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

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设计
  • 空间规划
  • 室内设计
  • 比例
  • 黄金分割
  • 设计师
  • 家居设计
  • 布局
  • 装修
  • 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实际案例X彩色图解
彻底拆解,规划『空间高度』的技巧!
设计一间房子,除了完美的比例之外,
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完全掌握各式各样的「高度」。

  本书由多位日本实力派设计大师合力撰写。透过实际举例,以彩色照片搭配平面格局图、立体截面图之详细解说,为您彻底解析设计师们利用「高度比例」,在空间规画里施加了什么样的「魔法」。之后更结合家具、室内装潢的设计,更进一步地为您解说各种极富巧思的空间设计。

  【不同空间规划里的「高度」魔法】

  同样是客厅,因为空间规划的不同,还是会有不同的高度比例设计。

  设计师们依照空间用途,在书中归纳出了楼梯、和室、寝室、浴室等六种空间类别,让读者可以依书中之具体事例,轻松地掌握不同空间规划的准则!

  【空间设计中的各种巧思】

  除了基本准则外,面对不同空间规划时,随情况应变的设计巧思,也是相当重要的。

  书中举出各种具体事例,以专业的角度彻地分析设计师们是如何随环境、空间、家具摆设的不同,做出各项设计,并逐一剖析每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巧思!

  【基础木材与家具金属零件导览】

  本书亦收录了木材、家具金属零件等专栏介绍,详细图解其特性、用途。

  适才适所地运用不同特性之建筑材料,除了有效率、美观外,还能让设计空间更显俐落!

