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萤火虫

寻找萤火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童话
  • 儿童文学
  • 成长
  • 自然
  • 亲情
  • 治愈
  • 温暖
  • 幻想
  • 乡村
  • 萤火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萤火虫,让人们想起了童年
台湾生态教父杨平世教授专文推荐

  将萤火虫装在瓶子里,在黑夜中游走;
  把萤火虫放在鸡蛋壳里,将蛋壳照得透亮;
  把毛豆壳掏空,将萤火虫缝在里面,做成一盏萤火虫豆灯……
  诸如此类,萤火虫给人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
  有时,想到童年,就会想到萤火虫,想到暗夜中的微光。
  傅新华,中国研究萤火虫第一人,
  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
  娓娓道来自己十三年来如何与萤火虫邂逅、
  为之倾心、终而埋头研究,并致力于保护的心路历程:

  「这些年来,最开心的莫过于发现新的萤火虫物种;最震撼的是一次我竟发现了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明灭;最郁闷的是经常会碰到的寻萤而未果;最害怕的是寻找萤火虫途中碰到毒蛇;最倒楣的是,寻萤过程中掉进粪坑和鱼塘……

  有时候,我就像一只萤火虫,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像萤火虫的一次夜间求偶,看到前方的一丝光亮,就满怀希望飞过去,但经常会遇到昏黄的路灯、刺眼的车灯、漂浮的发着光的火车、路边野猫的通亮的眼睛,当然,我也会遇到提着小桔灯的小女孩,寻萤过程凶险、失望、美好相互绞缠,有悲也有喜。」

  没有萤火虫的夏天不值得喜悦,没有萤火虫的城市不值得怀念。
  萤火虫是人类丢失的另一个自己,
  是人们害羞、敏感、深裹在黑暗之中的小小灵魂。

  城市的夜里,只能看到灯火闪耀的百万夜景,那一闪一闪的微光渐渐熄灭了。
  那唤起我们内心温柔的光,一闪一闪的微光,我们还找得到吗?

本书特色

  1.全彩大开本,图文并茂,详尽介绍萤火虫的一生。
  2.由中国第一位研究并保护萤火虫的昆虫学博士所着。
  3.以第一人称,详实记录发现萤火虫的经过。
  4.书末附录提供读者拍摄萤火虫的技巧、赏萤必备工具、保护萤火虫须知。

名人推荐

  台湾生态教父、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杨平世专文推荐:

  「傅新华深入中国各地,包括四川峨眉山、云南西双版纳、浙江的天目山,以及大别山,海南岛…等等诸多地方进行萤火虫田野调查,也把他们夫妻走遍这些地方的感想作了忠实的记录;所以,在《寻找萤火虫》这本书中,有人文情怀,也记录下当地萤火虫的种类;而除了形态及生态习性的描述之外,书中还配上漂亮的彩色图片,是一本让人翻阅之后会觉得十分开心的好书。」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本名为《时间的迷宫》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不含任何与《寻找萤火虫》相关的内容。 --- 《时间的迷宫》 作者: 艾米莉·卡特 出版社: 黎明之光文化 装帧: 精装,附赠古地图复刻页 页数: 680页 内容简介: 《时间的迷宫》是一部宏大叙事下的个人史诗,它以十九世纪末蒸汽朋克技术革命的浪潮为背景,深入探索了记忆、身份与历史的交织。这不是一个关于简单冒险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时间本身复杂性的哲学之旅,被誉为“对现代性焦虑最深刻的回响”。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伊莱亚斯·凡·德尔·沃尔夫,一位声名显赫却又深陷谜团的钟表匠兼发明家。他居住在被永恒迷雾笼罩的工业城市——奥古斯塔,这座城市的一切运转都依赖于他那些精妙绝伦,却又常常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机械装置。伊莱亚斯毕生致力于实现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构建一台能够“映射”过去事件的机器——“时序全景仪”。他坚信,如果能精确地捕捉到时间流逝的每一个微小震动,便能拼凑出被遗忘的历史真相。 然而,随着“时序全景仪”的首次运行,伊莱亚斯并未寻得他预期的历史记录,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非线性存在”的门。他开始频繁地经历“时间错位”的现象,并非是简单地穿越到过去,而是同时感知到多个时间点的碎片信息,如同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窥见沿途的无数个场景。这种体验撕裂了他的现实感,迫使他质疑自己所依赖的逻辑和物理定律。 小说的叙事结构如同其主题一般复杂。它采用了多线叙事和“嵌套故事”的技巧。在伊莱亚斯试图修复自己破碎时间感的同时,读者被引导进入多个相互关联的子故事中: 一、失踪的档案员与“缄默之书”: 故事的早期线索集中在奥古斯塔中央档案馆的神秘失踪事件上。档案员塞拉菲娜,一位对城市编年史有着近乎狂热追求的女性,在接触到一批被标记为“禁忌”的早期城市规划图后神秘消失。这些图纸中包含着城市最初建立时,与“机械神谕”——奥古斯塔的精神象征——相关的奇怪符号。伊莱亚斯通过他制造的微型侦查装置,追踪到塞拉菲娜留下的线索:一本记录了不同历史版本可能性的空白笔记,即“缄默之书”。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似乎在等待被不同的历史选择所填满。这条线索迫使伊莱亚斯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历史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记录,而是无数个平行可能性的集合。 二、蒸汽骑士团与反叛的机械: 在奥古斯塔的底层工业区,一支被称为“蒸汽骑士团”的工人群体正在酝酿一场反对精英阶层的起义。他们并非传统的革命者,他们的反抗目标是伊莱亚斯制造的、用于监控和控制劳动力的精密计时系统。骑士团的领袖,一位名叫“齿轮”的工程师,相信伊莱亚斯的技术窃取了人类的“内在节奏”。伊莱亚斯被迫利用他尚未完全理解的“时序全景仪”技术,试图“预见”骑士团起义的精确时刻,以防止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然而,他的预见总是出现偏差,这不仅暴露了全景仪的局限性,也使他成为革命者眼中的帮凶。 三、伊莱亚斯与“零点时间”的诱惑: 随着故事的深入,伊莱亚斯发现他制造的机器并非只是一个观察工具,它正在消耗某种“时间能量”。他遇到的一个神秘的、自称为“维度掮客”的人物,向他揭示了关于“零点时间”的传说——一个所有时间线交汇、一切因果关系停止的纯粹瞬间。掮客向伊莱亚斯承诺,只要他能完成机器的最终校准,他就能进入这个零点,获得绝对的宁静与理解。然而,这种诱惑的背后,是对现实结构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主题与风格: 《时间的迷宫》的叙事风格是沉郁而富有哲理的。卡特运用了大量精密的机械意象和对光影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冰冷又充满奇迹的哥特式氛围。小说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人类对精确性的追求是否会带来对自由意志的剥夺?如果所有的过去都可以被观察,那么“现在”的意义何在?身份是否只是一系列被精心编排的时间事件的总和?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结构的复杂性与情感的深度相得益彰。读者将在错综复杂的机械结构、模糊的历史记录和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中穿梭,最终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对时间本质的深刻反思。它要求读者像解开最精密的怀表一样,细致地梳理每一个齿轮的咬合,才能拼凑出伊莱亚斯·凡·德尔·沃尔夫那段近乎神谕般破碎的人生轨迹。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傅新华


