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玩具自造王:20种培养创造力、思考力与设计力的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

科学玩具自造王:20种培养创造力、思考力与设计力的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学玩具
  • DIY
  • 益智玩具
  • 亲子活动
  • 创造力
  • STEM教育
  • 动手能力
  • 设计力
  • 思考力
  • 儿童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己的玩具自己做,
培养超强Maker,从小开始!

  3种《大人的科学》创意改造
  6种超酷炫3D列印组
  7种闪闪发光、五彩缤纷的发光玩具
  20种上天下海、可操作互动的小朋友最佳玩伴

  学科学不只在教室中,在家也可以!

  本书介绍20件小朋友在家就能自己动手做的科学玩具,每种玩具皆对应一种科学原理,含盖力学、电学、机械原理、光学、电磁力等,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快乐学习。

  玩具依制作复杂度,区分为三个等级:新手篇、进击篇、高阶篇,以及《大人的科学》改造篇,材料多为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素材,如冰棒棍、不要的纸箱、黏土等,孩子可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按照不同年龄制作不同难度的玩具。

  除手工科学玩具,本书更引介目前最夯的3D列印技术。作者金克杰推广3D列印技术多年,定期举办工作坊,分享老师如何在课程中运用3D列印。目前各级中小学内拥有3D列印机的比例逐年增加,能让孩子体验最新技术,从小培养设计思考的概念。本书提供3D列印档案供读者下载,只要将档案输入3D列印机中,即能轻松印出套件。

  → Maker想什么
  分享作者在设计这个玩具前的想法与构思,让小朋友觉得「哇,原来他只是这么『想』,就可以『想』出一个新玩具,太厉害了,我是不是有一天也可以想出一个玩具?」小小Maker就从主动思考先培养起!

  → 制作年段与科学原理
  提供适合制作各玩具的年龄,及可参考的科学原理。家长可挑选适合孩子的玩具,低年级由家长陪同一起做,中年级学习独立完成,高年级进一步改造玩具。本书手作玩具涉及的知识领域,包含了力学、电学、光学、浮力、机械运用原理、电磁作用等,就让课本里的知识,透过亲手玩具制作的过程,立刻变得鲜活、实用!

  → 创意改造
  点出玩具的最大亮点,读者只要变换装饰,就能改头换面成另一个新玩具;或只要延伸变化,就能成为进阶高难度版本。透过触类旁通的思考过程,期待引发孩子脑中的强大想像力。特别收录畅销产品《大人的科学》改造篇,如扫地机器人竟然可变身为移动式孵蛋器,就算在家里睡个午觉,改造后的玩具也能帮你练功孵蛋,让你的宝可梦进度一路狂飙!

  → 创造乐趣
  没有人比孩子更清楚玩具该怎么玩了!本单元提供几种不同玩法,不管是独乐乐或是众乐乐,大家都有得玩,或许还能因此发展出更多更好玩的游戏喔!

本书特色

  1.超独特:结合脑力与手作力,创作独一无二的玩具
  2.超启发:完整介绍玩具的创作脉络及改造方式,引发孩子想像力自行创作
  3.超科学:透过制作过程,学习科学原理,增加学习乐趣
  4.超简单:步骤清楚、材料易得,在家即可完成
  5.超有趣:每项玩具都可操作互动
  6.超酷炫:随书提供3D列印档案QR Code
 
