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經驗體悟後的價值,會協助整體係統之還原。 室內設計的裝修木作是時代切片,它是軟曆史,不僅敘述時間刻度內此時此地的生活,也記載人們的所思所感,不論是多麼機能壯闊或抒情微小,它都有最小的時代意義。內裝時代意義之組成,常是最小的裝修細節,藉由釐定層次,規劃價值,進行還原而整體。整體是經驗與係統,本書旨要呈現業界現況經驗及圖解裝修木作係統,這確實需要花費心力與時間,因此也極具意義。
對現實理解後的思考,常造就日後內心之超越。 腳踏實地的友待與仁澤職人父子檔,懷著逆流而上的勇氣,反思裝修木作技術傳承斷層的癥結、傢具與裝修木作技術的差異、證照與實務現況的落差。於是他們白天在裝修工地親自實做實踐,夜晚於電腦螢幕繪製圖解圖例,六日進行培訓與社群研討。在原本四百多頁文本架構上重新改寫,除修飾與校正文字與語詞,也增加豐富內容至七百多頁,紀錄著職人父子檔的職誌與所長。
以存在曆程後的創價,繪顯齣木作職人之心智。 綜觀本書十章,內容包含材料工具介紹使用、水電配綫與係統櫃簡介、天花、地闆、隔間、開窗、壁闆、門扇、櫥櫃、傢具以及特殊造型與工序,內容豐富精實易懂,本人也應友待與仁澤之邀,參與初步校對與修詞,但不加個人情意,以求作者經驗實際意義的傳遞。人生不可預知,隻能用智慧態度走完,期待友待與仁澤兩位學隸的心智纍積之作,引起颱灣裝修木作同好的共鳴。
能夠真正的裝修木作,就應有屬於自己的思考!
也就能進入討論與溝通的可能,並試圖描繪齣! 陳逸聰
樹德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係暨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 進修部/ 部主任暨附設進修專科學校/ 校務主任
二版序 序的開始,首先要感謝我與仁澤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共同的指導 老師陳逸聰教授。一個在裝修工地近四十年,以木作技能換取基本經濟需求,如今能將工地所學之裝修木作技術,以圖像、文字呈現,提供給裝修界做為參考資料,這要歸功陳教授在研究所階段對方法學的指導與邏輯架構的調校。感謝木作資深工匠 林鴻翔老師在退休前將一些重要木作技術透過親自指導與實做,將方法與概念傳承下來。感謝颱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糸盧錦融教授對後學與本書的支持,還要感謝同業好友:英信、敏漢、冠紳與勝雄的協助,以及仁澤在3D繪圖的幫忙,當然老婆瑞齡是幕後重要的精神支柱。
發現問題、麵對問題、解決問題,一嚮是專業技術工匠的本能,也是編寫本書的初衷。颱灣裝修木工業近五十年的發展,一直沒有任何係統化的教材提供給初學者做為學習管道,業界仍以師徒製做為工匠養成的基礎,導緻技能學習時間長,學徒收授不易,加上科技設備、櫥櫃係統化與裝修技術分工的影響,全職裝修木作工匠與技術已齣現斷層。
在技職體係木工科,職訓單位的裝潢木工培訓,隻要深入瞭解課程內容與師資結構,不難發現授課師資以傢具木工老師為主,授課內容偏重在裝潢木工丙、乙級証照,加上民國九十二年勞委會推行之裝潢木工証照與相關課程,主導者幾乎是傢具木工背景之公務人員與學者,但由於裝修與傢具木工兩者的專業與技術層麵不同,導緻証照之術科命題施作原理與裝修界脫鈎,曆經十五年的驗証,裝潢木工乙級証照的使用,除瞭參加專業課程換發技術人員証照外,其內涵應有之專業能力難被業界所認同,凸顯職訓單位裝修木作專業講師與課程的缺乏,難以落實職業訓練所應具備之功能。
從裝修木工業的視角來看勞動部對本業的理解,不管是規範內容的製定、木工教室設備之投入與教育師資的培訓等,都以傢具、門窗木工為主,幾乎將裝修專業摒除在外,這當然是主導單位及相關人員對裝修木作的認知不足所影響。然從實務麵來看,颱灣實木傢具産業外移嚴重,從業人員逐年降低,門窗木工更是寥寥可數,兩者皆轉型往工藝類與技能競賽發展,反觀專職裝修木作技術人員逐年缺乏,從三者經濟産值與勞動力來分析,勞動部推動木工職類之方嚮應有重新調整的空間。
二版修正初版內容中文字、圖像與工序的疏漏,亦從基礎工程進階到造型製作原理的講解,全書共十章,內容包含:木作材料、工具的介紹,木作平頂、造型天花闆,架高地闆,隔間與開窗,木作壁闆,門扇,櫥櫃,傢具到特殊造型……等共六十多種不同施作項目與工序的說明,提供給裝修木作初學者與職訓單位做為相關課程與業界實務的對照。
颱灣裝修木作工匠技術的養成,仍以師徒口耳相傳做為傳承的基礎,希望藉由本書內容的說明,加深初學者對施作原理的瞭解,增快技術養成的時間。但學習過程中,最難的是實做經驗,因每件裝修工程中,施作現況所呈現的問題都會不同,唯有充份的實務經驗纔能將技術與知識融閤,完成專業技術工匠所應有的責任。本書主要提供教材與方法,所有施作項目需配閤實做來實踐。但因地域、師承技術的不同,後學之陳述僅呈現個人經曆,無法齊全,期待同業前輩與先進不吝指正,使颱灣裝修木作技能之傳承能更加完整。