  青岛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自二○○○年起,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是中国第一个萤火虫学科博士,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近年来,因痛感萤火虫数量的锐减,积极投身萤火虫保护事业,通过讲座、着述、摄影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并成立中国唯一一家保护萤火虫的组织「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与保护第一人。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寻找萤火虫
初见萤火虫
峨眉山访萤手记
〈三叶虫萤,大端黑萤〉
竹海寻萤
〈芦沟竹海未知种,穹宇萤〉
寻萤大别山
〈三节熠萤、胸窗萤以及栉角萤,巨窗萤〉
紫金山寻萤
〈黄脉翅萤、端黑萤〉
西双版纳的萤火虫
〈边褐端黑萤,黄宽缘萤〉
光遍天台山
〈峨眉山未知扁萤,四川未知垂需萤,黄缘短角窗萤、拟纹萤〉
素山寺萤舞
海南寻萤
〈海南未知窗萤、突尾熠萤、橙萤、金边窗萤、白尾熠萤〉
被放逐的萤火虫
〈泰山未知窗萤>
萤光之殇
〈天目山未知窗萤,天目山雌光萤〉
耕作制度的意外伤害
〈雷氏萤〉
极端气候与萤火虫
〈武汉萤,红胸黑翅萤、条背萤、湖北未知种〉
萤火虫的「商机」
〈天目山未知种,米埔萤〉
如何守护萤火虫
〈黄缘萤,边褐端黑萤、小红胸黑翅萤〉
 
第二章 寻萤人的守望
萤火虫第一印象
幼虫发光是为了引诱猎物吗?
我想和牠们在一起
幼虫吃蜗牛
开始饲养萤火虫
少了十二只?
第一只成虫
先建村寻萤
雌虫现身
雌虫的使命
近在咫尺的萤火梦境
劳伊德回信了
大场博士同意来访
再次饲养萤火虫
我以后也要像他这样
滞育过冬
命丧螳螂刀下
白色血液
出血的奥祕
蚂蚁不喜欢窗萤的血
终于有名字了
牠们是如何发现对方的
幼虫开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第一个研究生
卵在发光
缩短卵期的方法
畸形的幼虫
神祕的性信息素
萤火虫找对象的奥祕
雄萤的触角不得了
蛹也会发光
胸窗萤的羽化节律
胸窗萤的发育特点
屠「牛」有道
三角关系
萤火虫的恋爱观
胸窗萤卵的亲子鉴定
 
第三章 赏萤实务 赏萤前要带的物品
赏萤行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萤火虫成虫与幼虫简介
附录一 萤火虫摄影指南
附录二 更多关于萤火虫的Q & A

图书序言

作者序

  萤火虫每夜都在独自跳无声的舞,我就是那唯一的观众。它们跳得淋漓畅快,我看得如痴如醉,尽管它们听不到我热烈的鼓掌。

  当我们无休止地追求着富足的物质生活的时候,萤火虫已经被我们不知不觉放逐了。曾经熟悉的在黑夜中御风而行的微光,已经被五颜六色的霓虹市光所代替了;曾经频繁地出现在唐诗宋词以及各种传说中的小家伙们,现在只能在昆虫词典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因为越来越少见到它们,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赞美了……不知不觉间,这些会唿吸的钻石被我们无知而无情地弃置于黑暗角落,忘记它曾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光明。有生活达人曾经列出一生要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看漫天的萤火虫。看来萤火虫已经被我们这些被称为现代人的视作一种奢侈品了。

  我是如何和萤火虫结缘的呢?又是如何坚持研究萤火虫十二年?很多边上的人都会好奇地这样问我。十二年里,有很多难以尽数的感慨和故事,尽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萤火虫却构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令我无法释怀。每年只有寻萤的时候最开心:调完课后,打包行李,收拾装备,跳上火车,吹着口哨,心情像鸟一样在空中翻飞扑腾。到达目的地后,我首先就问附近的老乡,见过萤火虫没有?小时候是怎么和萤火虫玩的?我小时候从没见过萤火虫,深深以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那些有萤火虫记忆的不一样。老乡们一说起萤火虫就兴高采烈,仿佛又回到过去,提着鸡蛋壳或者折纸做成的萤火虫灯笼,要么戴着里面塞满了萤火虫、闪闪发光的南瓜藤项鍊,要么恶作剧般地将萤火虫捏死抹在小伙伴的脸上,小女孩将萤火虫放入蚊帐中酣然如梦……各种和萤火虫有关的游戏和玩法层出不穷,他们讲得津津有味,我也听得如醉如痴,好像竟可以像盗梦空间般进入他们的童年,和他们一起追逐萤火虫。这些年来,最开心的莫过于发现新的萤火虫物种;最震撼的是一次我竟发现了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明灭;最郁闷的是经常会碰到的寻萤而未果;最害怕的是寻萤火虫途中碰到毒蛇;最倒楣的是寻萤火虫中掉进粪坑和鱼塘……有时候,我就像一只萤火虫,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像萤火虫的一次夜间求偶,看到前方的一丝光亮,就满怀希望飞过去,但经常会遇到昏黄的路灯、刺眼的车灯、漂浮的发着光的火车、路边野猫的通亮的眼睛,当然,我也会遇到提着小桔灯的小女孩,寻萤过程兇险、失望、美好相互绞缠,有悲也有喜。

