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

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奖
  • 梁实秋文学奖
  • 短篇小说
  • 散文
  • 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作品集
  • 获奖作品
  • 精选集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先生逝世。1988年起第1届由中华日报与行政院建设委员会共同设置「梁实秋文学奖」,纪念大师梁实秋在散文与翻译方面的贡献。2008年至2012年再由九歌文教基金会承办。2013年第26届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接下这个重任。

  梁实秋文学奖是是少数奖励翻译(译文、译诗)文学的比赛,每年聘请名家评审、专论得奖作品得失,为国内优质文学奖之最好示范与指引,深受各界重视。本书乃是将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的征件办法、评审纪录以及得奖作品集结成册出版。
 
《人间词话》——王国维 探寻词学之境,洞察人生之微 一、 经典地位与跨越时空的价值 《人间词话》并非一部简单的词学批评集,它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哲学视角,对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宋词进行系统性梳理、评判与理论构建的里程碑之作。此书问世以来,便以其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和精辟独到的见解,迅速奠定了其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它不仅是研究宋词的必读之书,更是理解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重要钥匙。 王国维以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学术视野,跳出了传统词论中往往囿于格律、囿于流派的窠臼,将词的创作提升到了哲学思辨和人生境界的高度来探讨。他巧妙地引入了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和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境界说”,将审美体验提升到个体生命与宇宙精神相契合的哲学层面。这种跨越文体和时代的理论视野,使得《人间词话》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宋词本身,成为一部可以指导我们体悟一切艺术,乃至体悟人生的美学论著。 二、 “境界说”的理论核心与审美范式 《人间词话》的精髓在于其核心的“境界说”。王国维认为,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并非取决于辞藻的华丽、技巧的繁复,而在于能否创造出一种“境界”。这里的“境界”,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完美融合后所呈现出的、能使读者身临其境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图景。 王国维将文学的境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借用佛学术语划分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 宝玉亲见林黛玉,宝玉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此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体悟。此境强调的是对人生、对理想的初步追寻与迷茫,如拨开云雾初见目标,却又感到路途遥远,充满了探索的艰辛与渴望。 第二种境界: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此境表现为个体情感的强烈投入与执着,虽知前路艰辛,却心甘情愿为目标耗尽心力,体现了一种至死不渝的追求精神。 第三种境界: 此时的境界已臻化境,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至高层次。正如他所引用的辛弃疾之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意味着在经历了漫长的追寻与困顿之后,豁然开朗,所求之物或真理,竟在不经意间、在回归本真的那一刻显现。这不仅是创作上的圆满,更是生命体验上的觉醒。 这种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情”与“景”如何统一,为后世的文学评论提供了一个极为清晰且富有启发性的审美标准。 三、 论宋词的精湛评述与流派辨析 《人间词话》的主体部分,是对宋代词人及其作品的鉴赏与评判。王国维的目光锐利而精准,他不仅关注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周邦彦等大家,更对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定位。 对苏轼、辛弃疾的推崇: 王国维极力推崇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认为其将词的境界由“艳科”推向了“诗之境”,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他赞扬辛弃疾的词“气象万千”,能将家国情怀、人生哲理融入词中,体现了一种磅礴而沉郁的英雄气概。 对婉约词的辩证看待: 对于以柳永、周邦彦为代表的传统婉约派,王国维持批判继承的态度。他肯定了其在音律和技巧上的精妙,但认为若停留在“香奁体”的低级趣味,则境界不高。他所欣赏的婉约,是李清照后期那种融合了国破家亡之痛、人生飘零之感的深沉哀婉,已然超脱了单纯的男女情爱。 书中对具体名句的解析尤为精彩,例如对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评价,指出其“哀而不伤”,是恰到好处的审美克制;对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欣赏,则看到了其中对超越时空的理想爱情的向往。 四、 哲学底蕴与对后世的影响 《人间词话》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背后深厚的哲学支撑。王国维的点评,往往能穿透文字表象,直击创作主体的心灵深处和创作意图的哲学根源。他对“悲剧”的理解,对“主观精神”与“客观物象”相互渗透的强调,使得词的鉴赏不再是单纯的修辞分析,而上升为一种“知人论世”的哲学探求。 此书对近现代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宏大而系统的理论框架,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讨论中国古典美学时,不得不以“境界说”作为重要的参照系。即便是在当代,阅读《人间词话》,仍能帮助读者在纷繁的文学现象中,迅速抓住作品的精髓,体会到古典文学中那种含蓄蕴藉、意境悠远的东方审美趣味。它引导着我们去探寻,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背后,究竟蕴含了创作者怎样伟大的生命体验与宇宙观照。 结语: 《人间词话》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文学经典。它不仅梳理了词史,更构建了一套属于中国文人的、富有生命张力的审美体系。它教导我们,真正的艺术,是生命体验的结晶,是超然物外而又深植于世间的“境界”的呈现。阅读它,就是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并肩,共同漫步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上。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翻译类
006评审委员简介
008得奖者简介

译诗组
012综评──译诗组获奖作品/梁欣荣
评审奖
021时间考验真理/陈苍多
023统合力/陈苍多
评审奖
031时间考验真理/李清华
033统一原理/李清华
评审奖
041时间揭示真理/郑远涛
043统合一切的定律/郑远涛