创意工坊:玩转材料,点燃无限可能——激发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指南 欢迎来到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实践世界!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科学玩具制作的指南,而是一本深度挖掘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基础以及跨学科思维的综合性动手实践手册。我们聚焦于如何通过对身边常见材料的重新认识与组合,激发个人的原创性思考能力、严谨的逻辑构建能力以及系统性的问题解决路径。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摆脱对既定工具和成品模式的依赖,转而投身于从零开始的“创制”过程,真正理解“物”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力”是如何作用的。 --- 第一部分:基础材料的再定义——从日常到非凡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材料,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从而为后续的复杂创造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材料的延展性、承重性、导电性、热敏性等核心指标,并教授如何利用简单的测试方法来评估这些属性。 第一章:纸张与纤维的结构潜力 我们不谈折纸艺术,而是关注纸张作为一种复合材料的力学表现。 抗压与抗弯: 探究不同折叠方式(如瓦楞结构、拱形结构)对纸张抗压强度的几何影响。实践如何利用多层纸板搭建跨度较大的结构框架,而非简单堆叠。 纤维方向的秘密: 学习如何识别和利用纸张纤维的走向来控制撕裂方向和结构稳定性。 湿度与形变: 实验在不同湿度下,纸张如何影响其作为传感元件或柔性连接件的性能。 第二章:塑料与聚合物的形态控制 本章专注于常见塑料(如PET、HDPE、PVC)的物理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热力学手段(安全范围内的塑形)实现特定功能。 热塑性与冷固性初探: 观察不同塑料在受热后的软化点和冷却后的记忆效应,理解“可塑性”的边界。 连接技术: 探讨非胶水、非焊接的连接方式,例如利用物理咬合、应力锁扣或利用塑料自身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自锁”连接的原理和实践。 透明度与光线导引: 实验如何利用不同透明度的塑料片或薄膜来控制光线的散射和聚焦,用于构建基础的光学装置。 第三章:金属的韧性与导引 我们将聚焦于低熔点金属(如铝箔、铜丝)和废弃五金件的再利用。 导电回路的构建与优化: 学习如何测量和计算导线的电阻率,理解线径对电流传输效率的影响,设计低损耗的导电路径。 应力点与疲劳测试: 通过反复弯折实验,识别金属在何处容易产生结构疲劳,并设计能分散应力的连接点。 --- 第二部分:力学与动态系统的搭建 本部分将从抽象的物理定律出发,指导读者如何将材料转化为具有明确功能的动态系统。核心在于理解运动、平衡和能量的传递。 第四章:杠杆、轮轴与效率 超越基础的机械原理图,本章侧重于“效率”的优化。 摩擦力的管理: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接触材料(如润滑剂的初步应用或表面纹理处理)来最小化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提升传递效率。 传动比的设计: 实践如何利用不同尺寸的齿轮或轮轴组合,实现扭矩的放大或速度的转换,并计算其理论输出与实际损耗之间的差距。 力的平衡点: 搭建复杂的多重杠杆系统,通过精确计算支点位置,实现以极小力量举起较大重量的演示。 第五章:张力、压力与结构稳定 重点研究非刚性材料(如绳索、橡皮筋、薄膜)在构建结构中的应用。 预应力与形态保持: 学习如何通过预先拉伸或压缩材料,使结构在没有外部能源输入时仍能保持预定的形状和强度(例如,张拉整体结构的基础概念)。 气压与液压的初步接触: 利用注射器和软管,构建简易的压力传递系统,演示如何通过流体的不可压缩性来实现远程控制和力量放大。 柔性连接件的设计: 实践如何用弹性材料制作“减震器”或“缓冲机构”,以应对冲击载荷。 第六章:惯性、振动与周期运动 探究如何控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调控: 实验弹簧的刚度(利用不同材料和粗细的弹簧)如何影响系统的振动周期,并设计一个能够稳定保持特定频率的振荡器。 陀螺效应的初步应用: 搭建能够展示角动量守恒的装置,理解其在保持方向稳定性上的潜力。 --- 第三部分:感应与反馈回路的构建 本部分将跨越纯粹的机械范畴,引入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基于此的“响应”机制,这是所有自动化和智能系统的基础。 第七章:光线与阴影的信号化 本章关注如何将可见光的变化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信号。 光影传感器的基础: 利用不同材料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例如,深色吸光、浅色反光),设计一个简单的“黑白”区分装置。 遮挡与计时: 实践如何利用光束的精确遮挡来触发一个时间记录或顺序执行的步骤。 第八章:温度变化下的材料响应 探索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并将其用于触发机械动作。 双金属片效应的替代方案: 在不使用标准双金属片的情况下,尝试利用两种热膨胀系数差异极大的材料(如特定金属薄片与树脂片)进行复合,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触发开关。 相变材料的观察: 简单观察蜡或特定糊状物的融化和凝固过程,及其对周围机械结构的驱动影响。 第九章:反馈回路与自校准 将前述的感应机制与动态系统结合,构建一个能够自我修正的简单模型。 简单的闭环: 搭建一个系统,例如,如果一个装置偏离了中心位置(光线感应到失衡),系统能够自动调整配重或拉力来重新回到平衡状态。这是一种最基础的“感知-决策-执行”流程实践。 --- 结语:从“做什么”到“为什么” 本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收集一套玩具配方,而是训练读者的结构化思维模式:面对一个复杂的挑战时,首先拆解为可处理的子系统(材料、力、感应),然后逐一攻克,最后再有机地组合起来。每一次实验的失败,都将是关于材料属性或力学原理的深刻学习机会。在这里,每一个“自造”的提案,都是一个独立的、可被量化和优化的工程问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金克杰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玩具与游戏设计硕士班毕业。KiM Lab玩具实验室创办人,亲子天下讲师,教育部国教署3D列印讲师,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创客计画讲师,劳动部北分署创客基地创客导师,AICxIBM机器人讲师,资策会3D列印讲师,国立台南二中Fablab讲师,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讲座讲师,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讲座讲师,大爱电视台科学节目顾问,TEDxNTUE年会讲者,曾受邀参展2014义大利米兰设计师週。
 