  只要彻底了解并有效运用「高度」,就能够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空间、设计出兼具气氛与实用的生活空间。
空间叙事与光影雕塑:建筑美学与室内哲思的深度探寻 一部关于空间本质、光影运用以及人类尺度感知的非凡著作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传统室内设计与建筑规划范畴的思考领域。我们不再局限于如何“布置”一个房间或“构建”一栋建筑,而是深入探讨空间作为一种叙事媒介、一种心理体验以及一种与人类存在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这本书是一场对建筑美学与室内哲思的深度探寻,旨在揭示那些驱动伟大空间体验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往往隐藏在日常可见的材料、比例与光线之中。 第一部分:空间的本体论——从几何到感知 本部分着重探讨“空间”本身的哲学意涵。我们将追溯西方与东方哲学中对空间的不同理解,从柏拉图的理想几何形体到中国传统园林中“虚实相生”的理念。 1. 看不见的边界:空间作为容器与媒介: 空间并非仅仅是墙壁与天花板所限定的体积,它更是一种能量流动的场域,一种情感的载体。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非物质的手法,如声音的回响、空气的流动感和视线的导引,来“塑造”空间,使其具有生命力。 2. 时间在空间中的刻度: 建筑与室内设计是对时间的固化与记录。本书将阐释如何通过材料的磨损、光线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空间的序列感,将时间的维度编织进居住者的体验中。我们探讨“永恒感”与“瞬间美”在同一空间中并存的可能性。 3. 人与尺度的对话:身体的几何学: 我们将超越标准的米制或英制测量,转而关注“人的尺度”。这包括对人体工程学的诗意理解,以及对“亲密空间”、“公共空间”和“过渡空间”的心理阈值的精确把握。每一个尺度选择都应该服务于特定的情感目的,而非仅仅是功能需求。 第二部分:光影的炼金术——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设计语言 光是雕刻空间最无形的工具。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光线如何从纯粹的功能需求,演变为具有高度情感暗示的建筑语言。 1. 光线的“绘画”技巧: 我们将系统分析不同类型的光——散射光、聚焦光、反射光和透射光——如何影响材料的纹理、色彩的饱和度以及空间的深度感。书中将详细探讨如何利用高对比度来创造戏剧性效果,以及如何运用柔和的漫射光来营造宁静氛围。 2. 日夜的剧本:动态照明策略: 一个优秀的空间不应在夜晚失去其魅力。本书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适应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活动需求的动态照明系统。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调光,更是对居住者生活节奏的细腻捕捉。 3. 阴影的艺术:负形体的力量: 阴影是光的伴侣,是定义形态的关键。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设计中主动引入和控制阴影,使其成为构成空间层次和节奏的重要元素,而非仅仅是光线缺失的副产品。 第三部分:材料的低语——触感、质地与记忆的锚点 材料的选择远不止于美观或耐用,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感官记忆。 1. 触觉的优先权:皮肤与空间的接触点: 我们将挑战过度依赖视觉的现代设计倾向,转而强调触觉体验。从粗糙的混凝土到温润的木材,从冰凉的大理石到柔软的织物,每一种材料与人体接触时的“反馈”构成了空间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 材料的“成熟”过程: 优秀的材料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出更丰富的内涵,而非衰败。本书探讨了“包浆”与“风化”的美学价值,分析了如何选择那些能够记录生活痕迹、随时间沉淀出独特个性的材料组合。 3. 在地性与全球性材料的张力: 如何平衡使用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材料,与追求全球统一标准的高科技现代材料?我们将探讨一种既根植于本土语境,又具有普适性美感的材料策略。 第四部分:环境的共生——可持续性与场所精神的深度融合 本部分将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关注如何使设计成为一种对场地的回应和尊重。 1. 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唤醒: 场所精神不仅仅是气候或地形,它包含了场地过去的故事、居民的集体记忆和潜在的文化能量。本书提供了一套方法论,指导设计师如何倾听并激活一个场地的独特“声音”。 2. 被动式设计的诗意表达: 摒弃复杂的机械系统,回归建筑自身的自然调节能力。我们将详细分析如何通过朝向、通风组织、遮阳构件的形态和材料的热惰性,来实现舒适与节能的完美结合,使可持续性设计本身成为一种优雅的审美体现。 3. 内部景观化:自然元素的室内重构: 探索将室外生态系统(如水景、植被、微气候)以高度提炼和艺术化的方式引入室内的技术与美学考量,模糊室内外的界限,创造一个流动的、有机的居住环境。 总结:设计的伦理与最终目的 本书的终极探讨在于:伟大的设计最终指向何处?它不仅仅是解决功能问题,更是提升人类存在的质量。我们邀请读者将设计视为一种负责任的行动,一种对生命过程的细致关怀。通过对空间、光影、材料和环境的精妙控制,设计师得以编织出深刻、持久且富有意义的人类居住体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1  美丽又舒适的设计/高度尺寸篇
LDK
攻略LDK的「高度尺寸」
融入北侧公园绿色景观的连续型窗户。底端为850㎜
天花板高度2100㎜跟透天4120㎜的多元性空间
把饭厅开口拉高到985㎜来得到飘浮感
天花板、地板的内侧空间挖入700㎜让客厅产生变化
厨房作业台的高度
并不侷限于800㎜或850㎜!
2楼地板内侧空间设定为200㎜来创造些许的透天构造
连系露台的开口处提高440㎜来成为室内的外廊
用高度800㎜的垂直挡墙来创造透天的开放感
6000×2800㎜的强调大型开口的截面构造
地板提高450㎜让画框式窗户得到飘浮感
水平方向的透天。5850×1万800㎜的大型空间
厨房作业台跟饭厅餐桌用720㎜凑齐
法面(人造斜面)庭园。用580㎜的垂壁将视线引到下方
玄关
攻略玄关的「高度尺寸」
用750㎜的接地窗来提高明暗的对比
高度提升到350㎜,容易让人坐下的入口挡板
把用地400㎜的高低落差制作成入口小径,让视线得到变化
高度600㎜的接地窗让玄关得到柔和的光线
楼梯
攻略楼梯的「高度尺寸」
在楼梯平台设置天花板高度4050㎜的回廊
高度7600㎜的透天楼梯连到阅览室
用207㎜的台阶高度跟踏板深度,为楼梯创造出停滞的空间
连系客厅与楼梯,坐面高度340㎜的板凳
高度2350㎜的兼具收纳与桌子的墙壁
窝在楼梯途中的书房。入口高度为1300㎜
和室
攻略和室的「高度尺寸」
地板高度提升到150㎜来强调与其他房间的界线
与外廊相连的高度1050㎜的接地窗
寝室
攻略寝室的「高度尺寸」
天花板高度为2100㎜。用可以进出的大型门窗连系内外
倾斜天花板压低到1700㎜,让寝室得到沉稳的气氛
浴室、盥洗室
攻略浴室、盥洗室的「高度尺寸」
15坪的住家。透天高度3650㎜的开放性浴室
小孩也容易使用的洗脸台,重点在于280㎜的镜子
用可以收到墙内的窗户取景。顶端高度为1060㎜
Column
2楼内部的缘侧要注意防雨!    
露天外廊利用105㎜的高低差,来连系内外
以150㎜来划分天花板高度
在角度倾斜之楼梯确保大面积踏板的秘诀
和室内的法高为5.8尺(约1757㎜)
有如月光一般照亮水面的卫浴照明
将洗脸台跟浴室的地板高度凑齐

