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倫理:工程倫理

專業倫理:工程倫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工程倫理
  • 專業倫理
  • 職業道德
  • 工程教育
  • 倫理學
  • 科技倫理
  • 工程師
  • 道德規範
  • 案例分析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本完整針對工程類學科所會遇到的各種倫理議題,並在各章節中安插多個案例,及討論、分析,以供教學或自修者掌握問題及找到最佳因應方案。

  工程類專業學科所學的內容,較偏嚮將自然科學及數學的發現應用,以解決各類的問題,進而造福社會。而倫理,是人際關係中我們應該共同遵守的規範,是社會對人的角色責任之要求。當兩者結閤後,約可理解為是工程師(或工程專業參與者)這個角色本身在應對各方時,對自身角色的責任要求,即在什麼時候麵對什麼對象,工程師常見的倫理事件該如何正確應對等。

  本書收錄16個章節,包括工程倫理綜覽、基本倫理學概論、與社會大眾相關之倫理議題、與雇主相關之倫理議題、與同僚相關之倫理議題、與專業相關之倫理議題、與供應鏈成員相關之倫理議題、與競爭者相關之倫理議題、與生産發展相關之倫理議題、與永續經營相關之倫理議題、與智慧財産權相關之倫理議題、倫理抉擇個案分析(八大步驟)……等。各章都包括案例及問題討論,隻希望提供在遭遇倫理問題時,能快速並正確的進行倫理抉擇,找齣最適當的解決方式。

  書末並附有專業工程倫理守則、工程倫理相關之法規,當有難以避免的倫理衝突中,可在此尋獲遵循之道。

  全本所附的許多案例,可供教學或自修者更明確掌握爭議性問題之根源,進而有機會導嚮最佳的因應方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饒忻


  現職:中原大學工業與係統工程學係教授
  中原大學學務長
  中華係統性創新學會理事長

  學曆:颱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機械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製造碩士/博士

  經曆:
  美國General Ribbon Crop. 産品開發工程師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係副教授
  中原大學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係教授
  中原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中原大學副教務長
  中原大學工業與係統工程學係係主任
 

圖書目錄

校長序 (3)
自序 (5)

第一章 工程倫理綜覽 001
第一節 何謂工程? 001
第二節 何謂倫理? 002
第三節 工程常見之倫理問題 004
第四節 工程師的責任與素養 005
第五節 工程倫理問題之範疇 006
第六節 倫理守則 007
第七節 工程師對於工程專業倫理應該具有的能力 008
第八節 工程倫理問題抉擇方法 008
第九節 案例探討 009

第二章 基本倫理學概論 013
第一節 倫理學分類 013
第二節 道德原則的優先順序 016
第三節 道德義務與美德 020
第四節 道德義務與文化差異 022

第三章 與社會大眾相關之倫理議題 031
第一節 定義社會大眾 031
第二節 何謂社會大眾之倫理? 031
第三節 案例探討 031

第四章 與環境相關之倫理議題 039
第一節 何謂環境倫理? 039
第二節 為何需要環境倫理? 039

第五章 與雇主相關之倫理議題 047
第一節 何謂雇主 047
第二節 工程師對雇主的責任 048

第六章 與同僚相關之倫理議題 055
第一節 何謂同僚? 055
第二節 為何需要同僚之間的倫理? 055
第三節 工程師對同僚的責任 055
第四節 企業內的工作關係 058

第七章 與專業相關之倫理議題 061
第一節 何謂專業? 061
第二節 何謂專業倫理? 061
第三節 工程師對專業的責任 062
第四節 品質倫理 064

第八章 與供應鏈成員相關之倫理議題 069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 069
第二節 與供應鏈成員之倫理 070
第三節 案例探討 071

第九章 與競爭者相關之倫理議題 079
第一節 與競爭者之關係 079
第二節 與競爭者之倫理 079
第三節 員工跳槽與被挖角 080
第四節 競業禁止條款 085
第五節 關於營業祕密 090

第十章 與核能發電相關之倫理議題 097
第一節 颱灣核能發展的五大爭論焦點 097
第二節 颱灣核能政策 099
第三節 國際觀點 103
第四節 亞洲情勢 104
第五節 民眾對於核能議題的想法 107

第十一章 與資訊科技相關之倫理議題 111
第一節 資訊技術 111
第二節 資訊技術的益處與害處 112
第三節 資訊倫理 120
第四節 資訊倫理的範疇 121
第五節 資訊倫理議題如何産生 129
第六節 電腦倫理十誡 130

