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跋 草青人远,一流冷涧。……
这集子里的文字,是一九七○年开始刊登在《中国学生周报》上的。那时曾有一宗心愿:要把丰先生的每一幅漫画配上文字。就这样,每星期写一篇,写了两年多。后来,因事忙停顿了,想不到这一停,从此便无法再有续写的心情。也罢!就让它这样成集,刻记着那宗未完的心愿,和那段时间内我的思想感情。
最后,更谢谢为此集子操心费时的许多朋友。
明川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再跋 二十年后重看这本书,心情十分矛盾,既觉得它很苍老,又觉得它很稚嫩。
二十年来,香港变化很大,人的心思、感情也改变不少。读者作者恐怕都已不惯这种迂回婉转的老笔法──在风中月下踱步沉思的日子,太古老!一切追求快速跳跃,讲究即时效应,忘记过去,不想未来,怜取眼前人,也不过捕捉莫名的剎那快感,这是香港生活写照。作为不离不弃的香港人,我已学会了从多种角度去衡量一切人和事,不觉间已懂配合都市节奏,调整了自己的感情。从好处看,可以说是成熟老练了,从坏处看,却是天真不再。蓦然回首,才惊觉自己的心境,曾经如此美丽过。正因这样,多少年来,我对这本少作,依然有一种难言的偏爱。何况,引出这些文字的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仍然渗透永恆的纯朴与温厚,静静如一泓碧翠,反照日月,万物关情。也许,看惯舞动出格连环画的人,会笑它的凝定姿态,但这并不妨碍画家赤子之心的牵系。
九十年代的都市人,谁还会爱它?
会不会?有人在公务之余,春秋岁月里,偶尔在风中月下踱一回方步?有人在极其世故的人事匆匆后,稍一回头,看看曾经稚嫩而温婉的面容?有人在对欢笑颜晃动中,突然记起最爱的忧伤眼神?或者,甚么都不是,只是一次机缘巧合,它有一两句话中了你的意。
为了这样,我下定决心,让它重现色相。三联书店愿意出版,并请得丰一吟女士题签及书名,上好的纸,精美的印刷,热心人的协助,成全了它。
我深知今夜故人不来,但我仍风中伫立,因为──我确信爱它的故人仍在世间。
一九九一年元月于香江
三跋 一晃二十五年,我总以为一九九一年写的〈再跋〉已写尽心中话了。
今回香港修订第五版,编辑说改了封面,不如再写一跋以记,遂应之。
重读此书,翻到最后一画一文,忽生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