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很多朋友都知道,「上官鼎」是三个兄弟的共同笔名,他们合作撰写武侠小说的年代大约是一九六○至一九六八年。开始写作时我十七岁,四哥十九岁,六弟才十四岁。
大学毕业后三兄弟相继出国留学,一九六八年便宣告封笔;用武林的话来说,就是「金盆洗手」了。
四十四年后,二○一二年我从台湾到福建宁德访问,一个意外的机缘造就了这部小说的诞生。
先说我为何到宁德。
我在台湾大学化学系时的同学及好友陈棠华先生在福建宁德成立了一个「新能源科技公司」,他和几个同学及朋友生产锂电池及相关的能源产品,做得有声有色。宁德建新厂时他邀我一定要去参访一下,我一口答应了,但一直没有行动,总觉得不急于一时,以后再找个适当的时机去福建时,「顺便」去宁德参观。也不能太怪我,宁德市对一个远在台湾的人来说,很难是专程造访的目的地。
二○一○年底,一个噩耗传来使我伤心万分,棠华竟突然走了,他死于败血症。我悲痛之余想到了未践之约。于是二○一二年我终于到了宁德,看到了棠华和他伙伴们心血凝聚创建的「新能源科技公司」,无论研发、生产、行销、管理……等,在在皆有国际水准,而其企业理念及策略又有中华文化「王道」的精神,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经过张毓捷董事长和曾毓群总经理的引介,很意外地见到了宁德几位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在王道亨及郑民生等先生的解说下,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的下落之谜,在宁德有了新的发现。当地的文史工作者进行了极为详尽缜密的文献蒐寻,物证、事证,甚至这事件相关者的后代之研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令我感到震惊。虽然不敢尽信,但两天之内,我看到了上金贝古墓,看到支提寺载有郑和事迹的明代木刻、明代铸的千尊白铁菩萨、明代的云锦袈裟、袈裟上的五爪金龙;也听到了建文从臣郑洽的故事,以及当地郑岐村到浙江浦江郑义门认祖归宗的新闻……,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并未死于皇宫大火,他削发为僧出亡东南,落脚于支提寺。一时之间,我脑海中塞进了太多神奇的讯息,有些不知所措。
临别时,王道亨先生拜託我介绍台湾的明史学者到宁德来参与有关建文皇帝的研究工作。我当然乐意推介台湾有兴趣的学者,但是我也很诚恳地告诉他们,我认为外地的历史学者要比他们做得更多更好相当不容易。当地的研究团队已经做了非常多、非常密的蒐寻及研究,那些发现与「证据」,做为历史定论的依据而言似有不足,但是对于从事文创来说,已经太丰富了。于是我建议宁德的朋友找些文创的专业进来,好好想如何加值利用这些新出世的资料。
回到台湾,有机会把宁德有关建文皇帝的所见所闻说给几位朋友听,大家听了无不觉得故事曲折迷人,其间为了让故事讲得顺畅,免不了加了个人的想法、推论和解读。终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你要找人弄这个故事的文创,何不你自己写一部小说,一部历史武侠小说?」
那是二○一二年夏天的事,十五个月后,这部近九十万字的小说《王道剑》终于在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午夜之前完稿了。回想起来,整件事情冥冥之中似都有棠华在指引着发展。
因此,我要将《王道剑》献给棠华,做为对他永恆的纪念。
通常武林中的规矩,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后重出江湖,将为武林人士所不齿。如今为了纪念我的好朋友──一个义薄云天的生命苦行僧,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好汉,上官鼎在封笔四十六年之后重出江湖,武林朋友或许能够见谅吧。
他序
武侠之梦,江湖之义 上官鼎先生既是武侠前辈,也是我师大附中的学长。去年十二月初,学长经由家父跟我通了电话,告知他即将出版一本八十多万字武侠小说的大好消息。听闻学长宝刀未老、重出江湖,我这个晚辈兼学妹真是又惊喜又感动,心想老前辈在人世间游戏了一回后,终于「迷途知返」,「重归本业」了。
二月时收到书稿,兴奋极了,花了一週的时间,一鼓作气读完了二十八章、八十八万字。几个感想归纳如下:
历史武侠,完美结合
我一直很欣赏金庸大师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大量的历史人物和背景,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厚重感。看了《王道剑》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将历史和武侠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靖难之役的史实我们都读过,但是能将当时的各方人马势力、各场大小战争、各般曲折谋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翔实精彩,正是《王道剑》的难能可贵之处。
然而历史武侠总不免让人遗憾唏嘘。武侠世界固然可以畅快淋漓、邪不胜正,历史却无法改变,而且往往是正不胜邪。仁善单纯的建文帝註定要失败逃亡,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註定将夺得帝位,大肆杀戮。人们为何向往武侠,就是因为武侠世界中有公道正义,有天理人心。当武侠遇上真实历史,不管侠客们的武功有多强、内力修为有多深,也扭转不了历史的轨迹。当我读到傅翔和完颜老道联手去刺杀朱棣,竟然失败而归,想起历史的不可改变,不免掩卷长叹,满心沉重和失落。
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武侠小说一定要好看。《王道剑》在「好看」这一点上,绝对无可挑剔,能让读者一拿起书便无法放下。情节从头到尾都能抓住读者,悬疑曲折,高潮迭起,几场武林大战更是畅快淋漓,令人逸兴横飞,惊叹不已。
人物精彩,武功离奇
《王道剑》中最让人难忘的人物该是老道士完颜宣明。这老家伙真正可爱,武功高到号称「完颜不败」,却为老不尊,一派天真,行事说话总让人绝倒,比老顽童周伯通少一分胡闹任性,多一分纯真义气。
四个年轻主角各有特色:傅翔正直古板,郑芫天真伶俐,朱泛调皮搞笑,阿茹娜善良多谋,但都比不上完颜老道的别树一帜。他每一出场,就令人满心期待,等着看下一场精彩有趣的对话或对打。其余重要配角如明教军师方冀、浪子锦衣卫章逸、丐帮帮主钱静,以至于历史人物如建文皇帝、燕王朱棣、徐皇后、道衍和尚、胡?、郑洽等,都各有特色,性格鲜明。难得的是坏人中也有如地尊这等憨直而执着之人,由坚持追求至高武学之境而悟入正道,际遇不可谓不奇特。
上官鼎笔下的人物复杂而多面,成熟而世故,反映出作者丰富的人生历练。同为明教倖存者的方冀和章逸都是热血多智的好汉子,两人间却不免有暗中互疑的时刻;亲如父子的方冀和傅翔也有难言的苦衷:方冀期望弟子加入明教,为振兴明教出一分力,却始终难以启齿明言;傅翔虽明白师父的心意,却也犹疑难决,直到不得不做出决断之时,才毅然入教。人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断在亲情、友情、爱情、道义、利害、冲突之间摇摆抉择。这些复杂世故的人际关系,反衬出傅翔和完颜老道之间这场忘年之交的珍贵可爱:他们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既不彼此相求,也不互相依赖。这段单纯而真诚的友谊,该是故事中最动人的亮点之一。
《王道剑》中的武功五花八门,让人看得眼花撩乱,目不暇给。不管是「明教十大绝学」、「少林洗髓功」、「少林十八罗汉阵」等传统武功,或是「后发先至」、「生生不息」、「王道剑」、「借力」等新创的武学原理,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武功不但创意十足,其中更包含着深厚的哲理,发人深省。
上官鼎在《王道剑》中讲述的不只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一群活生生的江湖武林人物,各般奇特的武功和习武的境界,其中还含藏着更深一层的东西:那是作者在现代「江湖」中走过一遭后,对人世和生命的深刻领悟和体会。作者在自序中讲述写作缘起,着实令人动容,看得出上官鼎先生乃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不管相隔四十年还是五十年,武侠之梦、江湖之义仍在作者的心中汹涌澎湃,从未止息。
愿世间多几位如上官鼎这般的性情中人,多一分「王道」!