译文组
050综评──百鍊成钢/梁孙杰
评审奖
061林肯早至的盛名/郑远涛
067一种音乐的制作:对华兹华斯与叶慈诗艺的思考/郑远涛
评审奖
075林肯的早年声望/王闻
081一种音乐性的构成:思考华兹华斯与叶慈/王闻
评审奖
089林肯早期的声名/陈苍多
095一种音乐的形成:对华滋华斯与叶慈的反思/陈苍多
评审奖
103林肯:成名甚早的传奇/李明哲
109一种诗乐的锻造/李明哲

散文创作类
006评审委员简介
009得奖者简介
文化部首奖
011〈捉蜈蚣的人〉选自《老去的小镇》/李巧玲
020评审委员徐国能推荐
评审奖
021〈颠倒记忆〉选自《违建天堂》/方秋停
031评审委员焦桐推荐
033〈永恆春天的白芦笋〉选自《临在,终点的起点─德国居家安宁纪实》/吴品瑜
042评审委员曾文娟推荐
043〈女孩们的蝴蝶结〉选自《两者》/邱怡青
054评审委员钟怡雯推荐

特载
055第三十一届梁实秋文学奖散文创作类决审会议纪录
078第三十一届梁实秋文学奖征件办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到来,让我心生无限感慨。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是我文学启蒙的重要一环。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那种平和温润的语调,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我常常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温暖,一种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新一代的写作者们,继承和发扬梁实秋先生的精神,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当代社会的风貌,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我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兼具优美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对文学价值的探索,一次对时代精神的追寻。

评分

《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问世,对我而言,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一种深藏不露的洞察,以及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我常常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被那种淡雅的文字,却又饱含深情的叙述所打动。他笔下的平凡生活,总能被赋予不平凡的意义,那些日常的琐事,在他笔下,仿佛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我期待着,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能够感受到新一代作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字的敬畏。我深信,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与读者产生共鸣。梁实秋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了这本《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希望能够在这其中,寻找到那些能够打动我的故事,能够启迪我的思考,能够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的篇章。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文学的传承,一次与经典的对话。

评分

拿到《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期待。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能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有趣的故事,用幽默的笔调,描绘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还要有动人的情感,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这些优秀的品质。我期待着,这些新一代的作家们,能够用他们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与文学经典的对话,一次对当下时代精神的探索。

评分

当我翻开《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文学昌盛的年代。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他那种温润、幽默、充满智慧的笔调,总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及人生的况味。我一直认为,文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共鸣,获得慰藉。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那些同样具有这种力量的作品。我期待着,这些新一代的作家们,能够用他们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出当下的生活,表达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

这次有幸读到《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心情实在是太激动了。作为梁实秋先生的忠实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梁实秋文学奖的评选,也期待着每年都能通过这些获奖作品,重新认识这位文学巨匠的经典文风,以及他所推崇的那种温润、幽默、充满生活智慧的文字。《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到来,简直就像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的、带着淡淡墨香的纸张,还有那种印刷字体,总能勾起我对过往阅读时光的怀念。翻阅目录,一个个名字,一篇篇文章,仿佛都带着一种独特的召唤力。我尤其喜欢梁实秋先生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力,他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最动人的情感。我总觉得,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对饮,听他缓缓道来人生的况味,品味岁月的甘醇。这次的得奖作品集,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新一代作家们继承和发扬梁实秋先生的精神,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当下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考。我期待着那些充满时代气息、却又不失温情与智慧的作品,能够带给我新的惊喜和启发。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次与文学经典的回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作家们的心灵世界。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读者,《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梁实秋先生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他的散文风格,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他那种温润、幽默、充满生活智慧的文字,总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我一直认为,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且能够通过文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新一代的写作者们,继承和发扬梁实秋先生的精神,用他们的笔触,描绘出当代社会的面貌,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我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兼具优美的艺术形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对文学价值的探索,一次对时代精神的追寻。

评分

拿到《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那一刻,我的心就被一种莫名的期待所攫住。梁实秋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学的温度,一种生活的质感,一种智慧的闪光。我总觉得,他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穿透时间的藩篱,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想,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还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那种静谧、从容、充满思考的力量吗?《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正是承载着这样的希望。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的生活,也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思考人生的方向。我非常好奇,新一代的写作者们,会如何解读梁实秋先生的精神,又会如何用他们的语言,去表达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几乎是滚瓜烂熟,从《雅舍小品》到《槐园梦笔》,每一篇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字字珠玑,却又浑然天成。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也能看到这样的文字,能够触动我内心的弦,让我为之动容,为之深思。这不仅仅是文学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经典的对话。

评分

《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出版,对我来说,是再一次与文学经典的重逢。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它平和、从容,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洞察。他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真实的感受,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思考。我一直相信,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与读者产生共鸣。我期待着,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那些同样具有这种生命力的文字,那些能够打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作品。我希望,这些新一代的作家们,能够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精彩的故事,更多动人的情感,更多深刻的思考。

评分

《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的问世,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华丽,不矫揉造作,却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邃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力,能够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捕捉到最动人的细节,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那些同样具有生命力的文字,那些能够打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作品。我期待着,这些新一代的作家们,能够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我们带来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启迪,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评分

读到《第31届梁实秋文学奖得奖作品集》,我感到由衷的喜悦。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张扬,不炫技,却能在不动声色间,打动人心。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我常常在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氛围,仿佛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文字构建的美妙世界里。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希望在这本得奖作品集中,能够看到那些同样具有这种力量的作品。我期待着,这些新一代的作家们,能够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我们呈现出更多精彩的故事,更多动人的情感,更多深刻的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一次与文学经典的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