第十二章 與經濟發展相關之倫理議題 135
第一節 經濟發展定義與目的 135
第二節 工業革命 138
第三節 環境改變 139
第四節 經濟發展帶來之問題 142
第五節 産業結構優化 143
第六節 案例探討 146

第十三章 與生産發展相關之倫理議題 151
第一節 生産發展的目的 151
第二節 不同利害關係人衝突 151
第三節 綠色工廠 152
第四節 第四次工業革命 159

第十四章 與永續經營相關之倫理議題 163
第一節 永續性 163
第二節 企業社會責任 169
第三節 企業永續性報告書 176
第四節 未來觀察 184

第十五章 與智慧財産權相關之倫理議題 189
第一節 智慧財産權意義與目的 189
第二節 智慧財産權起源 189
第三節 智慧財産權的意義 192
第四節 智慧財産權的界定範圍 193
第五節 智慧財産權的性質 194
第六節 著作權 196
第七節 專利權 199
第八節 商標權 203
第九節 營業祕密 205
第十節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205

第十六章 倫理抉擇個案分析—八大步驟 207
第一節 倫理問題分類 207
第二節 八大步驟法 210

附錄A 專業工程倫理守則 217
附錄B 工程倫理相關之法規 24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工程領域工作瞭近二十年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過去實踐的一個深度反思與係統梳理。我常常覺得,我們這一行,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瞭,很容易讓我們專注於眼前解決問題的技術細節,而忽略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尤其是在早些年,可能對於“倫理”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種模糊的責任感,缺乏係統性的認知框架。這本書則不然,它以非常嚴謹的態度,將工程倫理這一復雜議題,拆解成瞭一係列可以理解的模塊。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工程師的保密義務與信息披露”的章節。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信息都涉及商業機密,如何把握好保密的界限,同時又要確保在涉及公眾安全或重大利益時,能夠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披露,這其中的尺度拿捏,絕非易事。這本書通過生動的案例,讓我看到,這種“尺度”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背後深厚的倫理依據和實踐考量。它幫助我理解,一個真正專業的工程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更要有清晰的倫理判斷能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種沉靜而力量感,讓我當時就覺得它應該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書。翻開之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注重細節的人,在工程實踐中,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緻巨大的後果,所以對於“倫理”這個概念,我一直認為它應該貫穿於工程師的每一個工作環節,而不是事後補救。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不僅僅是列舉瞭一些“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倫理原則背後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根源。例如,它探討瞭功利主義、義務論等不同的倫理學派,並分析瞭它們在工程決策中的應用和局限性。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某些行為在倫理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規則。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工程師的社會責任”的章節。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同時也帶來瞭新的挑戰,比如數據隱私、人工智能倫理等等。工程師作為科技的創造者和推動者,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這本書幫助我重新審視瞭作為一名工程師的身份,不僅僅是技術的執行者,更是社會進步的參與者和守護者。它鼓勵我們去思考,我們的技術最終會服務於什麼樣的社會目標,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長遠影響。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長期以來處於“經驗主義”的工程實踐中,注入瞭一股“理論主義”的清泉,讓我能夠更係統、更清晰地認識到工程倫理的重要性。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各種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中尋找最優解,而“倫理”則是在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約束條件”和“價值導嚮”。這本書恰恰將這些“約束”和“導嚮”係統化、條理化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工程師的獨立性與誠信”的論述。在實際項目中,我們時常會麵臨來自客戶、管理層甚至供應商的各種壓力,要求我們做齣違背自身專業判斷,甚至可能損害公共利益的決定。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支撐,讓我們能夠更有底氣地堅持原則,維護自身的職業誠信。它告訴我,真正的工程師,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也要有堅定的職業操守,這纔是工程行業能夠贏得社會尊重的根本。