郑丰(武侠小说作家)
推荐序
提笔挥舞「王道剑」
兆玄兄选靖难之变和建文君臣事蹟为小说的背景,应该不只是宁德之缘,而是身处国族认同混乱、政权轮替、天下动乱的今世,有感于跟随建文帝出亡诸臣,不畏暴君之威迫,冒死随君出亡之忠贞,是有为而发的。兆玄兄以阐扬侠义精神的武侠小说形式,「揭日月而阐幽潜」,彰显先人的侠义忠贞,斥责暴政,向往王者,乃天下皆归往之王道。也许这就是《王道剑》之所以作的缘由。
徐泓(历史学家,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
推荐序
上官重出,王道再现
《王道剑》在保持武侠小说的基本特性外,兼讲历史与文化。书中透过历史悬案,彰显人性情操;透过儒家之道与王道之剑,描述豪侠传奇。可谓既纪实,又演史。在历史与传奇之间,虚实相生,真假参半,颇有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的艺术效果。这类手法,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大家,固已用之,上官鼎新作,运用亦颇自如。
看他写史、写侠,亦写儒;写政争、写人性,亦写情操。于史,则考证精详,展示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写侠,则刚肠侠骨,跃然纸上;写儒,则风骨独标,正气凛然。笔底生花,颇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之妙。
徐富昌(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副院长)
推荐序
「王道」与「儒侠」
《王道剑》最引人瞩目的,应该是刘兆玄撷取金庸历史的优长,又擅于发挥台湾武侠本就最拿手的「江湖争霸」,冶历史与武侠为一炉,做了巧妙的结合。
《王道剑》将明教、丐帮、全真教、少林、武当等中原各名门正派同仇敌忾,力挽武林危机的侠行义举,描摹得十分出色,其中明教的方翼与章逸、丐帮的红孩儿朱泛、全真教的完颜宣明,都刻划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借少林寺中的杨冰(悟明)和武当派中的坤玄子两个印度派遣卧底的两兄弟作对比,突显正义与邪恶的冰炭不同炉,更引人深思。至于邪恶的一方,天地人三尊各有所执,地尊痴迷于武学并借由达摩《洗髓经》的洗涤,感悟到天下武学本应互有所补的道理,打破了旧有的邪派角色的格局,更值得赞赏。
林保淳(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推荐序
王道剑的三个超越
首先,超越了大众武侠小说中狭隘的中原与汉族观点,上官鼎借由明初多元族群在江湖的特质,让汉人、蒙古人、色目人、天竺人的恩怨情仇,切磋辩证,以宽恕与人道精神跨越民族主义的鸿沟。
其次,超越中港台武侠小说游侠、忠义、情爱的类型与主题,作者把孟子的生态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做为贯穿全书的哲学,无论是为弱势者医病、为贫穷者融资、发展乡村经济,乃至创发生生不息的武功绝学,「王道」是新世纪又亘古的时代之音。
第三层超越是重新定义「侠」,上官鼎笔下的侠不再是以武犯禁,侠更不是快意恩仇,无论是侠客或帝王,在追求武功、征服与霸气之余,更要有伟大的宽容与同情心,「王道」绝对是华人在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今日,应当一同省思的终极关怀!
我想大胆预言:《王道剑》将会收录于当代华文文学的经典中,成为读者与学者喜爱、沉思与启发不断的一部典律。
须文蔚(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系主任)
推荐序
丰富而强烈的戏剧感
立体活泼的画面感,掌握得宜的张力和节奏,步步进逼的悬疑与冲突,小说本身就具备了丰富而强烈的戏剧感。我期待这部现代台湾人创作的武侠作品,有机会改拍成崭新格局的影片或剧集;更希冀上官鼎跳脱传统的中国框架和观点,也能为台湾的四百年史,创作出一部属于这块土地的武侠小说。
陈世杰(编剧,文化大学戏剧系副教授)
推荐序
《王道剑》的侠义叙事
上官鼎这次重出江湖,依然带来武侠迷热爱的快意恩仇,透过巧合奇遇、惊险与悬疑,满足大家对于「平不平」、「立功名」或「报恩仇」的期待。《王道剑》可视之为逞才识见之作外,历经岁月与人事的淬鍊,作者较之年少前作,加入更多的历史感与生命哲思,堂庑比前作更趋宽广、深沉。
唐毓丽(静宜大学台文系副教授)
推荐序
亦虚亦实,亦刚亦柔
武侠之趣,在武,也在侠;王道之义,在王,也在道。
《王道剑》扣着武侠、王道等关键字,以亦虚亦实的笔法横写诡谲多变的历史,以亦刚亦柔的笔触纵谈波澜壮阔的武林,大气魄,大格局,上官鼎宝刀未老,愈磨愈利。
骆静如(北一女中教师)
推荐序
武侠小说的新契机
什么是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地。然则若尝试去勾勒与釐清,也许那得要在历史与小说的涵融中,不着痕迹;也许得要在小说人物的刻画上,鲜明而动人;也许得要在不同领域的描绘上,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否创造出让人魂牵梦萦的种种武功招数,而这是难的。
《王道剑》不仅能够成功地挑战这样的难,甚至还能跳脱过往的框架,带入儒家的思维,进而赋予武学新的境界与可能。
陈立伦(高雄中学教师)
推荐序
王道需要有剑!