  二○○五年,博士毕业留校,我突然想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萤火虫。一年之后,我如愿以偿,竟在峨眉山上邂逅了最为震撼的一幕。四川乐山市峨眉山地势陡峭险峻,植被丰富,常年云雾缭绕。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我走在连绵不绝的盘山公路上,寻找萤火微光而不得,正在意欲放弃之时,忽见萤火光带,延绵数百里,如天际银河、浩渺宇宙。难以计数的萤火虫以同一频率发光,这一奇景让我深感震撼,“感受到了微弱萤光积累爆发的力量!”然而第二年再去时,山水依旧,萤火盛景却已不复见。我很失落,痛心,好像自己的孩子走失了,到处张贴寻人启事却无法找回他们。我醒悟了,我不能光研究,还要去保护。萤火虫是生态环境指示生物,保护萤火虫其实就是保护环境。这促使我由一名研究者转变成为保护者。二○○八年至二○○九年赴日本留学,我发现与我们相邻的日本,小小一个国家竟有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萤火虫保护组织,政府及民间都在利用萤火虫作为科普及自然教育的材料。二○一四年去台湾访问的时候,台湾大大小小的萤火虫保育园里萤火虫漫天在飞,民众欢唿着去赏萤,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美丽的小精灵。这着实让我羡慕不已。和台湾的萤火虫研究同行交流,他们都戏称我比大熊猫还珍贵,因为内地研究和保护萤火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要我坚持,要我多珍重。综合了日本、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萤火虫保护经验,二○一二年底,我在社会企业家联盟环保基金会SEE以及很多朋友的帮助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保护萤火虫的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二○一四年成功地在湖北省民政厅下註册为合法的省级民营非政府组织(NGO),并更名为“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
  
  七个人的NGO能做什么事情?二○一五年,我们和一个原生态的山村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萤火虫保育区——大耒山生态保育园,保护二十平方公里中的几十万只萤火虫。我相信,小萤火是可以撬动大环保。每个人都来守望萤火,守望自己的家园,很快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

推荐序

找回钟爱萤火虫的初心 杨平世(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


  台湾萤火虫的研究起步比中国稍早,所以在学术期刊一看到有中国名字的作者,我便会格外注意,傅新华就是我注意到的中国学者。有一天,他来信邀请我前往华中大学演讲,也希望我能去看他饲养萤火虫的基地和环境,因为他有意在当地复育水栖萤火虫。由于我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实务经验,所以除了演讲外,那一次参访中我也提供了他一些复育萤火虫的建议。

  在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已逐步起飞,有几个企业找他进行萤火虫复育和展示,我也给了他正面的建议,因为在日本和台湾,曾有人以为萤火虫商机无限,但也都有不少负面和失败的案例,期待他能未雨绸缪。之后,他又来信邀请我再度前往演讲、参访,可是却因为行政及学术研究抽不出时间,于是推荐我的学生吴加雄博士前去,他们年纪相仿,而吴博士也有许多实务经验,希望他们能做更深入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期待新华能和经验丰富的何健镕博士、郑明伦博士进一步合作,把萤火虫研究及正确的赏萤和萤火虫栖地保护理念能在中国各地推展及落实。