Chapter2  设计高品质的空间/家具、室内装潢篇
如何让室内装潢往上提升一个层次
何谓未来之趋势的「Total Design」
内藏有大型电视银幕的墙面收纳
活用空间来设置多功能的电视周边设备
把电视收纳在厨房柜台的内侧
让细部存在感消失的玻璃柜与玻璃收纳
跟厨房柜台一体成型的桌子跟展示柜
活用樑柱结构的墙面收纳
利用结构柱的2层楼透天的墙面书柜
与开口处线条凑齐的墙面收纳
开放式厨房的背面收纳与装饰窗
把客厅与饭厅之空间连系在一起的收纳家具
跟窗台化为一体的柜台跟板凳
将地板、桌子、收纳的材质凑齐来得到统一感
活用现存格局的沙发区块
设有衣柜跟书房的BOX
在浴室内外延伸的连续性照明
用光来突显出细长的线条
以纵向连系上下楼层的来自四方形小窗的光线
可以在夜晚成为间接照明的天窗
把墙壁、天花板照亮让空间得到宽敞的气氛
将裸露的结构体美丽的照亮
把纵向与横向的间接照明分开使用
将百叶窗照亮的照明
不让垂直百叶窗的外框被看到的装设手法
避开结构樑往内深入的窗帘轨道盒
让横向连续性窗户得到延伸感的百叶窗轨道盒
利用垂壁来收纳百叶窗
装在大型开口的卷帘
活用光源的特征!LED攻略法
照明计划的TPO
家具设计的「Line Control」
把照明融入家具之中
让整个空间得到光线的手法
活用空间造型之特征的技巧
不可不知!    装潢设计的最新基础知识
4页就能理解,木材的超基本讲座
现场打造之家具从面板开始
图解 挑选合适的表面材质
时代尖端! 家具之金属零件完全导览
不能不知! 结合部位的超级简介
如何正确的为家具保留缝隙
不会被看到的配线装设法
网罗主要的材料   木质建材的相关资料
用颜色来选择的木制建材一览表
用产地&树种来分类的木材一览表
日本产.阔叶树 / 日本产.针叶树 / 美国产.阔叶树 / 北美产.针叶树
南洋产.阔叶树 / 非洲产.阔叶树 / 其他地区出产.阔叶树
如何挑选家具的涂装,来得到心目中的质感
Column
掌握薄型电视的尺寸跟装设位置
活用彩色玻璃的家具
利用叠蓆的可动式家具
把硬质塑胶壁纸当作室内装潢的利器
以玻璃为基本材质的魔术帐篷
交屋前夕出现瑕疵! 可以回复到相当程度的修补技巧
到了现在已经不好意思问人 家具设计派得上用场的用色技巧
意外性的不为人知 花色与线条的基本规则
融合室内装潢与家具的建筑
──以结构实现前所未有的装潢──
对于装潢设计的全新尝试
家具涂装的最前线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在寻找能让我家变得更舒适、更美观的灵感。《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实用、最有启发性的家居类书籍之一。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揭示了“高度比例”在空间设计中的奥秘。我过去总是忽略了天花板、墙面和地板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才是决定空间舒适度和美感的关键。书中关于“如何通过家具的高度来调整空间的视觉重心”的讲解,让我恍然大悟。我一直觉得我的客厅显得有些“轻飘飘”的,不够稳重,但书中提到的“选择一些体量感较强的低矮家具,搭配高大的绿植或装饰品,形成视觉上的高低对比”的建议,我采纳后,客厅立刻就有了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觉。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立体”的眼光去看待我的家,并且找到了很多简单易行却效果显著的改造方法。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设计师助理,对于如何让一个空间在视觉上和功能上都达到最优,我一直在摸索和学习。《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位“及时雨”。它系统地阐述了“高度比例”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参数,而是一种能够影响空间情绪和使用者体验的强大力量。书中对“视线高度”和“视觉重心”的分析非常到位,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拥挤”或“空旷”,其实都与设计师对高度维度的掌控息息相关。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低矮天花板的解决方案,用到了“向上引导的垂直元素”和“选择低重心家具”,这些技巧我立刻就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了,效果立竿见影。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性建议,比如如何通过灯光设计来调整空间的高度感知,如何利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搭配在垂直方向上制造层次感。这些都是我之前在学校里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看待空间的角度更加立体和深刻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对居家空间布置略懂皮毛但又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火候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那种能够点拨我、让我豁然开朗的指南。终于,《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出现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我揭示了一个隐藏的宝藏。它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接地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度比例”这个概念。我之前从未意识到,原来空间的高度不仅仅是天花板的高度,更是家具、装饰品、灯光甚至是你站立的视角所构成的立体维度。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极其精彩,每一个案例都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高度差来创造视觉焦点、引导视线、提升空间感,甚至让原本压抑的房间变得透气舒展。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垂直收纳”和“向上延伸”的设计技巧,这让我茅塞顿开,之前那些杂乱无章的小物件终于有了归宿,我的小公寓也因此看起来大了很多!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空间规划”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摆放家具,更是对我们感知空间的一种重塑。

