底人
SAD.77我就快死了
SAD.END就快到了!
我第一次接触《哀伤浮游》这本书,是在一个雨后的午后,当时我正坐在窗边,看着雨滴在玻璃上滑落,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空虚感。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填补我那一刻的某种情绪空白。它的封面,那一抹略带忧郁的蓝,搭配着书中那若隐若现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引人遐想的画面。我并非一个热衷于阅读,更不常主动去接触那些“硬核”文学作品的人,但《哀伤浮游》却像一块磁石,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承认,一开始我有些畏惧,担心它会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高深”理论。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方式异常独特,他并没有用那种直白的方式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更像是在拼凑一块块零碎的记忆碎片,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反而让我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就是那个正在拼凑故事的人,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迷茫和寻找。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所使用的那些比喻,它们既不空洞,又不显得牵强,反而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但每一次的触摸,都能感受到一丝丝温暖,或者是一点点清晰。我期待着,在这些零碎的片段中,能够最终看到一个完整的、让我能够理解的“哀伤”。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我可以说,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忧郁、颓废的文字堆砌,但实际上,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细腻的思考。我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它不是那种线性发展的叙事,而是更像在一点点地剥开洋葱,一层又一层,最终让你看到最核心的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去回味书中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话语。我感觉,作者对人性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对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挣扎、渴望,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不可能”事件的描写,它们并没有显得突兀,反而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主人公牢牢地困住,也让我们读者感同身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样的困境中,主人公将如何“浮游”?他会选择沉沦,还是会找到一条出路?这本书让我对“哀伤”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一种与生俱来的宿命。而“浮游”,则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所能做的,最微小,也最顽强的抵抗。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它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填补我心中某种难以言说的空缺。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文字所打动的人,但这本书,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深深地触及了我。我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它不急不缓,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藏在心底多年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微小事物的描写,它们看似平凡,却仿佛承载着主人公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回忆。我感觉,书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让人感到窒息,反而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哀伤”中“浮游”的?他是在被动地接受,还是在主动地寻找?这本书让我对“哀伤”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可能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而我们,都需要学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意义。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不是那种喜欢情节曲折、充满戏剧冲突的读者,我更偏爱那些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思考的作品。而《哀伤浮游》恰好满足了我这一点。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被它多么华丽的辞藻所打动,也不是被它多么高深的哲理所折服,而是被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所深深吸引。那种略带压抑,却又透着一丝希望的氛围,仿佛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触碰却又不敢触碰的东西。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他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也没有煽情地去描绘痛苦,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一些非常细微的动作,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一一展现出来。我感觉,书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他内心的挣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样的“哀伤”中,主人公是如何“浮游”的?他是在随波逐流,还是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懂得,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并非大风大浪,而是细水长流的哀伤,而我们,都需要学会如何在这样的哀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评分我之所以对《哀伤浮游》这本书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给予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并非一个文学评论家,也无法用专业术语去评价它,但我能感受到它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它不像一些作品那样歇斯底里,而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吹过,留下淡淡的痕迹。我感觉,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克制的,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辞藻去堆砌情感,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描写,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一点点地渗透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日常场景的描绘,它们看似平淡无奇,却仿佛隐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够瞬间勾起你内心深处的回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是如何在这样的“哀伤”中“浮游”的?他是在逆流而上,还是在随波逐流?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痛苦,并非轰轰烈烈,而是悄无声息,但它们却能够深刻地改变一个人。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哀伤”。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我第一眼看到它的书名,就被深深吸引了。那种既虚无又实在的结合,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本身就对那些描绘人生中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哀伤浮游》恰恰击中了我的点。我承认,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过很多次停顿,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那些文字所引发的共鸣太强烈,让我需要时间去消化。我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书那样,上来就给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更像在一点点地引导你,让你去感受,去体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微小事物的描绘,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不起眼的物件,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的“哀伤”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如何“浮游”?他是在被动地承受,还是在主动地寻找?这本书让我对“哀伤”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只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更可能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而我们,都需要学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
评分我必须承认,《哀伤浮游》这本书,它带给我的感受,是极其复杂且难以言喻的。我并不是一个容易被书籍所打动的人,大多数情况下,读完一本书,我可能只会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但是,《哀伤浮游》却不一样。它像是一个沉睡在我内心深处的低语,在我读完它之后,依然在我耳边回响。我喜欢这本书的节奏,它不疾不徐,仿佛就像一个人在慢慢地回忆,慢慢地诉说。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忧郁,但这种忧郁并非让人感到绝望,反而带有一种淡淡的、令人心疼的美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微小事物的描写,比如一片落叶,一缕阳光,或者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感。我猜想,这或许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又关于寻找的故事。主人公的“哀伤”也许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侵蚀了他的内心。而他的“浮游”,也并非是对抗,而是顺应,是一种在无奈中的挣扎和前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那些我曾经忽略的情感,那些我曾经害怕面对的痛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在默默地陪伴着我,给予我力量。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哀伤浮游》这本书,它给了我一种意想不到的触动。我并非一个对文学作品有着特别追求的人,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沉默而强大的力量,渗透进了我的内心。我喜欢作者的叙事方式,它不像那些激昂澎湃的故事,而是像一股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却能滋润心田。我感觉,书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让人感到绝望,反而带有一种令人心疼的美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细微情感的捕捉,那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绪,都被作者准确地描绘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在这样的“哀伤”中,将如何“浮游”?他会选择沉沦,还是会努力寻找一丝曙光?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那些我曾经忽略的情感,那些我曾经害怕面对的痛苦。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许多挑战,并非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而是来自内心的细腻波澜。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我不是一个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读者,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的作品。而《哀伤浮游》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被它多么华丽的辞藻所吸引,也不是被它多么深奥的哲理所折服,而是被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所深深吸引。那种略带压抑,却又透着一丝希望的氛围,仿佛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触碰却又不敢触碰的东西。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他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也没有煽情地去描绘痛苦,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一些非常细微的动作,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一一展现出来。我感觉,书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他内心的挣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样的“哀伤”中,主人公是如何“浮游”的?他是在随波逐流,还是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懂得,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并非大风大浪,而是细水长流的哀伤,而我们,都需要学会如何在这样的哀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评分《哀伤浮游》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了。那种带着一点颓废又精致的色调,还有那模糊不清、仿佛正在消散的图案,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我本就对那些描绘人生百态、探讨人性深度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哀伤浮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藏着一个值得我去细细品味的、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故事。翻开书页,刚开始的几章,我以为会看到一些矫揉造作的“文艺腔”,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的笔触是克制的,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难以忽视的沉重感,仿佛主人公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漫长的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无论是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微表情的捕捉,都显得格外真实。那种在平凡生活中潜藏的巨大痛苦,被作者不动声色地展现出来,让人读来不觉心酸,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我猜想,这可能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又或许是关于错过的,亦或是关于一个无法摆脱的过去。总而言之,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轻松读完的书,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去回味,去感受。它的重量,不在于情节有多么跌宕起伏,而在于它能够触及到你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被遗忘的情感,让你不得不去面对。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主人公最终会如何应对这“哀伤”的浮游,是沉沦,还是找到一丝微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