图书目录

作者序 化乐趣为动力 ――金克杰
培养小Maker,从「动手做」开始 ――宾静荪
如何使用本书,体验Maker 乐趣
亲师如何使用本书搭配3D 列印教学
3D 列印技术介绍
3D 列印注意事项

Part 1新手篇
●迷你弹珠台
有了小小弹珠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爱玩多久就玩多久。

●3D震动感应迷你桌灯
准备小桌灯来当夜灯,就不用担心怕黑而不敢睡喽!

●炫光晴天娃娃
找出闪闪发亮的晴天娃娃挂在窗户上,大雨小雨不要来!

●黏土露营灯
说到暑假就想去露营,别忘了带上自制迷你露营灯。

●吸管黏土公仔
动动手啊!动动脚啊!黏土玩偶真是太可爱了!

●电流急急棒
啪滋~电流棒又碰壁了!挑战下次别再被电到!

●橡皮筋回力车
碰到塞车?快驾驶回力车改走捷径,保证准时抵达。

●3D漂浮装置
一颗球、两颗球凭空冒了出来,快来秀漂浮炫技。

●金字塔立体投影装置
嘿,小精灵现身了?关灯,来看3D影片吧!

Part 2进击篇
●3D机器人小公仔
一二三木头人别动!看哪,迷你机器人公仔好酷喔!

●纸飞机发射器
造飞机造飞机来到青草地,看谁的飞机最会飞啊!

●废材机器人陆上版
东拼西凑的机器人好炫,快参加废柴机器人路跑大赛!

●废材机器人水上版
哇,废柴机器人也可以下水玩,水上奥运会开幕喽!

●扭蛋机
转一转,来扭个蛋吧!看掉出来的蛋有没有幸运转出奖励品。

Part 3高阶篇
●3D迷你台灯
咚咚咚,小台灯又蹦又跳的出现,喀擦一声,灯亮了!

●3D迷你光剑
来啊!决战时刻终于到了,祭出闪亮的光剑迎战吧!

●钢铁人方舟反应炉
启动发光的核心反应炉,钢铁人现身!

Part 4《大人的科学》改造篇
●「极光龙卷风」火箭喇叭
龙卷飞不断的狂吹,乘着火箭,我要飞上月球!

●「奉茶童子」大变身
猫咪版的奉茶童子骑着乌龟太郎,前往龙宫作客喽!

●「扫地机器人」孵蛋器    
想让宝可梦的抓宝进度超前?有移动式孵蛋器简直太方便了!

附录:本书使用工具及材料一览表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化乐趣为动力
金克杰


  逛逛五花八门的材料行一直是我最大的乐趣,就像是在挖掘宝藏一样,时时都有惊奇。每当发现新的材料零件时,脑海中便会思考着如何把他们做结合,进而动手做出独一无二自己喜欢的玩具。

  坊间的玩具比较无法融入个人的喜好,也缺乏自己制作时的成就感,因此希望这本书能导引各位读者一同加入动手做的行列。书中採用渐进式教学,由浅入深,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慢慢的培养思考与创作的能力。举例来说,碰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缺少的零件又该如何取得、要怎么样才能让作品更加完善,这些不光只是侷限在做玩具这部分,对以后在创意思考和学习方面,动手做的能力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书收录的玩具大部分的材料都能从日常生活中轻易取得,只要花少许时间,就能做出好玩的玩具,不但可以提升思考及创作的能力,还能依据个人喜好改造出独具特色的外型和功能。在做完新手篇和进击篇之后,高阶篇的玩具也请务必挑战看看,虽然制作步骤比较多,但完成时的成就感相对的也会大幅提高喔!

  如果碰到比较复杂的操作部分,也可以请家长和老师协助,一同享受动手做的乐趣吧!