  经济迅速成长的中国,萤火虫竟也成为商品之一,情人节送萤火虫,婚宴、寿宴放飞萤火虫,公司週年庆野放萤火虫,甚至层出不穷大抓野生萤火虫在各地公园放飞、展示的活动…。最后终于引发不少生态保育人士和媒体的挞伐!这种怪异现象,比起当年隋炀帝动用民间力量广搜萤火虫放飞的行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相信在这段期间,新华的心里一定很不好受,因为他是一位研究萤火虫的学者,也是萤火虫的爱好者,也曾想借生态展示的方式推展正确的萤火虫科普活动。于是,这几年来他深入中国各地,包括四川峨眉山、云南西双版纳、浙江的天目山,以及大别山,海南岛……等等诸多地方进行萤火虫田野调查,也把他们夫妻走遍这些地方的感想作了忠实的记录;所以,在《寻找萤火虫》这本书中,有人文情怀,也记录下当地萤火虫的种类;而除了形态及生态习性的描述之外,书中还配上漂亮的彩色图片,是一本让人翻阅之后会觉得十分开心的好书。

  「寻找萤火虫」,也找回新华的初心;有一天,当他拜访我们共同的好友-日本萤火虫协会大场荣誉理事长信义博士之后,新华找回了自己;他期许未来他也能和信义兄一样,一辈子当萤火虫的志工!在他的书中有一句话写得很好、很传神:「萤火虫,只有在自由飞翔的时候,才是美的」。所以如何维持好萤火虫的栖地环境,让萤火虫能自由自在地,在自然环境中翱翔发光,才是爱护这种小动物最好的方式!

  台湾历经产官学二十多年来的努力,赏萤活动的品质和日本已十分接近,但萤火虫的研究仍方兴未艾;看到新华「寻找萤火虫」的出版,除了欣喜和祝福之外,也期待更多两岸三地的年轻学子能持续投入萤火虫的研究,也希望正确且合乎生态原则的赏萤活动能在两岸三地持续发展下去,让赏萤活动能结合生态、农特产品及各地特色文化,成为华人在这个世纪中重要的生态产业!

图书试读

第一章:寻找萤火虫
 
〈初见萤火虫〉

 
二○○○年八月,我在武汉读书,天气酷热。午后走在路上,不到两分钟,身上的T恤便会湿透。如此湿热,对我这样一个北方人来说是无法想像的。有一天,临近傍晚,下了一场雨。路人四散,小草飘摇。幸好不久,雨就停歇了。天黑后,我骑车前往实验室。空气清爽,弥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离实验室二十公尺的拐弯处,有一堆半人高的杂草,每次经过,我都离得远远的,生怕有一条毒蛇窜出来,咬我一口。
 
突然,我发现草丛里有许多发光的东西,绿绿的,还在动,忽明忽暗地闪烁。我停下车,蹲在草丛边,数了数,大概有三十多个亮点。我伸手探向这些光点,却捏到一个肉肉的小东西。打开手掌,凑近眼前,这团光勐地变亮。
 
「啊……」我忍不住喊了出来。我找了个透明的培养皿和镊子,用镊子轻轻地夹取其中一个光点。双手端着牠,像捡了块金子,想占为己有,却又怕被检举。担心培养皿的空间太小,牠活得不舒服,我把牠换到了一个空玻璃瓶中。
 