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和傅翔、方冀、郑芫等诸多武林高手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重新搬演一出「削藩」和「清君侧」的「靖难之变」。
武侠小说终究比史实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多了,而「王道」也需要有「剑」!否则凭着「虚弱的王道」──妇人之仁,如何治得了国?凭着「剑」──武力霸道,如何「马上治天下」?
对不嗜读武侠小说的我,《王道剑》是这样的一部书,会不知不觉跑到我的脑子里来撩拨着我。
许芝薰(正心中学教师)
推荐序
名家出手,谁与争锋
《王道剑》除了是精彩的武侠小说外,更是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将考证与史实不着痕迹地融入在跌宕动人的情节中。
更令人佩服的是,刘会长还把他的政治理想,以「王道」之剑术,以及宛如《礼运‧大同篇》的境界,也就是着重环境永续的小康社会,具体地在小说中以郑宅镇的生活来呈现。这是一部久违了的、精彩好看、又引人深思的正统武侠小说。
李伟文(作家,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推荐序
不同于传统武侠的风景
四十多年岁月,让上官鼎的武侠小说,达到新的境界。
他笔下的官场进退、政治谋略、战争场面、武林攻伐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刻划。有趣的是,武侠世界在他的笔下有了「国际」的比拚。天竺僧与少林的渊源,武当派与道家的思想根源,丐帮与底层社会的网络,郑和航海的技术等,这些都成了他武侠世界的基底,构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的风景。
同时,现代性的政治斗争、化学知识、物理原理、航行方法等,也变成战争攻略、用毒杀人、飞行、航海的新传奇。它在虚构中,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在真实中有武林豪侠的趣味。
不过,小说关键还是:好看。它,做到了!
杨渡(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
推荐序
灵魂依旧在深山
眷村的孩子都在反共抗俄的气氛中长大,当爸爸们看报纸上反共大陆的进度,我们关注的是小说连载何时可以反攻武林。上电影院看的是萧芳芳、王羽、姜大卫、狄龙演的武侠片,每个孩子都想练点功夫,都相信真有个武侠世界存在,只是得靠卧龙生等作者领路。因此每个眷村里都会有间小小阴暗的租书店,太多孩子都曾在路灯下看书,迟迟不肯回家吃饭,让爸妈追着打回家。
刘会长能在四十六年后重新启动他的武侠世界,让上官鼎重出江湖,毫无疑问必定大力推荐。各位不妨在见到会长时,问问他小时候是不是曾为了看小说让妈妈追打回家?是不是也用手刀砍过同伴?是不是曾上山拜师学艺?说实话,我相信他灵魂的一部分应该还在某深山里修练,至今没想要回来!
王伟忠(电视制作人)
推荐序
王道是更高境界的寻求
上官鼎的「王道剑」,不只是武术剑招,而是一种境界;竞争要能胜出,用的是「境界思维」。小说中的主角傅翔武功很好,但如果想要更上层楼,就要寻求更高的境界──生生不息的王道剑。
我在大学时期对武侠小说十分着迷,同学都叫我「施大侠」,毕业后忙于工作,就没机会再看武侠小说。过年前我拿到小说文稿后,利用过年期间一口气就拜读了大半,不仅内容精彩,许多隐含在小说中的意涵与境界,也值得进一步思索推敲。相信对于个人的人生与企业的经营定将有所助益,在此推荐给各位读者。
施振荣(宏碁集团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