评分

坦白说,我起初是因为书名里的“魔法”二字被吸引的,总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瞬间解决所有空间烦恼的“秘籍”。读完《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后,虽然没有出现挥一挥衣袖就变出魔法的奇迹,但我确实找到了那个能让我的家焕发新生的“魔法公式”。书里对于“负空间”的利用,以及如何通过“高低错落”来打破空间的单调,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我的客厅有些呆板,缺乏灵魂,但书里提到的“利用高处的装饰品来吸引视线,从而让地面空间显得更宽敞”这个点子,我尝试后,效果简直惊人!那些原本被我忽略的高处墙面,现在成了展示我收藏品和照片的绝佳位置,整个空间瞬间有了故事感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空间,而不是仅仅从设计师的角度。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好的设计,是能够与居住者产生情感连接的,而“高度比例”正是实现这种连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评分

我一直对家居设计充满热情,但常常感到自己的想法总是落地困难,不是太拥挤,就是太空旷,总差那么点意思。《大师如何设计:高度比例 设计师的空间规划魔法》这本书,真是解了我多年的燃眉之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并且用极其详尽的案例和图示来支撑。我之前一直困惑于如何让小户型显得不那么局促,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关键在于“向上挖掘空间潜力”。书中关于“利用垂直空间的视觉延伸感”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家具的选择、墙面装饰的布局,甚至窗帘的垂坠方式,来拉伸空间的视觉高度。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选择有腿的家具,让地面有更多的呼吸空间”,以及“在墙面悬挂尺寸适中的艺术品,但不遮挡视线”这些小技巧,我的卧室立刻就显得宽敞了不少,而且更加有层次感。这本书让我不再迷茫,而是拥有了一套系统性的工具,可以去“雕刻”我的居住空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