培养小Maker,从「动手做」开始    
宾静荪/《亲子天下》总主笔


  「动手做」在美国,早已被定调为教育与人才的关键内涵。直到近两年,台湾教育现场才开始刮起这场动手做旋风,如今的全台中小学教育正吹起一股「Maker」(Maker)动手做的风潮,从城市政策、教育方向、暑期营队、到教师研习,关键字都是「Maker」。

  什么是Maker?

  他们透过动手做学习并解决问题

  他们主动学习,能清楚解释作品的来龙去脉。像这样喜欢动手做的孩子,被称为「小Maker」(young maker),是目前美国教育最希望培养的未来人才。因为他们主动学习,能把自己的点子做出来,能清楚解释作品的来龙去脉,科技是他们的玩具。他们不用考试成绩定义自己,而用动手做的专题、模型,来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

  美国人喜欢在自家车库或厨房里DIY,今天,他们利用网路、3D列印机、雷射切割机等新工具、新科技,变身为「Maker」。他们创新、发明、自己制造、云端创业,不仅再度擦亮「美国制造」招牌,也创造新的工作。

  创新、发明的基础在「STEM」,也就是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等领域。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未来十年需求最多的工作机会都和STEM相关,但只有16%的美国高中毕业生精熟数学,并对STEM有兴趣。

  美国总统欧巴马(Barack Obama)因此提出「教育创新」十年计画,编列预算4亿美元(约合新台币120亿元),培养、训练十万名STEM老师,提升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的能力。他建议老师们取法Maker精神,透过动手做的实际任务,整合知识,让科学更有趣实用。

  欧巴马甚至破天荒在2014年6月18日举办第一届「白宫Maker市集」(White House Maker Faire),并明定这天为「全国手作日」(National Day of Making)。全美150所大学、125间公立图书馆,以及90位市长都宣示,将採取行动,支持动手做教育、成立社区Maker空间、市集,目标是让美国成为「Maker大国」。

  学习,重新被定义

  动手做,让学科知识连结真实世界

  「想得出来,就做得出来」的Maker精神和主张,影响所及绝不仅仅是重视科学教育,也将重新定义对学习的看法。

  21世纪需要创新、发明的人才。全世界的Maker和发明家都强调一件事:发明不会发生在理论的研读中,而是发生在实际动手做的过程里,利用各种科目的理论和内容,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有意义的发明才会产生。

  动手做必须成为教育内涵与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共识。但在台湾,「动手做」是一种被低估的学习活动和能力,只有成绩不够好、要走职校体系的孩子,才会接触到动手做的学习经验;像是各国中为学习成就低的孩子开设「技艺班」,或是「非主科」的美术、音乐等术科,才有机会跟「动手体验」产生关联。

  然而,这世界变化得太迅速,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全世界都在问同样的问题:「中小学要教什么?如何教?」动手做的学习,提供了新密码。因为透过动手做,培养了21世纪最需要的四个能力:创新的能力、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主动的动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好和Maker运动所强调的精神相符合。

  为了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把自己的点子动手做出来,现在Maker风也吹进台湾校园。在行政院「vMaker计画」下,v代表虚拟 (virtual)、冒险 (venture)和胜利 (victory),由政府搭起平台,整合教育和maker社群;6台国教署的3D列印行动货柜车,将在这两年,陆续开进全台497所高中职。

  无中生有的3D列印「魔法」,让每一个「尝鲜」的学生都睁大眼睛。「把玉米、淀粉、甘蔗合成的塑胶粉末放进去,它就会按图一层一层列印出来,这种成品是可分解的,不会变成万年垃圾⋯⋯」、「国外已有技术,可以放细胞进去,列印出人体器官来⋯⋯」台湾的中小学生,终于得以加入这场全球的「Maker运动」,重新定义学习。

  这一批受到Maker精神感召、相信动手做强大力量的老师们,已经在自己的教室和学校推动Maker课程。例如,新北市板桥高中拥有全台湾第一个设立在公立学校的「Maker空间」,老师带领学生从一开始接触3D列印做钥匙圈、公仔,到透过工作坊、选修课,带领学生做更深刻、有助社会的设计。

  不只在高中,台湾的小学生也积极投入动手做的Maker学习。像是台北市建安国小美术班,老师教小朋友利用吸管、回收材料和接环零件,做出一个「会动」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多方经验交流,因为「两个脑袋就多一个想法」!

  家长,学习放手

  顺应孩子「用手思考」的天性

  也许你会问,动手做固然美好,但台湾还是得考试、比成绩,美国的月亮圆,与我何干?