评分

說實話,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專業倫理:工程倫理》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不屑”的。畢竟,工程的本質是解決實際問題,是把理論轉化為生産力,哪來那麼多“彎彎繞繞”的倫理問題?我總覺得,隻要技術過硬,盡心盡力,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隨著工作的深入,尤其是在參與一些大型公共工程項目後,我開始發現,很多時候,技術的完美並不等於倫理的完善。例如,在項目決策過程中,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如何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在信息傳遞中,是選擇詳盡告知潛在風險,還是簡化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這些問題,都遠非單純的技術問題所能解決。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它係統地闡述瞭工程師在不同情境下可能麵臨的倫理責任,並提供瞭應對這些挑戰的指導。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利益衝突”的討論印象深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供應商、客戶之間復雜的利益關係,如何做到公正無私,避免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淩駕於公共利益之上,這確實是一門大學問。這本書用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幫助我理解瞭其中的界限和應對策略,讓我不再對這些“灰色地帶”感到迷茫。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工程師”這個身份有瞭全新的認知。過去,我可能更側重於技術本身的鑽研,認為隻要把技術做好,就是閤格的工程師。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技術隻是工程師工具箱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技術,以及在運用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工程質量與安全”的討論所吸引。我曾親眼見過一些因為工程質量不閤格而導緻的悲劇,當時就感到非常痛心。這本書詳細剖析瞭導緻工程質量問題的深層原因,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失誤,很多時候也與倫理上的缺失有關,比如為瞭降低成本而犧牲質量,或者為瞭趕工期而忽視安全規範。它強調瞭工程師在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方麵不可推卸的責任,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這讓我更加堅定瞭自己的職業信念,要將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絕不妥協。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過去可能忽略的一些盲點,也為我指明瞭未來努力的方嚮。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及時雨,讓我這個在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終於有瞭一個可以係統性梳理和反思的絕佳工具。我記得剛入行那會兒,一切都憑感覺,對“專業倫理”這四個字,說實話,並沒有太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種模糊的責任感。直到某次項目中的一個小插麯,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可能在倫理的層麵上存在著巨大的模糊地帶,甚至可能觸犯到一些我們從未設想過的底綫。當時那種內心的掙紮和不安,至今記憶猶新。這本書的到來,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些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它用生動的案例,剖析瞭工程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倫理睏境,從技術決策的權衡,到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再到社會責任的承擔,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闡述。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工程師的公眾信任”這一章節,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項目,都不僅僅關乎技術本身的實現,更承載著社會對我們這個行業的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長期的積纍和堅守,而一旦被破壞,則可能瞬間崩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們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審視自己的工作,並主動去維護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許多觀點與我的同事們分享,相信它也能為他們帶來類似的啓發和思考。

评分

在工程領域,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我認為,有時候,“倫理”纔真正決定瞭工程的“價值”。我一直相信,好的工程,不僅要解決技術難題,更要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對倫理的堅守。這本書,恰恰就是一本關於如何“用倫理賦能工程”的絕佳讀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公平與公正”原則的探討。在許多工程項目中,資源分配、利益共享往往是核心問題。如何確保所有相關方都能得到公平對待,如何避免技術發展帶來的負麵影響不成比例地集中在弱勢群體身上,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倫理挑戰。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認識到,工程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完成項目,更要思考項目對社會結構和公平正義可能産生的影響。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專業精神,是技術能力與倫理操守的有機結閤。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在復雜的工程實踐中做齣閤乎倫理的選擇。我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關於工程倫理的課程,更多的是一些枯燥的理論講解,並沒有太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聯係。而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將抽象的倫理概念具象化,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中的含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工程師的職業判斷”的分析。在很多工程決策中,並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答案,往往需要工程師在多種因素之間進行權衡。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幫助我們係統地分析問題,識彆潛在的倫理風險,並做齣最閤理的判斷。例如,在麵對技術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時,如何平衡進步的誘惑與潛在的社會風險,這本書提供瞭一些很有啓發性的思路。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工程倫理並非是束縛工程師手腳的枷鎖,而是引領我們走嚮更高層次專業境界的指南針。我曾在一綫工作多年,深知有時候為瞭趕工期,為瞭達成項目目標,一些“擦邊球”式的做法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生動地展示瞭這些短期內看似“高效”的做法,最終可能釀成的嚴重後果。無論是工程事故中的責任追究,還是企業信譽的長期損害,都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捷徑”背後的風險。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工程師的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論點。倫理標準並非一成不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新的倫理挑戰層齣不窮。工程師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瞭解新的倫理規範,纔能在復雜的工程實踐中做齣正確的判斷。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學習框架,讓我能夠有條理地去理解和掌握工程倫理的核心要義。它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職業道德”,而是實實在在能夠指導我們行為的準則。

评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行動指南”。我一直覺得,工程倫理的學習,不應該停留在紙麵上的理論,而應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這本書非常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倫理睏境,並通過深入的分析,為我們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工程師的團隊閤作與溝通倫理”的章節。在現代工程項目中,團隊閤作是常態,而有效的溝通則是團隊成功的關鍵。這本書不僅強調瞭技術上的閤作,更注重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信息共享的透明度以及如何處理團隊內部的衝突,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課題,能夠直接指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與同事、閤作夥伴建立良好的關係,提高工作效率。它讓我認識到,工程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團隊協作與共同堅守倫理的結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