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发点可以视为是一个康德式的问题,即:「超越」如何可能?
社会批判在最近几年已然如火如荼。西雅图和热那亚的反全球化抗议以及伊拉克的伟大反战征程,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相关争论,放回到政治与智识议程之中。但是在一个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深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时代,社会批判如何在哲学上定位自己呢?在《批判之源》中,作者寻求系统性地处理这个问题。在第一部分,他考察了当代几位极具影响力的批判理论家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如巴迪乌、比岱、博尔坦斯基、布迪厄、夏佩罗、哈伯玛斯、内格里和纪杰克等人。
这些理论家视角中的局限,促使作者在本书第二部分勾勒出一个替代进路,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和平等主义的正义观,是这个替代进路的主要元素。作者论证的主要推动力是要展示:对于任何试图挑战现存世界秩序的人而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仍然是无法忽视的。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有在跟其他批判视角保持一种开放而有力度的对话时,才能具有当代价值。《批判之源》就是致力于这种对话的一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