我把脑袋放在桌上,看着瓶子中的小家伙。牠好似受了惊吓,头缩进了背部第一节里,一动不动,六条腿对称、优雅地排列着。尾巴的下方好像有个吸盘,紧紧粘在玻璃上。我把瓶子翻转,提在手中,牠的六条腿完全悬空,可尾巴还是牢牢地贴在瓶子底部,就像杂技演员玩「空中飞人」。灯熄灭后,我盯着牠看,眼珠子几乎贴到玻璃瓶上,希望能偷窥到牠的生活。大约二十分钟后,牠的头慢慢从套子一样的身体里伸出,贼兮兮地左右打量,确定没有危险后,开始在瓶中爬动。牠的头摆动着,尾巴两侧发出明亮的光。这道光不是很有节奏,有时只有几秒钟,有时长达四分钟之久,然后熄灭,良久后再次点亮。我想到农村的姥姥。晚上,姥姥盘着小脚,摸黑端坐在炕上,偶尔为了找什么东西,才点亮小小的煤油灯,找到后便吹灭了。这小家伙不会是和我的姥姥一样特爱节约吧?牠这样发光是为了什么?我用镊子探入瓶中,碰了碰牠。牠像乌龟一样勐地把头缩紧,尾巴上的光比刚才亮了好几倍,然后慢慢变弱。我看了下手表,发光时间两分半左右。我再次碰了碰,牠的光又快速增强,然后慢慢熄灭。牠像是在和我对答。我想,牠和我之间肯定有一种默契。但这种默契是什么?这种生物是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書名《尋找螢火蟲》,就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出好多畫面。螢火蟲,對我這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孩子來說,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還記得小時候,夏天傍晚,天還沒全黑,我和朋友們就會拎著玻璃瓶,偷偷溜到田埂邊,小心翼翼地捕捉那些一閃一閃的小生命。牠們的光芒,不僅照亮了夏夜,更照亮了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心裡湧起一股暖流,我想,這本書肯定會讓我重溫那段純真的時光,甚至可能會帶給我一些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追尋的啟示。也許故事裡的主角,就像我們當年尋找螢火蟲一樣,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在努力尋找著什麼,而那些點點螢光,或許就是他們心中指引方向的光。

评分

喔,這本書《尋找螢火蟲》的封面設計就讓我眼睛一亮!那種淡淡的、帶點復古感的插畫,勾勒出一種溫柔而寧靜的氛圍,好像真的能聞到夏夜泥土的濕潤和草地的清香。光是看著封面,我就開始想像故事裡會出現怎樣的場景,也許是一個充滿懷舊情懷的小鎮,或是藏著秘密的後山。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的封面就像是它的靈魂的縮影,而這本書的封面,絕對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裡面的故事究竟能帶來怎樣的感動。尤其是那點綴在深藍夜色中的點點螢光,彷彿是希望的種子,又像是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讓人心生嚮往。我對這種帶點詩意的、能夠觸動人心的封面非常喜愛,它預示著這會是一本能讓我沉浸其中、細細品味的書。

评分

坦白說,我在書店裡晃了很久,被各式各樣的書吸引,但《尋找螢火蟲》的標題和設計,就像一股清流,讓我駐足。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帶有淡淡憂傷,卻又不失希望的敘事風格。螢火蟲的意象,本身就帶有脆弱又堅韌的光芒,這種對比,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描寫細膩的情感,透過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引出深刻的哲理。也許故事裡會有很多關於等待、關於錯過、關於追尋的描繪,而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中難以避免的課題。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一場難忘的心靈旅程。

评分

我平常閱讀的書籍類型很多元,但總是被那些能夠勾起情感共鳴的故事深深吸引。《尋找螢火蟲》這個書名,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它讓我想起很多關於時間流逝、關於童年往事、關於那些我們以為已經遺忘,但其實深藏在心底的溫馨片段。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探討一些關於親情、友情,或者甚至是關於愛情的深刻主題,透過主角的視角,引導讀者一起去回憶、去思考、去感受。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道理的體悟,或者是一些能夠撫慰心靈的力量,讓我讀完之後,能帶著一股溫暖的力量繼續前行。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不得不說,真的很有質感。紙質厚實,觸感溫潤,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有種紮實的安定感。內頁的排版也很舒適,字體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我特別喜歡它選用的印刷色彩,既不過於鮮豔刺眼,也不會顯得沉悶,給人一種溫和、耐看的視覺感受。我認為,一本能夠細細品味的書,不僅在於內容,也在於它給人的整體閱讀體驗,而《尋找螢火蟲》顯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這種細緻的用心,讓我覺得作者和出版社都對這本書傾注了不少心力,也更加期待裡面的文字會帶給我怎樣的驚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