  尽管,动手做不是唯一、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连美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还处于为标准化测验教学的状态。但家长应该要有个共识:「动手做」并非要取代教育的一切过程,讲课、阅读、研究仍然有其重要性,可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动手做的需求、用手思考的经验也不应被剥夺,「大人必须要放弃一些原有的控制感」!

  在未来,每个孩子势必要有勇于面对改变、跨出舒适圈、动手去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那么身为父母,该如何支持家中的小Maker,让他们的创造欲得以燃烧、学习更主动?

  1.满足孩子拆解东西的好奇心。

  探询每位Maker、发明家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个喜欢拆东西的童年和好奇心。鼓励上幼儿园的女儿拆解小家电,再将内部零件分门别类、重新组合成自己的创作品。「练习使用螺丝起子等工具,不但训练孩子的大小肌肉,也让女孩不怕拿起工具,以会修理家电为荣,而且也学会将小零件分类整理,」柏克学校Maker坊老师珍妮.郝兰德(Jenny Howland)表示。

  废物回收利用也是旧金山Maker运动中的一个创意表现。当今最夯的一个动手做活动,就是拆解旧的填充玩具,把里面的电池取出来,再创造新玩具。一个会让熊熊肚子叫的电池,装上另外的装饰,就会变成一只小猫咪。不仅展现环保意识,更展现孩子的创意,同时也学会简单电学。

  2.当孩子的「弹药库」,随时补货。

  喜欢动手做的孩子,需要多样丰富的媒材、物品或器材的刺激,实现随时都会涌现的创作灵感。

  有三个儿子的作家彭菊仙最常去的几家店,就是文具用品行、五金行和量贩材料店。她在《孩子有想法,我们就想办法》一书中详述,老二凯凯是手做达人,看完电影常突发奇想要做电影中的神槌、五连发弹力木枪、钢铁手套、五彩筹码……她和先生每三週就去店里报到,购买木材、金属、锯子等配备。

  3.Hold住想帮忙、想教的冲动。

  看到孩子无助、搞不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直觉、冲动的冲上前去帮忙。对此,旧金山探索馆动手做计画主持人麦克.沛翠克(Mike Patrich)提醒,动手做是个让你慢下来试试看的过程,孩子需要卡住、碰到问题的经验,「只有想办法让自己通过这个卡住的部分,真正的学习才发生。」他建议,父母不要太快介入,不要立刻帮忙,试着提个建议、给他一把新钥匙,让孩子自己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构。

  4.忍受没有秩序的混乱。

  有动手做经验的人都知道,不论制作现场是家里或教室,必然乱糟糟,而且不会太安静。因为孩子在全心发想、制作时,一定不会把心思放在维持环境整洁之上。限制他不准把环境弄乱,无疑是绑手绑脚的束缚。彭菊仙建议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过程中嫌他脏乱,而是在完成之后,教导、示范,要求孩子把环境还原,并且制订家规做为惩处。」

  5.当孩子的头号粉丝。

  因为真心赞叹、讶异孩子的努力和成果,彭菊仙只能像头号粉丝一般赞赏、展示、收藏孩子的作品。同时,记者出身的她也像「狗仔队」一样,定期追踪孩子的每个制作步骤、拍摄动作、材料和细部。赞美之外,也不断提问题,帮助孩子改变思考方式,试探不同可能性,让他从学习问「为什么」和「怎么做」中不断进步。

  6.跟孩子一起动手做。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档案管理部总监汤尼.迪罗斯(Tony DeRose)全家人都是Maker,每年都在Maker市集摆摊展示全家的作品。他观察,面对需要动手做的场合,小孩会一头栽进去,大人却常以为「我不会、我不喜欢做」,可是一旦也开始跟着做,竟然发现自己也成了Maker,更可以和孩子分享。「动手做,提供了一种新的亲子连结,」迪罗斯笑着说。的确,帮助、陪伴孩子「动手」打造他自己的人生,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所在。

  除此之外,父母的心脏还要够强大,面对5不怕,支持家里的小Maker:

  1.不怕宝贝危险:引导使用剪刀、刨刀等工具。

  2.不怕宝贝弄脏:鼓励孩子玩沙、玩土、玩泥巴、玩所有事后需要仔细清洗的游戏。

  3.不怕宝贝捣乱:不需禁止宝贝翻箱倒柜、搬上搬下。

  4.不怕宝贝制造麻烦:给他充分时间自己做生活上的大小事情,如吃饭喝汤、系鞋带等。

  5.不怕宝贝吵闹:不用电视、手机当保母、玩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對科學充滿好奇心的理工宅,我一直覺得市面上很多所謂的「科學玩具」都流於表面,只是簡單的組裝或操作,很難讓使用者真正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這次看到《科學玩具自造王》這本書,感覺非常對味!「創造力、思考力、設計力」這幾個關鍵詞,正是我認為現代人最需要培養的能力,而透過自製科學玩具來達到這個目的,聽起來就非常聰明且有意義。我很好奇書中提到的20種提案,會涵蓋哪些領域的科學知識?是關於物理的力學與運動?還是化學的反應與變化?或者是電學的電路與磁力?我非常期待能看到一些能實際操作,並且能從中觀察到顯著科學現象的玩具。另外,作者在「設計力」的培養上,又會如何引導讀者?是鼓勵大家在既有基礎上進行改良,還是提供一些設計的思維框架?這本書的潛力無限,我已經開始想像自己跟著書中的引導,搭建出各種奇妙的科學裝置,那種成就感絕對是無可取代的!

评分

對於一直以來對動手做、DIY 充滿熱情的我來說,《科學玩具自造王》這本書根本就是量身打造的!我喜歡那種將看似平凡的材料,透過創意和巧思,轉變成令人驚豔的作品的過程。這本書提出的「20種培養創造力、思考力與設計力的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讓我對「科學玩具」有了全新的想像。我很好奇,這20種提案的難易度會不會差異很大?是否有適合年紀較小的孩子,或是更具挑戰性的項目,適合大一點的孩子或大人一起玩?我特別喜歡「思考力」這個部分,因為我認為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學會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後的原理,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讀者在製作玩具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還有其他方法嗎?」等,從而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光是想到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動手,邊玩邊學,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评分

我是一個長期關注STEAM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融入課堂,或者推薦給家長在家中實踐的教材。《科學玩具自造王:20種培養創造力、思考力與設計力的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這本書的書名,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所強調的「創造力、思考力、設計力」,正是STEAM教育的核心素養。我非常期待看到書中對於這20種玩具的設計理念,是如何巧妙地將科學原理與遊戲性結合。是透過實驗來驗證,還是透過互動來感受?我尤其關注書中在「設計力」方面的引導,是如何鼓勵孩子們進行迭代設計、優化方案,並且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食譜」,更能啟發讀者從「匠人」轉變為「創客」,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並將所學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如果書中的提案能夠包含不同科學領域的知識,並且提供一些可延伸的活動建議,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哇!光看書名《科學玩具自造王:20種培養創造力、思考力與設計力的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就覺得眼睛亮起來了!我平常就很喜歡陪孩子玩,但總覺得市面上的玩具玩一玩就膩了,而且很多都千篇一律,實在很難激發出真正的創意。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個救星!想像一下,不用花大錢買昂貴的玩具,而是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出獨一無二的科學玩具,這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樂趣和學習。我超好奇裡面到底有哪些提案,是那種利用回收物就能變出神奇玩具的嗎?還是需要一些基本材料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玩具真的能讓孩子玩得開心,又能學到科學原理,同時還能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考的習慣。身為一個媽媽,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果能透過玩樂的方式,讓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那就太棒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裡面具體的步驟和材料說明了,希望能有清晰的圖解,讓我和孩子都能輕鬆上手,一起享受 DIY 的樂趣!

评分

嘿,我平常是個喜歡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生活大小事的部落客,最近剛好在尋找一些能帶動粉絲互動的新題材。當我看到《科學玩具自造王》這本書的時候,腦袋裡立刻冒出了好多點子!「超有趣玩具自制提案」這幾個字,實在太吸引人了!我認為現今的家長和孩子們,越來越需要一些能脫離螢幕、回歸真實動手做的活動。《科學玩具自造王》聽起來就像是個絕佳的切入點。我很好奇這本書的風格會是怎麼樣的?是偏向嚴謹的科學教學,還是更著重於趣味性和遊戲性?我希望它能有那種讓人一看就躍躍欲試的感覺,而且步驟最好是清晰易懂,即使是沒有太多動手經驗的讀者也能輕鬆完成。如果書中的玩具能有延伸的可能性,像是可以讓孩子們發揮創意去改良,或是加入更多個人化的元素,那就更棒了!我已經想像到,如果我分享了自己製作的科學玩具,並且鼓勵粉絲一起挑戰,肯定能引起一陣熱烈迴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